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抢占高分速成宝典6 现代文阅读(分类).doc_第1页
高考语文 抢占高分速成宝典6 现代文阅读(分类).doc_第2页
高考语文 抢占高分速成宝典6 现代文阅读(分类).doc_第3页
高考语文 抢占高分速成宝典6 现代文阅读(分类).doc_第4页
高考语文 抢占高分速成宝典6 现代文阅读(分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 现代文阅读(分类)66.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包含题目总数:3)6.1.1. 借助语感,确定词义语感就是对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6.1.2. 通过语境理解词语语境是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时所形成的特定环境。一个词语的含义往往要取决于上下文,所以应该从语言链中结合语境来理解。6.1.3. 紧扣背景、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词语阅读时,如果对个别语句在理解上遇到困难,不妨把它同文章的主旨、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倾向联系起来。6.1.4. 理解概念间的关系有些词语之间孤立看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就会有联系,这也需要我们注意,如果句子中有复指关系就可以互相解释。在表示判断的“是”字句中,主语和宾语可以互相解释。6.1.5. 理解指代词之间的含义文章中的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能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动植物及天上地下的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1、 了解代词的用法。如:“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等等。2、 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代词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3、 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6.1.6. 注重感情色彩及附加意义语言的感情色彩,是作者的抒情成分的体现,恰当地把握作者的感情色彩有利于准确地理解内容。如景物描写:“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这是描写托尔斯泰墓地环境的一段文字,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突出坟墓的朴素。虽然描写的是自然景物,实际上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6.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包含题目总数:5)6.2.1. 何谓重要句子重要句子就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们或在思路的体现上,或在内容的表现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对它们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对整个文章的理解。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1、 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2、 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全文的“文 眼”,是有着丰富内涵的语句。6.2.2. 如何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6.2.2.1. 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就是从分析句子结构入手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结构复杂的长句。长句包括长单句和多重复句。遇到这类长句,我们首先要分清它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单句,就要运用紧缩法,删去句子的枝叶成分(定、状、补),抽出句子的主干成分(主、谓、宾),把句子压缩变短,其意思就不难理解了。如果是复句,就要通过分析句子的层次关系来把握它的基本意思。例: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战争,组成了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个重大的部分。例句是一个长定语型的单句。把这个句子压缩变短,其主干是“战争组成部分”。“战争”前面的定语是由四个短语组成的,它指出了美国侵华政策的实质。6.2.2.2. 修辞分析法修辞分析法就是根据修辞特点去分析和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有些句子由于运用了比喻、双关、借代、反语等修辞手法,因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运用有关修辞知识,有助于准确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例: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例句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其中“伟绩”、“武功”都是罪行的意思,并非赞许反动派的“功绩”。全句旨在讽刺揭露段祺瑞政府的“三一八”大屠杀凶残至极,其野蛮残暴使历史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和“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都相形逊色。6.2.2.3. 由表及里法有些句意比较含蓄,从字面上很难看出,它的深层含意往往隐含在字面之下,这就需要运用由表及里的方法,透过字面意思去挖掘它所蕴含的深层含意。例: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坟上花环的描写是有其深刻含意的,旨在说明革命者的鲜血不会白流,暗示将有更多的人起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革命事业将后继有人。这一描写在悲凉的氛围中为作品增添了乐观主义色彩,也表现了鲁迅先生坚韧不拔,革命到底的“韧”的战斗精神。6.2.2.4. 语境分析法所谓语境分析法,就是根据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语言环境,即依据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如首括句、过渡句、结尾句、主旨句、呼应句等)综合分析、理解句意。例: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是琐忆一文开头的句子,是对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概括,也是作者用以结构文章的总纲,因为全文就是围绕这两句诗,从对待人民和对待敌人两个角度来表现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的。文章先写鲁迅先生平易近人、爱护青年的事,表现其“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再写他蔑视敌人、抨击时弊的言论,表现其“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斗精神。所以,这两句话有总领全文的作用,不能把它当成一般的陈述句来理解。6.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包含题目总数:7)6.3.1. 按照一定的要求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在实际阅读活动中,选择材料总是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寻觅择取的。需要规定了范围,在确定的范围里进行取舍。6.3.2. 把握筛选的标准以文章的内容、主题、考题的设问为尺度,把握筛选的标准,获取信息的过程是:筛选检索辨认再筛选加工储存。要筛选重要信息,就必须明确何为重要信息。对考生来说,重要的信息就是指题目设问中涉及到的知识。如果试题中是关于新概念、新知识的内容,那么凡是与新概念、新知识有关的信息都是重要信息。如果是对新概念、新知识解释的语句,而试题中又涉及这些内容,那么,这些解释性的语句就更重要了。6.3.3. 辨别转换筛选出的信息依据阅读要求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辨别或作恰当的转换。辨别是针对客观题而言,辨别是要能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辨别;作恰当的转换是针对主观题而言,转换时要摘取要点,理出顺序,恰当表达。6.4.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包含题目总数:2)6.4.1. 文章结构层次的定义文章的结构层次,就是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的表现形式则是指文章的布局谋篇,运用表达方式和语言的技巧等。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同样,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才可能真正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6.4.2. 记叙文6.4.2.1. 记叙文的定义记叙文是通过记述人物、事件来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记叙文分简单记叙文与复杂记叙文两种。前者只记一人一事,篇幅比较短小;后者所记的人物或事件不限于一个或一件,写作方法也比较复杂。记叙文是包含面很广的文体,童话、故事、散文、游记、通讯、报导、人物传记、回忆录,甚至短篇、长篇小说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6.4.2.2. 记叙文的结构形式1、 纵式结构:即按时间顺序或事件的发生发展来组织材料,把握时间的变化,也就基本把握了事件的始末及人物的性格。如挥手之间、药等。 2、 横式结构:即以空间或场面为顺序展开记叙的。一是按观察点的变换来组织材料的;一是按场面的转换进行安排的。 3、 逻辑结构:即是按材料的性质或作者认识的过程和感情的变化来组织材料的。4、 纵横交错式:即是将上述第一二种交错运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6.4.2.3.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记叙文中表述情况的句子就叫叙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事物加以描绘的句子是描写。6.4.2.4.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记叙文表现手法是:白描、象征、渲染、衬托、伏笔、讽刺等。6.4.2.5. 记叙文的叙述形式记叙文的叙述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6.4.3. 议论文6.4.3.1. 关于议论文议论文引论部分(又叫提出问题部分):即是引出中心论点的部分;本论(又叫分析问题部分):即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部分;结论部分(又叫解决问题部分):即是针对现实,提出解决办法的部分。6.4.3.2. 议论文的结构总分式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式。 并列式结构:主要是指议论文的本论部分,各分论点,各层次,各段落之间的关系。 对照式结构:即正反对照,肯否对照。 层进式结构:层层深入,逐层递进。 破立式结构:先破后立,先立后破或者边破边立,破中有立。 6.4.3.3. 论证方式论证方式是就议论文总体而言:即一篇议论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要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是以正面论述为主,还是以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言行为主。就是说,论证方式可分为两大类:立论和驳论。6.4.3.4. 常见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因果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6.4.3.5. 类比、对比、比喻论证的比较类比论证必须是同一类事物进行比较,比喻论证是异类事物进行比较,而对比论证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对照。类比论证时,比和被比的事物之间必须具备本质方面的相同点,而比喻论证只有相似点,本质属性则不同。类比论证所论证的事物与用作比较的事物必须是同类,用作比较的几个方面应有某种联系,即其性质、特征有其相同、相似或相异之处;对比论证所对比的事物必须是完全对立或截然相反的;类比是一种具体化的论证方法,类比运用得当,可以收到说理具体,内容丰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效果,而对比论证不仅可以明确是非优劣,还可以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类比论证是用已有事物的属性揭示被比事物的属性,从而证明其正确或错误,比喻论证是为了突出被比事物的特点,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让人接受。6.4.4. 说明文6.4.4.1. 说明文的三种基本结构说明文的结构:横式结构;纵式结构;逻辑结构。科技说明文的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或新成果等,再从不同角度介绍其构造、原理、现状等。6.5.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6.5.1. 归纳内容要点6.5.1.1. 跨段内容的归纳概括段落内容以分析句子为基础,每段都由若干句子组成,这些句子意义相互联系,有机地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表明一个相对独立中心意思。要准确地把握段落中心意思,就要首先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的段落有中心句,即有能够直接说明本段中心意思的句子,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那就要进行综合归纳,概括出段落中心意思就要首先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的段落有中心句,即有能够直接说出本段中心意思的句子;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那就要进行综合归纳,概括出段落的中心意思。6.5.1.2. 层次的分析与归纳层次与段落关系密切又有区别,层次是从思想内容划分的,段落是从文字的表达划分的。在一篇文章中有的层次与段落一致,有时互有大小,常常是一个层次包含若干个段落。因此,概括层次的意思要以概括段意为基础。在分析段与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或理清文章叙事的顺序,或理清文章思想感情的脉络,或理清文章论证说理的逻辑,或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明确具体层次的内容,然后以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其内容进行概括。6.5.1.3. 全文内容的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写了什么,二是作者为什么要写。概括记叙文的内容,首先要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以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的什么样的人。其次,要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最后,要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总结概括。概括议论文的内容,首先要抓住文眼。许多议论文的文眼点明了全文论述的中心,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其次,要把握文中点明中心论点的语句,这样的句子有时在文章的首段,有时在末段,有时在中间这里要明确中心论点与文章内容不是一个概念。中心论点是观点,是文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则包括中心论点、论证的材料,论证的方法及为什么论证。最后,要分析归纳文章的论证过程,明确论据内容(事实、理论)以及论据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从而概括全篇的内容。说明文重在对原文意思的判定。6.5.2. 概括中心思想6.5.2.1. 具体方法1、 抓住关键部位: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眼等,都是注意的关键部位。2、 综合层意和内容要点:从文章中分解出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意思,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方法。3、 结合文体特点:不同文体运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心意思,记叙文常通过写人记事,抒情类文章一般写景状物,议论文常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明文常通过说明来介绍人、事、物。4、 作恰当的纵横联系:作者的人物经历及思想状况,作品产生的背景,甚至与文章运用的材料相关的一些情况,都是我们在分析归纳某些文章的中心意思时所必须了解的,通过这样的纵横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揣摩作者意图,给文章内容正确定位,从而归纳文章中心意思。6.5.2.2. 解答具体题目时的注意点1、 文体特点:不同文体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相同的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作用不同,如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议论文中的记叙各有其特殊作用,注意这些由文体而造成的区别,有助于理解归纳文章;2、 充分挖掘题干隐含的信息:找准文中相应的信息点,可以省时、少错。特别是客观题,尤其要与原文相关内容比较而选择;3、 主观题在组织文字表述时,要紧扣题目要求,要有针对性,注意回答角度、词句来源(有的要求用原文原句,有的要求用原文词句组装,有的要求用自己的话)、字数限制等。4、 语言表达以简明为佳。6.6.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包含题目总数:4)6.6.1. 作者观点态度的定义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某具体事情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者爱或厌恶,或冷静或热情,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6.6.2. 具体分析方法6.6.2.1. 从文章内容分析入手文章中的材料及其所表达的思想,表明了作者看问题的角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立场,而文章主旨有时更是直接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6.6.2.2. 结合文体特点,抓住关键部位和重要词语不同文体结构特点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方式不同,位置也不相同。如议论文一般在开头或结尾,表现得相对鲜明集中;记叙文、抒情文一般在叙事状物中(或之后),表现得相对曲折含蓄;说明文往往在比较说明或简短的点评中,表现得或明或暗。注意这些特点,就可能比较准确、迅速地把握住作者的观点态度。6.6.2.3. 注意标志性词语对于分析文中作者观点态度而言,那些表示人物思想情感的词,如“认为”、“以为”、“感到”之类的词,是带有标志性的词,它往往是直接领起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抓住它往往就直接抓住了作者在文中的思想动态。6.6.2.4. 联系文章背景资料背景资料包括作者一贯的思想观点、写作背景、写作动机。有些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作者的观点态度表现得委婉含蓄(甚至有意曲意为文,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时必须联系有关背景资料来帮助理解。6.6.2.5. 注意文章风格文章的风格是与作者的生活背景、写作内容、表现手法密切相关的。6.7.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包含题目总数:46)6.7.1. 形象鉴赏6.7.1.1. 文学形象的定义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维感情的生活图景。文学形象大都指小说、戏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诗歌、散文也涉及形象的问题。因此,文学形象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等。这就需要读者透过文字表面,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考虑形象是否底蕴深厚,是否充实丰满。6.7.1.2. 散文作品形象的感知和概括首先,散文通常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往往因事(物)而发,以抒情为主,命题者一般会在景和情或事和情的关系上设题;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字里行间渗透着浓厚的抒情成分或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命题者往往会在关键的字词上设题。其次,散文的基本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指结构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神聚”则指感情凝练,主题集中。感知散文“神聚”的主要方法是找到“文眼”,找到了“文眼”,理清线索,就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文眼”是命题者肯定要关注的内容。再次,散文的语言特点和作者的不同风格密切相关,有的严谨细腻,朴实清新;有的雄浑豪放,沉郁顿挫。命题者往往会在这些方面设题考查学生的感知和概括能力。6.7.1.3. 小说的鉴赏特点小说是通过典型人物塑造来揭示主题的。感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地分析环境描写、场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命题者往往会从这些方面设题考查学生的感知和概括能力。6.7.1.4. 戏剧的鉴赏特点戏剧的鉴赏特点是,把握戏剧的冲突,特别要注意分析戏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独白与对话)。6.7.1.5. 形象鉴赏时的注意事项1、 要把握作品的意境情调。散文也写人物,但不像小说那样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而是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而这一切又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很多作品所浸含着的感情往往就是作者自己的情思和意绪。2、 要抓住人物最富有特征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用最准确的语言概括揭示人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心世界。6.7.2. 语言鉴赏6.7.2.1. 有关语言鉴赏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不同的表达文体,语言也相对不同。小说的语言讲究形象、生动、多用描写,如人物的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等,细描、白描或侧面、正面描写。环境描写则是对景物、环境的刻画,有社会环境,也有自然环境。戏剧语言:侧重对话的机智、韵味、内涵等等。诗歌语言:含蓄、丰富、形象。描绘、比喻、拟人、类比的手法也常用。6.7.2.2. 抓住关键词去品位语言的丰富内涵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举人老爷和赵家排了转折亲”,这句话含义丰富,品味的重点应落实在“排”和“转折亲”上。“排”说明是硬拉扯上的关系,而且是新关系,不是老关系;“转折亲”表明原来不亲切,也是硬拉扯上的,那为什么要这样“拉扯上”呢?一分析就可以读出语言的丰富内涵,封建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在相互勾结了,于是从中可以品味出鲁迅作品语言的形象生动和极强的表现力。6.7.2.3. 把握中心思想,与语言品位相互印证大处着眼,整体把握,特别是要明确全文中心的结构,并与语言的品味相互印证。1993年高考题青菜阅读第4题,问了起始句中作者称青菜为“土地美丽的女儿”,结尾句中称青菜为“土地忠诚的女儿”,为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整体把握全文,明确作者的思路是从青菜的外部色彩写起,进而写它的内在“美德”,由表及里,因此起始句和结尾句中的措辞有了变化。6.7.2.4. 从特殊的表现形式入手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往往借助文学性的表达形式,如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方式和特殊句式等等。例如高尔基的母亲中,母亲被敌人发现后,经历了一个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程。在这个过程的表达中,作者用了“火花”和“火星”这两个不同的喻体去比喻母亲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通过修辞分析,读者就可以体会到母亲的思想轨迹了。6.7.3. 表达技巧的鉴赏6.7.3.1. 有关表达方式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等;材料安排有主次、详略和繁简;行文结构分为领起、总结、过渡、铺垫、照应;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反问、拟人、夸张、反复、设问、对偶等。对于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获得某种美感享受。对于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从写作原理来说,无论什么文体,都要考虑:观点正确,主题鲜明,中心突出,材料典型,内容具体,详略得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通顺、简洁、准确、生动。6.7.3.2. 有关记叙文表达技巧的鉴赏1、 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作用。 2、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4、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5、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小说还应从人物塑造是否丰满、典型、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严密、变化、曲折等方面来考虑。6.7.3.3. 议论文表达技巧的鉴赏议论文:主要从论证方法来考虑,特别是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引申论证等手法及其作用。6.7.3.4. 说明文表达技巧的鉴赏说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功用,顺序安排是否适当等。6.7.4. 现代诗歌赏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是新考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的热点考题是关于诗歌的鉴赏,而现代诗歌的鉴赏倍受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来解答现代诗歌的鉴赏题呢?一、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