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版高中历史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一、选择题1.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秦国“卒行其法”。这说明(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变法并没有取得成功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a. b. c. d.2.对于秦国来讲,商鞅变法起决定性的历史作用的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3.商鞅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 )a.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b.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c.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4.毛泽东在批二十四史时说:“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富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下列措施中哪项最终起到“利国富民”作用( )a.连坐法统治人民 b.“燔诗书而明法令”c.建立县制 d.废井田、开阡陌5.商鞅变法最为突出的历史局限性在于( )a.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法律严酷,激化阶级矛盾c.奖励军功加剧了社会动荡d.推行县制,导致国家分崩离析6.下列各项描绘的是公元前345年生活在秦国某地区的一个人发生的故事,其中符合真实历史情形的是( )这一年,他在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100亩地的赏赐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地,成了大地主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同样得到政府的奖励a. b.c. d.7.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8.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c.都壮大了本国争霸的实力d.都改变了所在国的社会性质二、非选择题9.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1)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各为了实现什么目标?(2)两幅图片中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两个人的活动有没有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3)材料三评价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答案解析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充分说明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但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规律方法】商鞅之死的原因(1)商鞅变法侵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根本原因)(2)严刑峻法加深了旧贵族对商鞅的仇恨。(3)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直接原因)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b、c、d三项都是商鞅变法作用之一,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秦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和“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的根本原因在于秦国旧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正是因为封建经济发展,秦国的军事力量才会日益强大,秦统一六国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因而只有a项是正确选项。3.【解析】选b。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秦国逐渐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这就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4.【解析】选d。“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对富国强兵起奠基作用。5.【解析】选b。法家思想虽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但容易引起暴政,激化阶级矛盾。6.【解析】选a。本题通过虚拟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景,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措施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公元前345年前后,秦国正处于商鞅变法期间,秦国的基本政策是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因此,符合史实,弃农经商,是政府严格控制的事情,不可能得到政府的奖励,故叙述不正确。7.【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薄恩礼,好生分”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冷漠,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d项。8.【解析】选c。管仲改革发生在春秋初期,属于奴隶主贵族主持的改革,没有发生社会性质的变化,故a、b、d三项都错。9.【解析】本题考查两个人物的变法改革,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图一主要反映的是梭伦与保守势力的斗争情况,图二主要反映的是商鞅与旧贵族保守势力的辩论情况,要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措施和影响加以分析。答案:(1)梭伦:主要是提高平民地位,化解政治危机,稳定社会秩序。商鞅:富国强兵。(2)两幅图片展示的是改革前反对派或保守派对改革的质疑、反对。主要是因为改革就意味着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那些拥有财富地位的人当然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极力为自身利益辩护。(3)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的社会问题。梭伦改革提高了平民的地位,扩大了民主范围,使雅典走上了民主化的轨道;而商鞅变法则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国成就霸业奠定了基础。10.【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要求学生能透过图片信息联系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并能对材料二、三从不同角度对变法地位的评价有准确合理的认识。答案:(1)统一度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