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苏教版.doc_第1页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苏教版.doc_第2页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苏教版.doc_第3页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苏教版.doc_第4页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题 号一二三总 分得 分说明: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25分)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2分)a、翡翠(fi)笃信(d)晕圈(yn)骨朵()b、热忱(chn)解剖(pu)胸襟(jn)强聒不舍(qin)c、伫立(zh)挑逗(tio)咫尺(zh)宽宥(yu)d、秀颀(q)毋宁(w )狭隘(i)迥异(jin)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b、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c、小组讨论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夸夸其谈,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d、指挥员如果在战场上优柔寡断,那就会贻误战机,造成严重的损失。3下面这段文字在表达上有错误,请用规定的符号修改(不超过五处)。(4分)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我俩是交往好手,不多时,就成了哥们。于是,他对我渐渐有了新的了解。他很喜欢玩电脑,简直达到了“醉生梦死”的形态。记得一次去他家玩的时候,他正在打电脑,“一条缝”盯着那屏幕上的光标移动。他最得意的是电子游戏,可以不睡觉,也可以抛下作业不管。他的老妈想把他从家里赶出来活动活动的想法,可他就是懒在电脑转椅上不起来。4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动惊愕。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情感,它们也就没有泪水。a、b、c、d、5默写(8分)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浊酒一杯家万里, 。 ,乐以忘忧。池鹤中可以用成语“鹤立鸡群”来概括的两句诗是: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作者满怀豪情逸兴、神驰太空的两句诗是 , 。马说中提示千里马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6按照所给文段的思路,仿照相应的句式,将文段补写完整。(2分)人生中难免有些事情不尽如人意: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却只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也许你想成为大海, ; ,却只是一根细弱的小草。这个时候,请不要失去人生的方向。只要珍惜自己,坦然接受自己,你会惊喜地发现平凡的你也有自己美丽的风景。7综合性学习(5分)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同学拥有了手机。这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思考。为此,某校学生会成员就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展开调查。请你根据他们这次调查活动中获得的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资料一:某媒体报道:一家人聚餐,饭桌上父母多次想和孩子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却抱着手机玩。对此,有网友调侃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资料二:某眼科主任*说,孩子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眼睛得不到休息,睫状体长期处于痉挛状态,对眼球发育会产生影响,容易造成近视;经常盯着电子屏幕,长时间不眨眼,孩子容易患上干眼症;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对孩子身体也很不利。资料三:大部分中学生把手机当成能收发信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曲、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由此带来一些弊端是: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作弊。部分控制力不强的中小学生沉迷于手机黄色信息。(1)阅读上述三则资料,你认为中小学生过多使用手机有哪些弊端?请概括出三点。(3分) (2)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阅读(45分)(一)(16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1)有龙则灵 (2)惟吾德馨 (3)无案牍之劳形 (4)四时俱备 9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有仙则名卷卷有爷名 b、斯是陋室是吾剑之所从坠c、答谢中书书家书抵万金 d、山川之美食之不能尽其才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1乙文写景动静相衬,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2分)“ ”和“ ”1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分析。(4分) (二)茱萸之谜(12分)余光中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椒专佞以慢幍兮,榝(sh)又欲充夫佩帷。”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恶草。榝就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茱萸,菊花,登高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源于梁朝人吴均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红)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带茱萸囊,盖始于此。”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带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吴均虽是梁朝人,相传桓景和费长房却是东汉人。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据此推测,重九的习俗起源则在东汉乃至汉初了。有意思的是,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佩花之盛。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虽然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说明此树的红实熟于重九,可以插在鬓边。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挂丹萸蕊”,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jn)绅”。至于李峤“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于席,而李乂(y)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当时每逢重阳佳节,皇帝常常率领一班文臣登高赋诗,同时把一枝枝的茱萸分赠群臣作佩饰,算是辟邪消灾,应付桓景的传说吧。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我们统称为“茱萸”的植物,其实更分为三类: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吴茱萸和食茱萸则属芸香科,功能杀虫消毒,逐寒去风。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至于说什么“悬其子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辣性烈之意。其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然茱萸何以独见鄙于屈原呢?可能茱萸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过敏之症,也未可知。曹植诗句:“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也许正说中了此意。13为了揭开茱萸由“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的谜底,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请简要概括。(5分) 14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结合实例分析其作用(3分) 15第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6“茱萸之谜”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2分) (三)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17分)乔叶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知晓学习的人一种额外奖赏。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17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18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4分) 19第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20第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1联系第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2分) 三、写作(50分)22小作文(10分)请以“我喜欢 ”为题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一种食物。字数不少于100字,并运用至少两种说明方法。 23大作文(40分)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奇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抒写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200400600八年级语文答案:苏教一、1、b 2、d 3、(1)“交往”改为“交际”;(2)“他对我”改为“我对他”;(3)“形态”改为“状态”;(4)删去“的想法”;(5)“懒”改为“赖”。 4、d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燕然未勒归无计 发愤忘食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6、例:却只是一股涓涓的山泉;也许你想成为大树。7、(1)减少了人们现实中交流沟通的机会。疏远了亲情。对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2)应该与同学联系,增进友谊,把烦恼和同学讲,减轻压力;学习上交流,共同进步;与家长联系,有时家长在外,学生遇到困难,可及时向家人反映,寻求帮助; 不应该: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手机上的不良信息对孩子是个不小的冲击 孩子自制力不强,他不能做到进校门关机,同时,孩子之间还容易造成不良攀比,孩子的手机都是比着品牌,比功能,比上网,比游戏。二、(一)8、(1)灵验,神奇;(2)品德高尚;(3)使身体劳累;(4)都 9、c 10、(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2)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1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12、甲文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乙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情感。 (二)13、登高带茱萸囊传统的来源;重九吟诗,从东晋至南北朝,少见咏茱萸之作。到了唐朝,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14、分类别、引资料、举例子,为了说明茱萸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