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业绩和部分竞争能力分析.doc_第1页
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业绩和部分竞争能力分析.doc_第2页
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业绩和部分竞争能力分析.doc_第3页
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业绩和部分竞争能力分析.doc_第4页
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业绩和部分竞争能力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业绩和部分竞争能力分析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业绩和部分竞争能力分析钱伯章(上海擎督贸易公司金秋石化科技传播工作室,200127)摘要:我国石油石化业以三大石油石化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产业核心。其竞争实力,正在快速跻身于世界石油大公司的行列。但尚存在较大差距,跨国经营程度、企业经营效益、企业规模、加油站营销水平等均不如国外大企业;石油资源的接替矛盾十分突出,石油可储采量低于采出量。因此,加快开发和增产国内原油,开拓和利用海外油气资源,跻身跨国经营行列,发展炼油石化的规模化经营,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减员增效,是实施中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在。关键词:石油石化业 竞争能力 发展战略 我国石油石化业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三大石油石化公司为产业核心。我国三大石油石化公司2002年主要业绩见表1。表1. 我国三大石油石化公司2002年业绩项目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营业额/亿元净利润/亿元每股净利润/元油气总产量/Mt炼油单位加工成本/元t1加工原油/Mt 生产成品油/Mt0销售成品油/Mt生产乙烯/kt生产合成树脂/kt生产合成纤维(含单体)/kt生产合成橡胶/kt 生产尿素/kt加油站/座2 444.24469.100.27118.413677.38汽油47.65汽油54.051 5821 9652672143 41113 1603 400.42141.210.08原油38.03,天然气5.06109 m3125105.0162.4273.02716.44004.83833.5457.728 127(自有24 000,特许经营4 127)2389217 1. 三大石油石化公司竞争地位的提升 我国三大石油石化公司重组改制后增强了竞争实力,正在快速跻身于世界石油大公司行列。 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2002年12月23日公布的世界120多家大石油公司排名中,中国石油位居第10位,连续两年位居世界10大石油公司行列,其加工能力89.4 Mt/a,名列2002年第12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油气总储量在世界石油公司排名中继续位居第15位(其中石油居第15位,天然气居第18位),油气总产量居第12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居第8和25位),石油炼制能力和油品销售量分别居第11和19位。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由2001年居第33位跃升至第23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于1999年第一次进入该排名,居第50位,之后未能再入围。 中国石化在2002年底排名中,由上年第33位跃至第23位。在财富2002年初排名的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中,以3229亿元营业收入位居第一位。在美国油气杂志公布的世界大型炼油公司2001年排名中,中国石化排名第5位。在美国油气杂志2002年12月23日公布的世界主要石油公司排名中,中国石化以133.25 Mt/a加工能力名列2002年第4位。在美国化学工程与新闻杂志2002年评比的全球化学公司50强中,中国石化位居第26位。 在2002年12月4日美国化学周刊评选的2001年世界化工公司销售额10亿美元俱乐部亚洲排名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名列第4位。 中海油2000年第一次进入石油情报周刊世界大石油公司排名,位居第50位。并被亚洲财富杂志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管理公司第一名。中海油于2002年底被环球金融评选的全球28个行业世界最佳公司中评为亚洲最佳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BP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分别被评为北美、欧洲和南美洲最佳石油公司。2003年5月,福布斯财经杂志按销售额、收益增长、资产回报率、每股收益增长预测和前52周股价表现5个评价指标评选出全球顶尖企业榜400家最佳大企业,中海油榜上有名。2 典型的竞争差距分析2.1跨国经营程度不如国外大石油石化公司跨国程度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跨国企业跨国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是由一个跨国公司的国外资产与总资产、国外销售额与总销售额和国外雇员与总雇员三个比率的均值构成的。跨国程度指数越高,表明海外企业相对于母国企业的地位越重要。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于2002年9月发表的2002年度投资报告表明,全球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平均指数为54.8%,名列前茅的十大跨国公司中,石油巨头占了3位,埃克森美孚公司跨国指数为75.9%,壳牌公司为58%,BP公司为74.9%。与其相比,我国三大石油石化公司尚有很大差距,即使跨国石油收购和经营已经起步,但要跻身于跨国公司行列仍任重而道远。2.2 石油资源接替矛盾突出我国石油资源的接替矛盾十分突出,国内石油资源相对不足,进口依存度加大。近年来我国原油进口量几乎以每年10 Mt的速度增加,而我国原油的年产量在160 Mt左右徘徊不前。我国目前消费的石油中,大约有30%需要进口,其中2/3来自中东地区。预计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石油进口量将分别在100 Mt、130 Mt和160 Mt以上,自给率则将逐步下滑到62%、56%和50%,甚至以下。面对严峻的石油供应短缺的形势,我国在加紧国内寻找大油田的同时,已把目光投向海外。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将加快获取海外份额油和扩大进口石油渠道。我国已将中亚-俄罗斯、中东-北非和南美确定为十五期间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三大战略选区。在上述范围内,将重点扩大和巩固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伊拉克、苏丹、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业务,扩大占有的产量和储量份额,建成几个稳定的生产基地。目前,我国的境外油气勘探开发已在苏丹、马六甲、南美、墨西哥湾和中亚等地区取得了控股、参股和独立勘探开发权,控制海外份额油剩余可采储量现超过400 Mt,原油年生产能力达13 Mt。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为我国海外石油投资的主力军,现已中标和签订的石油勘探开发项目(合同)已达11个,分布在苏丹、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秘鲁等7个国家,初步形成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南美等三大战略投资区。在这些项目中,中国石油总投资达数十亿美元,预计其份额可采储量可达几亿吨。2002年4月份,中国石油签订收购Devon Energy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油气资产协议。中国石油将支付2.16亿美元购买1.06108桶油当量已探明储量和5 700104桶油当量可能储量的权益。2002年的权益份额产量为每天1.71104桶(860 kt/a),2003年将达到每天2.22104桶(1.11 Mt/a)。2003年4月,中国石油以8 2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赫斯公司的子公司赫斯印尼控股公司50%的权益。中国石油还在考虑收购加拿大第五大综合石油生产商赫斯基能源公司上游资产,该公司在加拿大拥有石油探明储量9.3108桶,天然气600108 m3以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得海外份额油现已由1999年3 Mt 、2000年5.05 Mt增加到2001年8.31 Mt。2002年海外原油作业产量已上升到21.23 Mt,又比2001年增加5 Mt ,权益产量达到10.11 Mt。5年来,累计境外投资242.7亿元,原油作业产量60.23 Mt、天然气作业产量50.29108 m3,获得原油权益产量30.68 Mt、天然气权益产量27108 m3。中国石油计划2005年将海外石油产量提高到15 Mt。中国石油与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克斯公司及俄罗斯国家管道公司签署了修建从俄罗斯到中国的输油管道框架协议。该管道将起自俄罗斯西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地区的安加尔斯克油田,到达中国东北地区。20052010年,管道年输油能力将为20 Mt,20102030年,输油能力将提高到30 Mt。2003年5月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简称NWS)权益,中海油取得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新组建的合资实体中国液化天然气合资实体(CLNGJV)25%的股权。NWS项目是澳大利亚的最大资源类项目,根据2002年10月签订的为期25年的向广东天然气供气合同,新组建的中国液化天然气合资实体(CLNGJV)将于2006年开始向广东液化天然气(LNG)终端接受站供气,气源来自NWS项目。中海油将为此次收购支付3.48亿美元。2002年9月,中海油又收购作为福建LNG项目资源供应方的印尼东固天然气项目的上游生产和储量12.5%的参与权益。2003年3月,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与英国天然气(BG)集团的全资子公司BG国际公司达成协议,收购后者在哈萨克斯坦北里海项目1/2权益,收购价6.25亿美元。北里海项目现在由包括埃尼-阿基普(16.67%,作业者)、BG集团(16.67%)、RD-壳牌(16.67%)、道达尔菲纳埃尔夫(16.67%)、埃克森美孚(16.67%)、大陆菲利浦斯(8.33%)和INPEX(8.33%)在内的大型石油公司组成的财团享有。该权益主要包括极具吸引力的喀什干油田、卡拉马可斯发现区和其他三个重要的远景开发区。喀什干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之一,预计可采储量达130108桶(1 770 Mt)油当量。中国也规划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福建进口LNG。深圳将建第一个LNG接受终端,一期工程2005年投产,每年进口LNG 3 Mt。供气范围包括深圳、东莞、广州和佛山市以及香港部分用户。二期工程2008年投产,每年进口LNG 5 Mt。澳大利亚LNG公司已与广东省签署液化天然气供货合同。另外,BP公司的印尼油田将为福建LNG项目供应LNG,福建LNG接受站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福建投资发展公司联合投资,年处理能力为2.5 Mt,2006年开始运营。2.3 企业经营效益不如国外大石油石化公司据财富杂志2002年7月公布的2001年全球500强,排名第86位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销售收入仅为400亿美元。埃克森美孚公司,销售收入却达1 915亿美元。另据美国石油情报周刊2002年12月23日统计数据(见表2),2001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的总资产分别为埃克森美孚公司的38.9%和30.9%,两家总资产为埃克森美孚公司的69.8%,合计净收入仅为埃克森美孚公司的49.5%。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是当务之急。表2. 我国石油石化公司与三大跨国公司的经营指标比较(2001年) 亿美元公司总收入净收入总资产员工人数/人埃克森美孚公司壳牌公司BP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1 912.011 382.521 765.51289.03385.15153.20108.5280.0856.5519.361 431.741 115.431 411.58556.81443.0497 90091 000110 150422 554510 0002002年12月4日美国化学周刊对2001年世界化工公司以化学品销售额排名,列出10亿美元俱乐部排序。见表3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名列第21位,但化学品营业利润为负值(负9 400万美元)。人均化学品销售额为7.03万美元,仅为陶氏化学公司的13.3%,巴斯夫公司的26.7%,台塑集团的29.7%。盈利率也相对较低。表3. 2001年世界化工公司10亿美元俱乐部排名选摘 亿美元排名公司化学品销售额总销售额化学品营业利润化工员工数/人盈利率(化学品营业利润/化学品销售额),%人均化学品销售额/万美元1234567101121陶氏化学杜邦巴斯夫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台塑集团拜尔埃克森美孚BP壳牌中国石化集团278.05247.26243.13172.69167.56160.64159.43115.15106.1671.26278.05247.26286.09927.91167.56266.742 134.881 742.181 352.11368.0123.8850.7411.239.65-11.727.072.422.41-0.9452 68979 00092 54571 31270 846116 900-21 9509 000101 35392156-7922152.7731.3026.2724.2623.6513.74-72.63117.957.032.4规模化经营不如国外大石油石化公司 建设大型化装置,发展规模经济是实现低成本战略的有效途径。据测算,12 Mt/a炼油厂与6 Mt/a炼油厂相比,相对投资节约25%,生产费用节约12%15%。国外炼油厂最大规模已达47 Mt/a ,单系列原油加工达12.5 Mt/a。我国目前最大的炼油企业仅12.5 Mt/a,单系列加工超过5 Mt/a的较少。我国吨油平均加工费比国外高出45%。 炼油能力超过20 Mt/a的世界级大型炼油厂已由2001年的15座增加至2002年17座,其中,韩国就占了3座。 美国、西欧、日本的炼油厂平均规模趋向于逐年增大。2002年世界炼厂平均规模已达5.67 Mt/a,美国、西欧、日本、中东、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炼厂规模已远超过世界炼厂平均规模,见表4,而中国炼厂平均规模仅为2.38 Mt/a,大大低于世界平均规模。 表4. 2002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炼油厂平均规模 Mt/a 国家或地区平均规模美国西欧亚太日本韩国中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东世界平均6.256.945.07.1221.332.3811.5020.986.875.67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正在改变过去炼油装置规模太小、缺乏竞争力的状况,努力实现规模化经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计划在2005年前,关闭低效炼油能力16 Mt/a。同时扩建大连、兰州、抚顺、大庆4个炼油中心,其中,至2005年,大连石化公司炼油能力将从7.1 Mt/a扩大到20 Mt/a,兰州石化公司炼油能力将从7.0 Mt/a扩大到10.0 Mt/a。不久前大连石化公司投产了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3.5 Mt/a催化裂化装置。尽管关闭一些小炼油厂,扩建仍将使中国石油总的炼油能力从现在110 Mt/a增加到2005年120 Mt/a。十五期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计划减少14.8 Mt/a炼油能力,其中股份公司关停炼油能力9.85 Mt/a,非上市炼油企业关停炼油能力4.95 Mt/a。目前石化集团公司已关停小炼油厂和小炼油装置能力6.6 Mt/a。2001年世界乙烯平均规模为427 kt/a,美国和加拿大最大的装置规模分别达到1 890 kt/a和1 270 kt/a。我国平均规模为249.6 kt/a(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分别为300 kt/a和208 kt/a),远低于世界平均规模水平。中国乙烯工业正在实现从中、小型规模装置向大型规模装置的转变。我国与5家跨国公司(巴斯夫、BP、壳牌、埃克森美孚和陶氏化学公司)组建了六家大型乙烯合资企业,届时可望提高中国乙烯的规模化能力。中国也在实施现有乙烯装置及下游衍生物装置的规模化扩能改造。上海石化公司已于2002年4月使一套400 kt/a乙烯装置能力扩增至700 kt/a。采用中国石化工程公司开发的工艺技术建设的200 kt/a PP装置也已投入运行。到2005年底,上海石化计划进一步实施的扩增项目,将使乙烯、聚烯烃和纤维原料能力分别提高到1 000 kt/a。扬子石化公司也于2002年8月扩建了其裂解装置,乙烯能力从400 kt/a提高650 kt/a。PE和PP能力也翻了一番,分别达到400 kt/a。齐鲁石化公司乙烯能力将由450 kt/a扩增至720 kt/a,新增能力将于2005年投运,同时规划了乙烯衍生物扩能。以上三项乙烯扩建改造项目均采用鲁姆斯公司和中国石化技术公司联合设计的新型高选择性裂解炉。中国入世也增强了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公司采用竞争性技术的需求。中国一些规模较小的乙烯装置也规划进行改扩建。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通过增设2台鲁姆斯SRT裂解炉,将使乙烯能力由140 kt/a扩增至220 kt/a,定于2003年完成。并计划进一步扩增乙烯和衍生物装置能力,使独山子石化能力达到世界级规模。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于2002年底增设2台60 kt/a S&W裂解炉,将使乙烯能力翻番,达到240 kt/a。中国石油其他的一些较大型乙烯装置也在继续扩能,大庆石化公司将使乙烯能力由450 kt/a扩增至600 kt/a,定于2003年9月完成。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将使乙烯能力由380 kt/a扩增至600 kt/a,2004年完成。下游领域的装置规模也在向规模化演化,大庆石化公司将建设国内单线最大的300 kt/a PP装置。2.5 加油站营销水平不如国外大石油石化公司中国是世界上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也是正在崛起的汽车大国,2001年汽车保有量已名列世界第7位。加油站总数已由1993年3.8万座增加到2002年近9万座,1985年至2001年的16年间,全国加油站数量增长了23倍以上。至2001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的加油站共约3.4万座(包括特许加油站则达到4万座以上)。对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加拿大、墨西哥、瑞士、新加坡10国的加油站与中国的加油站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中国的汽车拥有量(2 217万辆)在世界上排名第7;汽柴油零售量60 Mt/a,仅次于美国450.4 Mt/a、日本96.2 Mt/a,排名第3;公路里程(1.4106 km)和加油站数量仅次于美国(6.25106 km和17万座)排名第2;而加油站密度(每百公里5.7座)排名第1;在单站销量(750 t/a)和单站服务汽车的数量(277辆/座)指标上,排名倒数第1位,10国平均为2 786 t/a和1 868辆/座。在为车辆提供服务方面,我国一座加油站服务的汽车数量平均不到300辆,仅为其他十国平均水平的1/6.7,其中美国(1 227辆/座)、日本(1 381辆/座)、瑞士(1 186辆/座)为我国的45倍,其他国家均在5倍以上,德国(2 871辆/座)甚至高达10倍。在汽柴油单站销量上,我国每座加油站仅约为其他十国平均水平(2 786 t/a)的1/3,其中瑞士(1 356 t/a)为我国的1.8倍,日本(1 852 t/a)为我国的2.5倍,其他国家在35倍之间。在加油站密度上,我国高出其他10国平均水平(2.8座)2倍以上。我国加油站数量明显偏多,经营状况明显不如国外。目前,中国加油站的净利润远低于国外,壳牌公司中国加油站每吨油的净利润为400元,而中石化(中石油也差不多)只有100元左右。我国加油站平均日零售量见表5。表5. 我国加油站平均日零售量 t/d项目全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社会其他全国平均3.313.181.622.423.63 3.152.272.813.153.350.751.56按照对加入WTO的承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年后对国外石油公司开放成品油零售业务。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跨国石油公司正准备凭借其资本和品牌优势进入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目前他们在华已拥有400多座加油站。埃克森美孚、壳牌、BP还购买了中石化18亿股股票,以此换取其在沿海省份建立零售产业链的机会。其中,壳牌、BP和埃克森美孚被批准的省份分别为江苏、浙江和广东,跨国公司的加油站将登陆中国最富裕的两个三角洲。现在,全国只有33%的加油站控制在两大集团手中。国家经贸委将出台加油站特许经营的管理办法,让非主流加油站进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连锁经营体系。中国石油石化工业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存在发展机遇。加快开发和增产国内原油,开拓和利用海外油气资源,跻身跨国经营行列,发展炼油石化的规模化经营,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是实施中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在。Analysis of Chinas Oil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rackrecord and Part of Its CompetitivenessQian Bozhang(Golden-Autumn Petrochemical Scientific Propagation-Room, Shanghai Kingdom Trading Co., 200127)AbstractThe core of Chinas oil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is made up of three big oil and petrochemical conglomerates(CNPC, SINOPEC 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