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医药市场分析1、全球医药行业增速变缓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国际化高技术产业之一。医药产品作为国际贸易量最大的产品之一,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医药产业的发展,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更是不惜投入巨资,竞相争夺国际医药市场的制高点。多年来全球医药产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全球医药市场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加速发展,70年代增速达到顶峰,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3.8%,80年代为8.5%。90年代之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世界医药市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已由1991年的2058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5659亿美元。据IMS报道,2005年全球医药市场增长7%,虽远高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但近几年的增长势头已开始趋缓。市场增长趋缓的原因主要是:各种市场压力与不确定因素如各国政府加强对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的控制、药品安全性问题和药政法规调整等对医药市场的影响日益突显,导致了全球药品销售增长趋于平缓。医药行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从80年代至今,医药行业不断上市的新产品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一大动力。新产品一方面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和患者治疗的选择,另一方面新产品的价格较高,因此有力地推动了市场的上升。但近几年医药行业的新产品上市数量在减少,突破型新产品数量则更少,同时上世纪90年代上市的新产品陆续面临专利到期的局面,进而导致了市场增速趋缓。然而,销售额的增加依然表达了市场需求的增长,新机遇的出现如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为医药市场带来生机。2、产业规模及区域分布据IMS Health最新数据统计,2005年全球药品销售5659亿美元,增长7%,增长率为1998年以来最低,主要是北美市场增速大幅下降。从区域来看,北美依然是最大的药品销售市场,占总销售额的47%,增长5.2%,达2657亿美元,该增长率是北美市场近几年以来最低的一年。欧洲增长7.1%,达169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0%。日本市场改变了近几年的低增长率局面,增速达到了6.8%,共计销售60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0.7%。日本市场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从2004年起,日本市场取消了一些市场限制政策,开放程度提高,欧美企业在日本市场的可操作性上升,从而导致日本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使该地区2005年药品的销售额增长了18.5%,达240亿美元,与2003年6%的增长率相比有显著上升。亚洲(不包括日本)、非洲和大洋洲的药品销售额合计为46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11.0%。中国药品市场已迈开了快速发展的步伐,经济快速增长和收入持续增加推动了中国的药品销售。2005年全球各地区的医药品销售额市场2005年20062010年销售(亿美元)比例(%)增长率(%)年均复合增长率(%)北美265747.0+5.258(北美与欧洲)欧洲169530.0+7.1日本60310.7+6.836亚非、大洋洲4648.2+11.0912拉丁美洲2404.2+18.5712总计*5659100+6.9市场份额一直处于变化中,10多年前欧洲是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占到34%,而北美地区仅为30%,日本市场也达到了17%的份额。10多年过去后,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过程是缓慢的、渐变的,以至于人们忽视了这种变化,失去了应对的最佳时机。当然,北美取代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有诸多原因,欧盟制药协会总裁麦洛奇爵士认为:欧洲的决策人没有考虑到制药市场的特性,没有能够奖励制药公司为创新所做的努力,美国则大力鼓励创新,创新慢慢改变了当初的市场格局。麦洛奇还认为:欧洲市场既有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又有欧盟政府。欧盟各成员国政府有权自己制定药品的价格,当一国制定了较低的药品价格之后,其他欧盟国家的药品价格也变得降低了,形成螺旋一样的不断下降的恶性循环。结果是造成每年约40亿美金的药品销售损失,约20亿美元的利润损失,造成了欧洲市场竞争力大为下降。在欧洲市场对每一个企业的药品研发投入,是有一些政策上的限制,且欧洲各国之间的医药研发并不是一个非常协调一致的做法。十年后,美国在药品的研发投入大概比欧洲多了几十亿的美金,美国在药物研发上已经完全超越了欧洲。创新改变了过去,还将改变未来吗?答案是肯定的。但近几年医药行业的创新产品数量在减少,创新改变市场的力量则会降低,市场需求这种本身的内在作用将会显现。根据目前的市场运行趋势,下表是预测未来5年后的市场格局。主导市场不会发生变化,但亚、非、大洋洲和拉美市场的市场份额比2005年将提高2.3个百分点,虽是小小的一步,但这种趋势一旦形成,或许10年后、15年后又一个崭新的市场格局将亮相在我们眼前。市场2005年2010年销售(亿美元)比例(%)销售(亿美元)比例(%)北美265747372746.4%欧洲169530237729.6%日本60310.77349.1%亚、非、大洋洲4648.27829.7%拉丁美洲2404.24045.0%总计*56591008024100.0%3、上市新品新产品是医药行业的未来。据Pharmaprojects 数据库统计显示,2005年全球共有30个新活性物质(NAS)上市,比2004年增加7个,回复到了前两年的水平,2003年和2002年分别为31个和29个。尽管如此,新药上市数量增加并不足以使人们对制药业生产力问题恢复信心,况且与20世纪90年代一年40个NAS相比仍相去甚远。在新颖性方面,2005年上市新药中有几个产品被看作是其治疗领域的一大进步。拜耳在12月推出了与Onyx制药共同开发的抗癌新药sorafenib(Nexavar),用于治疗肾癌。该产品为具有血管生成素活性的ras信号通路抑制剂和raf激酶抑制剂,是抗癌药步入多靶点时代第一个进入市场的产品。 然而,sorafenib不久将遭遇辉瑞公司类似药物sunitinib(Sutent)的竞争,sunitinib已于2006年1月获准用于肾癌和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 另一个参与到激烈市场战中的2005年新产品是Gilead Sciences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药pegaptanib octasodium(Macugen),1月在美国上市。现在它正振作精神迎接Genentech/诺华的ranibizumab(Lucentis)的到来,后者正在等待美国和欧盟批准,其疗效数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葛兰素史克的轮状病毒疫苗(rotavirus vaccine)亦在2005年加入市场的竞争,1月在墨西哥上市。该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默克的Rotateq 于2006年2月首次获得美国FDA批准。两个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加强型疫苗葛兰素史克的Boostrix和赛诺菲-安万特的Adacel也同时在2005年上市。2005年对于Amylin制药是一个好年,公司推出了2个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6月,模仿肠降糖素的药物exenatide(Byetta)进入美国市场用于2型糖尿病,紧随其后的是胰岛淀粉样多肽类似物普兰林肽(pramlintide,Symlin)。 其它引人关注的新药包括:首个甘氨酰环类抗生素产品惠氏的tigecycline(Tygacil),用于并发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及并发的腹腔内感染;武田的失眠治疗新药ramelteon(Rozerem)。 2005年美国再次成为有最多新药上市的市场,超过一半的NAS(16个)首次在美国上市。日本位居第二,但仅有3个。其中之一是罗氏的抗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tocilizumab(Actemra)用于Castleman病,但预期该产品的主要适应证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其日本申请将在2006年提交。2005年全球上市的新活性物质产品 研制公司 适应症 首次上 市国家 首次上 市日期 Atopiclair Sinclair Pharma 特应性皮炎美国6月环索奈德(ciclesonide,Alvesco) Altana 哮喘 英国 1月 clofarabine (Clofarex) Bioenvision1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 美国 1月 达非那新(darifenacin,Emselex/Enablex) 诺华 膀胱活动过度症 德国 1月 deferasirox (Exjade) 诺华 铁超负荷 美国 12月 doripenem (Finibax) 盐野义 感染 日本 9月 DTPa + IPV booster (Boostrix) 葛兰素史克 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加强型疫苗 美国 5月 DTP polio booster (Repevax/Adacel) 赛诺菲-安万特 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加强型疫苗 法国 1月 恩替卡韦(entecavir, Baraclude) 百时美施贵宝 HIV/AIDS 美国 4月 eszopiclone (Lunesta) Sepracor 失眠症 美国 4月 exenatide(Byetta) Amylin Pharmaceuticals3 2型糖尿病 美国 6月 galsulfase (Naglazyme) BioMarin 型粘多糖增多症 美国 6月 hepatitis A&B vaccine (Bilive) Sinovac 甲、乙型肝炎预防 中国 3月 碳酸镧 (lanthanum carbonate,Fosrenol) Anormed 终末期肾病中的高磷酸酯酶血症 美国 1月 lumiracoxib (Prexige) 诺华 NSAID 巴西 8月 NOV-002 (Glutoxim) Novelos Therapeutics 非小细胞肺癌 俄罗斯 1月 pegaptanib octasodium (Macugen) Gilead Sciences4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美国 1月 泊沙康唑(posaconazole,Noxafil) 先灵葆雅 抗真菌 德国 12月 普拉莫瑞林(pralmorelin) Kaken Pharmaceuticals 生长激素缺乏症 日本 2月 普兰林肽(pramlintide,Symlin) Amylin Pharmaceuticals 糖尿病 美国 7月 ramelteon (Rozerem) 武田 失眠症 美国 9月 甲磺酸雷沙吉兰(rasagiline mesylate,Agilect) Teva5 帕金森病 以色列 3月 轮状病毒疫苗(rotavirus vaccine,Rotarix) 葛兰素史克6 轮状病毒预防 墨西哥 1月 sorafenib (Nexavar) 拜耳7 肾癌 美国 12月 他米巴罗汀(tamibarotene,Amnolake) Nippon Shinyaku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日本 6月 THC:CBD (Sativex) GW Pharma8 多发性硬化症,疼痛 加拿大 6月 tigecycline (Tygacil) 惠氏 感染 美国 7月 tocilizumab (Actemra) Roche Castleman病 日本 6月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Vitrase) Ista Pharmaceuticals 扩展剂 美国 1月 齐考诺肽(ziconotide,Prialt) Elan9 镇痛 美国 1月 备注:1与Genzyme共同开发;2用于儿童;3与礼来共同开发;4授权给OSI Pharmaceuticals,辉瑞,Nektar Therapeutics;5授权给Lundbeck和Eisai;6从Avant Immunotherapeutics授权;7与Onyx Pharmaceuticals共同开发;8授权给拜耳;9授权给辉瑞。4、医药市场正在向寡头市场发展新药上市较多的时期是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医药企业具有一定规模,但数量较多,形成了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但随着企业并购的不断发生,许多耳熟能详的企业名字消失了,一个个规模巨大的企业集团形成了,但上市的新药数量反而减少了,并且每年上市的新药中小企业的数量并不在少数。当然随着并购的加速,市场集中化态势更加明显。美国、欧盟、日本是全球最主要的三大医药市场,始终占据全球医药3/4以上的市场份额,且有逐年增长趋势。1989年三大医药市场的份额为75.9%,1991年达到82%,2004年上升至88%,2005年维持这一比例。美国、欧洲和日本占据了全球近9成的医药市场,培育了一批制药巨头,日本的制药企业在发展中逐渐落后,形成了欧美对抗的局面。中国和印度的制药企业规模比较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快发展。下图是几大区域的一些主要企业情况,从经济总量上讲,中国和印度的领头制药企业初步具备了与国外非专利药企业相匹敌的实力。2005年各区域企业一览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跨国企业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攀升,所占比重不断增长。1994年全球医药20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球医药市场的50%,2005年上升到60%。合并与收购使得企业规模日益庞大,年销售额也在不断上升。2005年辉瑞公司的药品销售额达到了442.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187.8亿美元。而2005年排名第20位的Genetech的销售额达到了54.9亿美元,增长率达到46%,是前20位企业中增长最快的。2001年排名第20位的企业是Akzo Nobel,年销售额为35.5亿美元。只过了4年的时间,排名第6的安万特、第9的法玛西亚都已不再存在,分别被赛诺菲-圣德拉堡和辉瑞公司所收购。2005年排名第16位的日本的Astellas公司则是由山之内与藤泽公司合并而成,成为了第二大的日本制药企业。排序公司2005药品销售额(亿美元)2005年增长率公司2001年药品销售额(亿美元)2001年增长率1辉瑞442.8-4%辉瑞255.013%2GSK339.68%GSK248.012%3赛诺菲安万特323.4-5%默克213.55%4诺华249.616%阿斯利康164.88%5阿斯利康239.512%施贵宝156.06%6强生223.21%安万特153.515%7默克220.12%强生149.019%8惠氏153.210%诺华145.015%9施贵宝152.5-1%法玛西亚119.711%10礼来146.512%礼来115.46%11雅培139.916%惠氏117.110%12罗氏129.05%罗氏85.31%13安进120.213%先灵葆雅83.60%14勃林格殷格翰108.42%雅培81.740%15武田85.33%武田77.74%16Astellas80.40%赛诺菲-圣德拉堡57.09%17先灵葆雅75.618%勃林格殷格翰56.08%18拜耳75.618%拜耳50.4-7%19德国先灵AG62.93%德国先灵AG39.07%20Genetech54.946%Akzo Nobel35.512%合计3422.6合计2403.2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及医药市场的迅速膨胀,医药市场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为占据竞争优势地位,世界医药产业通过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和国际资本市场运作,提升公司的规模和实力,扩大生产与销售网络,提高竞争力,增加市场份额,集中资源,减少新药开发风险,提高医药产业的效益,成为当今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在最近一轮的合并与收购浪潮中,区域之间的合作更多(如两家法国公司赛诺菲-圣德拉堡与安万特、两家德国公司拜耳与德国先灵、两家日本公司山之内与藤泽)。在欧洲逐渐形成了每个国家拥有一家制药航母的局面。即使是全球化的今天,M&A仍然受制于一些其它非经济性因素。2006年并购依旧精彩,拜耳以169亿欧元的代价将德国先灵AG收入麾下,这将大大提升拜耳在制药业的位置。德国默克以130多亿美元获得了瑞士雪兰诺;比利时UCB以56亿美元获得了德国许瓦兹。欧洲的中型制药企业掀起新一轮的合并与收购浪潮。欧洲制药企业之所以纷纷感受到了生存危机,是因为制药行业的经济价值正在发生变化。首先,是开发新药的成本一路飚升,而已经上市销售的药物所感受到的定价压力则与日俱增;其次,虽然近年来大型制药公司的销售收入一直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这种美好时光正在逐渐离它们远去制药公司的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药价的提高,但是现在,由于各国政府和各大保险公司正在努力抑制不断上涨的医疗保健费用,使得药价提高的余地越来越小。与此同时,制药行业的新产品产出率正在下降,这迫使全球各地的制药企业纷纷转而求助于生物科技公司,用它们所开发的创新药物来弥补自身薄弱的产品研发线。在这方面,中型制药企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这是因为它们不具备大型制药企业如辉瑞、葛兰素史克等所拥有的雄厚的财政实力。国际上非专利药企业占绝大多数。专利药物的开发投入越来越大、风险不断上升,能够胜任的企业不多,从全球范围来看,非专利药生产企业仍占绝大多数,诺华等一些研发型制药企业也拥有自己的非专利药生产经营企业。美国制药研究与生产协会(PhRMA)目前的会员为40多家,会员中已包括来自欧洲和日本的研发型企业。随着企业购并行为的不断增加,该协会会员数量将随之减少。而美国非专利药协会(GPhA)现有125个会员。欧洲非专利药协会(European Generic Medicines Association)代表了欧洲400多家非专利药企业。在印度,据称有20000多家制药企业,通过仿制国外的产品生存。印度的制药企业可以说绝大部分是非专利药企业,其中较为成功的南新(Ranbaxy)、阮氏(Dr.Reddy)、悉普拉(Cipla)三大公司已将非专利药销往美国市场。上世纪研发上市的新药逐渐面临专利到期,其中许多已成为了今天的重磅炸弹药物,也成为了非专利药企业追逐的目标。从20022007年,将有82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品将在全球第一大药品市场美国失去专利保护,非专利药面临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非专利药市场2004年的增长率在20%以上,2005年稍有回落,亦在13%,远高于医药市场的增长速度。通过低价竞争,非专利药一般可在1年内获得原品牌药销售量(包装单位数)的45%,2年后获得50%,3年后获得60%的市场份额。引人注目的市场,也是竞争激烈的市场。近几年非专利药企业也在逐渐形成超大型的企业,如Teva、山德士、印度南新、美国的Barr都在寻找合适的对象,通过M&A来扩大自己的营销网络和渠道。医药行业的特征是三高,“高投入、高风险与高回报”,但随着行业走向成熟,市场趋于稳定,医药行业通过新产品的盈利模式在发生改变。通过品牌、渠道销售新产品所获得的收益要大于产品本身疗效的贡献,当然新产品性价比高的话,则会更容易成为重磅炸弹药物。相对技术含量较低的非专利药领域,成为了典型的投资驱动型的产业,在中国尤为突出。资本的大量投入迅速推动了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时使医药行业的产能大量过剩,价格、技术与品牌成为非专利药取胜的关键。5、医药行业正在发生产业转移研发生产销售形成了医药产业链,从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新的布局,生产环节中的原料药生产早就发生了转移。原料药行业可以说是医药产业的基础。从世界范围分析看,化学原料药主要集中在四大生产区域:西欧、北美、日本、中印。其中,美国、欧盟、日本属于第一层面,专利药企业大多分布在这些国家;中国、印度处于第二层面,具有很强的仿制能力,但创新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大多数亚非国家处于第三层面,不具备药品生产能力,需要大量进口。发达国家和地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放弃原料药生产,转而生产下游深加工产品,原料药生产被印度和中国逐渐取代。同时,技术普及、产品质量过关、具有成本优势,这三个条件的成熟,也保证了欧美国家把原料药供应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可行性。在操作上,欧美国家通常有2种方式:一种是与发展中国家原料药供应商签署供货协议,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山智能化开采中无人作业技术智能化数据分析与应用报告
- 企业集团账户管理办法
- 临时培训学员管理办法
- 保定爆竹烟花管理办法
- 2025年家具制造业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下的个性化设计软件应用报告
- 住宅新建项目管理办法
- 信息设备保密管理办法
- 云南花卉繁殖管理办法
- 临安社保征缴管理办法
- 企业员工出勤管理办法
- 哈尔滨市普通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等级指导标准
- 汉语文化传播研究:以中国语言文化为视角
- 电梯电气装置绝缘电阻检测记录
-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
- 食堂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方案
- 退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申请表
-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完整整套课件(马工程)
-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汇总
- 英语音标拼读方法讲解
- MT 113-1995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 GB/T 16841-2008能量为300 keV~25 MeV电子束辐射加工装置剂量学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