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本真.doc_第1页
守住本真.doc_第2页
守住本真.doc_第3页
守住本真.doc_第4页
守住本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凤凰杯”全国优秀论文二等奖守住本真,让语文课褪去浮华镇江市丹徒区上会中心小学 何艳云在巴黎繁华的大街上,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乞丐坐在路边,身旁立一块木牌,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老人上午“什么也没有得到!”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经过,为他在木牌上添了几个字,结果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诗人添加的是“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很平常的字。连起来读一读,您不难发现其中玄机:“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一般的语言在轻轻述说着,春天多美好啊!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教堂尖顶莺歌燕舞,塞纳河畔孩子嬉戏,但这些对老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怎能不叫人心酸呢?无动于衷的行人又怎能不油然而生怜悯之情?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也是语文的魅力!遗憾的却是,如同泡沫经济一样,很多语文课上得很漂亮,表面看来绚丽热闹,然而,一朝浮华褪尽能留给人不尽的回味吗?最终被人们所看重的总是最本质的东西,亦即本真。我不是一个拒绝进步的人。新课程标准实施着实让我对语文教学充满了憧憬,研读后收益很大。但在实际操作中,我的困惑却越来越明显。关于公开课。 公开课似乎成为一个怪圈。首先,为了落实新课标,增加吸引力,新型的教学方法得绞尽脑汁去想,期望花样翻新“亮点”闪烁。其次,多媒体坚决要用来辅助一下,有无必要效果怎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印象好了还捞到加分的实惠。第三,求全不求精。既为公开当然得具备完整性呀,于是一节课有条不紊地顺利下来了,但细细琢磨每个环节都少了点火候,给人“走过场”的感觉。就算有所侧重了,朗读感悟仍不到位,师生都不尽兴,没办法,课后补吧。所以总觉得公开课比较浮浅,不够扎实。关于语文课。 那关起门来自个儿上课总可以实在点了吧?非也!非也!您不得不考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考试。新课程以形成性评价的新理念解放了学生,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一剑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又迫使教师将这桎梏无奈地转嫁给学生。可怜的孩子们必须在课堂上学会可能考到的一切知识,至于语感,美育等,因其隐性特征被应试的显性特征遮盖,挤走,终至失去应有的地位。所以,语文课多了几分功利性,本真严重失落。什么是语文的本真呢?我认为应当是语文素养。这是学科标准的核心概念,涵括了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些有很多在语文课堂中是能够得到体现的,如听说读写,理解运用,不过,在繁华热闹的背后还是缺失了一些,而这些,恰恰是语文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一、莫让理性冲淡了感性关于感悟语言文字是需要用心感受的,但感悟之后呢?我不止一次遭遇此种尴尬。天鹅的故事文质兼美感情动人,原是适合朗读的佳篇。学习中,学生能准确把握语句,从中体会到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理解相当好。我以为感情朗读必定水到渠成,但学生的读书陡然下放了情感,似乎对于他们来说,体悟课文与朗读课文是两码事,理解归理解,朗读归朗读,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听他们读总觉得两个层面分得很开,每次反复读了多次之后,我是竭尽全力激发情感整了个筋疲力尽,学生是重复多次得到个味同嚼蜡,大家都很累。我发现,在语文学习中,他们理性多于感性,或者说,我们的教学将学生教成了理论家的同时是否已使他们丢失了对情感态度,审美修养等方面的体验。他们能辨识出优劣,却不肯注入真诚的情感,这样的感悟岂不孤立?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会有多大帮助?只是,师生均满足于感悟时的侃侃而谈,至于将感悟到的带入课文中,能做到当然最好,做不到也不勉强,原本精彩的感性认识就这样被理性冲淡了。二、莫让朗读掩盖了语感关于语感语文本真的重点之一便是语感能力。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同时拥有具象的实体,而且语感有便有,无便无,既不能复制,又不能强迫。其实它是建立在感悟的基础上的,与感悟息息相关是舟与水的关系,没有感悟,语感还真出不来。案例一“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色的蔷薇花上。”(苏教版第八册我不是最弱小的)理解,指名学生朗读。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体会到了花儿的弱小。(读句)生:我从第二句话中体会到萨沙非常小心,很爱护蔷薇花。(读句: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色的蔷薇花上。)师:(由衷赞扬)你的语感真不错,这么简单的句子都能读这么好。谈谈你是怎样读出这种感觉的?生:从这句话中能感受到萨沙是轻轻地把雨衣盖在花上,显得对花十分爱护。如果是随便盖,或者不小心都可能伤害到蔷薇花,不能说明他爱护花。(众生赞同,师生共同决定,将“轻轻地”带入句中读,以突出萨沙当时心里的想法,对花儿的爱护。然后除去“轻轻地”再次读出这种感觉,效果非常好。)案例二“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苏教版第十册过故人庄)这一句诗,学生读得个性纷呈,语感各不相同。有的读出喜悦之情,有的展现出微醉的感觉,有的显出豪爽之气,有的突出了诗人期待下次聚会的心情,有的表现得文质彬彬,还有的流露出赞美友谊的情感上两例都是语感训练的成功例子,语感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在平常教学中,因为语感的抽象性,教师往往都是反复朗读不知怎样去向学生说,以至于学生就知道读书而没有明确的目标。反复诵读的确是形成语感的一大策略,但缺乏必要指导的读会使语感能力的提高延缓进程,使之被朗读掩盖了。三、莫让死记代替了积累关于积累死记可以达到积累的目的。特级教师高林生腹中那上百篇古文就是被其父逼着死背下来的。然而我们的家长有几个能像高父呢?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多积累些东西,还是变被动积累为主动积累的好。小孩子只要有了兴趣就一切好办。记得背一组成语时,我巧用人名,用包拯记“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用于谦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唯才是举”的祁黄羊,“任人唯贤”是刘备,都是学生学过或熟悉的人物,当场便记下了。而且学生意犹未尽,顺带着记了好多成语。所以,能够的话应让学生有策略地记,来个快乐积累。四、莫让定势影响了思考关于思维“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人本位的发展,这是对语文教学的正本清源。在语文课中真正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定会有意外的收获。请看一例: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你看,它们更漂亮了!”(苏教版第八册沙漠中的绿洲)师:我们能从工人话中体会到什么样的情感?(学生答略)师:“它们”指谁?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对待这些花草树木,舍得把花大代价买来的淡水给它们洗脸,我觉得这句话感情还可以更强烈些。生:把“它”改成“他”,因为阿联酋人民把花草树木当作孩子,改成“他”更符合人民的心情。生:不,应该改成“她”。一般都是把花草树木跟女孩联系在一起。(男生集体反对,学生展开争论)师:其实,无论男女,这些花草树木都是阿联酋人民心爱的孩子,“男孩”英俊,“女孩”漂亮,你爱把它们当成“他”或“她”都可以。(读句)在这里,“它”或“他”、“她”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会打开自己的思维主动去思考了,这是非常可贵的语文素养。小学生的思维易受定势影响,会囿于文本,但多加训练是有效的。比如在特殊的葬礼中学生超出文本提出了其特殊性的第三个理由:一般葬礼是在死后举行的,而瀑布还没有完全消失(也即未死)就为它举行了葬礼,是为特殊之处。在葬礼上发言的人除了课文中所写到的,学生还设计出瀑布周围的工厂主,砍伐工人,学生代表甚至塞特凯达斯瀑布自己的发言稿,不是很有创意吗?思维一旦走出定势,当真令人惊叹!借用一下沈德潜评孟浩然诗风的一句话:“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在淡淡的外表下浸蕴着的是无穷的韵味,一如让彼浩勒为盲老人添加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内蕴深厚,能够让人不时会去回味一番,这才是语文的魅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