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论班级文化建设与涵养摘要:班级授课制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的集体性,而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并没有真正地体现出这个优点,而是依旧的单向性和封闭性,并染上了功利病。新课改依据的理论基础,旨在唤起教育本真的回归,其中主要包括班级文化的涵养。班级文化的涵养可以与社会文化、家庭文化以及历史文化相得益彰,共同作用于人的教育过程。这是班级文化的外部建设。其内部建设又可分为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其中,教师团队的修养水平与积极能动又是班级文化建设与涵养的主导因素。素质文化的涵养,就是教育的本真。关键词:班级文化 涵养 教育本真俗语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含有非常深刻的教育原理。众所周知,许多名贵的木材如红杉木、紫檀木、黄杨木、楠木等,往往是经过了上百年乃至几百年慢条斯理的成长才堪采用。那些几年间就长成大树的树木,木质往往空疏脆弱,中看不中用。树木尚且如此,更遑论人了。那些只有忍受得住寂寞、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地钻研某一个课题的人们,只有苦中作乐地浸淫在某一个内容中的人们,才最终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大师;那些学了一点皮毛就沾沾自喜、蜻蜓点水之后就不再努力的人,永远不可能有大的成就。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是“慢”的艺术。所谓“慢”的艺术,就是指教育不能浮躁、功利、追求快速,应该慢慢涵养、浸润、感悟和升华。这种教育上文化上的滋润与涵养,应该是从人的儿时就开始的。一个人儿时的涵养,家庭应该提供,社会应该提供,而以教育为专职的学校更应该提供。学校的基本单位就是班级。班级授课制,是由资本主义教育的奠基者捷克人夸美纽斯提出的。提出之初,夸美纽斯就旗帜鲜明地强调,“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势就是集体性。”所谓集体性,就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性环境,发挥群体性的力量,让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它改变了以往私塾式教学的单向性(老师教,学生学)和封闭性(学生之间没有合作交流、探究研讨、思维碰撞)的弊端。可惜,不幸的是,现代社会虽然采用了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却只走了形式主义,没有抓住其精髓,走的还是以往私塾式教学的单向性(老师只管自己拼命地教,学生被动地机械地学),封闭性(学生之间几乎没有合作交流、探究碰撞),还染上一个非常致命的现代病功利性(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这些,都是与班级授课制创设者的初衷背道而驰的。还有,处于教育功利大环境中的广大普通教师们,并没有意识没有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涵养的环境;而相当多的名师们,则是到处送教、展示,忙着收获名利,自然没空去涵养学生了;那些年轻上进的教师们,为了早日“人往高处走”,自然不遗余力地四处奔波,也没多少工夫涵养自己的学生了;近些年还出现了一些所谓的支教老师,对于他们从富裕城区跑到穷困山区来支教的精神,是很值得尊重和敬佩的,可是他们不了解当地的社会大环境,不善于与当地老师进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加上割舍不下自己的前途(支教的目的,可能就是一种功利的诉求),因而两头奔忙,其支教的效果,可想而知了。可以这么说,在当今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大环境下,从事教育工作的广大教师大都缺乏一颗虔心教育的心。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真正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内化建构,而非老师灌输传授;多元智能理论提醒我们,人的智能多种多样,我们不应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应该只盯着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把其他类型的智能都遗忘、摒弃掉了;默会知识理论则论证表明,人们可以习得的不仅有明确知识,而且更多的是默会知识,比如方法、策略、意识、意志、思想、态度、价值观等。明确知识可以用考试的方法局部地加以测定,而那些默会知识,通常只能感受得到,而不能测试出来。而这部分不能测定的默会知识,往往对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人说,当知识被遗忘时,剩下的就是素质了。这个素质,完全可以包含于默会知识。正是鉴于此,新课改提出了三维目标的设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更多的都是指向于默会知识层面。那么,如何落实与成就呢?我想,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引导渗透,更多的应该是班级文化的涵养。要想涵养,首先需要建设。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班级文化建设包括外部建设和内部建设。所谓外部建设,就是充分利用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所构成的大环境的合理有用的部分,为班级文化服务。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认为,影响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有三种因素,即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三种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我则认为,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三大因素不仅影响人的智力发展,而且是影响人的一生。比如,像巴西、阿根廷这样的足球王国,经常能够涵养出足球天才;而像奥地利这样的音乐之都,则可以不断地涵养出音乐大家;至于像我国以前的山西、安徽和现在的浙江,非常容易涵养出商业大腕来。这就是个人生存的社会大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涵养的结果。当然了,这个资源太宏大,不是我们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可以把握和改变的,但我们可以充分吸取其合理有效的部分,尽力摒除其负面影响,为我班级文化建设服务。有一点,我们还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就是对家庭与学校资源的积极影响和利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将陪伴孩子走过相当漫长的一段人生道路,远远比老师要长得多。因此,如何利用家庭这个长效的资源,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我们老师所能做的,就是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可以的话,进行引导指正,形成一个教育合力,共同实施教育、涵养。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忧,更不仅是知识与智慧的习得,所以,广大的家长与老师们,应该更多地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需要上的理解,给孩子以爱的滋润涵养和思想价值观上的影响。所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此之谓也。至于学校文化,不仅充分其现有的有效部分,更应该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积极建议,积极营造,为我所用。当然,有些领导极其不专业,对学校文化建设毫无贡献,又不能采纳我们的建议,我们不能“兼济天下”,只能“独善其身”,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对于自己班级文化的建设即内部建设,我认为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建设是“表”,是“文”,软件建设是“里”,是“质”,只有把这两方面都建设好了,才会“表里如一”,才会“文质彬彬”,不至于浮躁肤浅,不虚伪做作,而显得从容淡定,气度非凡。硬件建设方面,主要包括班训班规的提出,班级制度的实施,班容班貌的布置,以及图书角、卫生角、生活角的建立和使用,等等。软件建设方面,则包括教师引领作用的发挥(主要指班主任),教师团队的教育合力(班主任与所在班课任老师的交流、协调、合作),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引领作用,以及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影响。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无一例外地告知我们,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内化的,而非被动的、灌输的。外在环境的刺激,和内在的学习欲望,将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化程度。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而班级文化的影响,又是其中的主导。许多例子证明,某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团结、互爱、能够分享喜悦、分担困难,并且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那么学生成年乃至成就以后,相互之间的感情依然像亲朋好友一样,互相帮助,共同奋进。而这个班级的老师如果风趣幽默、公正平等、和蔼可亲、欣赏鼓励、优雅乐观、富有爱心,学生时常能得到教师的爱的滋润,获得成功的喜悦和鼓励,学生也将充满乐观、积极向上,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奋进。往往,老师们的一两句微笑的鼓励和关心,成为学生人生成就的丰厚的源泉。关于班级文化建设,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早就指出,“公社的教育方针概括地说,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的影响。良好的集体必须有共同的目的,一致的行动;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必要的制度和纪律,以培养集体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建立教师集体,对集体的教育和对个人的教育应当有一致的方向。这种为了影响个别学生而影响集体的方法称为“平行影响教育法”。即可以利用先进学生来带动后进学生,达到共同学好的目的。这里的所谓“共同学好的目的”,并不单指书本上那些结论性、展示性的知识,更多地是指那些更可能影响学生人生的方法与策略的习得、情感、态度、思想与意识的体验与感悟、乃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领悟与确立。有人说,最低等的老师让学生鄙夷和欺负,次等的老师让学生敬畏和惧怕,高一等的老师受到学生的喜欢和爱戴,最高境界的老师,学生丝毫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他却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一生。只有在将来,学生将来才会感觉到“蓦然回首,他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才会体会到老师对他的伟大的教育作用与深刻影响。为什么这样伟大的老师,平时却让学生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呢?因为,他没有名利的诉求,不需要学生对他的感恩戴德,而是手法高超、实实在在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它于无形之中慢慢地而又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每一分每一秒,真正地将学生未经雕琢的自然人,涵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期待越来越多的老师成为这样伟大的老师。现实,当然是不能让人满意的。由于理论的倡导,上级部门的督促,学校经常搞些文体比赛,为的是活跃学习气氛,鼓捣点素质教育的样子。每到这个时候,总有相当一部分老师(通常是班主任)事先跟评委们打招呼求照顾,甚至有学校领导会未卜先知地提前定好成绩;结果不能皆大欢喜,自然就像孙猴子大闹天宫一样了。还有一些老师,为了个并不能加工资晋职称的荣誉称号,互相拆台谩骂诋毁,甚至大打出手、反目成仇。试想,这样的老师,如何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如何能够给学生以真善美的涵养。怪不得有个家长十分偏激地说学校里都是坏人,因而拒绝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学校接受教育,实在是因为学校里实在缺乏真正的教育和真正的文化涵养。而一些好的学校,未必就有一流的硬件设备,但由于有了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优越的文化环境,依然使人趋之若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柔性大门设计施工方案
- 乳制品厂纯牛奶运输规章
- 洞庭湖护坡施工方案设计
- 密肋空腔楼盖板施工方案
- 模型场景挖机施工方案
- 外墙防反碱防水施工方案
- 高邑107国道施工方案
- 【《高压输电线路监测系统自组网传输方案设计案例》7700字】
- 合金钢板墙面施工方案
- 【《低压集成运放设计技术基础概述》2600字】
- 2024年仁怀市辅警真题
- 知道智慧树有礼同行伴礼一生-大学生礼仪修养满分测试答案
- 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3)小学劳动技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胸腺-胸腺瘤课件
- 供管水员知识培训课件
- 学堂在线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章节测试答案
- 精细化学品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书
- 彗星光谱分析技术-洞察及研究
- 涉案财物处置培训
- 颈动脉支架概述
- 临床医学类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