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版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一、选择题1.雅尔塔体系的内容不包括( )a.处理战败国b.成立联合国c.确立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d.规定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a.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b.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c.美苏同盟关系的破裂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的抗衡3.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关于这三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战争后建立起来b.重新确立了国际关系格局c.带有大国强权色彩d.没有积极作用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中心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澳大利亚5.下列说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史实不相吻合的是( )a.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呈上升趋势b.成为债务国c.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战争使英国元气大伤6.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其表现不包括( )a.经济损失十分严重b.法郎贬值c.外汇储备枯竭d.海外殖民体系土崩瓦解7.(2012潍坊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阵营”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包括中国等13个社会主义国家 b.地跨欧、亚、非三大洲c.在当时起了巨大的作用 d.它是美苏对峙冷战的产物8.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的关键因素是( )a.东欧诸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苏联成为军事政治强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d.西欧帝国主义列强受到严重削弱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呈现出一种迥然不同的格局。美国抛弃了孤立主义,全面地干预欧洲国家及国际事务,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政策基本上被纳入美国的外交战略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固有矛盾虽未消除,但也没有发展到军事对抗的程度。因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没有战争。当代国际关系史材料二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2)结合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集中于哪些地区?它反映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什么趋势?试从地理角度和历史角度分析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10.(2012福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0-1932年,每天有大量的美国人聚集在苏联驻美大使馆门前,要求移民苏联。美联社报道(1932)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民对苏联的支持迅速减弱,1945年9月的一次全国民意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了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美国人民下卷第887页请回答:(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一中的现象?(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民为什么对苏联迅速失去了兴趣?答案解析1.【解析】选c。根据雅尔塔等会议的内容,可以看出美苏互不承认对方的霸主地位,故c不是雅尔塔体系的内容。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决定因素是美苏实力的相对均势,即在政治军事方面势均力敌,故选d。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三个体系都有局限性,但在不同的时期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如维也纳会议首创通过开会的方式处理重大国际争端的先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尊重民族自决,雅尔塔体系对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4.【解析】选c。由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衰落,而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故选c。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诸国经济都大幅度衰退,故a项错误。【规律方法】逆向型选择题也称否定选择题,是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的选择题,该题型结构特点: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解题技法主要有:(1)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2)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正误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3)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a、b、c三项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经济倒退的表现;法国的海外殖民地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但并未土崩瓦解。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社会主义阵营成立的最初目的是抗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通过条约、协定等形式加强团结、互相支援,在当时起到了巨大作用,但社会主义阵营在非洲没有成员国。8.【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理解、分析、对比能力。要明确“关键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离开了它,事物就可能不会发生、存在。通过对四个选项的分析可知,d项为外部因素,应予排除。在东欧、苏联、中国三股政治力量中,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倡导者、领导者,之所以如此,就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成为军事政治强国。离开了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在当时就不可能形成。9.【解析】本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及识图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归纳即可。第(2)题注意限定条件“地理角度”“历史角度”,从地图中不难看出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东部和亚洲东部,因此原因要从靠近苏联这个角度入手思考;注意从社会主义阵营的规模回答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趋势。答案:(1)美国全面干涉欧洲事务并控制欧洲;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外交政策上追随美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比较缓和,没有发生军事对抗和战争。(2)东欧和东亚地区。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在地理上东欧靠近苏联,容易受其影响;在苏联的帮助下,东欧各国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一中的“1930-1932年”“移民苏联”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正经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矛盾尖锐。而同时期的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苏联经济迅速增长。第(2)题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实力对比、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等方面分析说明美国人民对苏联失去兴趣的原因。答案:(1)该时期美国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