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_第1页
律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_第2页
律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_第3页
律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_第4页
律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律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港口幼儿园 杜丹 2015.5) 根据本次课题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就对我园不同年龄层次进行了音乐专题集体调研,共看律动活动十八节。在每一次活动结束,我们都及时的反思、研究、总结。我们发现在组织实施音乐律动活动中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根据我组对音乐教育研究课题幼儿园韵律活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结合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接下来,由我就幼儿园律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的角度从基本概念、教育教学要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这四方面谈谈我个人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韵律活动? 在80年代时韵律活动就是单纯的模仿,伴随着音乐身体有节奏地动作,主要模仿内容为:生活中的事与物。80年代末期随着国外一些音乐教育形式的引入(如:奥尔夫音乐等)。就把所有伴随着音乐进行表达的艺术活动统称韵律活动。2、韵律活动包括哪些内容?主要有四类:韵律及其韵律组合、舞蹈、音乐游戏、歌表演。韵律及其韵律组合韵律:是指在音乐伴奏下的韵律活动。韵律组合:按照一首结构相对完整的乐曲组织起来的韵律动作组合。舞蹈:是动作的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舞蹈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表演艺术。包括:身体舞(问候舞)、邀请舞、双人舞、表演舞、独舞、自编舞等几种主要形式。音乐游戏歌表演3、韵律活动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韵律活动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相比而言,活动过程较难组织,所以在平常教学活动中很少有安排韵律活动。但是韵律活动能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能力,发展幼儿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能满足幼儿对身体活动的需要;参与音乐过程对音乐进行探究的需要;想象思维的需要和创造性表现的需要,以及交流合作的需要。可见韵律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幼儿在韵律活动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组织好一个韵律教学活动呢?它的基本实施策略有哪些呢?二、韵律活动教育教学的要点1、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1)音乐的选择: 我们为幼儿选择音乐宗旨之一,首先是要贴近儿童,被儿童所喜欢。随着儿童的不断成长,儿童对喜爱的音乐风格和样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托儿阶段:应该以选择轻松、愉快、刺激性较柔和以及重复性较强的音乐为主,风格上可以比较随意,最好多选经典性的音乐作品。在小班阶段:可逐步加大儿童音乐和一般性中国风格音乐的比例,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熟悉和喜爱这些类型的音乐。在中班阶段:特别是在中班后期,可逐步加入具有明显民族个性的、不同风格的中国音乐。 在大班阶段:具有明显地域、民族个性的异国风格的音乐,以及情绪健康向上、刺激适度的少量成人音乐都可以成为韵律活动的音乐选材对象。如我们曾一起观看过许卓娅老师的韵律活动讲座,她的研究中就采用了许多有代表性的音乐,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如:中国成人舞蹈音乐红绸舞的片段,中国轻音乐赶花会,外国轻音乐单簧管波尔卡特快列车波尔卡口哨与小狗,外国芭蕾舞曲片段拨弦、西班牙斗牛舞,这类音乐结构清晰,便于根据教学的需要节选和重组,其中有些甚至可以直接拿来使用。(2)动作的选择: 儿童韵律活动的动作可以分为三大类:一般生活动作:(包括:走、跑、跳、拍手、点头、屈膝、摇晃手臂等等);律动模仿动作:(包括:模仿动物的动作:鸟飞、鱼游、兔跳等;模仿自然界的现象:花开、下雨、风吹;模仿日常生活的动作:洗脸、梳头等;模仿成人的劳动或活动:摘果子、采茶等;模仿幼儿游戏中的动作:拍皮球、跷跷板);舞蹈动作:经过多年文化积淀、已经基本程式化的艺术表演性动作(如:碎步、小跑步、垫步、踏点步等等) 儿童早期,最开始发展的动作是“一般生活动作”,然后是“律动模仿动作”。这两种动作,一般在没有成人进行专门性教育的条件之下,儿童也可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来获得。而“舞蹈动作”儿童是不可能通过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来自行获得的。所以,舞蹈动作是最晚被儿童关注和学习的动作,也是离儿童生活最远的动作。 按照这一顺序,在托班和小班早期阶段,选择的动作首先应考虑以“一般生活动作”为主,并同时注意逐步增加“律动模仿动作”的比例。另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习在小班中后期应一点一点地进入。在中班阶段,一方面应该注意提高“律动模仿动作”的比例。一些难度稍高的基本舞蹈动作在总体学习内容中的比例也应该开始逐步提高。到了大班阶段,律动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已经逐步成为幼儿园韵律活动的主要学习内容,而一般生活性动作则会逐步退居更次要的地位。另外,在幼儿早期,舞蹈动作应该是更加儿童化和更加“中性”的(即民族文化风格比较不太明确的);而在幼儿中晚期,可以考虑谨慎地逐步地加入民族文化风格特征更为明显的中外舞蹈动作。 幼儿的动作发展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还要遵循以下三条规律: 第一,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 第二,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 第三,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2、韵律活动的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活动程序设计合理与否,不仅是教育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保障因素,而且也是儿童能否在学习中较长时间保持身心舒适愉快的重要保障。最根本的处理原则是:“动静交替”。 这里的动静交替不仅仅只是运动和静止的交替,其中还应该包括:(1)大小运动量的交替;(2)熟悉与变化的交替;(3)思考与表现的交替;(4)不同活动媒介的交替。等等 只要教师能够努力在程序设计中注意安排节奏松紧合理的变化,舒适愉快的学习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就活动,从导入环节来看,三个活动各有特点:有两节活动的导入环节:都是从“动作”开始的处理,一节是从“动作观察”开始,另一节是从“动作迁移”开始。有一节活动的导入环节:是从“队形开始”的处理。另外,还有很多导入环节的设计也是我们常使用的,如:由故事开始、由游戏开始、由音乐欣赏开始、由舞谱开始的设计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3、韵律活动中的空间处理: 如何处理空间是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动作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因此,在动作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所有的空间状态都必须是精心设计的,能够保证动作与空间是充分协调的。精心设计的含义是:(1)教师为幼儿安排的空间状态以及此空间状态下做的特定动作应该可以充分地展开,幼儿之间不会产生互相干扰。(2)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空间调整或动作调整策略应让幼儿能够主动避免干扰,又能保证自己和同伴能够有充分的自由。包括教师的站位、教师的移动,幼儿的站位、幼儿的移动等等都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设计和考虑。4、韵律活动中标记的运用在我们韵律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孩子很难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保持一定距离的站位,所以我们在小班韵律活动教学中可以在地上贴一些标记,或是小动物头像、或是三角形、方块,让孩子找到一个点就行,长期下来,孩子们就能慢慢形成一种距离意识。到中班下学期一般就不需要借助标记来站位。一个简单的手势孩子就能站好自己位置。如张老师就是利用腕花解决幼儿辨认左右的困难,还利用腕花的颜色不同来帮助孩子进行分组。再比如:我们观看了中心幼儿园开展的音乐教研活动,有一位教师中,只向每个孩子提供了指定戴在右手上的一只白手套,因为在这个舞蹈中,身体的右侧是舞蹈中相对更为重要的一侧,与舞伴连接需要从右手开始,辨认与结交新舞伴需要从右手开始,核心舞步需要从右脚开始。因此,新舞蹈的学习自始至终都需要随时能够对身体的右侧进行快速反应。利用这只手套就是为幼儿提供身体右侧自我提示的问题。 另外,每次老师利用标记进行学习过程中都不应该忘记在活动中增强利用标记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如:活动快结束时,老师可以设计提问:“腕花(手套)在今天的学习中帮了我们什么忙?”引导孩子对老师组织的学习策略应用效果进行自我反省,加大该策略在以后被幼儿自觉运用的可能性。5、韵律活动中的教师语言: 韵律活动中的教师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运用语词表达的语言、运用音调表达的语言)、体态语言(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语言)。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幼儿在韵律活动中大部分时间都会处在比较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因此,用教师们一般习惯了的慢条斯理的语言来指导这种教学活动,常常会把幼儿弄得注意力涣散、情绪烦躁,最终导致学习任务难以完成。因此,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时尽量做到:(1)语言精练、加强讲解、示范、练习、反馈的有机结合;(2)分散讲解的内容,都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反馈的小单位快节奏递进的教学方式;(3)多采用“幽默语言”,轻松愉快地组织活动。在体态语言的应用上应注意: 教师在讲解运动要求时都应同时配合体态语言的“注解”。往往老师们会出现以下情况:教师的身体姿态于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一致;如:老师还没有让幼儿开始做动作,自己却先动起来了;老师要求幼儿停下,自己还在动个不停,这些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表达的意思互相干扰的情况,对幼儿有很大的负面影响。6、韵律活动中幼儿情绪的调整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因素往往是影响幼儿情绪和行动的主要因素。幼儿园的律活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情绪相对不太稳定的学习活动。幼儿比较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让幼儿群ti的情绪始终保持舒适的、适度兴奋的状态,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1)观察:关注幼儿反应,了解幼儿的困难与所需要的帮助;及时发现幼儿中的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反映范例,及时因势利导地利用幼儿的范例来培养幼儿互相学习的习惯与能力。(2)反馈:反馈的即时意义是让幼儿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做得怎样?(并非指好坏的情况,而是指具体的细节如何)或自己打算做什么?等等。反馈的具体方式是:对年龄小、发展水平低的幼儿,一般不反馈幼儿的失败与错误;对于年龄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独立或在老师的帮助下再现自己说过的话或动作。对于年龄大、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行动前先向大家报告自己的计划,然后再鼓励他们按自己的计划行动。(3)鼓励:这大家都明白具体做法。值得提出来的是:韵律活动中教师可以用点头、微笑、空间接近、身体接触,以及眼神、体态来向幼儿表示:我在注意你了;我看见你了;这样不错,请继续下去(4)角色的进入与退出:退出,是现今音乐教育对教师行动方式的另一种新要求。不单单指角色上的退出,而且还包括心理的和空间上的退出。(5)督导:在韵律活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避免幼儿因个人的自由散漫行为对群体产生消极影响,要维护韵律活动的良好审美秩序,保证优先单位教学活动时间的高效利用。也以此帮助幼儿逐渐建立起对社会生活秩序的责任感,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律性社会人格品质。7、韵律活动的“创造性”培养如何在韵律活动中把握幼儿模仿与创造的度?让孩子随便跳?老师该不该教?受到“尊重幼儿”“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理念的影响,许多老师总害怕:我教给孩子动作了是不是就理念太落伍了?所以,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就让孩子“随便跳”。其实在纲要的艺术领域中提出: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表达的同时,帮助幼儿提高技巧技能。所以,技能技巧和表现、创造是和谐统一的,两者不可偏颇。教师在不同类型的韵律活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孩子获得技能与创造两方面的共同提高。通过老师的帮助加工后再让孩子来学习,激发了孩子模仿、学习、想象、创造的欲望,也体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三、韵律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韵律活动和音乐欣赏的不同 专家们都提出:没有大肌肉运动参与的音乐活动都是不成功的教学活动。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