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3 华盛顿会议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2.3 华盛顿会议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2.3 华盛顿会议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版高中历史 2.3 华盛顿会议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霸斗争最突出的国家是( )a.美、日b.英、日c.美、英d.英、法2.英国认为条约既有利于维护英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又不失与日本修好,还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可谓一石三鸟。该条约是( )a.洛桑条约 b.四国条约 c.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d.九国公约3.下列不属于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的是( )a.美国在巴黎和会后把注意力集中到东亚和太平洋地区b.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对欧美构成了威胁c.美、英、日三国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d.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影响了列强在中国的利益4.五国条约规定:“各缔约国保证不取得、不建造和不定造在主力舰和航空母舰以外、标准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战斗舰。”这一条款( )a.明确限制了五国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吨位b.旨在限制五国以外的国家的海军力量c.暂时缓和了列强在海军军备上的争夺d.给缔约国发展中小型战斗舰提供了依据5.(2012绥化高二检测) 列宁曾说过:“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得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不包括( )a.四国条约b.凡尔赛和约c.九国公约d.五国条约6.(2012西安高二检测) 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国务卿休斯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这个“条约”是( )a.四国条约b. 五国条约c.九国公约d.凡尔赛和约7.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要求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b.中国是国际联盟的参加国c.英日同盟宣告失效d.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8.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 )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五国条约使美国海军得以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大战期间夺得的德国的殖民地通过九国公约,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占得先机a.b.c.d.二、非选择题9.(2012江西百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认为,在战争中军火是我供应的、钱是我出的,要说你们欧洲诸国有什么贡献的话,无非是多出一点人力而已。美国不仅劳苦功高,而且既然已成了世界头号实力大国,当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了。因此美国这时的企图是首先夺取战后欧洲的领导权,然后再称霸世界。材料二 在欧洲,英国一方面主张摧毁德国的舰队,限制德国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它又反对肢解德国,以便用德国来牵制法国。英国处处阻挠法国称霸欧洲的意图,但为了对付已向世界张开血盆大口的美国,它又与法国合作,共同抵制美国的“航海自由”“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等不怀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别有用心的叫喊。陶诗水、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所产生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是怎样逐步夺取“欧洲的领导权”的?(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外交的主要目的。10.(2012淄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次会议(华盛顿会议)对于中国显然是很重要的。中国的主要对手是日本。中国非常盼望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山东问题,要求国际上确保中国的安全,承认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等地位。 顾维钧回忆录材料二 美国首席代表休斯对代表团成员交底的说法是他“总是赞同这样一种理论,即本国决不会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任何侵略而走向战争,因此最多只能做到使日本收手”。太平洋历史详论材料三 日本人坚持中日联合经营胶济铁路要求,目的是通过控制铁路,变相控制整个山东,在遭到中国代表团强烈反对后,日本人又抛出一项建议,要求中国向日本银行家筹借一笔长期贷款来赎买铁路用意还是要长期控制这条铁路。1922年2月4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部分收回山东主权。 山东省情网山东问题与华盛顿会议(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中、美、日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会部分收回山东主权。答案解析 1.【解析】选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里曾是英、俄、法、德、美、日等国争夺的焦点;战后,德国战败,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推动这一区域的角逐,英、法遭到削弱,放缓了竞争的步伐;美、日两国实力上升,都力图在该地区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成为在该地区争霸斗争中最突出的国家。2.【解析】选b。题干中提及的条约涉及英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以及与美日的关系,洛桑条约是协约国同土耳其签订的条约,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是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而九国公约是列强同中国签订的关于中国的条约,只有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调整了美、英、日的关系。所以,本题选b。3.【解析】选d。华盛顿会议解决的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以及如何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的问题,印度属于南亚国家,印度问题不在华盛顿会议议题范围内,因此不属于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4.【解析】选d。根据条款内容可知,它所限制的并不是主力舰和航空母舰,而是这两种舰只以外的战斗舰;该条约只是限制了这种舰只的大小,而没有限制它的数量,因此为这些国家大力发展巡洋舰、驱逐舰和潜水艇等舰只提供了方便。5.【解析】选b。依据题意“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可知得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为华盛顿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条约,而凡尔赛和约调整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的关系,是在华盛顿会议召开前签订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6.【解析】选c。依据题意与对华“门户开放”相关的条约只有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都与中国无关。凡尔赛和约虽有对华和约内容,但与“门户开放”无关。所以选c。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美英态度的变化显然和国家利益有关,结合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可知,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严重威胁到美英的在华利益,因此美英竭力遏制日本扩张势力。a项是原因但不是造成列强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b、c两项都不是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8.【解析】选c。结合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可知,日本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权益受到压制,但并不是剥夺,因此错误,运用排除法,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规律方法】组合式选择题(1)特点: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2)解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9.【解析】在解答第(1)题时,学生从材料中“美国不仅劳苦功高”“世界头号实力大国”等信息,可知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增强了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提高了国际影响力。美国夺取欧洲领导权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意图操纵国联、称霸世界,受英法抵制,未遂。华盛顿会议成为最大赢家。联系政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解答第(2)题时,依据材料二中“限制德国”阻挠法国称霸欧洲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答案: (1)影响:增强了美国的实力,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夺取:华盛顿会议上,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欧洲一跃成为雄踞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2)特点:利用其他大国互相牵制,实行“均势”政策。目的:削弱及肢解德国,建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10.【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只要从三则材料中分别提取以下信息,即可作答。中国:盼望“彻底解决山东问题”“确保中国的安全”、承认中国“平等地位”。美国:不会“走向战争”、最多“使日本收手”。日本:“中日联合经营胶济铁路”“长期控制这条铁路”“控制整个山东”。第(2)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学生应从巴黎和会后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