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 第十六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 第十六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 第十六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海国图志在中国没有广泛流传,但是在日本却大受欢迎,重刻、翻译,各取所需的版本很多。此书未能在中国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士大夫们不重视b.相同的著作很多c.缺乏社会环境d.缺乏物质基础解析: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此时的中国虽然经历了鸦片战争,但是天朝上国的迷梦还存在于大部分人心中。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2.“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必筹专情,尤为有用之书。”此评价针对的是()解析: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b项符合题意。四洲志简要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c项为黄宗羲所著,d项为顾炎武的著作,这两项属于清末反封建思想。答案:b3.(2012江苏盐城)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的思想主张与这一观点相似的是()a.洪仁玕b.张之洞c.严复d.胡适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与题意不符;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胡适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抨击封建正统思想;张之洞为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题意相符,因此,选b项。答案:b4.(密码原创)晚清有人提出:“皇上先断发易服,诏天下令百官易服而朝。”此人最有可能是()a.魏源b.孙中山c.康有为d.林则徐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晚清时期各政治派别的主张。要求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魏源、林则徐等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孙中山等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保留君主,实行君主立宪。答案:c5.(2012江西新余)康有为在与朱一新论学书(即答复当时讲学于广雅书院的独尊宋学的朱一新诘难他新学的陈述)中说:“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以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康有为作此论断的主要意图是()a.阐明中西伦理的共通性b.论证变法改良的合理性c.强调儒家道德的重要性d.说明启蒙思想的普世性解析:考查综合分析归纳、理解运用能力。材料认为三纲五常,中西方都有,结合所学知识,康有为是维新派人物,主张政治改革,其思想是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答案:b6.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a.b.c.d.解析:本题考查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梁启超的文章发表于1902年(20世纪初),维新思想的形成和戊戌变法的开展都在19世纪,故排除,答案选b项。答案:b7.(密码原创)1911年11月7日,严复在致英国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最好的办法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下列对严复的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a.严复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b.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c.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d.坚持立宪落后于时代潮流解析:无论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同属于资产阶级,故本题选c项。从材料“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最好的办法即保留君主制”可以判断出严复反对共和政体,赞同君主立宪,这种思想在当时戊戌变法失败的情况下,是不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的。答案:c8.海国图志格物新报万国公报是晚清年间先后出版的影响较大的书刊。以下关于这些书刊的表述正确的是()a.这些书刊均使用西历纪年 b.这些书刊均为维新派所创办c.这些书刊的指导思想均为“中体西用”d.这些书刊均有介绍西学的内容解析:中国使用公元纪年开始于1912年,排除a项;海国图志为魏源编撰,他不是维新派,排除b项;“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时才提出的,不可能成为海国图志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而三者相同的地方在于都均有介绍西学的内容,故选d项。答案:d9.(密码原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材料二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材料三严复批评:“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于西洋格致诸学,仅得诸耳剽之余,于其实际,从未讨论。意欲扬己抑人,夸张博雅,则于古书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彼实窃我中国古圣之绪余”之类的说法,“令人呕哕”。请回答:(1)材料一中,“以夏变夷”反映了统治者何种心态?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这里的“道”“器”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在当时的历史影响。(3)“于古书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是何观点?严复对其批评的出发点是什么?有何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各阶级、派别对西学的态度和认识。材料一中观点是典型的地主阶级顽固派观点;材料二观点,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或技术但不学其制度,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观点;材料三严复批评的是西学中源说,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据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参考答案:(1)反对学习西学,盲目自大。根源: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和经济上的小农经济。(2)道: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影响:有利于减少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