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立体种养殖.doc_第1页
实施立体种养殖.doc_第2页
实施立体种养殖.doc_第3页
实施立体种养殖.doc_第4页
实施立体种养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林业大学题 目:实施立体种养殖,有效预防土地石漠化 院(系): 专业年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2年06月10日实施立体种养殖,有效预防土地石漠化摘 要关键词:实施立体种养殖,有效预防土地石漠化人类由于对环境的认识不足,加上过度的贪婪,乱砍滥伐或者以牺牲环境来求得暂时的经济利益,以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很多山区的土地石漠化十分严重,土地石漠化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当前既要促进经济发展让人民增收保稳定,又要治理石漠化持续发展保民生;这是摆在林业工作者面前的两大难题,因此,坚持“治林”与“治穷”相结合、“富林”与“富民”相结合,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宜林荒山绿化和次生林改造,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我国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措施。笔者总结近几年来亲自参与石漠化治理的工作经验,提出“实施立体种养殖,有效预防土地石漠化”的构想与各位同仁商榷。一、立体种养殖的概念立体种养殖也称生态种养殖,它是在传统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看作多种传统种养殖模式的一种高效结合,它充分利用环境的各部分的不同属性和所涉及农作物及养殖物生存所需要的特定环境,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完整的利用了环境的各个不同的部分,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发挥最大效益的无污染、无公害、纯绿色、废物再利用的种养殖模式。创建立体种养殖是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高效,要求在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它以“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题,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的思想为指导,毋庸质疑,这一指导思想,将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依据。二、立体种养殖的意义(一)加强立体种养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强调可持续的、生态性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加强立体种养殖建设是生态经济多样化和生态平衡的环境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第一,能够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化创造条件。保护和发展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和恢复生态系统,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林业不仅可以提供多种可再生资源、能源,还能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二,能够为科技发展生态化奠定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追求生态化发展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从根本上提高资源基本生产率,“抵消”和“克服”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率,冲破增长极限,制止生物圈的退化;二是发展仿生学,通过生物方式重新设计工业系统和材料的性质,使科技进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是促进经济的重组,发展服务和流通经济,更好地保护和服务于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四是向自然资本投资,使生物圈能生产出更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动生态系统服务朝着使全球范围免遭巨大破坏的方向发展。污染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已列入各级政府的责任目标。目前我们主要采取直接减排即工业减排方式,从长远看也可借鉴国外经验实行间接减排,即造林固碳。森林固碳以其低成本、多效益,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比如,日本减排指标为6%,其中3.9%就是通过森林固碳完成的。由世界银行和意大利政府出资550万美元的森林碳汇项目已在我国的广西、内蒙等省区实施。保护和发展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在边远落后的农村实行立体种养殖建设已经刻不容缓。第三,能够为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提供重要保障。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必然带来人类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人们的衣食住行已开始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追求无污染,保持天然特性。食品、人居环境等方面生态化趋势尤为明显,由此带动了物质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同时,生态环境服务成为有价的消费品,生态旅游不断发展,生态补偿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消费方式的重要因素。人们生活、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有赖于环境生态系统的建设和恢复,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二)加快立体种养殖是搞活农村生态经济的重要力量建设生态经济是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在准确把握国情基础上的高度概括。核心是生态和经济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它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节约资源相结合。立体种养殖提供的丰富而多样化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生态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相统一的现代林业建设、绿色产品和旅游产业开发等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正在成为搞活农村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三)加快生态林业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目前国际社会判别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一个最根本尺度就是看资源的使用和保护是否维持平衡。一种经济只有尊重生态学诸原理才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才会是和谐的。生态经济的发展正在带来新的环境革命。森林及其生物资源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必将为新的环境革命、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温家宝同志指出: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在可持续发展中,应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应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战略思想,集中反映了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这样说,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已经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因此,突出重点抓生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三、实施立体种养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才是石漠化治理的关键土地石漠化实际上是改革开放后,农村过度毁林开荒,造成水土严重流失的产物。前面老百姓是以牺牲环境换来时间不长的粮食增产,后来则是遭受自然环境的疯狂报复:气候变暖、泥石流、干旱、洪灾、凝冻、沙尘暴这一恶果唤醒了中国政府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增长”,并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鼓励百姓种树植草,以保证人类赖以生存的脆弱的环境免遭破坏,生态经济已俨然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模式。即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优化国土利用结构,治理水土流失,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势在必行。我国已经作出了以粮食换生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决策,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实施退耕还林,恢复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从长远看,是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根本措施;从近期看,又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拉动内需,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助农增收,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天职,也是一个基层林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实施发展立体种养殖,不仅让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保障作用,而且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构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保证农业增效和粮食增产;通过深化林业改革,还山、还林、还利于民,激活广大农民林业生产的积极性;过转变林业的增长方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发展名特优新产品,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在土地石漠化十分严重的农村边远地区,土地石漠化的形成,是因为其土层薄、土壤贫瘠,百姓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在薄收的情况下,以广种来补给,长期的广种薄收,使原本土层薄、土壤贫瘠的土地不堪一击。这种靠山吃山的贫困现实加速了石漠化进程。可以说,现在这些地区的老百姓依然在温饱线上挣扎,如果不采取既要农民增收,又要绿水青山,那么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我们必须以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二十字方针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夯实建设新农村的产业支撑,促进“生产发展”;发展特色经济林,以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实现“生活宽裕”;发展立体种养殖,以改善农村人居条件,建设优美自然的农村生态环境。在参与县里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核桃、花椒种植、种草养畜(禽)、种拂手瓜等产业,多渠道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良好效果的过程中,欣喜看到“坡地织绿毯,岩山变林园;满坡牛羊壮,遍地鸡鹅肥”的生动景象的同时,我想强力推进立体种养殖才是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绿水青山是实现农村致富的金山银山。广大农村拥有丰富的资源,在人口逐渐增多、人均耕地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农村发展符合市场需要,有本地特色的优势农业生态产业,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边远山区、没有工矿企业的农村,发展农业生态产业就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产业项目。总之,我认为实施立体种养殖,是土地石漠化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