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 (3).doc_第1页
理想的风筝 (3).doc_第2页
理想的风筝 (3).doc_第3页
理想的风筝 (3).doc_第4页
理想的风筝 (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放风筝这件事情,使学生品味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3、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教学重点:通过对放飞风筝中刘老师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品味,体会刘老师的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难点:理解课题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2、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深情的独白:(指名读)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3、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一段深情的独白?这理想的风筝究竟指什么?让我们走进文字去体会。作者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板书)谈腿疾 写板书 放风筝4、这三件事中都有感人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是读者感悟人物的抓手,更是我们解开谜团的钥匙。这节课我们就去学会抓住这些感人的细节描写,品味人物,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二、学习第四小节1、还记得刘老师谈腿疾时说的故事吗? 出示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 “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指名读2、刘老师讲故事时的神情怎样?(板书:笑)这是文中第一次出现刘老师的笑,从这个“笑”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刘老师笑着谈自己的残疾,毫不避讳,看出他乐观向上, 刘老师面对困难、灾难,不消沉,笑对人生 刘老师对生活充满希望一个笑,你们一下子读懂了这么多!这样的描写十分细腻。刘老师虽然肢体残疾了,可是他的心理并不残疾,是那样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板书:乐观、幽默)你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读读这段话吗?(指读)3、同学们听完故事后的反应是有变化的,请你找出同学们情感变化的词句。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1)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笑”:一开始同学觉得刘老师很风趣。笑过之后,酸涩:想起刘老师的不幸遭遇,产生同情和怜悯。尊敬:想到刘老师认真工作,刘老师的坚强、乐观、风趣,心中涌起尊敬之情。(2)同学们看,这里有一个“泛”字,能不能换一个词?为什么不能?(不是一下子,而是慢慢涌起。)从“泛”感受到同学们对刘老师充满同情。(3)一句话中描写了学生心中的三种情感的变化,这是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能读好吗?(指名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再指名读)4、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会永远都记得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读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三、学习第五小节。1、对于一个身有残疾的老师来讲,上课是多么的不容易呀!用心读第五节,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拨动了你的心弦?将它们圈画出来,并用心读一读好吗?2、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动作。出示他只靠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这段话中连续三次用到了同一个字,是“转”字,出示,转对我们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可是对刘老师来说却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每一次板书刘老师都要这样转过来,转过去,可他却从不嫌麻烦,从这儿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顽强、执着、对工作的热爱)3、指导读好这段话。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谁来读一读?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一个年过半百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那一次次的旋转已经成为孩子心目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记住这美丽的舞蹈吧!学生齐读4、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你能听懂这一次次的心跳是为什么吗?担心老师写板书时出现意外。同学们对刘老师的感谢。尊敬。5、刘老师就是这样,以残疾的躯体、顽强的毅力,辛勤执教,多么叫人心动,多么叫人心跳,所以作者永远无法忘记刘老师板了无数粉笔字的手,忘不了板书时一次次的旋转. 生齐读 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6、如果说刘老师依靠功德无量的拐杖板书的情景令学生难忘,那么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刘老师带领学生放风筝的情景更让我们刻骨铭心。7、还记得轮椅上的霍金吗?他留给你印象最深的动作是什么?(坐在轮椅上咧嘴笑)这样的描写细腻,一个令人难忘的表情,一个扣人心弦的动作,一句感人肺腑的话语就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四、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1、师:出示其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许就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表情、也许就是一串扣人心弦的动作、也许就是一句感人肺腑的话语用心读第八、九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2、刘老师放风筝的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3、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相机理解重点句子。(1)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地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哪儿打动你?(亲手制作刘老师的心灵手巧;)插入:说到手灵手巧,师引述: 是呀,他制作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多心灵手巧呀!课余利用课余时间制作风筝,丰富自己的生活。放风筝对生活的热爱,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读出他对生活的热爱。(生读)(2)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自然不便于决不肯失去亲手送快乐等词体会出身体的残疾也阻挡不了刘老师的放风筝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 读出他的渴望,他的热爱。(一生读,齐读)(3)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坚持)(4)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你被什么而打动?(生自由说) (预设:我被刘老师 的顽强不屈、自信的品质打动了。)从哪儿看出他的顽强不屈、自信?学生找出关键词笑着不畏困难,乐观叫着心中的欢快拄着身残志坚蹦跳着高兴,刘老师情不自禁地蹦跳起来,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是一个残疾人。有着同我一样的(理想、)同我一样的(追求)同一样的(力量)同我一样的(年轻)有一颗永不泯灭的(童心)。追赶对目标的不懈追求,永不放弃喊着兴奋“我自己来!”刘老师相信自己能够征服困难,自信挑战自我指导朗读师:刘老师是怎么喊的?(指名喊)还不够,你再来(生读)咱们一起来(齐读)延伸:在生活中刘老师何尝不是如此,他拄着拐杖,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此时他也追赶着“线端”,这“线端”好比什么?(相机板书:自强不息)读第9节:捧起书本,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刘老师的对生活的热爱,生命的顽强。(齐读)(4)出示风筝图过渡:你们看,刘老师已把自己的风筝放上了蓝天,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刘老师高兴吗?从哪儿观察出来的?(刘老师脸上有微笑)请你从书上找到句子。出示:(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漾”一般指什么?(水纹荡漾开来)这里用“漾”表示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刘老师的乐观、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自强不息)难点:他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放飞的是什么?他的理想是什么?(培育学生)此时他可能想到(指名说)这风筝就是我的学生,正在蓝天上自由翱翔,茁壮成长。师:你想得很对,这就是刘老师的理想,这就是一只理想的风筝。(指着课题说)整合:虽然刘老师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他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生活多姿多彩。他亲手放飞风筝,享受劳动的欢乐,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他不断克服困难,享受着战胜困难的喜悦,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所以,作者记忆中永远留着刘老师放风筝的样子生齐读 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五、品味心声,深化风筝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2、一只只自由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深情的话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思念。学到这里,你觉得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和追求)3、是呀,刘老师教会了学生怎样学会做人,怎样面对生活的艰辛,怎样笑对人生!苏叔阳是刘老师放飞的一只风筝。虽然作者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很多的挫折,甚至在“文革”期间受到了非人的迫害,被关进了牛棚,有很多的人都以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作者不会,因为他的世界里永远有那些数不清的风筝。1993年他身患肾癌,2001年10月,又做了肺癌手术,15年来先后动过多次手术,但他仍顽强地生活、工作着,写作了300多万字,出书7本。如今,70岁的他仍笔耕不停,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他在6卷本苏叔阳文选的总序中说:出示 “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摘自苏叔阳文选4、即使过了30年,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将永远飘飞于作者的世界里。再读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