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 第十六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 第十六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 第十六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2012浙江杭州)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这场运动主要是在文化领域,且具有爱国、反帝、否定中国旧文化的特点,在提供的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这些特点。其余三项这些特点不能全部具备。答案:d2.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a.变法b.革命c.民主d.科学解析:注意题中信息:“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守旧的人反对变法、革命、民主;维新派不主张革命的手段。但都认识到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先进性。答案:d3.陈独秀在1915年说:“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这表明他()a.看到西方文明弊端b.反对学习西方文化c.倡导民主共和政体d.彻底反对君主专制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主要考查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据此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排除b项。材料内容反映了陈独秀看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仍存在不平等和阶级压迫的缺陷,没有涉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共和,排除c、d两项。答案:a4.(2012福建厦门)陈独秀指出:“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为此,他当时致力于()a.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军事斗争b.宣扬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c.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d.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答案:b5.(2011浙江温州)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解析:戊戌变法的尊孔和新文化运动的反孔都是中国资产阶级在探索救国道路的不同策略,都说明中国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尤其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思想文化上提出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提出要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反对中国的儒家思想。答案:b6.“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了五四运动()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析:材料强调自由、科学、理性,由此可得c项。答案:c7.(密码原创)“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而马克思主义真正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却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直接影响b.革命实践发展的要求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民主科学精神的推动解析: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开始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最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案:b8.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a.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解析:上述刊物分别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无产阶级所创办的刊物,体现了各个派别的基本思想主张,体现了各个阶级、阶层对救国道路的不断探索。答案:b 9.(2009浙江文综,3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剥茧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警告青年(1915年9月)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无知,使之脱胎换骨,恐使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去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所提到的“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解析:第(1)问注意时间是1902年,当时戊戌变法已经失败,从材料可以得出必须进行思想启蒙的认识;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可以直接归纳,第二小问可从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进行理解;第(3)问需要有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梁启超“新民”侧重的是提高国民素质,而陈独秀继承这一思想又有所发展,将具体目标锁定在“新青年”上。参考答案:(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