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排石疗法中医中药治疗胆石症的历史悠久。伤寒论中描述的“结胸发黄”一病,与现代医学所称的胆石病、胆囊炎极为相似。中医认为胆石是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及虫积等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及胆腑不通,影响胆汁输送而得病。胆郁气滞则胆汁壅阻,郁滞结聚成胆石,故治疗原则上以“理气活血,清热燥湿,通里攻下”为主。常用的药味有柴胡、茵陈、金钱草、黄芩、木香、枳壳、郁金、大黄、芒硝等。在应用时再根据病情变化,辨证施治,作加减调整。有报道用这一方法有效率为25%,治愈率10%。实验观察也发现,中药排石汤具有使胆汁分泌增加、胆囊收缩、胆总管下端括约肌舒张等调节作用。胆汁分泌增加可起到由上而下的不断“内冲洗”作用,而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舒张的协同作用则有利于胆石排出。 中医中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如何? 胆结石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1975年湖北江陵出土的公元前167年的西汉古尸中,就发现胆囊内有胆结石200余枚。中医中药治疗胆结石已有一二千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主要应用中药和针刺来治疗胆结石。 (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的原则是以“理气开郁、清热利湿、通里攻下”为主。国内常用的中药方很多,都是以上述原则加以演化。最好是根据各人的具体病情,给予辨证施治,但通用的成方也有一定的效用。现举遵义医学院的处方为例: 排石汤:枳壳9g,木香5g,元胡15g,栀子12g,虎杖30g,金钱草30g,大黄15g。适用于肝内外胆管结石症病人。 一般每天服1帖,分2次服用。对青壮年病人,可每天服2帖,分4次服用。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中药治疗有调节胆道功能、刺激胆汁的分泌、控制感染,并排出结石的作用。 (2)针刺疗法:针刺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排石、止吐等作用,但是单纯用针刺治疗,疗效似嫌不足,一般需同时配合中药内服。体穴取阳陵泉、中脘、丘墟、太冲、胆俞等。每次留针半小时,每天23次。耳穴可取神门、交感、胆囊、胰、十二指肠等。 应用口服排石汤和用针刺来刺激胆汁分泌和调整胆道的舒缩活动,在一部分病人中取得了排石的效果,但是中医中药对于较大结石,排出就较困难;胆囊中的结石由于胆囊管细小,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胆管结石大于1.5cm或胆囊结石大于0.5cm,一般就不适合用中医中药来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如何? 中西医结合的排石疗法可用于治疗原发或继发的肝内外胆管结石以及残余或复发的结石。早期的应用报告显示,单纯中药治疗的排石率仅49%,自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被提出以后,疗效有所提高。目前单纯中西医结合的排石疗法在肝胆管结石病人中的有效率可达65%72%,结石排净率为19%27%。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方法使得治疗后开始排石的时间明显缩短。此外,近年来随着纤维内窥镜性能和操作技术上的不断改进,有些医院开始先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再配合排石疗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中药胆道排石汤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如何? 中药胆道排石汤的治疗理论,主要是清热、疏肝、利胆、理气、通里攻下。经过各医院临床观察,此汤药有能使肝胆液分泌增加、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舒张及抑菌等作用,还能起到由上而下的内冲洗作用,使肝胆管内结石松动而排石。 胆道排石汤的疗效各有差异,临床分型有: (1)气滞型:病情一般较轻,常以胆道排石汤1号(枳壳9g,木香6g,黄芩9g,银花15g,茵陈30g,大黄9g,芒硝9g)为主,服药后可减轻和消除症状,排出结石多半为泥沙状。排出后症状缓解,但因胆管内有残余结石,易复发,不易彻底治愈,需长期服药。 (2)湿热型:病情较急重,治疗时要配合输液及抗生素。常以胆道排石汤2号(枳壳9g,木香6g,黄芩9g,黄连3g,大黄6g)、3号(枳壳9g,木香9g,青皮9g,黄芩9g,柴胡6g,茵陈30g,陈皮6g,白术12g)为主。服药后一般15天内可排出结石,且数量较多,体积较大,症状消除,效果较满意。 (3)中毒型:病情重,感染重,有脱水或休克等情况。需要先纠正休克、控制感染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常以胆道排石汤2号为主。如结石排出后,中毒情况较快改善,还可与西药结合总攻。 胆道排石汤服用后需注意哪几点? (1)注意腹痛。一般右上腹阵发性痛比前加重,系排石预兆。若腹痛加重,病情恶化要考虑手术。 (2)观察大便。一天23次,呈粘稠状为正常,如次数过多,可减少大黄量,每次大便要找寻结石。 (3)排石汤的药物煎煮应以武火为好。不宜久煎,煎好后立即倒出。 (4)胆道排石汤均为苦寒药组成,长期服用可能影响胃肠道,故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可间断服药或适当减量。 中医如何辨证分型治疗胆石症? 根据胆石症的病变机理及临床特点,中医将其分为肝郁气滞、胆火炽盛、湿热内蕴3种证候进行辩证论治。 1 肝郁气滞证 临床表现:胁肋痛或绞痛时牵掣背部疼痛,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脘腹胀满,不欲饮食,或呃逆嗳气,舌暗红苔薄白,脉弦。 治疗方法:疏肝理气,排石止痛。 选方用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5g,香附15g,元胡15g,川楝子15g,郁金15g,甘草10g。 该证多见于无明显感染的胆石症,临床以胀痛等气滞症状为特点,故选用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配香附、枳壳、川楝子以理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加元胡以增理气止痛之力,合郁金行气活血止痛有助化石。若伴有热象者,可酌加金钱草、栀子以增清热排石之力。伴有胁肋刺痛、舌紫暗等瘀血症状者,可加丹参、三棱、桃仁等活血化瘀之品。鸡内金、威灵仙有良好的化石功能,对各类型胆石症均可酌情选用。 2 胆火炽盛证 临床表现:胁肋及脘腹灼热疼痛,痛连肩背,口苦咽干,恶心,便干,或有黄疸,舌红苔黄干,脉弦滑或弦数。 治疗方法:清热泻火,利胆排石。 选方用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5g,枳实15g,黄芩15g,半夏10g,白芍20g,元胡15g,大黄7.5g,郁金10g,内金10g,金钱草30g,甘草10g。 该证多见于胆石症继发感染而急性发作者。方中用柴胡、枳实、郁金疏肝理气,黄芩清热利胆,半夏燥湿,白芍柔肝止痛,金钱草、大黄、内金清热利胆排石,加元胡以增止痛之力,甘草调和诸药。毒热盛者,可加败酱草、公英,以清热解毒。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胆排石退黄。 3 湿热内蕴证 临床表现:胁肋胀闷疼痛,背部酸沉疼痛,口苦而粘,泛恶欲呕,厌油腻,周身困倦,大便不畅或便溏,目黄身黄,尿黄,舌红胖,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疗方法:清热祛湿,利胆排石。 选方用药:龙胆泻肝汤加减。茵陈50g,胆草15g,栀子15g,黄芩15g,柴胡15g,车前子15g(包煎),金钱草20g,木香5g,元胡15g,甘草10g 该证多由湿热蕴结,肝胆枢机不利所致,多见于胆石症与胆囊炎并见者。方中用茵陈、胆草、栀子、黄芩清热利湿,柴胡疏利肝胆,加木香、元胡行气止痛,车前子、金钱草利湿热,排结石。恶心欲吐者,加半夏、竹茹以化湿和胃止呕。胁痛甚者,可加郁金、川楝子以增行气止痛之力。 胆石症有哪些单验方? (1)金钱草50g,柴胡15g,大黄10g,芒硝10g(冲),元胡10g。共煎成汤剂,每日早晚各服1次。 (2)茵陈、车前草、玉米须各30g,水煎服,日2次。用于胆石症引起的黄疸。 (3)茵陈40g,姜黄、郁金各20g,水煎服,日2次。 (4)金钱草250g,水煎服,日1剂。 (5)龙胆草90g,苦参90g,猪胆4只。制成片剂,每日3次,每次4片。 (6)四川金钱草125250g,煎汤代茶饮用。本品有利胆作用,并能促使胆管炎的炎症消退,淤积胆汁畅流,故可防止结石再形成,适用于胆囊结石和肝内胆管、胆总管结石病人。 (7)消石散:郁金粉0.6g,白矾末0.45g,火硝粉1g,滑石粉1.8g,甘草梢0.3g。以上为一日量,分二次吞服。适用于气郁型病人。 (8)核桃仁2030g,冰糖及香油适量,每日服1次。适用于气郁型及湿热型病人。 (9)利胆丸:茵陈12g,龙胆草、郁金、木香、枳壳各9g,共研细末,加猪胆液和羊胆液500g(先将胆液熬浓到半斤),拌入药面中,加适量蜂蜜成丸,每丸重9g,早晚各服1丸。 (10)金钱草膏:四川大叶金钱草30g,茵陈、芦根、蒲公英、乌梅各15g,柴胡、白芍、丹皮、玉金、木香、香附、陈皮各5g,以上诸药水煎去渣,浓缩,每5kg药熬成1 5kg,加蜂蜜适量。 (11)金钱草冲剂,每次1包,日3次,30日为1疗程。 (12)柴胡、郁金、香附各12g,金钱草30g,广木香18g,枳壳12g,大黄30g。水煎服,日1剂。 (13)玉米须50g,茵陈25g,蒲公英25g,金钱草30g。水煎服,日1剂。 (14)金银花、连翘、金钱草、郁金、茵陈各30g,木香18g,黄芩、枳实各12,大黄20g,芒硝6g。水煎服,日1剂。 (15)虎杖根30g,金钱草、茵陈、川牛膝、海金沙各30g,川军15g,鸡内金15g,柴胡、郁金各9g。上药煎成浸膏,加白糖精、砂糖适量拌匀焙干,制成颗粒状冲剂。每次20g,日3次,饭后开水冲服,2周为1疗程。 (16)海浮石60g,生甘草60g,共为细末。每服3g(饭前服),日3次。 (17)当归6g,耳石9g。水煎服,日1剂。 (18)黄鱼耳石研末,每服3g,日3次。 什么是中西医结合的总攻排石疗法? 中西医结合的总攻排石疗法最早于1971年由贺瑞麟提出,其优点在于将所用中药及西药对泌胆及排胆的影响与机体的排胆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顺序使用,从而获得最大的排石效果。其排石效果较之单纯应用中药排石有明显改观。具体方法是:先服用中药排石汤,增加胆汁排出量,然后用西药吗啡,使胆总管下端括约肌收缩,胆汁潴留,胆道压力升高,最后用平滑肌扩张药亚硝酸异戊酯和(或)针灸使括约肌突然开放,胆囊经短时间强力收缩(通常吃油煎鸡蛋诱导),使胆道里大量胆汁和胆石一起冲出,达到排石效果。有许多医院在实施中对方法稍有改进,但其根本的原则是不变的,故疗效同样很好。 这是根据“以通为用”的原则,在疏肝利胆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很多有效治疗措施,有机配合,主动进攻,以加强排胆活动,达到排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与家教合同范本
- 加工定做印刷合同范本
- 项目机器购买合同范本
- 代办管道维修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 景区
- 种植基地订单合同范本
- 电台广告合同范本
-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护理查房
- 回归热脾区叩击禁忌护理查房
- 内部调岗合同
- 医学影像学与辅助检查
- 电力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 黑龙江小学生诗词大赛备考试题库400题(一二年级适用)
- 《HSK标准教程1》第4课课件
- 双J管健康宣教
- 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水电站新ppt课件 第一章 水轮机的类型构造及工作原理
- 护理查对制度课件
- 市政工程占道施工方案
- GB/T 39965-2021节能量前评估计算方法
- GB/T 20671.1-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