有效利用月小型体育比赛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有效利用月小型体育比赛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有效利用月小型体育比赛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有效利用月小型体育比赛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有效利用月小型体育比赛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实践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效利用月小型体育比赛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实践研究 象山县高塘学校 315734黄双映 张杏才 陈波 一、研究的背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中的具体应用。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但由于我校体育师资力量紧缺、体育课时量无法达标、测试器材及设备不够完善、学校体育管理力度不够等种种原因,造成我校学生的体质状况较差,各项素质的发展很不均衡。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四个需要:(一) 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充分的物质享受,但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不健康地生活方式、不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家庭成才观、育子观等仍然制约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也因此收到了一定的影响,学生的体质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少年强则国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只有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才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真正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二) 课程改革的需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指导思想、目标、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极大地改变,新课程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而标准正是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不是为测试而测试,特别是标准采用个体评价标准,能够清晰地看出学生个体差异与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这十分有利于通过测试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锻炼改善健康状况,促进健康发展。(三) 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高塘位于象山最南端的海岛上,由于地处偏僻,交通相对落后,岛上世世代代的人们都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于海岛的孩子来说,一旦无法继续上学深造,就意味着他们要靠自己的劳动力去下海来获得自身的生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那么他们就连最基本的生活也无法保障了。在这里,健康的体质显得尤为重要。(四) 学校管理发展的需要我校是象山县农村规模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于2003年由高塘小学和高塘中学合并而成。由于办学时间短,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学校管理存在着一定缺陷等因素,出现了部分老师漠视学校规定,形成了以抓学习成绩为第一的思想,以致于在体育课、课外活动以及大课间活动中出现了拖拉散漫、迟到早退等现象,学生的锻炼时间和练习项目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学生的体质健康也一度出现下滑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校领导班子积极探索想法子,最终采取丰富多彩的月小型体育比赛和班集体及教师的量化考核挂钩,使教师主动地参与到体育管理中去,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二、研究的构架(一) 研究假设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月小型体育比赛的项目和参赛形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提高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全校学生按照标准评价的优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率总体上有稳步上升的趋势,不及格率有所下降。(二) 研究目标1. 通过月小型体育比赛,建立和健全学校的体育管理机制。2. 通过月小型体育比赛,发掘并形成具有海岛特色的校本课程。3. 通过月小型体育比赛,改进并完善场地和器材的安全保障机制。(三) 研究内容1.如何更科学地制定月小型体育比赛的项目、竞赛规程。2.如何将各个月比赛的积分合理的累加排定总名次。3.如何将月小型体育比赛的总成绩与班主任及班集体的量化考核有效结合起来。4.如何使学生、班主任及学校在月小型体育比赛中各尽其职。(四)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及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研究素材。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设计相关的问卷,对象为本校学生、教师和家长。3.实验对比法:采集学生在不同实验阶段的体能素质测试数据,统计各个阶段的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进行对比。 (五)研究步骤2008年9月,在县科研部领导的帮助和期待下,我们有幸承担了有效利用月小型体育比赛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如今回顾起来,本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拟定研究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举行课题开题会, 收集并整理2008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撰写对海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2.启动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1年9月)课题组根据对海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文所反映的弱势项目,制定出相应的比赛项目,并将以上项目按学期需求和季节性的变化科学合理地安排到各个学期中去,学校根据各项目竞赛规程定时进行比赛。每次比赛结束后,校宣传部将每个月的比赛掠影及比赛成绩制作成板块在校园橱窗栏进行展示。临近学期末,学校会对各个项目的积分合理累积算出总成绩并排定班级名次,并将总名次折算成班级荣誉分,和班主任大课间的到位情况,课外训练次数一起纳入到班主任量化考评中。3.总结报告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课题组搜索完善各种资料,根据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三、研究的过程(一)收集2008年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并分析1.测试总成绩及各年级成绩分析从测试结果看,学生的体质状况较差,总体合格率和优秀率都没有达到标准所规定的比例,其中不及格为8.5%,及格为49.1%,良好为33.9%,优秀为8.4%。见表1的数据显示各年级的成绩差异也很大,比如二年级的良好达到了62.0%,而七年级的良好却只有5.0%,造成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重视体育课,没有掌握好运动技能,平时又缺少锻炼,在测试的过程中又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与要求。表1 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统计()年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一7.753.431.87.0二14.662.022.80.6三3.328.058.610.1四7.926.658.96.6五6.132.95011.0六9.336.648.16.0七4.45.075.515.1八9.629.648.112.7九合 计12.78.431.533.948.549.17.38.52.身高标准体重指数成绩分析身高标准体重指数是反映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对评价学生的身体匀称度、生长发育以及营养状况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表2的结果显示,体重较低或营养不良的有805人,占测试总人口的57.6%,超重或肥胖的有109人,占测试总人口的7.8%,而正常的只有484人,才占测试总人数的34.6%。这些都与他们平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表2 我校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指数成绩分析(人)年级正常超重或肥胖较低或营养不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合 计5464535189762233424848816820253714109808282815683135961108053.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析肺活量主要反映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肺活量主要受身体、体重及胸围等因素的影响。肺活量是五至九年级的必测项目。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优秀比例为13.1%,不及格比例为4.3%,从各年级的成绩比例还可看出,高年级的合格比例略高于低年级,符合了肺活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规律,但这些数据还是没有达到标准所规定的比例,说明我校学生的心肺功能指数是比较低的,尤其是低段学生。表3 我校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成绩比例一览表(%)年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五10.320.061.67.9六12.126.956.64.9七10.122.063.54.4八17.237.369.22.2九16.027.755.62.5合计13.126.861.34.34.身体素质指标分析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根据我校学生所参加的测试项目,将其分成柔韧、力量类项目,速度、灵巧类项目和耐力类项目三大类,并有针对性地选取各年级的测试项目成绩进行对比分析。4.1柔韧、力量类项目分析从表4可看出一、二年级投沙包的优秀率和合格率都较高,尤其是二年级的优秀率都达到了40.3%,这使他们的总体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主要原因是教师平时注重这方面的教学,学生也比较喜欢。可三至五年级的掷实心球成绩就很不理想,不及格率都快达到了40%,这可能与非专职教师任教有关,学生很难把握投掷的重难点。初中男生的引体向上和女生的仰卧起坐合格率只有63.7%,可见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腰腹肌力量很薄弱,造成上述的主要原因是我校的体育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学生也缺少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表4 我校学生柔韧、力量类项目成绩比例一览表(%)项目年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投沙包一10.664.824.60二40.356.13.60掷实心球三4.714.742.038.6四5.812.955.338.8五3.011.047.039.0六10.322.953.113.7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七3.111.944.140.9八7.422.233.137.3九9.021.235.933.94.2速度、灵巧类项目分析从表5分析我校小学部的总体合格率还不错,这与我校大课间安排了跳绳以及往返接力跑等活动有关,学生平时也很喜欢做此类游戏。但在优秀率上还需进一步提高;从表5还可看出我校七年级的排球水平很低,可能是学生没有掌握技术动作,但九年级的优秀率却达到了46.3%,主要原因是体育升学考试设有排球项目,学生平时也就练习得较多。表5 我校学生速度、灵巧类项目成绩比例一览表 (%)项目年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25米2往返跑一8.540.846.54.2二12.347.338.61.8三6.749.339.34.7四10.736.746.06.5跳绳五15.239.040.25.4六14.238.443.93.8排球垫球七3.716.444.735.2八18.738.123.120.1九46.336.411.16.14.3耐力类项目分析从表6分析学生总体合格率在97.9%,是所有测试类项目中最好的一项,与标准所规定的98%的合格率基本符合,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我校积极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认真贯彻落实“大课间”是密不可分的。表6 我校学生耐力类项目成绩比例一览表(%)项目年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50米8往返跑五17.039.641.02.4六18.142.936.32.71000米(男)800米(女)七15.130.852.21.9八23.944.829.12.2九27.755.615.51.2根据以上各类数据分析,可得出我校学生的体质状况较差,合格率和优秀率都没有达到标准的规定比例。尤其是柔韧、力量类项目;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不均匀,营养不良或体重偏轻的较多。(二)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比赛项目和竞赛规程1.根据综上分析的结果,我校制定了行之有效地解决方案:即每月开展小型体育比赛,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如速度方面,选择了50米*2往返接力跑;耐力方面,选择了耐久跑、花样跳绳等项目。力量方面,选择了拔河;灵敏方面,选择了队列队形比赛;柔韧方面,选择了广播操、集体舞和竹竿舞。2由于各项目性质的不同,我们校积极翻阅参考各项目的竞赛规程书籍,制定出一套适合在我校开展的竞赛规程。具体如下:2.1 50米*2往返跑接力(1)竞赛分组:a.一至九年级共九个组(2)竞赛办法:a.10男10女混合 b.运动员跑完50米*2后,将接力棒交于下一位运动员,待每位运动员跑完后,以速度快的班级为胜。(3)录取名次及奖励办法:a.根据班级数,按速度由快到慢录取名次。b. 获得名次的班级发给奖状,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2.2 耐久跑(1)竞赛分组及项目设置:a.一至二年级分男子和女子组,项目为400米 b.三至九年级分男子和女子组,项目为800米(2)竞赛办法:a.各班参赛选手为5男5女 b.同一年级的同一组,同时进行比赛(3)录取名次及奖励办法:a.同组按速度快慢录取名次,第一的同学记1分,第二的同学记2分,依次类推,弃权的以最后一名记数,以各班运动员所得分数总和来排定名次,总数少者名次列前。b. 获得名次的班级发给奖状,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2.3 花样跳绳(1)竞赛分组及项目设置:a.小学一年级组:一分钟跳短绳 b.小学二年级组:一分钟跳短绳 c.三、四年级组:集体跳长绳 、2分钟跳“8”字 d.五、六年级组:集体跳长绳 、2分钟跳“8”字 e.七、八、九年级组:集体跳长绳 、2分钟跳“8”字(2)竞赛办法:a.一、二年级各班选出20名学生(至少5男或5女以上),比赛后,将每位运动员的次数累加为班级的跳绳总数。b.三至九年级各班选出24名学生,其中10人(5男5女)进行2分钟跳长绳,14人(男女不限)进行2分钟跳“8”字,跳长绳与“8”字的运动员不能重叠,最后两个项目次数的累加为班级的总数。(3)录取名次及奖励:a.根据班级数按总数由高到低录取:一年级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二年级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四年级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五、六年级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七、八、九年级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b. 获得名次的班级发给奖状,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2.4 拔河(1)竞赛分组:一至九年级共九个组(2)竞赛办法:a.上场人数为男、女各10人,并由1名指挥带队入场。 b.比赛以3局2胜制决定胜负。 c.参赛选手不准带手套、穿钉鞋和带跟的鞋子上场。 d.同场比赛不得换人。(3)录取名次及奖励:a.根据各组的班级数,按积分从高到低录取名次。 b.获得名次的班级发给奖状和一定的物质奖励。2.5 队列队形(1)竞赛分组及内容设置:a.一、二年级组:立正,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向右,向左转,向后转,每个动作至少做2次;原地踏步,立定。退场。b.三、四年级组:立正,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向左,右,后转;原地横队型变换(四列变八列,八列变四列),每个动作至少做2次。原地踏步走,齐步走。退场。c.五、六年级组:立正,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向左、右、后转;原地踏步走,队形变换(四列变八列,八列变四列,并队走,裂队走,合队走,分队走)。每个动作至少做2次。退场。d.七、八、九年级组:立正,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 报数;向左、右、后转;原地踏步走,队形变换(四列变八列,八列变四列,向左转走,向右转走,向后转走,并队走,裂队走,合队走,分队走)。每个动作至少做2次。退场。(2)竞赛方法:a.指挥员带领全班横队入场,入场方式为齐步走,退场可跑步走(或齐步走)。b.入场后指挥员向评委组报告人数,要求口令清晰,声音洪亮,动作规范。c、比赛顺序由抽签决定。(3)录取名次及奖励办法: a.各组按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具体如下: 一、二年级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 三、四年级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五、六年级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七、八、九年级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b. 获得名次的班级发给奖状,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4)队列队形比赛评分标准: a.精神面貌(10分) 服装整齐,充分体现各班的精神风貌,突出班级特色。 b.进退场(20分) 进场快、齐、静10分,退场秩序井然10分。 c.指挥员(10分) 口令清晰,声音洪亮,动作规范 d.技术分(50分) 步调一致,稍息立正,四面转,动作协调整齐30分。步伐整齐有力,动作规范到位2分。 e.参赛人数(10分) 因故不能比赛人数不超过2人(差1人扣2分)2.6广播操(1) 竞赛分组: a.按一至九年级分成九个组,全体学生参与(除伤残以外)。(2)竞赛方法:a.比赛按年级组由低到高依次进行。 b.各班的比赛队形为四路纵队,领操员一名,需在指定位置比赛。(3)录取名次及奖励: a.各组根据班级数按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名次。 b.获得名次的班级发给奖状和一定的物质奖励。(4)广播操比赛评分标准: a.进退场(20分) 进场形式及学生口号(10分) 队伍整齐、步伐一致(5分) 动作协调统一(5分) b.精神面貌(10分)精神饱满(5分) 服装整(5分) c.指挥员口令(10分) 口令清晰、声音宏亮,调动队伍有方。 d.广播体操(60分) 队伍整齐、美观(10分) 动作准确、协调、统一到位(40分) 动作节奏与音乐合拍。(10分)2.7集体舞和竹竿舞(1)竞赛分组及项目设置:a.小学一、二年级组:我的身体、对数歌 b.小学三、四年级组:竹竿舞、小白船 c.小学五、六年级组:竹竿舞、小白船 d.初中七、八年级组:竹竿舞、青春的旋律(2)竞赛方法:a.同组采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比赛顺序,并安排两个班同时进行,进退场及比赛队行可自行设计. b.各班可适当的减少3-4名学生,但要保证人数是4的倍数。c.小白船、青春的旋律如采用男女搭配的话,在特色分方面可加5分。(3)录取名次及奖励办法:a.各组按总分由高到低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b.获得名次的班级发给奖状,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4)校园集体舞、竹竿舞比赛评分标准:a.特色分:(30分)。评价学生在着装、进退场、男女搭配、学生参与,展示校风、校貌方面。 b.整齐分:(20分)。评价动作过程以及队形变化的整齐度。精神饱满、步伐一致方面。 c.技术分:(20分)。评价舞蹈动作准确、规范。优美、整齐,符合音乐节拍,段与段之间衔接自然。d.欣赏分:(30分)。评价舞蹈动作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是否体现动感美。舞蹈动作的协调优美,队形富于变化,舞伴之间配合默契,充满生机与活力。(三)根据学期和季节需求科学的安排比赛项目学校每个学期都有相应的体育任务,如第一学期有县运动会、校运动会和国民体质测试。第二学期有县传统体育达标赛。并且一年有四个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差都有很大的变化,如何科学地安排月小型体育比赛,使其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在这里,我们以第二学期为例,根据学校的任务及各月份天气的特殊性,在寒冷的二月份安排了耐久跑、三月份是广播操、四月份是拔河、五月份是花样跳绳、六月份是25*2往返跑接力。(四)根据一学期各月的比赛积分排定学期总名次 如何将各月的比赛积分合理地累加,排定学期体育比赛的总名次呢?在这里,我们以上面第二学期五个月的小型体育比赛为例,排定小学和初中组的名次。4.1将各月比赛的小积分累加,按总分从高到低录取,如出现总分相等的情况,则以五项比赛的第一名多者名次列前,仍相等,以第二名多者名次列前,以此类推。4.2如仍无法判定名次,则以耐久跑项目第一名多着名次列前,仍相等,以第二名多者名次列前,以此类推。4.3如仍无法判定名次,则以两队的拔河胜负决定名次(适用于同年级)4.4如仍无法判定名次,则以广播操比赛的基本动作分数决定(适用于初中组)4.5如仍无法判定名次,则以抽签决定。4.6鼓励奖的录取与大课间的参与率和课外活动挂钩。(五)学生、班主任、学校在月小型体育比赛中的表现1.学生积极参与月小型体育比赛的锻炼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可如何让学生在月小型比赛中玩的有效果、有成绩且能坚持不懈地参与锻炼呢?学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对性的奖励措施:如能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天锻炼时间达到一小时者;参加月小型体育比赛并获得名次的学生;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锻炼出勤率达到98%以上,并认真锻炼者。属上述情况之一者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给予5分的奖励。2.班主任有效参与月小型体育比赛的管理由于月小型体育比赛的成绩与班主任的量化考核直接挂钩,因此班主任都会自觉地参与到月小型体育比赛的管理中去。充足的锻炼时间是出成绩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及课外体育活动中都可以看到班主任的身影。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首先他们会根据各月比赛项目的规程选拔优秀的运动员;其次对参与比赛的运动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战术训练;最后组织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各月的小型比赛,争取获得好成绩。3.学校全面配合月小型体育比赛的工作学校是开展月小型体育比赛坚强的后盾。为了保证比赛能高质高效的完成。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配合:组织人员在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锻炼时对班主任和学生进行点名制度,以保证锻炼的时间;根据各月比赛项目的性质配置最合适的场地和器材;对月小型体育比赛获奖的班级提供充足的物质奖励。四、研究的成果整个课题历时三年,在各位领导、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在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努力下,课题取得了圆满的成绩,具体的研究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的变化在没有实行月小型体育比赛之前,我校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远远达不到国家所规定的标准,只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比赛后,近三年来,学生的体质呈现出了稳步的上升,详见表7:表7 高塘学校2008-2010学年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统计(%)年份 优秀 良 好 及格 不及格2008 8.4 33.9 49.2 8.52009 18.9 49.7 26.2 5.22010 21.5 52.1 23.7 2.7从上表中不难看出,我校学生的优秀率及良好率正在稳步上升,不及格率大幅的下降,这一成绩的进步得益于月小型体育比赛的有效开展,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正在逐步加强。(二)班主任的变化 在没有实行月小型体育比赛之前,班主任因为怕体育锻炼会影响占用文化课的学习时间,怕出安全及难以管理等诸多因素,所以都不太重视和支持学生参与大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自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