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5.2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一)达标训练 浙科版必修2(1).doc_第1页
高中生物 5.2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一)达标训练 浙科版必修2(1).doc_第2页
高中生物 5.2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一)达标训练 浙科版必修2(1).doc_第3页
高中生物 5.2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一)达标训练 浙科版必修2(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版高中生物 5.2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一)达标训练 浙科版必修2【基础达标】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a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因素是自然选择b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c一只长颈鹿发生了基因突变,此长颈鹿发生了进化d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一个物种2.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3.(2012广东高考)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 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4.人工养殖了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的是( )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d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5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为vv、vv、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侵入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 )a43% b.48% c.52% d.57%6.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55%和32.5%b55%和42.5%c45%和42.5%d.45%和32.5%7.(201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8.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9.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不发生_、不发生_、没有迁入与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会、不会)发生改变。(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和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会、不会)发生改变。【能力提升】10.(2012宁波高二检测)如图表示最早生活在这个区域同种生物的群体由于屏障(水)的阻碍,已经分离为两个独立的群体。如果群体a生活中经历了长期的环境剧烈地变化,而群体b的环境无大变化,则群体a的进化速度将可能是( )a比群体b快b.比群体b慢c与群体b相同d.停止进化11.使用农药后,某种农业害虫种群抗药性增强,而越冬后存活的大多是对农药敏感的个体。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敏感性的个体在冬季能大量繁殖b害虫的基因频率不会因自然选择而变化c农药的选择作用与低温的选择作用相同d抗药性的个体不耐低温12.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13.(2012台州高二检测)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甲种群: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乙种群: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b乙种群生物基因突变率很高c乙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d甲、乙两种群生物无进化,环境基本相同14.(2012宁波高二检测)海龟中有连趾(ww)和分趾(ww、ww)两种类型,开始时,连趾(w)和分趾(w)的基因频率为0.4和0.6。当海龟数量增加导致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因为缺少食物的特殊环境使之产生了定向变异b海龟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c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海龟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的进化d海龟基因频率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说明海龟已经进化形成一个新的物种15.(2012台州高二检测)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为( )a6%b.4.5%c5.1%d.3.9%16.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1/88b.1/22 c7/2 200 d.3/800【实验探究】17.(2012威海高一检测)已知蜗牛壳上有条纹与无条纹的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 000只蜗牛,对存活的个体数和被鸟捕食后剩下的蜗牛空壳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这1 000只蜗牛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42%,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2)根据表中数据推断,壳上_(有条纹、无条纹)的蜗牛更易被鸟捕食。经多个世代后,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将会_(增大、减小),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_实现的。答案解析【基础达标】1.【解析】选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一长颈鹿不能说进化;东北虎和华南虎属于同一个物种,但形态有差异,属于两个亚种。2.【解析】选d。突变和重组都是不定向的,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解析】选d。生物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酵母菌在导入外源基因后仍有可能发生变异;生物的表现型由基因型控制,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酵母菌导入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增加了遗传多样性,但不能改变进化方向,其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4.【解析】选d。a、b、c都属于人工选择,d不改变鸡群的基因库。5【解析】选b。果蝇20 000只,vv、vv、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所以vv、vv、vv个体分别是3 000、11 000、6 000只,侵入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后,三种基因型个体分别为5 000、11 000、6 000只。共有22 000只个体,44 000基因,其中v基因=5 0002+11 000=21 000,则f1中v基因频率为21 000/44 000100%=47.7%48%。6.【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已知条件,aa30%,aa20%,可得aa50%,则基因频率aaa%1/2aa%30%1/250%55%,aaa%1/2aa%20%1/250%45%。由于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所以aa后代全部为aa,aa后代全部为aa,aa后代出现性状分离(1/4为aa,1/4为aa,1/2为aa),所以f1中aa的比例为aa%aa%1/430%50%1/442.5%。【误区警示】不能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自交后的基因型频率(1)原因分析:进行自交的种群并非处于遗传平衡状态,所以不能直接根据亲代的基因频率来计算子代的基因型频率;(2)自交计算方式:计算出每种基因型个体所产后代的情况,统计分析子代基因型频率。7.【解析】选d。生物竞争也是一种环境因素,a项正确;化石是过去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可通过对比了解生物进化情况,b项正确;生物也可引起环境的变化,c项正确;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项错误。8.【解析】选c。a项,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b项,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项,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导致生物不断进化;d项,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9.【解析】(1)a基因的频率0.30.41/20.5。(2)要保证遗传平衡,种群必须足够大,且不发生基因突变,不发生选择,没有迁入与迁出。随机交配的群体,子代aa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的平方0.25。(3)自交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0.30.41/40.4,aa的基因型频率0.41/20.2,aa的基因型频率0.30.41/40.4。同理可以计算该代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交配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5、0.1、0.45,因此会发生改变。答案:(1)0.5(2)足够大 基因突变(或突变) 选择 0.25 不会(3)0.4 0.2 0.4 会【能力提升】10.【解析】选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由于a地环境长期剧烈地变化,所以对生物不断地进行定向的选择,使适应环境的个体得以保存;而b的环境无大变化,所以进化比a慢。11.【解析】选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具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但寒冷对害虫选择的结果却不同,抗药性强的个体反而易被寒冷的环境淘汰,而抗药性弱即对农药敏感的个体却能适应寒冷环境而生存下来。应当注意的是,“适者生存”本身就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适者生存,二是不适者被淘汰。12.【解析】选b。由于基因突变,害虫本身存在着抵抗杀虫剂的变异,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害虫大量繁殖后,再用该种杀虫剂,会有比以前更多的个体生存,以后不断使用该种杀虫剂,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杀虫剂对害虫起到了定向选择作用。13.【解析】选d。甲种群的基因频率:a基因的频率24%(1-24%-4%)1/20.6,a基因的频率1-0.60.4;乙种群的基因频率:a基因的频率48%1/2(1-48%-16%)0.6,a基因的频率1-0.60.4。故甲、乙两种群基因频率相同,d项正确。14.【解析】选c。由于缺少食物的环境可对海龟的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从而改变了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只意味着生物进化,并不代表新物种形成,除非已发生生殖隔离。15.【解题指南】明确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的等位基因。【解析】选a。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则求一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时,可按下式求解:色盲基因数/(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100%。本题中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xb、xb)的总数为2002200600,色盲基因xb数量为15521136,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为:36/600100%6%。16.【解题指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丈夫基因型概率的计算。通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求出隐性基因的频率,推出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考虑丈夫的表现型正常,重新在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中计算杂合子基因型概率。【解析】选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因此隐性基因频率为1/10,显性基因频率为9/10。丈夫为该病携带者的可能性为aa/(aa+aa)=20.10.9/(0.90.9+20.10.9)=2/11,妻子必携带致病基因,该夫妇后代患色盲的几率为1/4,两病兼患的几率为2/111/41/4=1/88。【实验探究】17.【解析】(1)在1 000只蜗牛中aa(无条纹的隐性性状个体)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