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指的是谁.doc_第1页
三皇五帝指的是谁.doc_第2页
三皇五帝指的是谁.doc_第3页
三皇五帝指的是谁.doc_第4页
三皇五帝指的是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皇五帝指的是谁三皇五帝指的是谁提起三皇五帝,炎黄子孙大多都肃然起敬。相信了是它们开天辟地造就了人类,当然会从心底感谢它们的大恩大德。可是,三皇究竟是哪三位?五帝又都是谁?回答这个问题可不是简单的事。史记始皇本纪载有李斯奏议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这泰皇之所以最贵,是因为它所指系人皇。这个天、地、人三皇是个笼统的概念,给它具体化后,则出现了几种意见。一种意见称三皇帝为伏羲、女娲、神农;另一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神农、燧人;第三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神农、祝融;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共工。这几种意见中,伏羲、神农为大家所公认,其余几位则看法不一。女娲因其补天,拯救了人类,其功不可没;燧人钻木取火,让人饱尝熟食美味,可谓恩重泰山;祝融绝地通天,能分人神之界,其功盖千秋;而共工一怒之下,撞断天柱,使天地日月骤变,实在是神通广大。此四位都算得上造世的英雄,其功夫难分高下,谁能占据三皇之一的位置,很难定论。再说五帝,也有不同看法。其一称五帝为炎帝、黄帝、颛顼、太¥、少¥;其二称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其中的炎、黄二帝已被大家公认,其余几位有待考证。颛顼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帝喾是黄帝和长子玄嚣的孙子,而帝尧则是黄帝孙子的孙子。他们都是黄帝派生出来的,似乎应该只占据五帝之一。舜是因尧禅让继位,与黄帝无血亲,应占一席之地。这样的名额分配是否合适呢?这可是个各抒已见的问题。我国古书中,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也把太皞(hao号)、炎帝、黄帝、少皞,颛顼(zhuan专- xu旭)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都是传说中的象征性人物。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众说不一。虽然都是一些美丽动人而又荒诞无稽的传说和神话,但却能反映原始社会氏族和部落的历史。传说太皞,也称太昊,姓风。人头蛇身(一说龙身),可能是以蛇(或龙)为图腾的氏族首领。居住在陈地,相传是太皞之墟。文献上也有说太吴伏羲氏都宛丘。陈和宛丘都是今天的淮阳。按伏羲与太皞是指远古开始有畜牧业的一个时代,太皞则可能实有其人。如果八卦确是一种记事符号的语,按照传说,当是出于太皞和太皞族。什么是八卦呢?八卦是用-(阳性)和一一(阴性)两种线形凑成 (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八个卦形,每一个卦代表当作同一属性的若干事物。如乾为天、父、玉、金,坤为地、母、布、釜.。今淮阳城内有一处方圆十来亩的伏羲画八卦的土台遗迹,这是对伏羲发明画八卦的纪念。据传说,伏羲在蔡水中捕获了一只白龟,于是在土台前掘池喂养,镇日里临池观龟,久而久之,从白龟甲上的纹络,发现了奥秘,因而画出了八卦。清代诗人闽兴邦的伏羲太昊陵诗中赞道:一画开天地,全功辟八荒。君臣从此判,治化至今彰。著草留神异,河图翼圣皇。拜瞻千古迹,俯仰思苍茫。 伏羲,一作宓羲、包牺、庖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成纪人(即今甘肃天水县)。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又传他是个大发明家。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据陈州守志记载:太昊伏羲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于是神蓍著地,乃以蓍为筮,一十八变而成卦,以断天下之吉凶;蝥离象法狐狐作为网罟,以畋以渔;化蚕桑为惠布,给其衣服,因网罟以建都市。 魏陈王曹植在太吴宓羲氏赞中写道: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名官,法地象天;庖厨祭祀,罟网鱼畋,瑟以象时,神德通元。把太昊伏羲氏的功德尽情作了精辟的描绘。它象-曲活泼、优美、韵味浓郁、曲调悠扬的歌曲,干百年来在人们中广为传唱。相传自从伏羲始作八卦,作结绳而为网罟(gu古),制嫁娶之礼,教民渔畋之后,黄淮平原的农、牧业生产才得以发展,中华民族才日渐兴旺,为祖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当然,这些发明创造决非某一个人所能完成,后世子孙出于对太昊伏羲氏的崇敬。把-切文明制度,发明创造推源于伏羲氏-身。为追念祖先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德,尊称伏羲为人祖,很早就在淮阳筑陵建庙祭杞。据朝祖碑载,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陈做大夫时建的。据陈州府志记载:隋以前未知崇奉;唐太宗贞观四年始禁民刍牧,周世宗显德元年敕官吏禁民樵采耕犁;宋太祖乾德四年诏立陵庙;.明洪武四年驾幸陈御制祝文致祭。自此以后,明、清两代帝王都对陵庙加以保护,并遣官祭奠。因年深日久,沧桑之变。宋代以前的建筑,仅存苏小妹巾书的墓碑一通,其余都在明初黄河改道时堙没而荡然无遗。今存建筑多为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9年)所重建。彩绘殿宇,金碧辉映。陵分外城和内城。四周筑有墙,陵墙称外城,先天门内称内城,陵周围称紫禁城。陵内建筑由南至北逐步展开,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的是午朝门。午朝门面临蔡水,门前有照壁一座,东西石坊鼎峙,规模宏大,建筑华丽。左右配有东、西天门。踏进午朝门,步行数千步,玉带河呈现眼前。河上有石桥三座,桥下水声淙淙。过桥沿着道仪门至先天门。门为砖拱,上筑高台,台上有阁,阁檐与苍松争高。登上阁顶,极目远眺,景物交错,四野无穷。此行登临绝顶,实饱眼福。下阁前行,就是太极门。此门,那精致的木雕,绚丽的油彩,似坊又像殿,令人称奇。门前有玉带路,通东、西华门。门内钟、鼓二楼昭穆对峙,晨钟暮鼓,响彻湖城。穿过钟鼓楼,来到太昊陵庙的大殿-统天殿。正殿五间,雕墙黄瓦,彩绘新颖。飞檐挑角,斗拱奇丽;龙凤大脊,盘旋飞舞;黄瓦彩釉,灿然灼目。推门进殿,殿内神龛正中供奉的伏羲巨型塑像立时映入我们的眼帘,但见他手捧八卦,肩披树叶,腰着兽皮,赤脚袒腹,神姿奕奕,栩栩如生。我们站在像前,凝视良久,一种缅怀人祖的无限深情,油然而生。它如同蔡池水中的清波荡漾于太昊陵之前;它好似蓝天上的白云萦绕在宇宙上空.。左右配有:神农、黄帝、少昊、颛顼的塑像。他们是远古时代生活在中国境内的不同氏族和部落的著名大酋长,都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其中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繁衍蕃盛。中国人乃自称是炎黄子孙。炎帝姓姜,神话里说他牛头人身,大概是牛图腾的氏族。与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的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涿鹿县),得黄帝族相助,攻杀蚩尤。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据说,阪泉在河北怀来县)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黄帝族势力进入中部地区。九黎族战败后,一部分退回南方,一部分留在北方,后来建立黎国,一部分被炎黄族俘虏,到西周时对奴隶称黎民即源于此。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以后,炎黄两族融合为一,黄帝当上了大酋长。后来由于氏族间频繁的战争使各氏族经常发生吞并、征服、融合、杂居,从而形成了以黄炎族为主的包括夷、黎、狄等族的大联盟。究竟这个大联盟共有多少氏族,后人已无法说清楚,故称为百族,属于百族的人统称为百姓。常说的老百姓即源于此。这就是后来的中华民族。黄帝原姓公孙,因他在姬水长大,故把公孙姓改为姬姓;又因他居住轩辕之丘,故号称轩辕氏;后来迁到有熊(河南新郑),所以又号称有熊氏。古书中有关黄帝的传说特别多,如用玉(坚石)作兵器,造舟车弓矢,染五色衣裳,嫘祖(黄帝正妻)养蚕,仓颉造文字,大挠作干支,伶伦制乐器,虞、夏二代禘(音帝 di)祭黄帝(尊黄帝为始祖)。这些传说多出于战国、秦、汉时学者的附会,但有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即古代学者承认黄帝为华族始祖,因而一切文物制度都推源到黄帝。步入显仁殿。这是一座层檐高悬、巨柱林立的殿宇。殿壁青石上的子孙窑,是最引人注目的所在。子孙窑又名求子石。据传说,远古时代,天崩地陷,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俩,后来,他俩结为伉俪,捏土造人,所以天下男女都是他俩的子孙,故而伏羲被当地人尊称为人祖爷,女娲被尊称为人祖奶奶,太昊陵被尊称为人祖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和十五,妇女们倾城而出,穿着节日服装喜气洋洋地来到这里,虔诚地烧香拜祖,争相抚摸子孙窑,祈求早生贵子,光祖荣宗。 走出显仁殿,来到殿后。殿后砖砌高台之上建有翚阁,下有券门,门上书写太始二字的匾额。高台上还建有寝殿。此殿层檐叠压,八角竞飞。两厢有台阶角门,可绕殿循游,故又称转厢楼。过转厢楼,便是太昊陵,高约二十余米,周长一百五十米,上呈园形,下有方座,取天圆地方之意。陵前树碑,上面镌刻太昊伏羲氏之陵七个大字。陵下筑方台,台周砌砖垣,垣南亦辟三门,左右莳蓍草,垣内外树松柏。陵上满布白檀和古柏,挺拔入云,苍翠峥嵘,肃然默立于陵周围。整个古陵幽雅深邃,肃穆庄严。每当红日高悬,灿烂的银辉从群木枝端洒落下来,为古陵圣地披上万道霞光,故有宛邱八景之-的羲陵岳峙之称。清代雷继祖在羲陵岳峙诗中写道:孤峻山如峙,巍巍近接云:河图钟瑞地,古圣有庖坟。碑剥留残字,松高挂晚曛;至今瞻望处,灵气尚氤氲。真是山明水秀,气象万千。陵后有一处嫩绿夺目、美丽可爱的蓍揲卦,占卜吉凶。相传伏羲曾揲蓍画卦,故称神蓍。清代汪思迥的宛邱八景之一的蓍草春荣诗,对蓍草作了生动的描绘,诗云:蓍草逢春意,青青陵上荣。根蟠原庙固,灵吐马图精。卜筮弥三极,茏丛秀百茎。清时雨露重,幽赞足神明。也颇引人入胜。 太昊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的斯文鼻祖。历代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往往利用太吴陵庙的香火缭绕,道士弄鬼,传播封建迷信。而民间则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至三月初三日,在这里举行传统朝祖进香庙会,过去都有豫、皖、鄂、冀等地几万人甚至十余万人高举各色龙旗,南船北马,云集陵殿,烧香拜祖,祈祷神灵,赐子赐福,热闹非凡。清代淮宁令何登秉在太昊陵庙会竹枝词中写道:陈州西望路迢遥,绿遍春风柳万条。小艇苏堤何处去?烧香今夜听吹箫。一肩行李半腰泥,策蹇驱车日渐西。男女百千齐唱佛,皇陵竟作古招提!云旗高卷拥黄埃,击鼓鸣锣拜玉台。桃李年年春二月,更无人向孔林来。生动地描绘了朝圣的盛况。太昊陵东、西还有观、殿多座,以纪念历史上一些对人类进步作出光辉贡献和有影响的人物。如东有岳飞观、老君观、玄都观、火神台、娃娃殿;西有五皇观、三仙观、三清观、女蜗殿等。由于历尽沧桑,这些建筑有的同太吴陵一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部分则毁于兵火。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太吴陵的修缮与保护工作。把太吴陵列为河南省第-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次拨出专款进行全面维修,把太极门前的大院辟为一个崭新、美丽的公园,取名太吴陵公园。园中殿廊亭楼,珍禽怪石,尽态极妍,参差错落。秀丽的山水,典雅的建筑,名贵的花草,多姿的松柏,组成一幅优美的自然风景画卷。尤其是松柏造型,独具特色,智慧的工匠们以巧夺天工的技艺,把众多不规则的松柏树因树冠姿态各异而修剪成楼、台、塔、龙、蛇、虎、狮等形象,千姿百态,维妙维肖。还有在花果之中穿插着松柏造型的飞禽走兽,如孔雀开屏,凤凰展翅,飞机凌空,火车奔驰等象征喜庆吉样的景物图案,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既威武庄严又华贵绮丽。园内还经常举办文物陈列、书画展览,读报敲棋,弹琴赋诗等活动。文物古建与丛林花海互相辉映,更增添了诱人的神彩,登高眺望,但见红楼之上,莺歌燕舞;万树之中,书声琅琅;垂柳之下,绿水潺潺.,令人怡神于壮丽河山之间。发信人: jiunewri (逆风飞), 信区: MythLegend 标 题: 请问,三皇五帝都是谁呀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Oct 4 11:22:41 2001) 谢谢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FROM: 6 发信人: canper (骆驼), 信区: MythLegend 标 题: Re: 请问,三皇五帝都是谁呀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Oct 4 13:02:50 2001) 说法挺多的, 按照史记 五帝本纪和大戴礼记 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与之对应的三皇有两种说法 一:女娲,伏羲,神农。 二:燧人氏,伏羲,神农。 另外一种更为流行的说法,在史记之前已经有了。 三皇为:伏羲,神农,黄帝,五帝为: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还有一种说法,忘了出自哪里,我是在幼学琼林上看到的, 五帝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有人(忘了是谁)认为三皇之名号不可灭,便以天皇,地皇,人皇记之。 这些都是历史化的说法,三皇五帝是按照出现的时间来安排的。 神话中有五方天帝: 东方太昊(记伏羲) 南方炎帝(即神农) 西方少昊金天氏 北方颛顼 中央黄帝 这一说法最先出现于屈原的远游,在淮南子之中形成完整的系统。 【 在 jiunewri (逆风飞)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FROM: 33 发信人: dodolee (天马行空), 信区: MythLegend 标 题: Re: 请问,三皇五帝都是谁呀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Oct 4 22:13:11 2001) 远古时代帝王 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 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 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 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 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 反映。 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