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鱼化石》的思想内涵.doc_第1页
卞之琳《鱼化石》的思想内涵.doc_第2页
卞之琳《鱼化石》的思想内涵.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卞之琳鱼化石的思想内涵吕如梦 摘要:鱼化石是京派作家卞之琳的代表作之一,该诗虽篇幅短小,但却巧妙精致,意蕴深远。这首诗表面上这首诗看起来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最终却上升到人生的得失、变化与永恒的层面上的思考,值得反复品味。本文就将通过对这首诗的细读,来一探其思想内涵。关键词:鱼化石 爱情 人生得失 变化永恒 卞之琳是京派作家中较有影响的一位,其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就是由“主情”向“主智”转变,他的诗歌中较多地表现出了他思考的哲思,往往有着深远的意蕴,令人回味无穷。鱼化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篇幅短小,却巧妙精致,淋漓尽致地地反映了他的创作风格,不失为卞诗中的佳作。原诗如下:鱼化石(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我要有你怀抱的形状,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你真象镜子一样爱我呢。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本文接下来就将对此诗进行分析,来探究其思想内涵。在括号内的部分中诗人给了一个界定,说这首诗的内容是一条鱼或是一个女子所说的,而诗的主体部分也确实是一种独白式的喃喃自语。这种界定,看似给出了明确的叙述者,实际上却是增加了朦胧性。首先,一条鱼是不会说话的,用“说”显然是一种拟人的手法,这就会引起读者对于叙述者身份的再次猜测。其次,女子所说的话也一定是委婉曲折的,给读者留下了一个联想的空间。其实这样的界定同时也是诗人对叙述者身份的质疑,有一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其中。诗的简短精炼也增加了这种朦胧感,其主体部分用短短的四句就描述了一次爱情的完整过程,从爱情的发生,到爱情的发展过程,直至爱情的最终结果。一、爱情的发生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爱情的发生。“我要有你怀抱的形状,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 法国保尔艾吕亚有两行诗:“她有我的手掌的形状,她有我的眸子的颜色。”卞之琳改变了叙述者的角度,让恋爱中的女子自己说出来,更体现她对爱情的主动追求。鱼和水的传统意象的运用也使得卞之琳的诗句更具中国传统的古典美,也增添了诗句的灵动性。这两句写出了鱼和水之间那种没有间隔的亲密感情。鱼在水中游,水在鱼周遭,鱼的形状就是水拥抱鱼时其怀抱的形状,而水的线条就是鱼的线条,这是何等亲密无间的感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水之情”也被用来代指男女之间的爱情。在这儿,诗人显然有言外之意。“怀抱”除了可以指具体的人的胸前这部分空间之外,还可以引申为指人的胸襟和抱负,指人的远大理想。例如,李白诗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那么“我要有你怀抱的形状”就是说“我”要成为你理想的样子,成为你理想的伴侣。第二句则用了暗喻,是把一个比喻进行了压缩。意为“我”就像鱼在水中一样,鱼的线条溶化于水的线条,而我就不仅仅是我,还是你理想中的样子。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人原本是阴阳合体的,宙斯把人一分为二,变成男人和女人,于是人就开始了对自己另一半的寻找。所以,人对另一半的寻找也就是对自我的寻找。每个人对于爱人的想象,同样也是个人思想、性格的体现,是对自身的想象。在爱情中,恋爱的对象不再是一个“他者”,而是自己意识中反复想象过的形象。正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会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原是他早已在心中把理想的对象想过千遍万遍了,才会觉得面熟。这两句都用“我”作主语,表现出的是女子对于美好爱情的热情向往,渴望与另一半融为一体。第一句中的“要”字,则有一点爱情中女子蛮横撒娇的意味,但更多的是对于这段爱情坚定的信念和美好的愿望。她对于另一半的依恋就像鱼对水的依恋一样,令她深深陶醉而不能自拔。二、爱情的过程第三句“你真象镜子一样爱我呢。”写的是爱情的发展过程。本句出现了全诗唯一一个语气词“呢”,但句尾却没有用问号或是感叹号来增强感情。因为诗人在这里表达的不是一种疑问或者是感叹的情绪,而是诗中女子对这段爱情的深深陶醉之情,是中国传统女子那种含蓄而内敛的感情的表达。正是这样的有节制的情感表达使得这位女子和整首诗都充满了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宁静而温柔的美感。另外,本句中出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镜子,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却又十分朦胧和暧昧的意象。镜子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经常出现,闺中女子揽镜自照,要么是希望给心上人看到的是自己最美的样子,要么就感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总之,女子照镜通常都是为了男子而照,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便是如此。但镜子有一个更为突出的特点,镜中照出的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像,“象忧亦忧,象喜亦喜”。你象镜子一样爱我,就是说我们二人心心相印,你我的爱情就如人与像的关系,我的喜怒哀乐在你那里都有相应的回应。这是一种几乎达到重合的完美之恋,前面两句是鱼和水的亲密无间,这句又是人和像的物我不分,真实和虚幻相互交织,爱情中那种朦胧中透着淡淡满足的感觉便跃然纸上。恋爱中的人眼中心中满满的都是对方,互相爱怜、互相珍惜,这显然是前两句诗的推进,爱情已经到了水乳交融、你我不分的境界了。三、爱情的结果诗的最后一句“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道出了这段爱情的结果。这一句在语感上像是把两句压缩成了一句,原本诗人完全可以这么写:“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笔者认为这是诗人有意为之,为的是创造一种连贯的语流,却又在内容上表明是你我都远了才最终有了鱼化石,这就形成一种反转对比。而“乃”字的使用更是精彩,它读来的感觉就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得到爱情最终的结果,强调结果的来之不易。那么“远了”又是指的什么意思呢?爱情是会使人发生变化的,在你我爱情不断升华的过程中,你我都不再是原来的你我了,离我们原本的那个自我远了。诗人自己曾说道:“鱼成化石的时候,鱼非原来的鱼,石也非原来的石了。这也是生生之谓易。近一点说,往日之我已非今日之我,我们乃珍惜雪泥上的鸿爪,就是纪念。”而与此同时,你我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像鱼和水,如人与像一般交织融合。我们失去了自我,却收获了爱情。你我之间的爱情也就像鱼变成鱼化石一样,变得永恒了。诗的结尾终于出现了全诗的核心意象鱼化石。鱼化石这一意象与“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的典故暗合,用极具现代色彩的科学术语表达了传统的爱情誓言。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使这一意象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张力。鱼化石定格了鱼死亡的一瞬间,是它的生命由流动转向静止的一瞬间,瞬间即成永恒。诗歌的内容也与这一过程相符合,前三句是流动的,充满生命力的,而最后一句则止于静态的鱼化石,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终于归于平静,化为永恒。这里似乎又暗含着死亡与永恒的思考,活生生的一条鱼只有死了才能变成鱼化石,而生命是否也只有逝去了才能得到永恒?综上,全诗四句分为三个单元分别写了爱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主语由“我”到“你”再到“你我”,形成一种逻辑关系,显示了结构的精巧和严谨。现在我们反观诗前括号里的内容就会发现,是谁说的已经不再重要了,叙述的主角可以是鱼也可以是一个女子,还可以是任何人。因为这首诗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诗,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整首诗以爱情诗的姿态出现,但写的却绝不仅仅是爱情那么简单。诗人其实表达了一种相对的观念,即人生的得与失、变化与永恒的相对。我们失去了自我,却收获了爱情;我们逝去了生命,却化作了永恒。人生本就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得”的一面,也难免有“失”的一面,得失本就是相对的,坦然面对得失,才能坦然面对生活、面对生命,人才能变得通达。能在如此短的诗篇中写出如此完美的爱情过程,又深入到人生思考的层面,语言平实却又生动,并且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我们不得不赞叹卞之琳对于语言的驾驭控制能力。总之,这是一首短小精悍,融合了中国古典美和现代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