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座学会表达.doc_第1页
作文讲座学会表达.doc_第2页
作文讲座学会表达.doc_第3页
作文讲座学会表达.doc_第4页
作文讲座学会表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讲座学会表达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西城区的一所小学,听了一节高年级的语文课后,他深情地对孩子们说:“不但要学到课本里的知识,更要学会表达。”那么什么是表达?为什么温总理把“表达”看得那么重要?表达指的是,把脑子里固有的印记,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外界展示或向他人流露,表达的方式很多,可以用眼神、用表情、用肢体,更多的则是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就是说话,书面表达就是作文。表达是有一些小小技法的,但是作文决不能速成。我今天讲的技法都来源于一片片鲜活的学生习作,可以说都是从学生作文中蹦出来的表达技法。(一) 写人1、“讨厌”的“小铁锤”在我们的周围,有令人喜爱的人,也有令人讨厌的人。无论是写“喜爱”的人,还是写“讨厌”的人,都要有具体的实例,不能光光写某人令人讨厌,太讨厌了,坦言极了,一见到某个人就感到恶心,就感到气不打一处来。这些都是写讨厌的结果。那么原因呢?为什么讨厌呢?这就是“实例”,才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例如:出示两段例文,比较品评,体会通过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小铁锤令人“讨厌”的特点,既有说服力,又具体生动,令人可信。2、让神态“动”起来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如激动、悲伤、愤怒,脸上就会自然表现出与之一致的种种神情。因为事情在发展,所见所闻所思在变化,脸上的神态也就随之而变化,于是神态也就“动”了起来。神态的“不动”是暂时的,“动”是永远的。我们写人的神态,不仅要写出不动时的情态,更要表现其“动”的变化。因为只有这“动”的发展,才能反映出人的本质特征。例如:出示两段神态描写,学生点评描写王老师严厉目光的语句,体会写人的目光严厉,可从眼睛瞪视的情景、目光的色彩,还有脸上肌肉的改变、声音和手势等与之密切配合来写。3、“说”出来的魅力言为心声,因为人人都要说话,所以说,描写人物的语言,最能直接地突出人物形象,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让人物说出真实的话来,是我们让人物鲜活起来的前提。出示学生习作中的对话描写,体会一个“说”字连成的作文,让千人成了一面,没有了个性,是没有水平的表达。我们可以通过给“说”找朋友的方法,就是用“说”的同义词来代替,使说的方法更加活泼,让人物通过不同的说话方式来展示各人的性格特点。出示修改后的语段,讨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否表现出来了?体会:习作通过改变人物的语言说法,把风风火火的妈妈和安静老实的爸爸对比来写,让人物显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了。(二) 叙事:1、 填平作文的“沟壑”有时候,坐汽车的感觉和读作文的感觉很相似。当汽车行驶在平整的路面上时,我们会感到顺畅舒展、稳稳当当;当汽车行驶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时,我们会感到颠簸难受、摇晃不定。同样,读一篇文从字顺、连贯通达的作文和读一篇文气不通、残缺不全的作文,我们也会有类似刚才那种乘车的感觉。出示语段,体会:作者依次写了几处景点,几句话就完成了景点之间的过渡,读起来给人浑然一体、顺畅舒展的感觉。如果我们将原文删改一下,给它挖出几条“沟”,又会是怎样的呢?出示修改后的语段,讨论:有什么感觉?体会:“过渡”,是作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给作文铺路架桥的手段有三种:词语过渡。一般用在句子之间。(举例)句子过渡。一般用在段落之间。(举例)段落过渡。一般用在一个层次向另一个层次的转换处。(举例)2、 考卷上的“心跳”同学们正处在人生成长期,看得见的成长有:身体成长、知识增长、能力增长,看不见的成长是心理的逐步成熟,而心理的成熟往往伴随着内心风雨的洗礼。心理反应与变化的过程,也是同学们习作中常见的内容,这能使读者直接感受到人物的“心跳”,能产生感人的效果。那怎样写好心理活动呢?一般我们用第一人称写较方便。心理描写要随着事件的发展展开,要如实去写,要写得充分,心理变化的过程要完整清晰。事件的情节应该被淡化,在文中只起到支架的作用。出示习作交头卷中的几段文字,引导学生按照考试的进程,说说“我”的内心变化是怎样的?体会:心理变化描写得充分完整,就会有很强的感染力,读者似乎可以触摸到这张头卷上“我”的心跳。3、 锦上怎样添“花”一匹锦缎,质地面料都很好,花纹、图案也不错,但如果没有美丽的花朵做点缀,这匹锦缎就会黯然失色。同样,一篇作文,光有深刻的主题、真实的情感、完美的结构是不够的,还要给它穿上漂亮、合身的“外衣”,这才叫真正的“完美”。如果说,通畅凝练的语句是“锦缎”的话,那么,美妙绝伦、恰到好处的诗词名句就是“花朵”了。出示习作游黄鹤楼,引导学生寻找到这篇美文中的“花朵”,体会:要根据作文需要,大胆借用名言、诗句、谚语、典故等“花朵”,用来描写事物、表达观点或抒发情感,实现装扮“锦缎”的目的。但要注意,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引用内容,必须“锦”和“花”水乳交融,自然和谐,不能牵强附会。(三) 绘景1、写色彩要“多彩”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作文要写我们的生活,要写我们的所见,自然要写色彩。写色彩,一是要有“彩”,更要多彩,不能只是一种颜色,那就太单调了;二是不能只有一两种词语,那就重复了,太呆板了。出示语段,写眼前所看到的校园景色,写到了各种色彩,但写色彩的词语变化不多,太呆板了。学生尝试修改,丰富写色彩的词语。2、给景物添些灵气我们常讲看景容易,写景难。难在何处?让笔下的景物也能吸引读者,这一定是每一位同学的最大心愿。而且写景是最能显示你的写作功力的,大凡名作家都有着超凡的写景功力,同学们都爱看的曹文轩的书,大家肯定会被他灵性美感的景物描写所折服。 出示短文,能从中发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这段文字本是描写公园里的花花草草的美丽风韵的,但读来感觉像喝了白开水,谁会被这无滋无味的景色吸引?我们来看看作家朱自清是怎么为景物增添灵气的?出示语段,美美地读读,反复体会体会。所以,同学们记住,在描写一种景物时,不要把目光紧紧地盯住景物本身,进行一五一十的描写,要试着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为景物添加一些灵气。(四) 抒情睹物生情在细节每天都有很多事物进入我们的视野,只要我们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就会发现感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著名作家冰心在荷叶与红莲中这样描写荷叶为红莲遮蔽风雨的细节,出示语段,体会:作家紧紧抓住了风雨来临时荷叶护住红莲使其免受风雨摧残的细节,自然而然地生发了对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的颂扬之情。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体会。所以写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要围绕感动写具体,讲清楚这件事感人的地方在哪里,也就是说要注意细节描写,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环境等。出示习作片段,母猫躺着给小猫喂奶,这是一幕再常见不过的景象,许多人都熟视无睹。而小作者却以一颗仁慈敏感之心,写出了这令人心动的一幕。我们来找找细节描写?小结:情感的表达,离不开具体的人、事、物,但仅有这些事不够的,还必须找寻到人、事、物中能生情的细节,只有抓住细节生动地描写,才能使所要抒发的情感真切动人。(五) 活动渲染火爆场面在作文时,不管是写人,还是叙事,都离不开场面描写。一个让人难忘的场面,总要有一些特别的地方。是当时人们的行为让你难忘,还是一些人的表情、动作或者是对话吸引了你?这些内容都可以入文。在我们六年级毕业考试中,很多戚实小的学生都写了“经典诵读”,细腻地刻画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深情地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不舍思绪,但都没有渲染场面,没有台上台下的互动煽情,对集体活动这个主题把握得不到位。因此,今天我要对大家强调一下写活动一定要有场面描写。出示有趣的智力游戏中的场面描写,加深体会:写好场景中的人物才能渲染出当时的活动气氛,要注意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出示戚实小何如一同学写的阳光体育 健康成长,在常州市“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冬季长跑活动征文中获一等奖。其中精彩的场面描写将全校师生长跑情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是这篇作文的一大亮点。(六) 感想被狗追出来的“启示“有这样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因为咬人是狗的天性,狗咬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一点儿也不新鲜,有意思。如果我们要写作,大家会选取“人咬狗”来写,因为这是大事,能从中挖掘“意义”来。而对于“狗咬人”的小事,许多同学会觉得没啥写头,更谈不上有什么“意义”了。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生活中固然有像“人咬狗”这样的“大事”,但更多的是“狗咬人”这样的平常小事。能不能把这些小事“放大”,从中挖掘出“意义”来?出示习作街头小事,体会:习作要“以小见大”,“一粒沙里见世界”,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然后能通过思考发现其中大的意义,这才叫水平。(七) 首尾1、“难题”抛给你这种开头方法,就是在一开始向你抛出难题,让你不知所措,这就造成了悬念,一下子扣住了读者。选择怎样的难题开头,是比较讲究的。可以是前所未有的新难题,也可以是我们生活学习中的常见问题,还可以是小技巧、小窍门、小难题。也就是说,习作的开头是难题,习作的主体是解决难题的过程,结尾是难题的真正解决。出示习作美好的回忆的开头。2、以“声”夺人顾名思义,就是以某种声音作为习作的开头,让人先听见声音,后见其人出场,同样也可以扣住读者。这种形式在具体运用时,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运用人物对话的方法开头。这样显得干脆明了,扣人心弦,通过对话,造成了一种或许紧张、或许热烈的气氛。出示习作运动会前的开头一段。二是运用拟声词为开头。要么是大自然的某种声音,要么是人物和动物活动发出的声音,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出示习作我家有只大母鸡的开头。3、让结尾富有诗意就是通过诗歌的形式来收尾,一下子把我们带进了如诗如画的美妙世界里,给人以美的意境和诗的熏陶,很受读者喜爱。富有诗意的结尾,文学性很强,即使是散文式的文字,也要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最好要押韵,读来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运用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诗歌分行排列的形式,出示习作七只小鸡的结尾。二是在结尾运用抒情色彩很浓的文字,尽可能用上一些修辞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