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工业化,一个被否定但又长谈不衰的理论.doc_第1页
原工业化,一个被否定但又长谈不衰的理论.doc_第2页
原工业化,一个被否定但又长谈不衰的理论.doc_第3页
原工业化,一个被否定但又长谈不衰的理论.doc_第4页
原工业化,一个被否定但又长谈不衰的理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工业化,一个被否定但又长谈不衰的理论理论, 长谈, 工业化, 不衰原工业化:一个被否定但又被长谈不衰的理论 作者:王加丰 原工业化”(-),或译“原始工业化”、“原初工业化”,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济史文献中出现的一个“丑陋的新词”,但它“迅速打入许多著作、文章,甚至研究生的论文中”。大约在头一个十年,它迅速发展;第二个十年,它受到了全面批判,主要论点几乎都被否定;但到第三个十年时,在各种否定声中,人们又兴起了新一轮的讨论热潮。本文企图对这样一种理论现象作一个较全面的介绍和评价。一、三十余年来“原工业化”理论研究概况从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该理论从提出到引起广泛注意的时期。1969年,美国人富兰克林?门德尔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18世纪佛兰德的工业化和人口压力中首次提出了“原工业化”这个概念。这时他给的定义(按他后来的说法)是:原工业化“主要是一种农村制造业活动的扩张”,这种制造业的“绝大部分劳动力由有地的农民和无地的农业劳动者组成。不管有没有土地,他们在夏天通常都从事农业劳动,而不是亚麻布制造”。这篇论文虽然要到1981年才由纽约阿诺出版社出版,但它很快引起人们的注意,其部分内容收进了德普雷于1970年主编出版的人口和经济:1968年国际经济史协会第四次大会第五议题(历史人口学)会议记录汇编,1971年经济史杂志又发表了该文的摘要(第31卷第269-271页)。最早采用门德尔斯提法的大概是查尔斯?蒂利和理查德?蒂莉,他们在1971年初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预见说,70年代很有希望在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研究上取得突破,关键是要抓住三个问题的研究,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工厂制度前的工业化或原工业化”。该文还指出研究原工业化必须考察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1)农村、工业的收入水平与乡村人口增长的相互作用;2)市场机会和商业反应的关系,比如布的价格与布匹生产的关系;3)农业变化和原工业化生产的联系,特别要注意早期现代农业的扩张依赖于它创造原工业与市场的可能性;4)在劳动力集中于工厂前,原工业作为一种教育经验、使人们暴露于工业生活的某些特征下的影响;5)在18世纪的大扩张后,从成千上万的乡村工人及其后代生活史的角度看小屋工业萎缩的过程。这样,未来原工业化的主要争论点,如它与工业化的关系、与人口变化的关系等都提出来了。门德尔斯本人不断完善这个概念。1971年,他提交了原工业化: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次年发表在经济史杂志上。这篇文章可看成原工业化理论的宣言,文中他重新为原工业化作了界定:原工业化“的标志不仅是传统组织的,而且是市场导向的,主要是乡村工业的迅速增长。它还伴随着乡村经济的空间组织的变化”。1975年,他发表18世纪佛兰德的农业和农民工业(该文后来收进下面讲到的克里特等的工业化前的工业化一书),此后还发表过工业化过程中的季节和农业区和工业区(1980年)、工业的时间和农业的时间:原工业化的一种地区分析逻辑(1981年)等。1982年,他回顾了十年前发表的原工业化:工业化的第一阶段的文章,着重指出该文为原工业化下的定义“强调了农业方面”。同时他还强调说:“在佛兰德所看到的此前曾为艾里克?琼斯讨论过的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作用,现在被看成是分化的标准”;这篇文章及随后的文章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农业和工业间的这种联系会提供打破平衡的力量,促使地区经济沿着可能导致现代工业的一种内卷的然而是扩张的道路前进”。象所有的理论一样,扩散和传播必然带来分歧。“在70、80年代,其他历史家热切地讨论了门德尔斯的论点,产生了原工业化理论的不同学派”。1976年乔尔?莫库尔在经济史探索上发表欧洲的兴起和工业革命,这是一篇“与其他文章相比知道的人少得多但间接地相当有影响”的文章。莫库尔“几乎驳斥了门德尔斯提出的所有论点”,但他相信原工业化提供了廉价的剩余劳动力,通过刘易斯所描述的现代发展经济学的二元增长模式的机制刺激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77年,戴维?莱文出版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所研究对象是19世纪莱斯特郡的两个村子,其结论也认为原工业使人口行为革命化。但他认为“原工业及与之相关的人口爆炸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们使劳动力无产阶级化”,即破坏了乡村的社会结构和传统的土地所有模式,使许多人失去土地而不得不为工资而工作。“莱文把原工业化只看成是更大的无产阶级化过程的一个方面,在他看来这一无产阶级化过程是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关键条件。原工业化理论在德国得到重要反响,70年代原工业化研究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就产生自这个国家。1977年克里特、梅迪克、施隆鲍姆三个人编辑出版原工业化前的工业化(英文版于1981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几个作者有时被合称为格丁根学者,其书的特点是结合门德尔斯、莱文和德国国民经济学历史学派关于家内工业的论述,“把原工业化理论转变成一个中世纪到19世纪欧洲社会经济变化的总模式”。克里特认为:“原工业化这个概念是工业化前的工业化的概括,可以定义为乡村地区的发展,在这当中,很大一部分居民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靠为跨地区的市场和国际市场进行大宗工业品生产为生。如果人们在社会经济进程中试图赋予它一个地位,这一现象的意义就变得明显起来。从长远的观点看,它属于一个重要的过渡过程占领封建的欧洲农业社会并带领它向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克里特特别看重原工业化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封建社会内发生的分化过程,即出现了城乡对立,开始于中世纪盛期,市场关系渗入农村,农村居民发生分化,这“决定着原工业化的起源”。这是因为城乡分工虽然一度是“工业增长的发动机”,但后来工业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碰到了障碍,因为在城市经济中劳动力和原料的供应是缺乏弹性,行会的经济政策保持着这种状态。商人资本通过把工业生产转往农村来解决这个矛盾。这时,农村的分化和两极化过程已创造出一个很容易被商人资本利用的劳动力资源。所以,“原工业化,属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大过渡的第二阶段,它确实是这第二阶段的推动力之一。它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在18世纪末发展起一种动力,使得欧洲最先进和最工业化的农业社会冲破居民增长、人均收入减少和粮食危机的马尔萨斯循环”。这意味着,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第三阶段。“这样,到1977年,已经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原工业化理论,都声称解决了经济史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即经济发展原因问题。”这些理论如休斯敦和斯内尔指出的,主要受两种已有理论的影响:门德尔斯(按:还有莫库尔)受现代化理论的影响,而克里特等人(按:还有莱文)则受各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就是被称为格丁根学者的几个人也不统一。“克里特和梅迪克强调所谓的原工业的人口模式和所设想的生产者的自我剥削,他们声称这使小屋工业有发展潜力。与此相对照,施隆鲍姆专注于勾勒出从作坊到包买制到工场,最后到工厂制度的发展道路”。不过,各派在强调乡村工业在导向工业化中的作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到80年代初,原工业化研究领域已变得“如此有影响然而如此多样化”,1982年在布达佩斯召开了第八届国际经济史大会,大会的主要议题有三个,原工业化为其中的“”主题,门德尔斯受邀成为该主题的两个召集人之一。48个研究者提交了有关论文,门德尔斯作了“总报告”。这可看成是原工业化理论达到的第一个高峰。这份总报告为原工业化下了新的定义,强调原工业化不是一种国家的、国际的而是地区的现象,在各个地区中,原工业被认为有以下三个特点:1)与老式手工业不同,原工业不是为地方或地区而是为地区外的出口市场而生产;2)“原工业最有意义的方面”是为村民提供了雇佣机会;3)“乡村工业与地区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同时进行”。总报告提出了关于原工业化作用的四个假设:1)原工业化打破农民、地主或继承制度的传统的人口行为规则,导致人口增长和土地析分;2)它创造的利润形成建立工厂的资本;3)商人们由此掌握了建立工厂所需要的技艺和经验;4)它造成了农业的商品化,使随后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成为可能。他强调指出:“正是通过这四种机制,原工业化导向了工厂的工业化”。总报告还对此前的原工业化理论作出修正:1)原工业产生的年代是多种多样的,必须按所研究的特定地区的经济史背景出发来考察;2)原工业并非一律会导向贫困化;3)虽然仍坚持原工业必然打乱人口体系,但他承认其影响可能不纯由于婚配的原因,而是也由于人口出生率和迁移的原因而被感觉到。这取决于家庭组织等许多因素;4)由于运输成本等等一系列原因,原工业化既可导向工业化,也会导向非工业化。最后,他表明:“原工业化的研究会向发展经济学家们警告对发展持简单的单线观的危险性,包括那种从静止的封建社会直接向生气勃勃的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观点”。我们所知道的门德尔斯发表的最后一篇有关的文章是从乡村工业到原工业化:观点的演变,用法语发表在1984年的年鉴杂志上。约从1980年开始,原工业化理论经受了各种批评,它的主要观点几乎都被否定。但引人深思的是,其结果不是使它偃旗息鼓,而是使更多的人对它发生兴趣,投入这方面的研究,即使批评它的人也进行这种研究。在90年代初期或中期,对它的争论和研究进入了第二次高潮或所谓的原工业化研究的第二代开始了,正如亨德里克斯在1997年所说的:“过去20年来,众多的书和文章奉献给原工业化这个题材,该概念在1970年代开始出现时只是历史学池塘中的几丝涟漪。这些涟漪成为浪潮后似乎在逐渐消退,但当前第二次浪潮已经开始出现,公平地说,基于或讨论原工业化概念的研究正在复兴”。原工业化研究的第二代或“第二阶段”的重点是展开个案研究,涉及的范围也早已涵盖西欧以外的广大地区。我们粗略查了一下,1998年社会史杂志、加拿大史杂志、商业史评论、发展研究杂志四个期刊共发表有关原工业化的文章7篇,所研究的地区有俄国、德国、英国、巴尔干、印度尼西亚。1999年社会史杂志、商业史评论、商业史等三个杂志共发表了6篇这方面的文章,5篇是关于西欧英国、尼德兰、德国等地的,一篇是关于一次大战期间整个欧洲的亚麻工业的。这些文章大都是个案研究,为的是验证,充实、纠正开始时的各种假设。此前的1993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杂志继续与变化把整个第二期(第8卷)都用来讨论原工业化问题。在全部6篇文章中,前三篇是概述等综合性的研究,后三篇是关于意大利、维也纳、特文特(尼德兰)的专题及个案研究。90年代以来,原工业化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克尔特、梅迪克等在学术上仍异常活跃,不断有著述发表或出版。他们选出来研究的是“三个代表原工业化问题三种不同情况的地点,但都属于纺织业部门”。克里德特研究了18-19世纪克雷菲尔德丝织工业的产生,这是莱茵河上的一个小城市,属于普鲁士,其发展密切地与丝织业的扩张相联系。施隆鲍姆研究奥斯那布吕克城附近的一组叫贝尔姆的村子,在1650-1830年间这里人口增长了三倍。梅迪克研究士瓦本山区的一个叫莱兴根的村子。他们的研究成果大都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表。20世纪90年代关于原工业化研究的有两本综合性的书值得提一下,都是1996年出版的。一本是希拉格?奥格尔维和马库斯?塞尔南主编的欧洲的原工业化,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前面1-3章和第15章是综述和综合性的探讨,第4-14章分别探讨了法国、英国、爱尔兰、西班牙、佛兰德、德国、瑞士、北意大利、奥地利、波希米亚及瑞典等西欧、中欧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另一本是勒内?勒布特主编的原工业化:近来的研究和新观点纪念富兰克林?门德尔斯论文集,日内瓦法语版。总的说来,在过去十余年中,原工业化的研究不是衰退,而是深入,不仅在深化旧的争论,而且引出了一些新话题。二、对原工业化理论的主要批评意见大约从80年代初开始,欧美学者展开了对原工业化理论的全面批判,几乎反对该理论的所有主要论点。1980年让南在年鉴杂志(第35卷)上发表原工业化:发展还是死胡同。此后几年间,仅用英语发表的综合性的批判文章及著作就不在少数。如施雷默尔的原工业化:朝工业化的一个步骤?(1981年欧洲经济史杂志第10卷),科尔曼的原工业化:一个多余的概念(1983年经济史评论,第36卷),埃利的原工业化的社会史:“原工业”和资本主义起源(1984年经济和社会第13卷),休斯敦和斯内尔的原工业化?小屋工业,社会变化和工业革命,(1984年历史杂志,第27卷第2期),克拉克森的原工业化:工业化的第一阶段?(1985年),等等。用其他语言写成的这方面文献也很多,特别是德语。1982年斯堪的纳维亚经济史评论出专号(第30卷第1期)讨论斯堪的纳维亚的原工业化问题,其中也有一些批判性的文章。有人认为,对许多批判意见,“门德尔斯都无法反驳”,而格丁根学者的“原工业化前的工业化”的理论则比门德尔斯的理论还要“更经不起批判”。从那时以来,各种批判一直没有停止过,所提出的主要批评意见有:1)原工业化的定义有不少模糊之处,未能解决为地方服务的手工业与出口导向的原工业的区别问题。如什么是“地区”(),可能称为地区的幅员和结构应该是怎么样的;一门手工业有多少份额的产品出口才可算是原工业;产品要运到多远出卖才可称为“跨地区”贸易。2)明显地忽视工业技术和自然地理的条件,如决定一个地区原工业能否发展的运输等问题(不过,90年代以来原工业化论者已开始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3)原工业化论者,特别是克里特等几个德国学者对原工业化所由以发生的传统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不正确。有些人认为他们用恰亚诺夫所描述的20世纪初俄国的农民家庭经济模式来分析近代早期的欧洲社会是不合适的;原工业化的生产者都是为生存劳动也不符合实际,因为原工业的一些生产者有时成了商人、包买商或手工工场主;原工业化论者所讲的原工业化的社会情况只存在于西北欧,所以该理论没有全欧性的意义。还有的认为英国也不能算在内,因为英国的商业化和资本主义结构在原工业建立前就已全面展开,等等。仅从这些问题看,我们就可知道原工业化的讨论如何促进了对工业化前农村工业的了解。原工业化理论所经受的最激烈的批判大概要属以下几个问题,它们也是资本主义起源的一些基本问题:1、原工业化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城乡各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同时也包含着乡村农业和乡村手工业各起什么作用的问题强调农业或农村是资本主义起源的主要场所,是二战后几十年间的一种重要学术思潮,在这种重视农村、贬低城市的思潮中产生的原工业化理论在总体上无疑也继承了这一观点,都主张资本主义起源的关键是在农村完成的。当然,由于原工业化论者真正突出的是乡村经济中的一个部分乡村工业,所以他们看这个问题与一般的“资本主义农业起源论”的主张有所区别。克里特是在既肯定农业又肯定城市手工业的基础上来突出原工业的地位的。他说原工业化只能部分解释仍支配着工业部门的农业部门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农业部门的变化本身构成了一种决定着原工业化发展过程及整个过渡过程的因素”。他又说:“具有作为动力的更大重要性的是城市手工业的出口,尽管它们大部被农村工业所取代,或至少被剥夺了支配地位”。接着他大力强调原工业化的作用,说它是“封建制度瓦解和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中心因素”,理由有三:1)原工业化地区的生产关系具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性质。工业的商品生产不可能在封建组织模式下存在,原工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封建纽带一定程度的松懈,它还会进一步促使这种纽带的瓦解。进而言之,乡村工业地区传统农业的生产关系会因原工业化的影响而逐渐衰落。2)原工业地区本身的形成意味着跨地区劳动分工的显著进展。越来越多的居民被吸引进地区的市场关系中来,从这里看,原工业化也必然对整个社会发生影响,即它影响着原料、成品、粮食和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3)早期集中的手工工场虽然比家内的群众性生产产生了更迅速更彻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不论在受雇佣的劳动力的数量上还是在其所创造的价值上,后者都比前者远为重要得多”。这就暴露了既肯定农村又肯定城市、既肯定农业又肯定农村手工业的矛盾,如休斯敦和斯内尔所说的,“原工业的理论有太多的不一致之处”。类似的矛盾还有既强调国际市场又强调原工业:“诚然,世界体系的起源不应从原工业化中来寻找,相反,世界体系及特别是以庄园经济和奴隶贸易为特征的新殖民主义,可以看成是一种有助于乡村工业地区形成的因素。但随着世界体系的形成,原工业化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积极,工业产品在从欧洲核心地区输出品中占的份额日益增长。原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开始对海外世界具有经济和社会的后果,如在棉花的例子上可以看到的所以,原工业化在早期阶段,有助于世界范围内不对称的经济关系网的发展”,为后来工业化后西方对东方的支配做好了准备。原工业产品的作用日益扩大这是事实,但在这里的论述中,特别是如果联系上述他们对原工业化的强调,你会无法肯定他们到底是在强调世界市场的作用还是在强调原工业的作用。原工业化论者过分强调原工业或为市场而生产的乡村手工业而忽视或贬低了城市;同时它也有忽视或贬低农业本身(狭义上的农业)的一面,虽然人们常常认为它是重视农村(广义上的农业)而轻视城市的。80年代以来,“农业热”在逐渐降温。1982年我们就看到有人写文章指出:莱顿和里尔的例子表明,“出口导向的工业不仅可以在某种早期资本主义的形式下发展,也可以在一种我们称之为小商品生产的制度下发展,在这种生产形式中商品是由独立的行东生产的,他们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并在个人的小作坊里生产”。同一年,波尼企图放弃在城乡间划一条鸿沟的做法,把城市工业划入原工业化的范围,提出了“城市的原工业”的概念。后来,有些学者附和了这种提法。当然这个提法同样产生许多问题,但它反映了人们反对过分强调农业、过分强调乡村原工业的做法。各种新的研究成果使原工业化论的缺点明显起来,为更客观地评价资本主义起源时期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提供了可能性。人们看到,原工业化理论过分强调原工业而忽视了其他的生产形式,包括其他的工业形式在向工业化过渡中的作用,如为地方服务的乡村工业和城市手工业,出口导向的城市手工业,集中的手工工场等的作用。同时,人们也看到由于过分强调原工业而长期忽视了原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也就是说,原来是在强调农业的作用中产生的原工业化理论最终反而连农业本身的作用也变得模糊不清。这涉及诸多问题,如:原工业化有的发生在生存农业区,有的发生在商业性农业区;原工业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既来自本地区的农业,又来自相邻的或更远地区的农业;在许多原工业化地区,传统的农业体制和乡村社会结构没有被破坏。这些情况说明,原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也是很复杂的。这样,强调工业革命前城市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又渐成为重要思潮。奥格尔维和塞尔南总结说: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中,“原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关系必须重新思考”。早期的原工业化论者大半把城市排除在这个概念之外,或者单方面地从各种否定的方面来评价乡村出口工业与城市的关系。如只考虑近代早期城市经济供给缺乏灵活性,行会限制和高的生活消费等,使出口工业的重心从城市转到乡村。但是,虽然有许多城市出口工业因乡村便宜劳动力的竞争而陷入了危机,“城市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贸易、金融和组织的中心。通常,只有那些特定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过程发生在农村(比如在纺织行业,一般来说纺纱,常常还有织布),而其他工序,诸如重要的最后的加工,仍然是在城市里。凡是使用特殊的熟练劳动力,要求大量资金投入或显然需要监控的事业(如丝织业),城市保有优势”。这些意见是中肯的。2.原工业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这问题与上面的问题一脉相承,但它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的:原工业化地区有的进入了工业化,但有的没有进入工业化(英语里有一个词专指这种现象,叫,可译为“非工业化”),这就提出了原工业化是否真的为后来的工业化提供了各种条件的问题。许多人指出:在各原工业化地区非工业化和回到农业并不是少见的反常现象;决定一个地区从原工业化走向工业化或走向非工业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门德尔斯在原工业化:工业化的第一阶段的第一部分,花了很多篇幅讨论原工业化与工业化的联系。第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联系是乡村工业的发展最终由于生产的需要而导致了工业革命。理由是这样的:乡村工业的发展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但这造成了农民就业机会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从而使劳动力价格上升。这里意味着,对劳动力的需求最终超过了劳力或人口的增长速度。商人只得靠扩大经营地区来解决,结果是把更多的农民卷入原工业化之中,由此造成监管的困难,或增加了管理费用。所以这种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建立集中的工厂会降低成本并可以发明或引用机器,以便提高生产率。但这样做意味着对资本的需求增加,这就说到了第二种联系:原工业化使商人雇主积累了许多资本,他们可以把它投入到建立工厂中去。第三种联系是这些商人雇主在原工业化中也积累了生产上的管理经验,现在他可以把这些经验用于管理工厂。第四是小屋工业也积累了技术知识,可以应用于现代工业,因为许多工业革命的奠基人的技术都是在旧式的手工业中训练出来的。第五是原工业化地区与商品性农业地区的联系变得更有生命力。克拉克森认为,这里讲的原工业化与工业化的五种联系中,“最难证实的是第一条”,因为劳动力在18世纪的大部时间里变得更贵,原工业不可能用门德尔斯所说的靠不断扩大用工范围的办法获得廉价的劳动力。他指出,里格利和斯科菲尔德的估计表明,直到1770年代,年均人口增长率总的来说小于0.6%。从当时对劳动力需求的情况看,这意味着实际工资要么是不变,要么是上升。只有当人口增长率在这个世纪的最后30年加快时,实际工资从全国范围来讲才下降。但甚至在那时,在这个国家工业化最迅速的地区实际工资可能继续在增长,因为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在这些地区,制造业主有许多关于劳动力短缺和工资太高的抱怨。由此又引起一系列争论,比如劳动力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到底是它的廉价引起工业革命呢,还是它价高导致了工业革命?不同时期或不同条件下的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的关系是不一样的。由于原工业化研究范围的扩大,延伸到东欧和非欧洲地区,关于原工业化为工业化第一阶段的思想开始淡化,因为所研究的许多对象虽都曾存在乡村工业比较发达的现象,但均未自行进入现代社会。“第二代”原工业化理论的研究已更多地注意“不同社会中原工业化的多样性”之类的问题。这意味着不再强调原工业化是走向工业化的一个关键,而是把它看成一种复杂的过程,是特定地区社会的、制度的和经济的发展结果。象梅迪克、克里特就“倾向于把原工业化本身看成一种体系”,虽然施隆鲍姆继续强调它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特点,但他们都趋向一个总的解释模式:求助于宏观经济学的推理方法,同时与宏观的历史观相结合。一些研究西欧以外地区的原工业化的文章则基本上不去涉及资本主义起源问题,而专注于其兴衰的具体过程和原因,如苏布拉马尼亚姆研究印度克里希纳河-戈达瓦里角三角洲和下游地区乡村棉纺织业的兴衰就是这样做的。如何解释西欧那些原工业化很发达的地区在真正的工业化到来时反而衰落了,也是原工业化论者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为这似乎意味着原工业化与工业化没有太多的关系。就英国来说,两个主要纺织业地区英格兰西部和东盎格利亚都在工业化的高潮中衰落了。各种各样的批判意见还有:“原工业化理论所设想的导向工业化的每一种机制都表现出经验材料不足和理论上的薄弱”;研究表明,原工业化的人口后果特别多种多样;原工业化只是工业革命资金的“许多来源之一”,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原工业的利润流进了农业,用于购置土地或社会政治投资;原工业化也只是工业化的企业家经营技巧的“许多来源之一”;没有证据说明原工业化导致了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不如说农业剩余导致了原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在许多情况下,商品性农业早于原工业;等等。早在1981年,.波拉德就指出:早期现代欧洲原工业的类型学未能使我们推断出任何关于工厂制度兴起的原因。十多年后,?马杰仔细考察了工业化前欧洲各主要手工业的情况,同样得出了这个结论。3、原工业化与人口的关系。门德尔斯是在学术界的“农业热”和“人口热”(即所谓的“新马尔萨斯主义”)的背景下撰写自己的博士论文的,他的理论不仅带有前者的而且也带有后者的缺陷,即简单地认为人口增长促进了原工业化的发生。原工业化理论的批评者虽然不否认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但对此都采取了更为理智的态度。与80年代以来“人口热”与“农业热”同时降温相一致,他们纷纷指出门德尔斯所主张的原工业与人口增长的关系是简单化的,不全符合史实;而且门德尔斯对佛兰德的纺织工人都急于结婚的社会心理的解释很成问题。“更严重的是”,门德尔斯认为原工业化的几个基本特点要到17世纪才出现,所以只是到这时才算是进入了原工业化时代。批判者认为,缺乏任何证据说明17世纪在佛兰德和其他小屋工业地区开始的人口和经济的扩张与此前小屋工业的强化有本质的不同。这里,人口问题与工业化和“非工业化”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人口多寡决定着劳动力价格,而劳动力价格贵贱的后果又非常复杂。克拉克森指出了原工业化论者的一个矛盾:不仅用劳动力价格上升来解释工业革命的兴起,而且也用这同一个原因来解释尼德兰不走向工业革命。这种矛盾是历史现实的反映,因为从历史上看,“大量廉价劳动力可以用来说明从小屋工业向工厂制度的过渡(如在比利时),同样也可用来解释一些地区未能从原工业化向工业化发展的理由”。这种廉价劳动力如果延缓了集中的手工工场的建立和节省劳动力的机器的使用,也会成为工业化的一种障碍。90年代以来,人口问题仍然是一些文章讨论的重点,但往往与家庭婚姻等结合在一起。三、原工业化理论是“一场成功的失败”学者们一边批判原工业化理论,否定它的各个主要论点,一边又对原工业化理论有着持久不衰的兴趣,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原工业化理论是“一场成功的失败”。它的成功之处在于:1、为研究工业革命前的农村,为研究前工业社会里与商业有广泛联系的农村手工业提供了一个包容万象的分析框架和有一定吸引力的分析方法。这是格丁根学者之一的施隆鲍姆的意见,他认为原工业化理论有两重的直接影响:一方面,它把一种新的观点引入其前分开研究的经济、社会史;另一方面它以经验的内容为基础提出了一些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假设。此前,人们是分别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的,而原工业化的概念却能把它们结合起来研究。它把工业和农业的历史带到一起,又把历史人口学和家庭、家族史,包括日常的文化制度的发展史这些以前大都是分开的研究对象综合在一起,而且使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从这一角度看,该理论的成果是很丰硕的。所以,尽管70年代原工业化论者所提出的各种假设都受到了严厉的批判,但正如施隆鲍姆反复强调的,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仍很有影响”,即企图把经济、人口行为和家庭和家族结构综合起来,同时从各个微观实体的角度,即生命周期和家庭策略的角度,致力于解释前工业和原工业社会的宏观结构。在经验的研究中,这些方法一直发挥着作用。这种结合还包括把生产和日常文化结合起来研究。这方面的“开拓性之作是鲁道夫?布朗对苏黎世高地的研究”,即他于1990年出版的工业化和日常生活。该书是“把家庭工业的社会史与日常文化的各个问题联结起来的一个决定性的步骤,这种日常文化传统上是由人类学来分析的”。2、原工业化研究“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思考经济发展”问题,有助于更多地了解资本主义起源或近几百年来的世界性大变迁的起因。原来意义上的各种原工业产生于早期现代欧洲的许多地方,并不只是在那些最先工业化的或成为“资本主义”的地方。同样,与市场有广泛联系的家内工业也长期来广泛分布于非西方国家,现在它们“正经历着各种发展中的困难”,这意味着纯粹家内制造业的存在本身不足以导致经济发展。奥格尔维还指出:“原工业产生于许多社会中”,如“封建的”中欧和东欧,但这些地方“直到改革了农业制度后经济才开始发展”。这实际上是说,非西方国家要达到各种原工业的较普遍的发展还是比较容易的,而完成制度性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