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考试模拟题.doc_第1页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模拟题.doc_第2页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模拟题.doc_第3页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模拟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得分二 填空 (每空0.5分,共20分)1.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 、 、 、 、 、 ,共六类微生物。2. 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 菌,被染成红色的是 菌。3.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 、 、 和 。4.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 、适宜的 、合适的 和必需的 。5. 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 、 、 和 四个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是 期。6. 当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时,该噬菌体称为 ,该细菌称为 .8. 常用的干热灭菌法包括 、 、 等接种环可采用 法。不耐高温的血清和毒素等常采用 法。9. 外毒素一般有 和 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 是毒性中心。 10.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有 和 。11. 定居于人的 和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中的微生物群叫做 .其生理作用包括 、 、 、 和 。得分三 选择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1. 属于非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病毒; D.细菌; E.立克次体2. 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 A.鞭毛;B.菌毛;C.纤毛;D荚膜;E轴丝3. 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是( )A.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B.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 C.抑制细菌的酶活性;D. 抑制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E.破坏细胞膜4. 细菌的“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 A.mRNA.; B.核蛋白体; C.质粒; D.异染颗粒; E.性菌毛5. 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A.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葡萄球菌 E.结核杆菌6. 有关G+菌细胞壁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 主要成分是粘肽; B.含有磷壁酸; C.对青霉素敏感; D.含有大量脂多糖;E.易被溶菌酶裂解7. 有关荚膜描述错误的是( ) A.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 B.可增强细菌对热的抵抗力 ; C.具有抗吞噬作用; D.具有黏附作用; E.化学成分可是多糖,也可是多肽等8. 突变使细菌遗传物质发生下列那种改变( )A.质粒丢失;B.溶原性转换 C.基因重组 D.核苷酸序列改变 E.以上均是9. 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宜采用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流通蒸汽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间歇灭菌法11.下列物质中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一种是 A.色素 B.细菌素 C.热原质 D.抗毒素 E.抗生素12. 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肉毒毒素 E.金葡菌肠毒素13. 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A. 源于革兰阴性菌 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C. 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14.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B.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C.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D.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E.抗体与 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15.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不包括A.抗肿瘤作用 B.机体免疫作用 C.合成维生素 D.生物拮抗 E.刺激补体合成16.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组成是A.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B.百日咳死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C.百日咳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 D.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E.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17. 目前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以达A.50% B.50%60% C.70%80% D.80%以上 E.90%以上18.下列细菌中有菌毛和鞭毛的细菌是A.葡萄球菌; B.脑膜炎球菌; C.肺炎球菌; D.痢疾杆菌; E.霍乱弧菌19. 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机制是A.中和游离的外毒素; D.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外毒素; C.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 D.在补体参与下溶解破坏破伤风杆菌; E.减轻临床症状20.自鼻咽拭子中分离出一株细菌 ,其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 ,胆汁溶解试验阳性 ,最可能是哪中细菌A.乙性溶血型链球菌 B.甲型溶血型链球菌 C.绿脓杆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肺炎链球菌21.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特点是A.以体液和细胞免疫并重; B.以体液免疫为主; C.为有菌免疫; D.不能通过人工主动免疫获得; E.可引起I型超敏反应22.下列肠道致病菌的特征错误的是A.革兰阴性杆菌; B.在SS琼脂上为无色半透明菌落; C.除少数外均不分解乳糖;D.抗原构造复杂 ,均有H ,O抗原; E.可用免疫血清鉴别型别23. 一位18岁女学生就诊时主诉:近一个月来咳嗽 ,痰中时有血丝 .消瘦并感疲乏无力、午后低热、心悸、盗汗、食欲不振 .医生高度怀疑为肺结核并对其进行临床检查 ,其中痰标本微生物检查:痰标本集菌涂片后 ,应选用的方法是A.革兰染色法; B.墨汁染色法; C.特殊染色法; D.抗酸染色法; E.镀银染色法24.引起气性坏疽的细菌是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肉毒杆菌; C.炭疽杆菌; D.分枝杆菌; E. 产气荚膜杆菌25.对病毒体最正确的 叙述是A.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B.脱壳后仍有感染性的 病毒核酸; C.有刺突的包膜病毒颗粒; D.可独立存在于细胞外的病毒颗粒; E.成熟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26.正常情况下无芽胞厌氧菌不存在的部位是A.子宫腔; B.尿道; C.肠道; D.阴道; E.上呼吸道27.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A.流行性感冒杆菌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鼻病毒28.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29.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A.核酸+包膜; B.核心+衣壳+包膜;C.核衣壳+包膜; D.核心+衣壳; E.核酸+蛋白质。30.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A.空气传播; B.经血传播; C.虫媒传播; D.粪口传播; E.垂直传播;31.病毒感染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A.潜伏感染; B.亚临床感染; C.慢发病毒感染; D.持续性感染; E.慢性感染;32.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A.包涵体; B.蚀斑; C.空斑; D.极体; E.异染颗粒; 33.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A.细胞溶解死亡; B.细胞融合; C.细胞转化; D.包涵体形成; E.以上均对;34.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类型是A.单股RNA B.双股RNA C.双股线状DNA D.双股环状DNA E.单股DNA35.脊髓灰质炎病毒多引起A.隐性或轻症感染 B.瘫痪型感染 C.延髓麻痹型感染 D.慢性感染 E.迁延性感染36.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一种由A.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亚急性感染 B.麻疹病毒引起的持续感染 C.疱疹病毒引起的隐伏感染 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37.可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毒为A. HAV,HBV和HCV B. HBV,HCV和HDV C. HCV,HDV和HEVD. HDV,HEV和HAV E. HEV,HAV和HBV38.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途径有A.分娩和哺乳 B.共用牙刷, 剃须刀等 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 D.性接触 E.以上均可 39.与HIV的感染特点不符的是A.潜伏期长 B.引起严重的免疫系统损伤 C.发生各种肿瘤D.可通过垂直传播造成胎儿感染 E.常由于外源性感染而致死40.对HIV致病机理的错误叙述是A.感染细胞表面gp120和邻近细胞表面CD4融合 B.TH细胞是HIV唯一的靶细胞C.病毒基因的整合可干扰细胞正常代谢 D.病毒的出芽释放可损伤细胞E.通过型超敏反应损伤CD4细胞得分四 问答题(1-3题每题4分,4题8分,共20分)1. 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步骤。2. 简述链球菌所致疾病。3. 简述全身细菌性感染的几种病症。4. 结合日常知识和专业知识,谈谈你对“感染性疾病与人类”这一话题的认识。河南大学医学院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医学微生物学试卷(A)答案一 名词解释1. microorganism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 L formed bacteria细菌L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此现象首先由Lister研究发现,故称细菌L型。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L型可回复成原细菌型。3.capsule荚膜:某些细菌能分泌黏液状物质包围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其主要的功能是抗吞噬作用,并具有抗原性4.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鼠疫和炭疽菌,引起不规则发热,皮肤和黏膜有出血点,肝脾肿大等。白喉和破伤风菌等。5.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病原体和非病原体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因此,灭菌比消毒的要求高。6.drug resistance:药物抵抗,指在一定条件下病原菌发生耐药性改变。7. SARS Cov:SARS 冠状病毒,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的病原体。8. 乙肝两对半:HBsAg HBsAb HBeAb HBeAg HBcAb9.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IgG分子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争夺Fc段,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10. 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主要为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二 填空1. 细菌 支原体 螺旋体 立克次体 放线菌 衣原体2. G+ G-3.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4. 营养 酸硷度 气体 温度5. 迟缓期 对数生长期 稳定期 衰退期 对数生长期6. 前噬菌体 溶原性菌7. 焚烧 烧灼 干烤 干烤 滤过8.磷壁酸 外膜 肽聚糖9.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10体表 正常菌群 防御外来致病菌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肿瘤作用 抗衰老作用三 选择题1 C 2 A 3 D 4 C 5 E 6 D 7 B 8 D 9 E 10 D 11 D 12 D 13 B 14 E 15 E 16 B 17 E 18 E 19 A 20 B 21 C 22 D 23 D 24 E 25 A 26 E 27 B 28 A 29 D 30 D 31 B 32 A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