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台山市新宁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农业课课练 粤教版.doc_第1页
广东省台山市新宁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农业课课练 粤教版.doc_第2页
广东省台山市新宁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农业课课练 粤教版.doc_第3页
广东省台山市新宁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农业课课练 粤教版.doc_第4页
广东省台山市新宁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农业课课练 粤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夯实双基 知识点 1 民以食为天1“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 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2农业包括 、 、 、 等部门。3下列自然条件适合发展种植业的是( )a.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c.降水较少,地势平坦d.河湖较多,降水丰沛4读“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的名称:1 ;2 ;3 ;4 ;5 ;6 ;7 ;8 ;9 。(2)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要量大,因此,大力发展 生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知识点 2 “北麦南稻”的启迪5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生产差异显著,形成了南北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格局。归纳比较,填写下表:6导致我国农业生产“北麦南稻”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水源b气候c土壤d地形.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作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具有不同的和因此,发展农业要 。知识点 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8要想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最主要的是必须依靠( )a. 充足的劳动力b. 优越的自然条件c. 吃苦的品质d. 科学技术9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是( )a努力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民生活需要c增加农业人口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d实行科学种田,增加粮食产量,走科技兴农之路10农业生产必须贯彻“因地制宜”原则的科学依据是( )a农业生产具有不均衡特点b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特点c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d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特点各个击破重难点读右图,完成第1113题11我国纬度最低的商品粮基地是(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成都平原12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中,位于第二级阶梯的是( ) a.成都平原 b.太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洞庭湖平原13.关于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品粮基地应建在地少、人口多、产量低,没有余粮地区b.气候干旱少雨的西北内陆地区建商品粮基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d.海河平原、黄土高原是我国商品粮基地14.在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中,以种植小麦为主的是( ) 。a. 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b. 江淮地区和太湖平原c. 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 d. 成都平原和珠江三角洲15.将下列商品粮基地与其对应的省区,农业生产熟制用直线连接起来: 三江平原 a.河北省a.一年两熟 珠江三角洲 b.黑龙江省 b.一年一熟 洞庭湖平原 c.湖北省 c.一年三熟 华北平原 d.广东省 d.两年三熟 江汉平原 e.湖南省16读下图,请你说说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17. 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也分布着大片稻田,但采用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而我国水稻种植为水田耕作。我国与美国种植水稻方式的差别,主要是受什么影响( )a. 地形b. 水源c. 劳动力d. 科学技术中考前沿18(2006年淄博市卷)下列地区和农作物的搭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原则的是( )a四川盆地甘蔗、水稻、油菜 b松嫩平原甜菜、冬小麦、大豆c华北平原春小麦、苹果、花生 d江汉平原油菜、棉花、甘蔗(2007年汕头市卷)右图中abcd 分别表示的是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读图面答19 21题:19秦岭淮河在图中的位置应是:( )aa 地区和b 地区之间bb 地区和c 地区之间cb 地区和d 地区之间da 地区和d 地区之间20.能大面积种植水稻和甘蔗等农作物的地区是:( )aa 地区bb 地区cc 地区dd 地区21.对于d 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地区b是以大草原为主的畜牧业地区c是以山地牧场为主的牧业地区d兼跨了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2(2007年大连市卷)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地区是 ( )a.河湖较多的低洼地带 b.降水较少,地形较平坦的地区c.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平原 d.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陡峭山地23(2009年江苏省淮安市卷)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地区的农业发展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在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发展渔业 b在降水稀少的高原地区,发展粮食生产c在地形陡峭的山地地区,发展林业 d在河网密布的地区,发展牧业在线课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气候变化导致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牧业损失加大; 2.气候变化导致中国农业生产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 3.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有关重大农业工程可能产生一定影响,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4.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的影响还表现在其他的多个方面;5.气候变化使中国海岸农业生产受灾机会增大;6.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天气会对还没有收获的农作物和各种家畜造成冻伤,严重时会致命,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可能导致市场供应紧张。24下列不属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是 ( )a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有关重大农业工程可能产生一定影响b大范围雨雪天气会对还没有收获的农作物和各种家畜造成冻伤c气候变化使农民懒惰d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有关重大农业工程可能产生一定影响拓展阅读: 欧洲食品安全审查值得借鉴 2011年06月09日 当前由“毒黄瓜”等受污染蔬菜引发的消费者“谈菜色变”式恐慌已由德国向欧洲乃至全球蔓延。这一至今未能找出病原体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目前已致22人死亡、数千人感染,并波及到欧洲11个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地;而且受毒黄瓜事件影响,仅西班牙就面临每周2.25亿欧元损失。为此,近日欧委会提议拿出价值1.5亿欧元的一揽子援助计划帮助欧洲菜农挺过危机。 受到致命性病毒污染的蔬菜发生在全球食品安全和质量要求最高的德国等欧盟国家,警示人们全球食品安全问题带有明显的脆弱性和易发性等特征,稍有不慎就会酿成灾难;同时食品产销诸环节天然具有的易感染和难控制性等,亟待各国政府探索和构建有效的可追溯性系统框架,为卫生部门快速寻找病原体提供可查性的流程技术支持。 毫无疑问,尽管之前德国卫生研究部门基于食物检查而把病源归于西班牙产的黄瓜显得过于武断,但欧洲“毒黄瓜事件”所显现出的欧盟食品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食品安全审查渠道的畅通和可追溯,确实值得其他国家和地区殷鉴。殊不知,相比许多国家内部的食品安全都无法有效捕捉到病源线索,德国能在欧盟内部跨国别性的农业供给体系中迅速捕捉到可能的病毒载体线索,确实揭示出欧盟农业生态链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高效性。 当前欧盟正在运行的这套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欧盟实施的共同农业政策(cap),并经过1992年的麦克萨里改革和1999年的欧盟2000年议程而逐渐完善。具体而言,历经40余年的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使欧盟内部的农业市场彻底破除了国别界线并提高了欧盟农业的生产效率和显著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受种植面积有限等而过度追求单位产值的欧盟农业,则自1996年开始先后遭遇了疯牛病、二噁英和口蹄疫等食品安全灾难。这些食品安全灾难对欧盟农业的巨额创伤使欧盟更加注重构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体系,如开始调整政策把对农业的财政补贴与环境保护有效衔接欧盟诸国普遍对不施用氮肥等的生态农地给予较高补贴,并颁布欧洲有机法案对农业进行法律规范,从而使欧洲的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处于当前全球领先水平。 同时,欧洲农业的独特竞争优势和食品安全的高可追溯管理能力,还得益于欧盟食品市场的高市场自律性。疯牛病等对欧洲农业产生打击后,欧盟形成了以食品零售商为主的农业市场格局,在市场占优的零售商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研究构建了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的欧洲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等农业标准化流程,即当前欧盟几乎所有的农畜牧业都在土壤基质管理、化肥施用、灌溉、植保、运输、仓储和零售等几乎所有环节构建了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欧盟这种农业全生态链的可控性和标准化流程操作,不仅提高了欧洲农业全生态链监控和安全质量管理的可查和可追溯性,还提高了欧洲农业的生产资料的市场化配置效率和欧洲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使欧洲农业具有了较强的危害分析识辨能力。显然,当前德国能及时发现受污染的蔬菜并锁定各个危害分析关键点,就得益于欧盟构建的这套农业操作规范流程。 可见,对于同样面临严峻食品安全考验的中国而言,目前,欧洲高度规范化的有机生态农业系统是值得借鉴的。当前数字化信息成像技术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全范围监控、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等提供技术和管理平台,中国可借助新技术所提供的便利,引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构建市场自治和政府监管相互协调配合的激励相容的多维度农业发展和质量安全防护体系,促进中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能力。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答案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 粮食2. 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3. b4. (1)1松嫩平原 2三江平原 3江淮地区 4江汉平原 5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