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分子化学 习题与解答 第一章 绪论习题与思考题 高分子化学 习题与解答 第一章 绪论习题与思考题 写出下列单体形成聚合物的反应式 注明聚合物的重复单元和结构单元 并对聚合 H3 2 3 HO 6 OCN CH2 6NCO HO CH2 2OH 4 5 写出 聚丙烯晴 2 丁苯橡胶 高分子材料 聚合度 分散性 分子量分布 分子量分布指数 型结构大分子 混物 物命名 说明属于何类聚合反应 1 CH2 CHCl 2 CH2 C C CH25COOH 4 CH2CH2CH2 O 5 H2N CH2 10NH2 HOOC CH2 8COOH 写出下列聚合物的一般名称 单体和聚合反应式 CH3 1 2 CH2 C n 3 6 合成下列聚合物的单体和聚合反应式 1 3 涤纶 4 聚甲醛 5 聚氧化乙烯 6 聚砜 解释下列名词 1 高分子化合物 2 结构单元 重复单元 3 分子量的多 4 线型结构大分子 体 5 均聚物 共聚物 共 6 碳链聚合物 杂链聚合物 聚合物试样由下列级分组成 试计算该试样的数均分子量 nM和重均分子量wM及 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指数 级分 重量分率 1 0 5 1 10 4 2 0 2 1 10 5 5 3 0 2 5 10 CH2 CH n COOCH3COOCH3 CH2 C CH CH2 n CH3 O C O C O CH3 CH3 n 6NH C CH NH CH2 O 2 4CO n NH CH2 5CO n 4 0 1 1 10 6 常用聚合物分子量示例于下表中 试计算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 涤纶 尼龙 66 4 纤维 分子量 10 4 橡胶 分子量 10 4 顺丁橡胶及天然橡胶的聚合度 并根据这六种聚合物的分子量和聚合度认识塑料 纤维 和橡胶的差别 塑料 分子量 10 聚5 1 8 2 30 氯乙烯 10 涤纶 3 顺丁橡胶 25 聚 尼龙 1 2 1 橡胶 苯乙烯 1030 66 3 天然20 40 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哪几类 试分别举例说明之 高分子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说它既是一门基础科学 也是一门应用 解 1 加聚反应 Cl 科学 习题与思考题 习题与思考题 nCH2 CHCl CH2CH n 结构单元和重复单元都是 CH2CH Cl 2 加聚反应 CH3 nCH C CH3 2 CH3 2 CH2CH n 结构单元和重复单元都是 CH2CH CH3 CH3 3 缩聚反应 O O C H2 5C nnHO C H2 5C OOH O O CH2 5C 结构单元和重复单元都是 聚合反应 4 开环 CH2CH2CH2O nnCH2CH2CH2 O 结构单元和重复单元都是 CH2CH2CH2O 5 缩聚反应 OO HN CH2 10NHC CH2 8C HOOC CH2 8COOH2NnH CH2 10NH2 HN CH2 10NH 和 OO C CH2 8C 结构单元 6 加聚 OO 反应 C NH CH2 6NH C O CH2 2O nnOCN CH2 6NCO HO CH2 2OH 结构单元 C NH CH2 6NH C OO 和 O CH2 2O n C NH CH2 6NH C OO O CH2 2O 重复单元 n 解 1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 nC H2 C H C O O 2 聚丙烯酸甲酯 单体为丙烯酸甲酯 C H3 C H2C H n C O O C H3 酯 尼龙 66 单体为乙二胺和乙二酸 3 聚己二酸乙二 H2N CH2 6NH2 nHOOC CH2 4COOH H NH CH2 6NHCO CH2 4CO nOH 2n 1 H2O nCH2 C CH3 COOCH3 CH2C n CH3 COOCH3 4 聚己内酰胺 单体为己内酰胺或氨基己酸 NH CH2 5CO NH CH2 5CO nn 或 n 1 H2O nH2N C H2 6C O O H H N H C H2 5C O nO H 5聚异戊二烯 单体为异戊二烯 nC H2 C C H3 C H C H2 C H2C C H3 C H C H2 n 6 聚碳酸酯 单体为双酚 和光气 CnHOOH CH CH3 nCOCl2 CH3 CH3 3 CH O OC Cl O n 2n 1 HCl 3 解 1 单体为丙烯腈 C H C HC NC H C H C N n n 2 单体为丁二烯和苯乙烯 C H2 C H C H C H2C H C H2 CH2 CH CH CH2CH CH2 CH2CH CHCH2CHCH2 n nn 3 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CH3O C C OCH3 HOCH2CH2OH HOCH2CH2OCCOCH2CH2OH OO OO CH3OH 1 OCHCHCC n OO HOCH2CH2OH 2 4 单体为甲醛 C H2O nnC H2O 5 单体为环氧乙烷 或单体为乙二醇 或单体为氯乙醇 6 单体为 解 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材料 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 的 分子量是 高分子材 8 构定高分子结构以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的原子组合称为结构单元 高分 9 聚合度是一平均值 这种分子量 量或数量百分数 分布 D 7 高分子化合物指的是由多种原子以相同的 多次重复的结 46 10 10 的大分子所组成的化合物 料 结构单元 重复单元 聚合度 成高分子链并决 聚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的最小单位称为重复单元 子链中重复单元的重复次数称为聚合度 分子量的多分散性 分子量分布 分子量分布指数 物是分子量不等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其分子量或聚合 的不均一性称为分子量的多分散性 分子量多分散性可用分子量分布曲线表示 以分子量为横坐标 以所含各种分子的重 为纵坐标 即得分子量的重量或数量分布曲线 指数用来表示分子量分布宽度 定义为 Mw Mn 1 线长的骨架原子组成的 也可以有取代侧基 通常可以溶解在溶剂中 固性塑料 有的聚合物在常温下呈柔顺性材料 也有的是弹 11 由一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叫做共聚物 两种种聚合物性质综 1 骨架 主链骨架中还含 5 解 0 线型结构大分子 体型结构大分子 型高分子是由 态时可以是玻璃态的热塑 性体 高分子链间产生化学结合可以生成交联或网状高分子 均聚物 共聚物 共混物 种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叫做均聚物 或更多聚合物机械混合在一起叫做高分子共混物 能将两种或多 合在一起 2 碳链聚合物 杂链聚合物 原子都是碳原子的高分子又称碳链高分子 有非碳原子又称杂链高分子 w 分子量 重量分数 M 6 0 1 2 25 10 5 1 10 4 0 5 1 105 0 2 5 105 0 2 1 10 n M 4 6554 109 1 101 1 0 105 2 0 101 2 0 101 5 0 1 N W D 84 11 n w M M 解 聚单体分子量或重复单 元分子量 合物 n X 分子量 10 4 聚62 5 45 15 氯乙烯 806 2 19 聚苯乙烯 104 962 2810 30 85 涤192 94 1201 8 2 3 纶 尼226 53 57 1 2 1 3 龙 66 5 顺丁橡胶 54 4630 5525 30 56 天然橡胶 68 2921 5820 40 82 解 由小分子化合物单体制备聚合物的反应主要分成三类 它们是缩合反应 加成反应和开 环反应 还有另一种是由高分子化合物 经转化反应 生成另外一种结构和性能不同的新高 分物 下面举 缩合 子化合 例说明 反应 己二胺和己二酸缩合反应生成尼龙 66 H2O HNHCH2 6NH C O CH2 4 OHC O n H2NCH2NH2 6 HOC O CH2 4 C O OH n 加聚反应 苯乙烯聚合 CH2 CH CH2CH n 开环聚合 三氧六环开环聚合生成聚甲醛 CH2 O O CH2 O CH2 CH2O n 高分子转化反应 维尼纶的工业制备 CH3OH CH2 CH OH CH2O O CH CH2 O CH2 CHCH2 OCOCH3 CH2 CHnCH2 CH OCOCH3 解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和反应的一门科学 就其广义来说 还包括聚合物 的能 第二章 逐步聚合的习题与思考题 第二章 逐步聚合的习题与思考题 写出由下列单体经缩聚反应形成的聚酯结构 1 HORCOOH 2 HOOCRCOOH HOR OH OH R OH 3 相对量有无关系 若有关系请说明之 K仅为 4 10 如何从这两 个数值 3 计算等物质量己二酸和己二胺在反应程度P为 0 500 0 800 0 900 0 950 0 970 结构和性 1 3 HOOCRCOOH R OH 3 4 HOOCRCOOH HOR 2 3 4 三例中聚合物的结构与反应物 2 苯酚 甲醛缩聚体系的平衡常数K为 1000 聚酯体系的 来说明这两个缩聚体系生产条件的不同 0 980 0 990 和 0 995 时的 n X及数均分子量 4 等物质量比的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于 280 进行缩聚反应 已知平衡常数K 4 9 如达平衡时所得聚酯的 n X 30 问此时体系中残存小分子分数为多少 若要求 n X达 系中残存小分子分数为多少 100 体 5 等物质量的二元酸和二元胺于某温度下在封闭体系中进行缩聚 平衡常数K 400 问该体系中产物的 n X最大能达多少 6 1mol 的己二酸与 1mol 的乙二醇进行聚酯化反应时 共分出水 20g 求反应程度和 产物的 n X值 7 等摩尔二元醇和二元酸经外加酸催化缩聚 试证明P从 0 98 到 0 99 所需时间与从 由己二酸和己二胺合成聚酰胺 分子量约 15000 反应程度为 0 995 试求原料比 等摩尔二元醇与二元酸缩聚 加入 1 5mol 乙酸 以二元酸计 P 0 995 或 0 999 开始到P 0 98 所需的时间相近 8 若分子量为 19000 求原料比 9 时 聚酯的 n X为多少 加入 1mol 乙酸时 结果又如何 10 尼龙 1010 是根据 1010 盐中过量的癸二酸控制分子量 如要求分子量为 2 万 问 1010 盐的酸值 以 mgKOH g 计 应为多少 11P 0 990 和 0 995 时的分子量数量分布曲线和 重量分布曲线 并计算数均聚合度和重均聚合度 比较两者的分子量分布宽度 12 量 13 施 14 1 均缩聚 混缩聚 共缩聚 2 平衡缩聚 非平衡缩聚 数 15 以反应生成物上的 COOH 的介离度K相同 反应开3 问此时之反应程度P和聚合度 等物质量的己二胺和己二酸反应时 画出 试用 Flory 分布函数计算单体 二聚体及四聚体在反应程度为 0 5 及 1 时的理论百分含 为什么缩聚物的分子量一般都不高 为提高缩聚物的分子量 在生产中通常采取哪些措 解释下列名词 3 反应程度 转化率 4 摩尔系数 过量百分 5 体型缩聚 凝胶点 6 无规预聚体 结构预聚体 HORCOOH 为原料合成聚酯 若此羟基酸及 始时系统 pH 2 反应一定时间后 pH n X为多少 16 12 羟基硬脂酸在 433 5K 下熔融缩聚 已知其反应混合物在不同时间下的 COOH 数据如下 t h 0 0 5 1 0 1 5 2 0 2 5 3 0 COOH mol dm 3 3 1 1 3 0 83 0 61 0 48 0 40 0 34 是否加了催化剂 3 1 小时和 5 小时为多少 17 请归纳体型缩聚中产生凝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1 求上述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 2 该反应 反应的反应程度各 试按 Carothers 法及统计法计算下列混合物的凝胶点 002 19 要合成分子链中含有以下特征基团的聚合物 应选用哪类单体 并通过何种反应 解答 解 n ORCO 18 1 邻苯二甲酸酐与甘油或季戊四醇 分子比分别为 3 2 2 1 2 邻苯二甲酸酐与甘油分子比为 1 50 0 98 3 邻苯二甲酸酐 甘油与乙二醇分子比为 1 50 0 99 0 聚合而成 1 OCO 2 NH CO 3 HNCOO 4 OCH2CH2 1 2 OCRCOORO n 其所得官能团摩尔数之比 r r 1 和反应程度 P 之间有 Xn 产物数均聚合度与两 1 r r 2rp 的关系 3 r 2x 3 r 1 由公式 1 设反应物二酸和三醇的相对摩尔比为 x 当 x 3 2 时 Po r rp f 2 1 2 得 1 x2 3 Po 当 x 3 2 时 r 3 2x r 1 同理得 x 令 Po 1 则 X 3 4 时 所得产物是端基主要为羟基的非交联支化分子 3 Po 要为羧基的非交联支 3 4 x 3 时 所得产物是交联体型分子 4 设二酸1 则 令 Po 1 则 x 3 即当 x 3 时 所得产物是端基主 化分子 综合 和 得 二醇 三醇 摩尔比 x y 2x 3 2y 1 时 4 x f x y 1 由 Carothers 方程得 P o x y 1 2 x 令 Po 1 则 1 y 1 2 x x x y 1 联立 得 即当 x y 1 时 所得产物端基主要为羟基的支化分子 1 3 2y 2x 时 f x y 1 2 2x 3 同理 2y 3 x y 1 Po 令 Po 1 则 2y 3 1 x y 1 2 即要为羧基的支 解 X 联立 得 x y 当 x y 2 时 所得产物是端基主化分子 联立 得知 当 1 x y 2 时 所得产物为交联的体型分子 n 1 1 P M n 1 1 3 Xn 1 8 P 0 0 800 0 900 0 9500 979950 5000 9800 9900 2 5 10 20 33 3 0 Xn 50 100 20 M1 25 50 102 5 5 10 16 650 n 解 COOH OH OCO H2O t 0 N0 0 0 t t平衡 N0 1 P PN0 NW 其中 N 时反应程度 NW 时 H2O 分子数 PNw No 1 P 2 0 起始羟基和羧基的数目 平衡 平衡 故 K 又 n X 1 1 P 所以 30 29 4 9 1 Xn Xn K N0 Nw nw 00563 n w 0 0 N0 0 NwK4 9 0049 Xn Xn 1 100 99 解 因为 2 1 P P K 2 1 P P K K 1 P K 所以 得到 1 P 1 Xn 1 生成 2 mol 的水 即 2 3 mol 的己二酸和 1 mol 的乙二醇缩聚2 18 36g 36 20 2 25Xn 1 1 P P 所以 解 外加酸催化 有 因为 P1 0 98 时 Xn 50 P 0 99 时 Xn 100 由kCot1 1 50 kC 得 因 t 8 解 结 1 若分子量为 15000 P 0 995 时 Xn 15000 ot2 1 100 此 2 2t1 构单元平均分子量 226 2 113 133 123 7Xn 又因为 1 r 因 此 r1 0 995 n 133 1 r 2 rp 2 若分子95 时 量为 19000 P 0 9 X 19000 168 14 又因为 Xn 1 r 1 r 2 rp 因 此 解 r 1 Na Na 2Nc 1 2 1 2 1 5 2 r1 0 998 1 若加入 1 5 乙酸 以二元酸计 0 985 0 995 1 r1 2r1p 当 P 1 r1 X 1 0 985 2 0 985 0 995 n 1 0 985 100 当 1 P 0 999 1 r1 r1 2r1p Xn 1 0 985 0 985 2 0 985 0 9981 117 kCot 1Xn 1 1 P kCot2 kCot1 99 49 2 若加入 1 乙酸 以二元酸计 0 99 1 2 1 2 1 2 Na Na 2Nc r1 0 995 当 P 100 1 0 99 1 0 99 2 0 99 0 995 Xn 1 r1 1 r1 2r1p 当 P 0 999 166 1 0 99 0 99 2 0 99 0 999 Xn 1 解 101 盐 结构为 3 1 r1 1 r1 2r1p 0 NH CH2 10NH3O O C CH2 8CO O 尼龙 Xn 分子量是 374 1010 结构单元平均分子量 M0 169 2 10 169 4 4 118 3 Xn 假设对癸二胺 P 1 根据 1 r 1 r 得 设 Nb 1 0 0 983 1 0173 则酸值为 2 Na M1010 r 0 983 a 癸二胺 1 N Na Nb MKOH 5 18 单位为 解 已知 根据x 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布函数是 N P 1 P x 1 mgK g1010 盐 OH r 1 P 0 99 或 0 995 Flory 分布函数 聚合度为 x N Wx 聚合度为 x 的聚合物的重量分布函数是 x 1 xP 1 P 2 解 Nx N P 1 P x 1 1 P 0 5 时 二聚体的含量为 2 1 0 5 1 0 5 100 0 5 100 25 N2 N 2 四聚体的含量为 4 1 0 5 1 0 5 100 0 5 100 6 25 N4 N 4 2 P 1 时 二聚体和四聚体的含量都为 0 解与其平衡特征有关 在非封闭体系中 首先 K Pnw Xn 一般的反应中 K 都不够大 而 nw都不够小 其次 与其逐步特酸催化体系有 Xn 征有关 外加 1 1 P k2 CO O H ot 1 当 解 1 由一种单体进行的缩聚为均缩聚 由两种皆不能独自缩聚的单体进行的缩聚 称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进行的能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重复单元的缩聚反应称为 共缩聚 反应程度 就是已经反应的官能团数与起始官能团数之比 而转化率指反应了 的单 比 其值小于或等于 1 或多官能团单体时 缩聚反应生成的 这时 解OH 所以 t 0 10 COOH 0 H 10 2 t t PH 3 H 10 3 COOH 0 H 10 3 此时 t 不是很大时 分子量也不大 为混缩聚 2 平均缩聚通常指平衡常数小于 103 的缩聚反应 非平衡缩聚通常则指平衡常数 大于 103 的缩聚反应或根本不可逆的缩聚反应 3 体分子与起始单体分子数之比 4 摩尔系数即当量系数 指起始两种官能团总数之 过量百分数 5 如果反应的单体中有一种或几种三官能团 聚合物则是有支链的 甚至交联的结构 这类缩聚反应又称为体型缩聚 体型缩聚 进行到某一程度时 开始交联 粘度突然骤增 气泡也难以上升 出现了所谓凝胶 的反应程度叫做凝胶点 6 无规预聚体 结构预聚体 因为解离度 H CO 2 时 PH 2 H 时 反应程度为 P COOH o COOH t COOH o 10 10 10 2 3 2 0 99 解 根据 CO COOH o COOH OH 0 3 1 mol dm 3 Xn t h 0 0 5 1 0 1 5 2 0 2 5 3 0 COOH mol dm 3 3 1 1 3 0 83 0 61 0 48 0 40 0 34 n X 1 0 2 38 3 73 5 08 6 46 7 75 9 12 2 n X 1 0 5 69 13 9 25 8 41 7 60 1 83 0 以 n 即 X P 1 1 对 t 2 n X即 P 1 2对 t 作图 可知 1 n X 是线 由图 t 的关系性关系为外加酸体系 表明 可知 1 小时 反应 n X为 3 73 即 P 0 731 反应 5 小时 n X为 14 62 932 即 P 0 解 体型缩聚中产生凝胶的充要条件 1 有 f 2 的单体参加反应 2 f 2 生凝胶 解 3 满足前两个条件下 c PP 时才能产 1 邻苯二甲酸酐与等 mol 官能团的甘油 f 32 2332 2 4 Pc 卡 f 2 4 2 2 0 833 Flory 方程 P c 2 1 2 fr 0 703 1 r r 1 1 f 3 邻苯二甲酸酐与等 mol 官能团的季戊四醇 f 12 2 4122 67 Pc 卡 67 2 2 0 749 Pc F 2 1 2 1 f 0 577 r 1 rr 1 f 4 邻苯二甲酸酐与甘油的 mol 比为 1 50 0 98 2 f 98 05 1 398 022 AA N fN 2 37 cBA NN c卡 P 37 2 22 f 0 844 Pc F 2 1 2 1 f r r 4 1 1 0 714 r 25 1 0 98 398 0 1 f 3 0 99 0 002 COOH 数 3 OH 数 0 99 3 0 002 2 2 974 3 邻苯二 甘油与乙二醇的 mol 比为 1 50 甲酸酐 f 002 0 99 0 5 1 cBA NNN 2002 0 399 0 2 2 39 Pc 2 ccAA fNfN 卡 39 2 f 22 0 837 c F P 2 1 2 1 f rr 41 1 1 0 709 r 25 2002 0 0 99 1 399 0 2002 03 399 0 f 3 解 5 选用二醇类和聚合而成 CO 合成时应选用二氨基单体和二羧酸单体 通过缩 HNCOO 合成时应选用二氰氧基类单体和二醇类单体 通过逐步加成聚合而 CH 合成时可选用环氧烷类单体 通过开环反应聚合而成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习题与思考题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习题与思考题 1 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 自由基聚合 负离子聚合或正离子聚合 并说明理由 CH2 CHCl CH2 CCl2 CH2 CHCN CH2 C CN 2 CH2 CHCH3 CH2 C CH3 2 CH2 CHC6H5 CF2 CF2 CH2 C CN COOR CH2 CH CH CH2 99 0 OCO 合成时应二酸类单体 通过缩聚反应 6 NH聚反应聚合而成 7 成 8 OCH22 下 2 判断下列烯类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 并说明理由 CHCH3 3 分析比较下列各组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 CH2 C C6H5 2 ClCH CHCl CH2 C CH3 C2H5 CH3CH CH2 C CH3 COOCH3 CH2 CHOCOCH3 CH3CH CHCOOCH3 1 CH3 CH3CH2 CH3 2CH CH3 3C 2 C6H5 C6H5 3C C6H5 2CCH3 C6H5CH2CH2 C6H5 2CH 3 R C H C HC H2 R C H C HC H2C H2C H2CC HC H2 4 试比较自 5 酰引发氯乙烯聚合的各步基元反 式 6 60 测定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 DCPD 的分解速率 数据如下 时间 t h 0 0 2 0 7 1 2 1 7 由基聚合与逐步聚合反应的特征 写出偶氮二异丁腈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过氧化二苯甲 应 用碘量法于 DCPD 浓度 mol L 0 0754 0 0660 0 0484 0 0334 0 0288 求该引发的分解速率常数kd s 和半衰期剂在 60 下 1 2 1t 7 歧化终止 偶合终止 动力学链长 阻聚 诱导期 自合上限温度 自加速 引发剂效率 笼蔽效应 诱导分解 8 引发关系式 h 解释下列名词 由基寿命 聚 剂半衰期与温度常写成下列 B T A t 2 1 log 式中 A B 与频率因子 活化能有什么关系 资料中经常介绍半衰期为 10 和 1 小时 酸二异丙酯半衰期为 10 和 1 小时的 分解温度分别为 45 和 61 9 I 的分解温度 这有什么方便之处 过氧化二碳 试求 A B 值 已知某引发剂 I 的分解图式如下 2R k1 R HS RH S k2 S I R k3 产物 k4 R R 式中 HS R S 分别为溶 试推导该引发剂的 剂分子 初级自由基和溶剂自由基 解速率表达式 CH CH2CH2CHRCHCCHCH 22 RCHCHCH2 I2R k1 R HSRH S 2 k RR 产物 4 k SI 产物 3 k k R 10 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中 Rp I 1 2是由什么机理造成的 并请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自由 11 甲基丙烯酸甲酯于 77 在苯中进行溶液聚合 引发剂为 AIBN 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M mol L I 10 3 mol L Rp 10 4 基聚合速率与引发剂的级数分别为 1 级 0 级 0 5 1 级以及 0 5 0 级 sLmol 9 04 7 19 4 96 4 75 3 26 2 07 0 235 0 313 0 192 0 245 0 211 1 93 1 22 0 937 0 715 0 415 0 255 1 65 M 12 求证上述实验数据满足方程 2 1 2 1 IkR tdp 若 f 0 6 kfkp 1 127400 s 15 exp 100 1 RT kd 烯动力学研究 数据如下 60 时 0 887g mL 引发 255 10 4 求kp 2 k t值 以 BPO 为引发剂 在 60 进行苯乙苯乙烯密度为 剂用量为单体重的 0 109 Rp 0 sLmol 产物 的 n X 2460 f 0 80 M 1 70 10 8mol L 求 k d kp及kt值 建立三个 13 什么叫链转移反应 有几种形率和分子量有何影响 什么叫链转移常 数 14 对于双基终止的自由基聚合 若每一个大分子含有 1 30 个引发剂残基 假定无链转 15 苯乙烯在甲苯中于 100 进行热引发聚合 实验测得有关数据为 常数的数量级概念 比较 M和 M的大小 比较Ri Rp与Rt的大小 式 对聚合速 与链转移速率常数的关系 移反应 试计算歧化终止和偶合终止的相对量 S M 23 1 11 0 4 5 22 n X 572 1040 1750 2300 17 6 9 6 5 7 4 3 4 10 n X 1 求甲苯的链Cs 2 要制备 转移常数 n X 1500 的聚苯乙烯 问配方中甲苯与苯乙烯的摩尔浓度比为多少 16 在 60 下 研究苯乙烯在苯中的聚合反应 苯乙烯浓度为 lmol L 测得 Ri 4 0 10 sL Rp 初期聚合 11 mol 1 5 10 7 sLmol度 n X 5000 不计向单体及引发剂的链转移 试计算苯的链转移常数 Cs 值 已知 60 苯的密 17 聚氯乙烯的分子量为什么与引发剂浓度基本无关而仅决定于温度 氯乙烯单体链转移 常 18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时 都存在有自加速现象 三者有何不同 三 者的链终止方式有何区别 19反应的活化能为 Ed 125 6 Ep 32 6 Et 10KJ mol 试比较从 50 增到 60 以及从 80 增到 90 总反应速率常数 20 试从 21 试计算丁二烯在 27 77 127 时的平衡单体浓度 已知丁二烯的 22 23 本体聚合的关键问题是反应热的及时排除 在工业上常采用什么方法 请举例说明 24 溶液 25 分散剂有哪几类 它们的作用机理有何不同 26 乳液聚合过程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各阶段的标志及特征是什么 27的产物 28 解释下列名词 种子聚合 临界胶束浓度 乳化 胶束 增溶作用 分散剂 29 计算苯乙烯乳液聚合速率及聚合度 已知 60 kp 176 L mol s M 解 1 聚合 度为 0 839g ml 苯乙烯密度为 0 877g ml 设上述体系为理想溶液 数与温度的关系为 CM 12 5 exp 30543 RT 试求 45 50 55 及 60 下的 聚合度 氯乙烯 苯乙烯和 用 BPO 作引发剂 苯乙烯聚合时各基元 和聚合度的变化情况如何 光引发时情况又如何 热力学角度分析大部分自由基聚合反应在聚合时不可逆 H 0 73kJ mol S0 89J mol K 试比较本体 溶液 悬浮及乳液聚合四种聚合方法的基本特征及优缺点 聚合时 溶剂对聚合反应有何影响 选择溶剂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悬浮聚合时 常需不断搅拌 并加入分散剂 试分析它们对体系稳定性的贡献 为什么乳液聚合既具有较高的聚合速率 又可获得高分子量 5 0mol L N 3 2 10 14个 ml R i 1 1 10 12个 L s 答 解 1 CH2 CHC 自由基聚合 2 CH2 CHCl2 自由基聚合 负离子 3 CH2 C 4 CH2 C CN 2 负离子聚合 HCN 自由基聚合 负离子聚合 聚合 负离子聚合 1 CH2 C C6H5 2 可以 但两个 C6H5空间位阻大 均聚只能得 到二聚体 6 CH 3 4 5 5 CH2 CHCH3 配位聚合 6 CH2 C CH3 2 正离子聚合 7 CH2 CHC6H5 自由基聚合 正 负离子 8 CF2 CF2 自由基聚合 9 CH2 C CN COOR 负离子聚合 10 CH2 CH CH CH2 自由基聚合 正 2 解 2 ClCH CHCl 不能自由基聚合 结构对称 1 2 取代空间 位阻大 3 CH2 C CH3 C2H5 CH3及 C2H5为推电子基 只能正离子聚合 4 CH3CH CHCH3 不能自由基聚合 5 CH2C CH3 COOCH3 可以自由基聚合 CHOCOCH 可以自由基聚合 23 7 CH3CH CHCOOCH3 不能自由基聚合 解 CH3 CH3CH2 CH3 2CH CH3 3C 1 2 3 kp 但 M M 因此 Rt 所以可聚合物 p Rp I 1 单基终止机理得到 I 0 活性链浓度与引发剂浓度无关 如 I 0 5 1 单 双基终止同时存在 I 0 0 5 介于双基终止于 Rp I 0之间 基终止时 Rt kt M 稳态处理 Ri 2fkd I kt M M 2fkd Ikt Rp kp M M 2fkpkdf 以 X 为横坐标 以 Rp为纵坐标作 kp 2 k t 3 37 10 2 1 2 K kp fkd kt 取两点 纵 1 84 0 4 K 1 84 0 415 10 kp 2 k t k2 fkd 1 42 R 1 987 苯乙烯分子量为 8 O 分子 I 887 0 109 242 3 96 10 3 烯偶合终止 2 n X 1230 Rp 2 07 10 8 mol l 3 Ri 2f I 3 27 10 6 S 1 R 2 3 mol l Rp M M 0 255 10 4 8 53 1 70 10 8 176 可知 kt Rp 得到 很大的 2 n X t p R R i R p R M 8 53 M 8 53 R Ri i 10 10 8 8 k kd d 10 10 6 6 R Rp p 10 10 3 3 K Kp p 10 10 2 2 M 1 70 10 M 1 70 10 8 8 R Rt t 10 10 8 8 K Kt t 10 10 7 7 n X 13 14 解 1 30 X 0 426 Y 15 解 1 以 1 Xn S M 作图 3 56 由率 Cs 9 6 10 4 5 7 10 4 11 0 4 5 6 0 10 5 截 M 1 Xn 1 Xn 0 Cs Xn 4 1 Xn 0 2 8 10 4 5 16 解 1 Xn 0 Ri 2Rp 1 Xn Ri 2Rp Cs s M 7 0 117 l l 7 9 5 17 解 以致于 Rt 远小 于 RtrM P75 因此 CM度 T 有关 因此聚合度可由温度调节 而与引发剂浓度无关 随 T 的升高 聚合度 降 18 19 解 1 50 60 时速率常数变化 X Y 1 n X 1 30 0 538 Y 2 X 图得斜 距 1 Xn 0 2 8 10 4 2 1 Xn 1 Xn 0 Cs S M 甲苯与苯乙烯摩尔比 S 1500 1 Xn 6 7 10 由上图截距 4 4 S M 6 7 10 2 8 10 6 0 10 6 5 Xn 2 2Rp Ri 苯乙烯 S M 104 1mol 苯乙烯所占体积 104 88 苯所占体积 1 0 117 0 883 苯 M 839 0 883 78 9 5 mol l 4 Xn 5000 1 Xn 2 0 10 Cs 1 X R 2R S M nip 2 0 10 4 4 0 10 11 2 1 5 10 7 05 10 6 1 由于氯乙烯的 CM 特别大 MtrM p trMt p n CR R RR R X 1 仅与温 低 80 90 时速率常数变化 2 50 60 35 2 KJ mol 80 90 时 3 光引发时 50 60 时速率数及 变化 50 60 时 80 90 时 20 解 聚合时 熵减小 所一般在室温 100 则 T S 约为 30 聚合反应一般为放热 理论计算 P125 页 H 90 KJ mol H 0 tdP EEE 2 1 2 1 T1 273 50 323 K T2 9 R E 10 2 1 6 125 2 1 6 32 4 273 60 333 K 96 2 11 4 90 3 1 K exp 2 K 33332310 3 8 34 2 2 K 时 变化 1 K n X dP Xn 22 t EEEE 11 10 2 1 6 125 2 1 6 32 变化 常 G H T S 以 S 为负值 约为 105 125J mol K T 42 KJ mol 反应 H T S 675 33332310 3 8 3 1 22 K K Xn 0 11 2 35 exp 1 Xn n X 719 0 363 1 353 1 10 3 8 2 35 exp 3 22 K Xn 1 1 KXn n 0 d X E tP EE 2 1 E10 2 1 6 32 n X R EE 39 1 11 21 exp 1 1 2 TTR E RX X Pn n 2 RP 30 1 11 211 1 TTR E R R X P P n 2 Xn exp 2 G 0 r2 0 及 r1 r2 1 等特殊情况下 d M1 d M2 f M1 M2 及 F1 f f1 的函数关系如何 条件 并画出相应 物组成示意图 示例画出下列各对竞聚率的共聚物组成曲线 并说明其特征 f1 0 5 时 低转化 0 01 0 1 0 2 4 试讨论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的适用范围 5 试举例说明两种单体进行理想共聚 恒比共聚和交替共聚的必要 的共聚 6 率阶段的 F1约为多少 r1 0 01 r2 0 01 0 0 1 5 7 苯乙烯 M1 与丁二烯 M2 在 5 进行自由基乳液共聚合 其 r 0 64 r 1 38 已 知两单体的均聚链增长速率常数 12 分别 49 和 25 1 L mol s 计算共聚时的增长反应速度常 比较两单体及两链自由基的反应活性的大小 3 作出此体系的 F1 f1曲线 1 数 2 4 要制备组成较均一的共聚物 需采取什么措施 批注批注 L J 1 几率和统计理 论一样 8 两单体的竞聚率 r1 2 0 r2 0 5 如 0 f化率 c 50 求共聚物的 平均组成 分子量为 72 53 的两单体进行共聚 实验数据为 80 1 0 50 转 9 单体中 M1 Wt 20 25 50 60 70 共聚0 5 59 3 8物中 M1 Wt 25 5 369 5 78 66 4 试用线性 10 为什聚物组成的方法有哪几种 各适用于什么情 11树脂 丙烯腈和苯乙烯共聚物 时 丙烯腈 M1 和苯乙烯 M2 的投料重量比为 4 76 该体系的 r1 0 04 r2 0 40 若采取混合单体一次投料法 并在高转化率下 12 在自乙烯酯 若在醋酸乙烯酯均聚 时加 13 14 由 Q e 值计算苯乙烯 丁二烯和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竞聚率 15二 烯共 16 分别用自由基 正离子和负离子型引发体系使苯乙烯 M1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M2 共聚 F1 mol 化法求竞聚率 r1 r2 么要对共聚物的组成进行控制 控制共 况 在生产 AS 2 停止反应 请讨论所得共聚物组成的均匀性 由基共聚反应中 苯乙烯单体的相对活性远大于醋酸 入少量苯乙烯 将会如何 为什么 试述 Q e 概念 如何根据 Q e 值来判断单体间的共聚倾向 丁二烯的 Q 2 39 e 1 05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 Q 0 74 e 0 40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马来酸酐 醋酸乙烯酯 丙烯腈等单体与丁 聚 试以交替倾向的次序排列 并说明原因 起始原料组成 f1 0 0 5 共聚物中 F1的实测值列于下表 相应的曲线如图 5 11 所示 引发体系 反应温度 光 60 51 SnCl4 30 99 BPO 60 51 K 30 1 热 130 51 Na 液氨中 30 99 液氨中 Et2O 请回答题 种引发体系所对应的反应机理 图中三根组成曲线分别对应于哪几种引发体系 结构及引发体系解释表中 F1的数值 及 F1 f1曲线形状产生的原因 17 某理r1 4 0 r2 0 25 原料组成 M1 M2 1 试求 下列问 1 指出每 2 3 从单体 想共聚体系 1 1 M1 2 M1 及 4 M1序列各占 XM1序列的百分数 PM1 x 2 1 M1 2 M1 及 4 M1序列的重量百分率 W x 3 数均链段长度 1 M 1 M N及 2 M N 18 试讨论离子型共聚反应的特征 解 分子的微结构 共聚物有下列四种 无规共聚物 交替共聚物 嵌段共聚物 接枝共 无规共 交 嵌 接支链 解 解 1 r2 1 根据大 聚物 它们的结构差异表现在单体的排列上 聚物 两种单体单元 M1和 M2是无规排列的 替共聚物 两种单体单元 M1和 M2严格交替排列 段共聚物 由较长的 M1和另一较长的 M2链段构成 枝共聚物 主链由单元 M1 A 组成 而另一单元 M2 B 作为 1 r 2 1 2 1 M M Md Md F1 f1 恒比共聚 r1 r2 0 2 1 2 1 Md Md F1 0 5 交替共聚 3 r1 0 r2 0 2 MMd 1 1 2 1 1 M r Md 当 M2 M1 时 1 1 Md 交替共聚 112时 F1 1 2 M1耗尽后 共聚合即停止 2 Md 或 r M M 1 211 211 1 2 ffr ffr F 当 1 2 4 r1 r2 1 f2 f1时 F1 2 1 1 1 M M r Md 2 Md11 11 11 1 fr fr F 理想共聚 解 二元 活性链的活性与 性仅仅取决于末端单构 聚合反应为不可 的聚合度很大 引发和终止对于共聚物组成无影响 两种活性链端互相转变的速率相 除自由基聚合外 如果阴离子或阳离子共聚合反应也按照推导方程时所假设的反应机 理 但 适 系 共聚组成的微分方程是在以下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 链长无关 活性链的活元结逆 共聚物 等 进行 即体系中只有两种活性种 不是多活性种 则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亦适用 是 对于有解聚的二元共聚 有前末端效应的二元共聚以及多活性种的二元共聚不 用 另外还需要指出一点 即方程仅反映了单体组成与瞬间形成的共聚物之间的关 解r1 r2 1 时可进行理想共聚 的共聚 1 05 Q 2 此 1 当 例如 丁二烯 r1 1 39 和苯乙烯 r2 0 78 r1 r2 1 39 0 78 1 08 从 Q e 值而言 丁二烯 Q 2 39 e 苯乙烯 Q 1 0 e 0 80 e 值均接近的单体 可进行理想共聚 当 r1 r2 1 时 构成恒比共聚体系 此时 F1 f1 当 r1 1 且 r2 1 时可进行有恒比点的共聚 时 F1 f1 21 1 rr r 2 1 例1 0 41 和丙烯晴 r2 0 04 的共聚 3聚 此时 如 苯乙烯 r 当 r1 1 且 r2 苯乙烯的单体活性 的值 k21的值 表明苯乙烯自由基 st 活性大 烯自由基 Bd 活性 欲制备组成较均一的共聚物 不断补加 M2 丁二烯 单体 以保证原料组成基本恒定 得较均一组成的共聚物 11 12 1 1 kr k 1 r 大 表明 1112 2 M 单体活性大 1 kk 22 21 2 1 k k r 2 r k 1 M k 公式计算 先将重量分数换成摩尔分数 M M1 wt 72 M2 1 M1 wt 53 计算所得数据如下 1 小 表明 21 k 性小 22 单体活 2112 k 表明活性 Bd st 解 因为转化率大于 10 只能用积分 1 M1 0 277 0 347 0 694 0 833 0 972 1 110 M2 1 510 1 415 0 943 0 755 0 566 0 377 d M1 0 354 0 424 0 826 0 965 1 092 1 200 d M401 311 764 5 4 2 1 6 00 570 400 257 令 d M d 1 M2 R M1 M2 则由共聚方程 d M1 d M2 M1 M2 r1 M1 M2 r2 M2 M1 可得 R2 1 R r2 r1 以 R 1 1对 R 2 作图 可得直线的截距 r2和斜率 r1 R1 1 74 R2 0 84 计算所 如下 0 514 0 055 0 446 1 081 2 313 得数据 R 1 1 0 546 R2 0 133 0 186 0 501 0 728 1 092 1 856 9 体 M1 M2活性不同 所以共聚物组成和原料组成不同 且随链转化 率一 导组成亦随链转化率化 较的共聚物对共进行 1 定好原F1 要求决定 f1 0 后一次投料法 解 由于单 增加 原料组成直在变化致共聚物变化而变为了获取 均一组成 所以要聚物组成控制 料组成 由 适用于 a r r 1 恒比共聚体系 组成的情况 f 3 控 12 b r1 1 r2 1 要求的 F1接近恒比点 在 a b 两种情况下 f1 0 F 1随转化率基本不变 2 补加消耗较快的 M1 使原料组成基本不变 从而保证共聚物组 成基本不变 f1 0 f 1 A 补加 M 2 制转化率 385 0 4 004 022 解 4 01 21 1 rr AN St 分子量 104 所 1 1 r f A 分子量 53 以 73 0 45 0 62 0 76 53 St AN 104 24 f1 0 7345 0381 与恒比点组成十分接近 因此用该投料比一次投料反应 即在高转化 下 仍可均一的共聚物 解 St Q 1 0 e 0 8 VAc Q 0 026 e 0 22 Q 值相差 由表 6 7 与 与 V 而自由 与为 与 可见 St 与 VAc 活性相差很大 四 St St St St c St VAc St VAc d 由 则 b a 反应 b 易于进行 St 单体时 又由于 St 活性 VAc St 都优先于 St 反应 只有 最慢 所以产生 VAc 最困难 的定量1 2 则 45 可见 f1 0 0381 率制得组成较 很大 表明单体活性相差很大 苯乙烯活性 Vac 6 8 可知 St 反应时 St 活性为 1 VAc 仅 0 019 相对活性 Ac 反应时 St 活性是 VAc 的 100 倍 基活性 St 反应 St 活性145 Vac 活性为 230000 VAc 反应 St 活性为 2 9 Vac 活性为 7760 种基元反应 VAc VAc VAc VAc a VAc St VAc St b 于 St 活性 VAc b 反应生成的 St 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招聘医师、医技、护理、行政、其他岗位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嘉兴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攀枝花市盐边县事业单位春季引才考核的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河南郑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湖北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咸宁医院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招聘15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招聘教育卫生干部10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安徽蚌埠市《固镇县任桥镇2025年面向全县公开招聘村级后备干部》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山西省【中职专业高考】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农林牧渔大类】模拟练习
- 2025广东珠海市香洲区招聘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人员10人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IBI-325-生命科学试剂-MCE
- 收单外包管理办法
- 分时租赁介绍课件
- 第七章-大学生创业实践案例课件
- 燃机三菱控制系统简述课件
- 全尺寸测量报告FAI
- (完整)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认识五线谱精选PPT
- 维力能醋酸钠林格注射液
- 五四制青岛版2022-202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安全用药》课件(定稿)
- 直播场景搭建
- 专题复习七选五的解题技巧课件(共22张)-副本-副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