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的栽培与管理技术.doc_第1页
紫菜的栽培与管理技术.doc_第2页
紫菜的栽培与管理技术.doc_第3页
紫菜的栽培与管理技术.doc_第4页
紫菜的栽培与管理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紫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澡类,味美可口,营养丰济,据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析,紫菜含人体必需的蛋山质31.3%,水溶性多糖类30.2%,脂肪0.7%维生素B1B2(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锰、铁、铜等。除食用外,还有防病治病的功效,也是新兴琼脂工业的重要原料。 紫莱的养殖具有生产周期短(从采苗放养至收获只而1oo天)。生产操作简单,不损饲料,生产成本低,收益高的特点,乃是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沿海滩涂,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选择适宜养殖海区 选择潮流杨通,稍有风浪,位于小潮高潮线下的海区养殖为宜。底质以沙泥底为佳。水质以含氮、磷较多海区为好,一般要求海水的含氮量在每立方米50毫克以上,比重应在1.010一1.020之间。 (二)做好养殖器材的设置处理。 1网帘的结构 宜采用丝维尼纶和30丝力土胶丝混纺成六股小绳子,然后编成2X1.5米的条式网帘。 2.消洗 去除漂白剂。新网帘应放在淡水中浸15夭,并要换水3一5次,洗去原维尼纶中残留的洗涤剂、以免影响附苗效果。 3海区规划要科学 选择海区后,要规划放养面积,特别在养殖户多的地区,应注意不能密集的挤在同一个海区,规划时应加宽行距和加大交通沟,行距在四米以上,交通沟留足1O米。才能潮流畅通,达到养殖高产和保持优质。 4架子设置 一般架子应与流向成60度角,与风向成40度角,显好行距定点插上木椿,把采好茁的网片双头绑上浮竹,将浮竹和网根绳连结起来,一般操作以7一14个网帘这在根绳上,每个网片中间插上一条竹竿或小木椿,用小绳将每个网片吊起来,这样网片就会随流水涨退而升降浮动。 (三)适时放养: 一般掌握在九月底或十月初,以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做好采苗准备。第二次冷空气采苗下海为最合适时间。气温和水温高,不利于孢子萌发,甚至影响正常生长。 (四)养殖期间管理: 1. 小苗期管理 壳孢子采苗在网片后下海,8-15天这个阶段为出苗期,主要提高出苗率,要促使小苗早生、快长、齐全、少掉苗。是一年中养殖的关键时刻,应注意加强管理负责,一般采用下海第三天开始洗网,干出动时,至网晒干以后三天一次至出苗齐全,保持网片元杂藻,无污泥附着,这个时期正碰到10月小阳春,高温要特别注意调节水层,防止小苗死亡。 2叶状体期间管理 紫菜养殖的产量,质量主要在于叶状体是否生长正常及收获时间长短,并与管理水平有关。所以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促长。小苗生长齐全后,每天要注意调节水层,干出时间不少于二小时,增加叶状体光合作用时间,在过密海区中间地带表现出缺肥现象,可适当喷施人尿水或尿素,亩1公斤加水1oo斤喷施在网帘叶片上,每3天一次连续三次,一般出苗后每天生长速度1厘米为正常,在水温15度左右时每天增长可达4厘米以上。 (2)保质。提高紫菜干品质量,是紫菜增产增收的关键。在管理期间应注意适时收割,一般叶状体长到20公分以上时可收割第一水菜,以后每隔7-10天收一次,这样不使叶状体老化,保持藻体细柔,加工后成品多数符合出口标准。 (3)剪留,为了达到增产,增收目的,在紫莱收割的第一次,应适当掌握剪留比例,一般剪出叶状体的二分之一。紫菜是间生长低等藻类,用光合作吸收水中无机盐为营养,供应间生细胞发育成藻体,所以剪留不当将直接影响产量,现已改革了采苗技术,将足够种苗吸附在网片上,收获时采用拨收即拨长留短,使近年来莱芜紫菜优质而著称。 3除害 紫菜生长期的敌害主要有植物性的青苔,丝状绿藻硅藻等,附生于网帘,侵占苗位,争营养,遮光,混杂藻体难以分清,影响干品质量,动物性的有班节线科鱼类,金古鱼,娘埃鱼等直接食藻体危害很大,除害方法,如果小苗期附生植物性藻类,可将网片在强光下暴晒十二小时后再放下海中,这种杂藻在水中变白死亡。动物性敌害主要在外海性海区比较多,清除方法主要赶、炸、吊药包。还有细菌性绿烂,由于高温,太密水流不畅通等因素影响,使叶状体腐烂变绿,严重时全海区烂掉。危救措施:立即调节水层,晒网20小时以上再放回海中放养。 (五)加工: 加工是紫菜养殖的重要环节,搞不好影响质量,事倍功半。加工方法:每天割菜最好在早晨日未出时间,收割加工后当天晒干质量为佳,具体操作要做到 “三洗二干”,“三洗”即第一次在海水中洗干污泥,再洗二次淡水,使叶状体清淡。“二干”一是干净除杂,二是再用脱水机脱水易于晒干。晒干后干品具有黑褐色光泽,有弹性,要求在22厘,园形无缺无洞。每公斤45页左右。台湾紫菜品种:一、介绍:紫菜属於红藻类(Rhodophyta),红毛菜目(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属(Porphyra)。全世界约有50种(註)左右,比较具经济价值且可做為人工养殖的种类有:甘叶紫菜(P. tenera),杉叶紫叶(P. angusta),条斑紫菜(P. yezoensis),竹叶紫菜(P. dentata)。世界紫菜主要分佈区在北太平洋西部,当今日本為紫菜產量最多的国家,在1971年共年產乾重量达6660公吨,主要靠人工养殖,其他產量较多的地方有韩国及中国大陆。(註:在1970年代)紫菜為一般人所喜食。其营养成分狠高,不但含有30-50%之蛋白质和钾、钙、铁、磷及碘等无机盐类,并含有大量之维他命,其中A种维他命之总量大约100克含有36,00050,000国际单位,比鸡蛋之含量高出许多,维他命B1、B2和C的含量也狠丰富,尤其是维他命C的量最多,大约為50300mg%,常食用则可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 二、台湾產紫菜种类:1、杉叶紫菜(Porphyra angusta):叶状体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基部揳形或歪形,边缘略呈波状,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它是全缘的(图1)。植物体由一层细胞构成,厚约4060m。生殖器官分佈在叶状体前半部的两侧边缘2雌雄异株,雄精囊黄色,果孢子囊红紫色(图3)。此种紫菜每年11月至翌年2月间生长,分佈於基降八斗子、野柳附近高潮线之岩石上。2、竹叶紫菜(Porphyra dentata):叶状体细长,披针形或倒卵形,基部心臟,边缘平坦,但基部稀有縐褶,在显微镜下观察具有微锯齿(图2)。植物体由一层细胞构成,厚约3962m。雌雄异株2雄精囊黄色,位於叶状体两侧边缘,果孢子囊红色,位於两侧边缘或分佈整片叶状体的上部(图4)。每年12月生长於台北县老梅乡之海岸,1、2月间澎湖海岸也有。3、荷叶紫菜(Porphyra crispata):叶状体圆形,椭圆形或肾形,有些基部会分裂成数片,基部心臟形,边缘平坦,具有微锯齿。植物体由一层细胞构成,厚3137m。雌雄同株2果孢子囊红色,位於叶状体上部边缘,雄精囊黄色,分佈在叶状体下部边缘或与果孢子囊杂生在一起(图5)。每年12月至翌年3月间生长,產於基隆、野柳海岸,以及宜兰县大里,马冈附近岩岸。4、圆叶紫菜(Porphyra suborbiculata):叶状体圆形、椭圆形或肾臟形,录音笔哪个牌子的好基部心臟形,边缘平坦或波状,具有微锯齿。植物体由一层细胞构成,厚4047m。雌雄同株2雄精囊黄色,位於叶状体下部边缘,果孢子囊淡红色,位於叶状体生部边缘(图6)。每年1、2月间生长於基隆八斗子和花莲丰滨乡石门附近海岸,3、4月间產於北县老梅、石门乡海岸之岩石上。5、牡丹紫菜(Porphyra sp.):叶状体有许多分支、裂片成线状披针形,基部心臟形,边缘波状,或有锯齿。植物体由一层细胞构成,厚3139m。雌雄同株2雌性生殖器官位於叶状体先端边缘,雄性生殖器官位於叶状体较基部,也有杂生在一起的,雄精囊黄色,果孢子囊粉红色(图7)。每年1、2月间生长於屏东县港口湾佳乐水岩岸。下列检索表四,便利一般渔民没有显微镜之设备而能辨认上列產地之五种紫之参考。台湾紫菜之简易检索表1.叶状体形状如牡丹花,有许多分支牡丹紫菜。1.叶状体不是上述形状者2。2.叶状体细长,披针形或倒卵形3。2.叶状体圆形、椭圆形或肾臟形4。3.生长在基隆八斗子、野柳附近海岸者杉叶紫菜。3.生长在台北县老梅乡附近以及澎湖海岸者竹叶紫菜。4.生长在基、野柳及东北部海岸者荷叶紫菜。4.生长在基隆八斗子、台北县老梅、石门乡以及东部海岸者圆叶紫菜。 三、生活史:紫菜生活史上有二个不同生长的发育阶段,一个阶段即為吾人平常在海边所看到的紫菜(叶状体),另一个阶段為生长在贝壳裡的紫菜丝状体(Conchocelis)。一般来说,紫菜在秋天所发出的芽,会成為叶状体( Thallus),到了冬季春初此成熟的叶状体会放出果孢子(Carpospore),果孢子萌芽以后,必需附著於贝壳上,而且这些孢子会穿入贝壳的石灰质中发芽成為丝状体,而后形成壳孢子囊(Conchosporangium),当成熟以后而且环境适合时,壳孢子囊则会放出壳孢子(Conchospore),此壳孢子经过夏、秋季节,水温开始下降,日照变短时,孢子即脱离贝壳,附著於别的物体上,发芽成长為叶状体。附表是欧洲產(P.miniata)之生活史,以及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及天数。附表1.P. miniata之生活史阶段 时间(天数) 光度(LUX) 光週期(小时) 温度(C) 註解 及孢子之释放 7 200-5000 8-16 5-15 於自然界所採之品种。 -孢子之萌发 14 200-5000 8-16 5-15 大部份於7-10天内萌发。 发育成贝壳丝状体 28-35 200-5000 8-16 5-15 丝状体一形成即刻发育出monosporangia。 Conchosporangia的形成 70-84 200-400 10-16 13-15 从-spore萌发后60天才有sporangia。 Conchospores的排放以及萌发 180 300-1500 8 3-7 在其他的光週期及温度下不释放conchospore,而大部候的-spores在第3、4个月已排出。 叶状体的生长 120 300-6000 8-16 5-15 经过低温引诱后於13C,则生长好。 及孢子的形成 28-35 1000-2000 10 13 通常於叶片长度30-50cm时孢子形成。 註: -Spores:carpospores 色素多(顏色深)-Spores:spermatia 浅黄图2.说明:(Porphyra. miniata)图1:野採集之叶状体。(显微镜下)2其细胞明显的有二种形状。(,-spores)。图2:释放出来的-spore,有些已开始萌发。图3:附有concchosporangia的贝壳丝状体。图4:正在释放孢子的壳孢子囊(conchosporangia)(孢子位於上端)。图5:壳孢子(conchospore)。图6:变形的壳孢子。图7、8:萌发阶段的壳孢子。图9、10:萌发后的小叶状体。图11:已经释放过孢子,但又再重新生成壳孢子囊的贝壳丝丝状体。图12:由壳孢子萌发,且培养於水族箱的叶状体。图13:由培养的叶状体所释放的-spore发育成的丝状体,其上有单孢子囊(monosporangia)。图14:培养100天的叶状体。(在培养时期只有一部份时间打气)。图14.a:於显微镜下,观察图14之叶片,上面明显的有及-孢子(参考图1.)。图15:- spore。图16:-spore之萌发。图17:具有单孢子囊(monosporangium)的丝状体。图18:壳孢子囊(Conchosporangia)。图19:壳孢子(conchospore)。图20-25:由壳孢子萌发成小叶状体的各阶段。图26:单层细胞之叶片切面。图27:双层细胞之叶片切面。註:Porphyra. miniata因环境良好造成快速生长,其叶片会变成单层细胞。而在自然界中其叶片大都是双层细胞,而交杂少部份之单层细胞。 四、人工养殖:紫菜人工养殖,首要為丝状体的培养,就像天然生长环境一样,可先将成熟的菜状体磨碎、挤出果孢子,而后使果孢子附著於则贝壳(文蛤壳、牡蠣壳),给与适当的温度,光度。目前丝状体的培养大都在室内水槽实施,有平面培养及垂下培养二种方法。秋季后丝状体形成壳孢子囊,放散壳孢子。由於丝状体在水槽内发育情形不明瞭,往往长出了採苗所需的壳孢子尚不知,所以也可将紫菜的丝状体贝壳(採用撒佈法或垂吊法,在海上实施野外人工採苗。室内人工採苗是使丝状体在严格人工控制培养下,利用迴转式、撒水式、流水式、搅拌式等方法使在培养池内大量放散壳孢子。採苗措施也必需根据丝状体放散壳孢子是否有规律来制定。由於人工採苗在人工条件控制下,壳孢子遭受海流等外在影响少,所以室内培养除了出苗均匀外,生產量也较高。紫菜叶状体的养殖,有支柱式及筏式等方式。支柱法是以树枝或竹竿做支柱,将已附苗的网篊水平张掛在支柱上实施养殖2筏式法则是将网篊结在筏架上,网篊随潮水上下涨落,而进行养殖。养殖的海域好坏与否和紫菜养殖成败关係至為密切,所以对於海区的选择必需慎重,如海湾的选择、底质、潮差、营养盐类等都必须考虑。以下分為三点介绍之:(一)养殖场所的选择:一般风平浪静的内湾,乾潮时可露出之浅所,其最大乾潮线上下约2m左右的区域等均可利用作為紫菜之养殖场所,且紫菜对高盐分之适应颇强,於盐度较高之场所亦可生长,但是以有淡水注入且比重在1.0151.025的范围内為最好,水温以1820最适合,营养盐类含量丰富之海域所採得之紫菜品质较优良。(二)种苗的培育:1、果孢子附著贝壳的各种条件:当丝状体形成壳孢子囊,放散壳孢子,此时即可採苗。一般採取果孢子之时间為每年的2月下旬到4月上旬。果孢子的萌发,穿孔及发育,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适当的生长条件為pH7.5,pH9.0以上则生长不佳,比重(海水)以1.0201.025為宜,1.015以下即不易穿孔2水温在15左右时穿孔情形最好,穿孔初期的发育以20左右最佳,光线充足较光线不足佳,适当的照度為3000lux。若用培养箱培养,因為培养架上下之照度及蒸发量不同,会影响到丝状体的生长,所以必须定期更换上下培养箱之位置,且约每月清洗培养箱,贝壳及换水一次。2、单孢子之释出:贝壳丝状体在室内培育到适合叶状体生长之季节,即进行附苗,採苗工作。此时丝状体已经发育至佈满整个牡蠣壳,用肉眼即可看到壳的面变紫红色。此时丝状体上成熟的孢子囊就放出壳孢子以便发芽生长成為叶状体。(三)附苗:所谓的附藻即是使丝状体上面成熟的孢子囊放出壳孢子,附於培养网上,附苗的方式可分成作天然的附苗及陆上的附苗等两种。(四)实施野外人工的採苗:先将编好张掛网片的竹架,然后将网片张掛於竹架上,以成為网棚,使附有丝状体的贝壳结掛於网片上,每一片约掛贝壳105200个,掛好后,将网棚翻转过来,以使贝壳垂於网下,因壳单孢子释出后即浮於水面,贝壳垂於网下对附苗较有利之故。因為网棚為浮动式的,其网可随时保持接近水面2如此贝壳丝状体在天然之情况下即可释出单孢子附著在网棚上面萌发生长。(五)採苗后之发芽管理:通常一般在网筏材料上著生后瞬间孢子对乾燥之抵抗力极為微弱,而在水槽内操作时间之长短对抵抗力亦有影响。即操作时间及阴乾时间短的為多2尤其在日光直射下曝晒乾燥时,减少量更為严重。所以在水槽内採苗完成后,网片必须直接浸渍在海水中,且以水槽採苗时,必须考虑採期间的减少量,并且需要使每公分之网线上有30个左右的孢子著生。在採苗后,若能够立刻在海水中浸渍6小时以上即可忍受往后约6小时左右的露出乾燥,為了安全起见,通常必须浸渍6-24小时2但是如果浸渍过久,即有杂物附生,以致有妨碍孢子发芽之事情。经过浸渍过之网片在海域中展开架设於一定之水位上,即可促使发育,若展开后经1-2星期,即使露出3-4天亦不致有减耗的情形,所以可做為种苗筏,因此能忍受长距离的运送。陆上附苗所得之种苗在海上极易脱落,此点可加强在水槽内水流之流速来改善。附苗所使用之网片以採用旧网為佳,如為使用新网则最好先浸在海水中经一段时间后再使用。贝壳丝状体的培养自2月到10月,歷时7、8个月之久,其人力和财力支出甚多,且其罹病的机会亦较多,因此有研究培养单孢子直接附苗的必要。且惟有成功地施行陆上附苗,才能有效地掌握紫菜之养殖。(六)叶状体的生长和採摘:叶状体的生长受到环境因素所影响,一般光线照度在8,000lux以上时,即无法生长,而以5,000lux左右為佳2水温以20以下為宜2微风吹拂增加CO2之溶解量,但是强风则会损害养殖的设施,甚者会导致使已经附著的孢子脱落2海水的流状亦有助於营养盐类的补充。紫菜叶状体的养殖先前已提过,不再赘叙,但养殖海域好不好和紫菜养殖成败关係至為密切,所以对於海域的选择必须慎重,如海湾的选择,底质、潮差、营养盐等都必须考虑到。摘採时通常用小船或在退潮时,携带竹笆到养殖场用手採取,近来已有使用机械採擷一部分,其他仍留置之,等到成长后再行採摘,这即所谓疏苗採取,即採取时不使其极度的破坏為原则。(参考:) 五、紫菜培苗在实验室进行所得之资料1、杉叶紫菜的果孢子发芽研究:不同的光度、温度、盐度及pH值,对果孢子的发芽率均有影响,摄氏在15度、20度和25度的温度下,发芽率随著光度的增加而增高,而温度提高至28或更高,则发芽率随著光度之增加而减低,甚至使果孢子消失。发芽以后,初芽的生长也具有相同的关係。培养液的盐度以千分之30左右,较适合果孢子发芽,pH7.0果孢子的发芽情形最好。2、杉叶紫菜丝状体生长的研究:结果发现丝状体在1025其生长颇佳,尤其生长在2014000米烛(lux),12:12光:暗者,生长的最好。培养40天以后,其体积增加了38.4倍,乾重量增加了32.4倍。丝状体在盐度35生长最好,但是在5及15则相继死亡。丝状体生长速率随著pH之增高而增大,pH7.5时生长最好。3、壳孢子囊形成之研究:温度在2029,光度在10004000米烛(lux)照度,暗期1015小时都会有壳孢子囊的形成,光照週期对壳孢子囊形成亦有影响,如过长(超过14小时)则丝状体会大量生长,短於10小时则孢子囊形成较慢,温度增高,可以增加它的產量。强光照状况下壳孢子囊变的较短小。4、杉叶紫菜丝状体之化学成分分析: 温度、光度对丝状体藻红素之单位体积含量都有显著影响,以1520含量较多,且随著光度的增加,藻红素含量递减。光期对藻红素含量无显著影响,温度、光度、光期对水溶性色素之吸收谱没有显著影响,不同 pH下丝状体藻红素之单位体积含量有狠大变化,pH7.5时超量最多,8.5次之,然后9.0、6.5、5.5,依次下降,各种盐度中35时藻红素含量最高,45次之,25更少,丝状体粗蛋白含量狠高(37.38%42.75%)粗醣含量低(9.67%、11.6%)灰分含量為16.8523.9%。丝状体共含有18种胺基酸,其中17种属一般性氨基酸,一种特别氨基酸。不含孢子囊丝状体含较多的全醣(碳水化合物)、粗蛋白。两种丝状体间氨基酸组成大致相同,唯含孢子囊丝状体不含Ca及Met.,其间一些氨基酸含量也有所差异。5、长叶紫菜丝状体越夏培养及壳孢子放出之条件:该研究尝试缩短紫菜丝状体出贝壳内的培养时间,除了在正常的时间(3月)使果孢子著生於贝壳外,分别在5、6、7月份以游离状培养的丝状体著生於贝壳,由於5月份开始气温增高,使得丝状体生长受阻。到了10月底结果显示,只有3月份著生的贝壳有壳孢子放出,其它月份则无。不过在2月份著生的贝壳如给与适当环境处理,5月份就可有壳孢子放出。在寻求壳孢子放出的条件方面,给与18种不同的光度,光週期和温度的混合条件下,我们发现较低的光线(1500lux、500lux)和较短的光照週期(8:16,5:19)有较多的壳孢子放出,在所试验的两个温度(1620)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在所有的处理条件下,处理的第2天有大量壳孢子放出,并陆续有孢子放出,20条件下第5天仍有一放出高峰,而16时却无。6、光线及温度对壳孢子囊成熟及壳孢子放出的影响:在不同光线及温度,以杉叶、长叶紫菜之游离丝状体做壳孢子囊成熟及壳孢子放出之研究,发现二者之结果大致相同。在高温28下,光照週期对壳孢子囊之成熟无显著之影响,但是在同温度下,强光较弱光能使壳孢子之释放量增多。经过高温处理30天及40天之丝状体放出之壳孢子量比处理20天者為多。短日照时温度及光线强度之差异对壳孢子之放出无显著影响,该二种紫菜之壳孢子放出期间只有34天。六、结语:综观以上,紫菜的生活史,各形态(各阶段)的最适条件,大致都能掌握2而现今之方向乃是在寻求适当场所,能结合室内培养及野外养殖二种途径,以求得最经济,最省人事的方法,而得到优良的紫菜叶状体,并配合食品工业、化学工业,而製造紫菜產品以享大眾,并以其提炼之成分製成营养剂及药品,提高紫菜的经济价值。无公害紫菜薹种植技术紫菜薹,别名红菜薹,成都人一般称作红油菜薹。紫菜薹产量由主薹和侧薹组成,腋芽萌发力强,每株可采收侧薹7-8根,多达30多根,因此侧薹产量占的比重较大,采收期较长。紫菜薹的生产主要分布长江流域,以湖北武昌和我省的成都栽培最为著名。根据对气候的适应性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个类型:早熟类型如成都尖叶子红油菜薹,特点是不耐寒,较耐热,适于温度较高的季节栽培。中熟类型如成都二早子红油菜等,耐热性不及早熟类型,耐寒性又不及晚熟类型。晚熟类型如成都阴花红油菜薹等。耐热性较差,耐寒力较强,腋芽萌发力较弱,侧薹少。我们建议,种植大户可选择成都二早子红油菜和成都阴花红油菜这两种历史悠久的成都地方品种,进行无公害蔬菜或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理由一是这两个品种在成都地方品种里比较知名,理由二是它们的病虫害不是特别严重。播种根据品种特性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播种期。四川盆地早熟品种多于8月上旬至9月播种育苗,如品质一般的成都尖叶子,播后约60天就可采收,亩产也有750-1000公斤;晚熟品种9月至10月播种育苗,如成都阴花白露前播种育苗,寒露定植;中熟品种播期可在两者之间,如成都二早子可在8月中、下旬播种,11、12月收获,亩产约1250公斤。播种过早,前期高温易发生病毒和软腐病,且还延长了营养生长期;过迟,营养生长后期温度过低,营养生长不足,菜薹产量较低。紫菜薹供应期可从10月一直持续到翌年3月。育苗培育壮苗是获得高产优质菜薹的关键。除适时播种外,根系较浅,主根不发达,须根多,再生力强,宜采用育苗移栽。苗床应选择比较肥沃的壤土或沙质壤土,苗床应选择肥沃壤土或砂壤土,播前施用腐熟有机肥,播前每1分地施腐熟厩肥150-200公斤。并适量播种,每1分地苗床播种50-75克,可供1-1.5亩大田栽培。幼苗生长期需防暴雨和过高的温度,也防干旱,尤其是中熟品种“二早子红油菜”由于播种时出苗时正处于炎热季节,可在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