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总复习 113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时作业 中图版.doc_第1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 113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时作业 中图版.doc_第2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 113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时作业 中图版.doc_第3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 113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时作业 中图版.doc_第4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 113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时作业 中图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中地理总复习 1-1-3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时作业 中图版一、选择题1下图是一张天文爱好者经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星的轨迹”照片。这些有规律的弧线的形成,说明了()a太阳在运动b月球在公转c地球在公转 d地球在自转解析:地球的自转使得每颗星星在照片上的位置发生了变 化,才呈现出有规律的弧线。答案:d2012年3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下图),据此回答23题。2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的是()a甲 b乙c丙 d丁3在乙飞机上空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正确的是()解析:第2题,由于丙飞机所处纬度最低,在飞行相同距离后跨越的弧度最小,因而运动的角速度最慢。第3题,b图为从赤道上空看到的侧视图,c、d分别为从北极点和南极点上空看到的俯视图。答案:2.c3.a(2012年重庆模拟)下图是世界上第一张太阳8字轨迹图,拍摄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上空,此图由44张太阳曝光画面和一张房屋照片合成,全部是用同一张胶卷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拍摄。其中夏至、冬至及春秋分,拍摄者用滤光片进行长时间曝光,每天从日出时分开始到8点30分结束,由此照片显示了上述四天的太阳运行轨迹部分弧线,据此完成45题。4当太阳位于上图中的点时节气是()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5当太阳位于上图中处的那一天,下图中正确表示烟囱o影子端点运动轨迹的是() 解析:第4题,太阳位于图中点时,太阳高度最低,北半球同一地点二分和二至日在相同的地方时时,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由此判断d项正确。第5题,由太阳运行的轨迹图,处太阳高度最高,应该为夏至日,太阳运行的方位是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烟囱o点影子端点移动轨迹是由西南到东北。答案:4.d5.a该极地投影图,图中acb线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是6634。据此回答67题。6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2326n,180 b2326n,0c2326s,180 d2326s,07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可能是()a6月22日8时 b12月22日20时c6月22日20时 d12月22日8时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经度的分布规律,可判断出中心点为南极点,ac段为晨线,c点纬度为66.34,说明66.34s及其以内有极昼现象,太阳直射23.26s,acb以上部分为昼,中央经线为180,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第7题,由以上分析可知,180经线的时间为12月22日12时,由此可求出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8时。答案:6.c7.d(2012东北三校联考)下图中直线为经线、圆圈为纬线,该纬线穿过两块大陆的北部,纬线圈中心点处太阳高度为20,下表为当日a、b两地昼长时间,据图完成89题。ab昼长时间14小时14小时51分8.若在a、b两地的游客同时看到了日出,则a地位于b地的()a西北 b东南c西南 d东北解析:由题干直线为经线、圆圈为纬线,可以判断中心点为极点,其太阳高度为20,该纬线穿过两块大陆的北部,可以判断应该为北半球,故此时太阳直射20n。a、b两地昼大于夜,同时位于晨线。因为此时晨线倾斜方向为西北东南,故a地位于b地东南方向。答案:b9下列叙述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b图示日期是在9月21日12月22日间的某一天c图示可以表示某一时刻d图中甲处位于板块生长边界附近解析:由上题知,太阳直射20n,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半年某天。图示可以表示某一时刻太阳光照情况;甲位于120w,北美大陆北部,板块的内部;因此选择c项。答案:c(2011年浙江文综)下图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完成1011题。10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a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b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cm、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d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11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解析:第10题,由“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得出q1、q2的经度相差180,二点在同一经线圈上,由于l2位于北半球,故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a正确;若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则m、q1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与题干不符,b错;m与q1、q2不在同一经线圈,c错;q1、q2两点直立物日影分别朝向西北和东北,d错。第11题,若q1、q2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则q1、q2与l1经度差相同,地方时差相同,与题干不符,a错;由题意可知q1、q2与l1的经度差不同,不在同一经线圈上,且q1、q2的经度差不固定,可大可小,故b正确,c错误;晨线由m、q1到m、q2,北半球昼短夜长转为昼长夜短,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d错。答案:10.a11.b(2011年上海文综)下图中ab为昏线,c为ab的中点,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读图回答1214题。12c点的经度是()a90e b150ec165e d90w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日为二分日中的一天b此日c点昼短夜长c此时acb所在的平面与经过c点的经线圈平面间的夹角(锐角)为20dab的长度与赤道等长14若上题中的ab为某纬线圈上的昼弧,c为ab的中点,则北京时间可能为()a6时 b8时c20时 d8时或20时解析:第12题,根据题意,昏线中点(c)位于赤道,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此时c点位于昏线为18时,东8区区时为20时,相差2个小时,经度相差30。第13题,根据图中信息,晨昏线与南北纬70相切,太阳直射点位于20n或20s,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故c选项正确。第14题,根据题意,当“ab为某纬线圈上的昼弧,c为ab的中点”时,c的经度为0或180,c是昼半球的平分线,为12时,当c为0时,北京时间为20时,当c为180时,北京时间为8时。答案:12.a13.c14.d15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a bc d解析:根据题图的纬度可判断上图为北半球,下图为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所以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冲刷,左岸淤积,最终小岛可能和岸相连。南半球则相反,小岛与岸相连。答案:c二、综合题16(2012年上海黄浦模拟)下图中ao和bo分别为昏线和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1)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_日前后,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是_。(2)b地地方时是_点,o地地方时是_点。(3)a地经度是_,该日a地的夜长约_小时。(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纬度是_。(5)一年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_。解析:从经纬线的分布来看,本区域为南半球局部示意图,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则表示o点和70s纬线切点地方时为0时,a经线为180,70s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出现的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b是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其地方时为6时,由上题可知o点地方时为0时;图中的经度差为30度,a点日落,此时地方时为20时,根据夜长公式可以判断为8小时;太阳直射的经度由a点180度经线为20时,计算得出12时的经度为60e,直射纬度由晨昏线和70s相切,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纬度为20s;a地为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直射该纬度,为90度,最小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4308,一年中相差4652。答案:(1)冬至(12月22日)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2)60(3)1808(4)60e20s(5)465217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晨线是_,昏线是_。(2)该图所示日期为_月_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3)a点的昼长为_小时。(4)d点的地方时为_时,c点的地方时为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时,日落时间是_时。解析:第(1)题,晨线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所以图中是晨线,是昏线。第(2)题,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说明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该日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