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我的母亲学案3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我的母亲学案3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我的母亲学案3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我的母亲学案3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我的母亲学案3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我的母亲一、课前自学(一)字音、字形、词义通关1、读一读下列字词,请仔细读准字音:文绉绉(zhu) 穈先生(mi) 绰号(chu) 庶祖母(sh)摹画(m) 眼翳(y) 侮辱(w)启蒙(mng) 蒙骗(mng) 轻薄(b) 薄纸(bo)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的意味。 管束:加以约束、使其不越轨。 责罚:处罚。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刚气:刚强而不轻易屈服。 侮辱:使对方的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质问:责问。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二)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荣获35项博士桂冠。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闻名于世。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2、胡适与其母亲: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胡适父亲胡传的第三任妻子,嫁给胡传时才16岁。胡传的发妻死于太平天国兵乱,续弦后妻子病死,留下三儿三女,一半比冯顺弟还大。婚后,胡传在上海担任淞沪厘卡总巡,体恤新婚妻子在大家庭中孤独尴尬,把她接出来带在身边。1891年,胡适在上海大东门出生,后来胡传调到台湾担任冯主军统领,母子二人也跟着漂洋过海。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8月,胡传在返乡途中病死厦门,享年54岁,当时胡适才三岁零八个月。冯顺弟23岁守寡,守了整整23年,在家中要看胡适哥嫂的脸色,要维系大家庭的和睦,还要竭力从生活的夹缝中为胡适争取教育经费。3、文学家笔下的母爱赞颂: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二、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文绉绉、管束、责罚、仁慈、质问、广漠、宽恕“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词析句,概括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挚爱深情; 3、结合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的影响; 4、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活动:1课时(一)基础练习 1、我的母亲的作者是 , 运动的倡导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文绉绉( ) zh( )问 宽sh( ) 眼翳( ) 管束( ) 广m( ) 轻薄( ) chu( )号 w( )辱(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文章是作者 时期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 至 时代母亲对胡适 和 的几件事。认识母亲: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思考:母亲是慈母的代表,可是为何胡适又说母亲是“严父”?(回顾课前自学部分关于胡适的成长经历和其母亲的简介)2、研读课文,了解母亲:(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那几件事? (2)这些事都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请用“读了 的事,我看见了一位的 母亲”的句式说一说你的读后感。 小结:母亲是一个 的人。文章结尾处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质疑解惑: (1)阅读课文的前三段思考:课文标题是“我的母亲”而课文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呢? (2)作者主要写写母亲对“我”的影响,为什么除了写母亲之外,还用了很多笔墨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参考答案基础练习:1、胡适 五四2、zhu 质 恕 y sh 漠 b 绰 侮(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中年 童年 少年 严格要求 深切关怀 (2)“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或“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2、研读课文,了解母亲 (1)每天叫“我”早起,催“我”上学;母亲从不在人前骂我;“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母亲重重的责罚;大哥的债主上门讨债,母亲从不骂人不发怒;母亲受了嫂子的气,处处忍让;面对五叔的牢骚话,母亲表现刚烈 (2)母亲是一个慈祥善良、性情好,待人和善容忍,大事面前不失刚气,教子严而有方的人。 (3)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3、质疑解惑: (1)作者在前三段说明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但是只有看书的生活是贫乏的,正是母亲在做人方面对他的训导弥补了这一缺憾,而且影响巨大。可见这三段不是无用之语,反而是为下文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与文末相呼应。 (2)母亲作为“我”的恩师的影响并不是体现在如何“教导”上的,而是更多的体现在母亲平时如何待人接物以及对自己的影响上,正是母亲这种实实在在的“身教”影响这作者。我的母亲随堂抽测题看拼音写词语:(1)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wn zhu zhu( )。(2)如果我能kun sh( )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3)我母亲gun sh( )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4)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z f( )了一顿。2、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文绉绉:(2)第一段画线句中,“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 _ (3)在描写“组织戏剧班”一段中运用“居然”一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_ _(4)文章标题是“我的母亲”,可文章开头只字未提母亲,只写了童年生活。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 _随堂抽测题参考答案:1、文绉绉 宽恕 管束 责罚2、(1)绉绉:文雅的样子。(2)因为“我”觉得这样大失“先生”的身份。(3)“我”平时尽管不“活泼”,但终究还有孩童最原始的童真,“居然”写出“我”儿童天性的不可泯灭的心态,终于能够冲破层层束缚“活泼”一回。提示:此题可抓住“居然”的表意作用,并综合全文来分析。(4)写童年生活的枯燥,既是对往事的惋惜,也为后文写母亲的教诲作铺垫。(也可按照课文讲解时的参考答案作答)2课时温故知新:胡适在文中说过,母亲对他的言传身教产生了极深的影响,你还记得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吗?这些影响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我们可以借助以下资料来对胡适来个更全面的了解: 胡适为人宽厚、热情、真诚、善良,在北京胡适家里每到星期六总是高朋满座,各界人士,包括商人和贩夫,都一律欢迎。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他尽力解答。对穷困的人,他接济金钱;对走入企图的人,他晓以大义。也有人只是去问候,他便报以零零散散的闲谈。客人辞别后,都有不虚此行之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母亲的教导对胡适而言意义非凡,所以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是极深的,请你在文中找出直接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感情的相关句子,并朗读,同学互评: 通过上面句子的朗读,你能感悟到胡适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感情吗? 除了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外,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还表现在很多句子中,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请你品味一下句子中的感情: 这种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你能找出其他的品味其中的感情吗?不妨和老师、同学分享你的读后感。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作者的品行多少能在文风中有所体现。作为一名待人处事讲究分寸的文人,胡适在行文过程中就特别注意把握分寸,请看下面的句子,仔细体会一下作者的用语分寸体现在哪些词语上面了?(1)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三)读懂母爱: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母亲对你的影响有哪些?通过讲述母亲对你的教导让大家认识一下你的母亲。(小组交流,自由发言) 参考答案(一)复习环节,答案略(二)1、第4、13段 2、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3、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和感激。 学生也许会找到以下句子赏析: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母亲爱子情深,平实的语言中包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我的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娓娓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4、(1)“不能不”和“一点儿”,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儿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主观的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混”,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经是文化名人。在人海里“混”,没有人来管束我,表现出“我”远离母亲后对母亲的怀想;在不需要人管束的情况下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3)三个“如果”,事实上,胡适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这些美德的时候,连用三个“如果”,意在表明只是假设,而不是说自己已经具备这些品德了,可见作者不自夸不溢美的品格。我的母亲课堂抽测题1、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胡适母亲年纪轻轻守寡,作为当家的后母,母亲在家常常受气倍感委屈,但她从不发脾气,处处忍让,更可见母亲为人处事的宽容和气量。 b 本文语言质朴无华但感情真挚,毫无雕饰的痕迹。 c 课文的第六自然段在写法上采用和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d 作者在文章中用了不少笔墨记叙童年时期的生活,既表现了作者对童年枯燥生活的遗憾,也表现了“我”对母亲在童年时期的谆谆教导的敬仰。2、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题:母亲莫言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