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1节 种群的特征【高考新动向】种群的特征【考纲全景透析】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法样方法: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和跳蝻 种类: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地动物。(3)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对农林害虫的检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4、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类型:增长型:种群数量越来越多 稳定型: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衰退型:种群数量越来越少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热点难点全析】一、种群的数量特征1、内容: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相互关系图示如下:(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而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所以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4)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1、样方法(1)调查对象: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容易辨别个体数目。(2)样方选取:要随机取样,且选取平坦、开阔、被调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3)样方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样方要多一些。(4)样方面积:与调查的植物有关,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100 m2,灌木为16 m2。(5)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图:2.标志重捕法(1)公式某一面积某种生物的数目= (2)公式成立条件: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3)标记要求标记不能过于醒目;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高考零距离】1、(2012新课标)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可判断7-12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会影响到种群的密度 【答案】d2、(2012海南高考)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解析】本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行随机取样,a正确, b错误;根据调查数据取平均数可估算该种群的的种群密度,c正确;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d正确。【答案】b3、(2012四川高考)回答下列i、ii小题。i.(8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立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3)与曲线ii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解析】(1)根据题意,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豆。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对一个种群来说,种群密度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来决定的。b点之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3)曲线和曲线相比,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田鼠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相应的也为猛禽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猛禽的密度会更大。通过合理植树,控制鼠害,这样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关系,使之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答案】(1)大豆 捕食(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3)更大 能量流动4、(2011江苏高考)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解析】种群数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的,a项、b项正确。开放条件下棉蚜种群数量在未达到k值时就开始衰退,c项错误。开放和密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衰退时开始增强,d项错误。【答案】ab5、(2011浙江高考)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龄(年)012345678910111213存活数(只)1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死亡数(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a. 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解析】a项,存活曲线横坐标为年龄,纵坐标为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b项,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都死亡,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图呈凸型;c项,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都死亡;d项,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答案】b6、(2010福建高考)棉蚜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林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o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调查日期(月日)6l0615 620625 630 75 710 715 720棉蚜数量(只/株)0.424.794l.58261.731181.941976.962175.632171.462173.23(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 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型,在 (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增大、不变、减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法,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寄生关系有两点,1、寄生虫必须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2、必须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以上两点棉蚜虫与棉花植林都满足。人教版必修三p62第一段的叙述“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采用样方法。”样方法主要适用与活动能力弱的生物。从上表数据中得知到7月10日种群增长就停止了,说明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即k值。由此可知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量最大,应在6月30日。长期使用农药,不断挑选出具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淘汰没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最终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答案】(1)寄生(2)样方 s 630(3)增大7、(2010海南高考)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答案】a8、(2010海南高考)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答案】c【考点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2012海淀区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是 ()没有迁出和迁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a bc d【解析】种群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出率和迁入率决定,当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定增长;动物如果对捕捉器形成了条件反射,不利于再次捕获,故不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如果食物分布均匀,种内斗争会使种群均匀分布;个体没有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等属于种群的特征。【答案】c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d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鱼数量【解析】a项杂草不属于种群的概念;b项为水体生物的种群密度;c、d两项的错因同a项。【答案】b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bc d【解析】在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在所得种群数量的数据中应取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答案】b4、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解析】根据甲、乙、丙三个种群幼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的个体数判断甲为增长型,乙为稳定型,丙为衰退型。【答案】a5、(2012苏州模拟)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解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00 m2左右,b项错误。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项错误。【答案】d6、(2012宁德质检)如图为一种生物的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甲、乙、丙分别表示 ( )a.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b.稳定型、增长型、衰退型c.衰退型、增长型、稳定型d.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解析】由题意结合图形可看出,甲图个体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从而可知甲应为增长型;同理由乙、丙图可得出乙为衰退型,丙为稳定型。【答案】d7、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解析】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个体数。【答案】d8、(2012东北三校联考)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 cm2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解析】松树个体较大,样方面积取1 cm2太小。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调查鼠类数量时,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土壤动物中的蜈蚣个体较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答案】b9、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解析】在种群密度较小的一段时间内,种群内个体生活环境充裕,个体增长量较大,当种群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种内斗争加剧,个体水平增长量明显减小。【答案】b10、(2012盐城模拟)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降低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解析】控制网眼尺寸可调控所捕鱼的大小,不能改变性别比例,但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故d项错误。【答案】d11、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年龄组成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b12、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a项中,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最有效;b项中,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即降低人口出生率来减少净补充量,不能靠增加死亡率来减少净补充量;c项中,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项中,在捕捞鱼类后使种群数量降低至k/2能获得最大的种群增长率,因此捕捞应在高于k/2时进行。【答案】c13、(2012常州调研)如图是墨西哥和瑞士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图可以帮助预测两国未来人口增长趋势b.人口增长率:墨西哥瑞士c.根据该图不能预测两国人口的数量d.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墨西哥的人口数量将维持稳定【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墨西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由于人的寿命要远长于生育周期,所以在短时间内人口数量继续上升。【答案】d14、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答案】d1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都属于较为理想的抽样调查的对象b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由于不容易捕获,所以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c取样调查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解析】一般选取双子叶植物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应用标志重捕法。年龄组成可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答案】c二、非选择题16、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1)如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则甲、乙、丙分别对应上图中的_。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应为图_所示类型。(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_所示类型。(4)假如图c代表的种群是某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该特别保护_(年龄段)个体。【解析】(1)分析甲、乙、丙曲线知其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因此分别对应a、b、c。(2)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将使捕捞水域中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a所示的增长型。(3)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组成将成为图c所示的衰退型。(4)若图c代表濒危动物资源,我们应注意保护幼年个体,以维持其增长潜能。【答案】(1)a、b、c(2)a(3)c(4)幼年17、(2012南京市质检)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1)植物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订酒店机票合同范本
- 住房公积金协议书范本
- 公司纸箱回收合同范本
- 出售沿街地皮合同范本
- 供电三方协议合同范本
- 宠物兽医考试题目及答案
- 智能客服系统部署与应用案例
- 小学二年级语文重点教学设计范本
- 地锚施工与基坑支护协调方案
- 项目经理综合能力测评试题集
- 陕旅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全册课时练习题
- 超星尔雅学习通《国家安全教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应付账款培训
-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我爱你中华+灯火里的中国》课件
- 保利(三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交楼管理细则
-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2025保健品销售全国总代理合同
- 管路护理新进展
- 铁路防汛知识培训课件
-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 化工原理完整(天大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