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7教学案 (3).doc_第1页
练习7教学案 (3).doc_第2页
练习7教学案 (3).doc_第3页
练习7教学案 (3).doc_第4页
练习7教学案 (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7主备学校:京口实小共同体 课型:练习课 审核者:使用学校: 执教者: 执教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习孔子的名言,理解其意思,知道其出处。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名人名言。2诵读积累成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教学重点、难点: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教学课时:两课时资料链接: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论语以记言为主,书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所涵盖的内容何其之广,所讲内容给对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论语学而是整部作品的第一篇,他记录了孔子为学、为人、为事等方面最为基本的原则和要求。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孔子的名言,理解其意思,知道其出处。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名人名言。2诵读积累成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除了书中所提到的,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孔子的名言: 2写出平时你最喜欢或印象最深的一句名言 3写出“诵读与积累”中你比较生疏的词,再思考或查查它们的意思。 二、课堂研讨(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导入。(2)学生读第一部分。(重点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重点将“乐”音读正确。(3)教师提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共同交流得出答案。(4)了解这句话的出处。提问:虽说“好汉莫问出处”,但好句就该知道它的出处。你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吗?阅读“资料链接”,了解论语。2教学第二部分。(1)要求学生读题,并明确这几句话都是孔子的名言。(2)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理解它们的意思。(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4)指名学生回答。(说出大致意思即可)(5)师生共同评议。(6)教师小结:这些都是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告诉了我们一些学习的方法以及在学习上应拥有的品质等。(7)背一背:各自练背;师生接背;抽背。3教学第三部分。(1)学生回忆:老师说过哪句话对自己最有启发?有什么启发,结合切身的体验、经历谈谈。(2)指名学生回答。(3)师生评议。(4)拓展: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对你有何启发?知道它们的出处吗?(要求学生在积累名言时注意对意思的理解,并争取知道其出处;多积累,多运用)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诵读词语。(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和出处。(4)同学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这些成语都是孔子说的,大都出自论语)(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6)学生练习背诵。2积累反馈。(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1)指名读题,进一不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孔子游春。(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4)让学生说出哪些相邻的字繁简相差教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5)教师重点指导“普照、泗水、翩翩”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四、当堂训练根据所学思考填空:书中列举了很多孔子的名言对我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其中有关复习的名言有“ ”和“ ”;提示我们只有将读书与思考有机结合才有收获的句子是“ ”;告诉我们一旦醉心于读书学习便会忘记一切的句子是“ ”;告诉我们人要虚心好学的名言是“ ”;主张老师应采取启发式教育的句子是“ ”。五、巩固练习1选用“诵读与积累”中恰当的词语填空。(1)学习上我们应采取( )的态度,只有这样人才会变得更充实,更强大。(2)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真可谓( )、( )啊!(3)对待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做到( )、( ),这样的老师才受学生爱戴。2论语是一部以记录孔子言行为主的书。全书共20篇,计512章。下面的内容选自论语请读读背背,再想办法写出它的意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注释:子曰:孔子说。说:通“悦”高兴快乐;愠:恼恨、生气。 。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营造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一、温故预习1、默写“诵读与积累”中的词语。 2、积累几句表达送别情意的诗句。 二、课堂研讨: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一)导入1.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1)说说你知道的送别诗。师生交流,学生说古诗,老师进行点评(2)(电脑出示)送别组诗,配乐齐读。读着这些诗,心头泛起什么滋味?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惆怅、凄凉、伤感的色彩。(3)送别诗,尤其是唐代的送别诗不仅只有惆怅、叹息和忧伤。请看:(课件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感受到了什么?)在离愁中蕴含昂扬乐观、积极奋进的情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这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2.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这是我的师范同窗送给我的同学录,十五年了,我一直珍藏着。这是我的朋友赠我的送别诗(在我的眼里,这些用心写就的文字就是诗。)(翻看展示),这是多么值得怀念的礼物啊,郁闷时看看她,回忆起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烦恼会一扫而光;懈怠时,看看她,会重新汲取前进的力量。难怪荀子说(课件出示)“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鲁迅说:君子赠人以言,庸人赠人以财。黼黻:f f,词语解释: 1.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 2.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二)新授1.你即将离开母校,你们知道谁期待你们的临别赠言吗?师生交流(确立对象)2.大家想一想,我们在给老师、同学、母校说赠言,可以是哪些方面的内容呢?(确定内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1)讨论(2)指名汇报(3)教师小结:我们的赠言可以是惜别、鼓励、感激等等。3.试说:同学们,我们在一起相处了很久(有些同学甚至相处了六年),在一起笑过、哭过,你在临毕业前有什么想对朋友(同学)说的,同座位能互相先说说吗?(1)指名上台说,说完之后,请好朋友能不能也说些什么?(2)同学们,说的内容也不单单是祝福,也或许是(3)还有谁来说一说呢?4.点拨指导:通过几位的发言,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赠言要求)(1)师生交流(2)教师点拨:真挚的感情(读一则同学送我的赠言)言之有物,言之有事:六年的小学生活给我们留下了多少难忘的事情啊,如果联系我们的生活,一定打动我们朋友的心。(出示班级开展的一些活动的照片)突出个性: 读一则老师送给学生的赠言在我们的大家庭里,我们都有自己的个性。我们邀请两位同学,他们有什么个性,如果他们把留言册送到你们手上,你们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3)按以上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评议修改。5.继续指导:同学们,我们深深地被大家感动了,在我们这个家庭里,除了同学、还有老师,现在你是不是也想把你的赠言,送给母校、送给老师吗?我们对老师和母校说话的时候,我们的话语是一样的吗?师生交流:要更有礼貌。这要告诉我们表达要得体,对于不同的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教师板书:表达得体(三)学写赠言,互动交流。引导:要是在十年、二十年之后,再能看到这样话语,该是多么感动啊!让我们把它写下来吧。怎么写呢?老师这里有一篇例文,大家可以看看。有称谓、正文、祝福、落款等几个要求。(课件出示例文:同窗给我的赠言)请大家把自己最真实的语言,最想说的话,写一则临别赠言。想写给谁就写给谁。(1)(发赠言专用纸)学生动笔训练,伴随着非常柔和抒情的音乐(2)师生交流(3)教师点评(4)赠送小卡片,传递我们的感情,燃烧我们的感情吧。9.来而不往非礼也,请大家接受我的临别赠言(出示教师给全体学生的赠言)。注:三次有针对性地读赠言要不要出现、出现的时机要视学生的学情而定。 三、当堂训练选择不同的对象,一一写赠言相送。四、巩固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牵 挂 一天清晨,从梦中醒来惊出了一身冷汗。梦境历历,如在眼前天空飘着细雨,我回老家去,父亲说头痛得厉害。我吓坏了,忙用摩托车带他去医院,并且一路上默默祈祷但愿这只是一个梦,父亲肯定不会有事! 之所以会做这个梦,是因为父亲当时刚下岗在家,A_。那几日,小弟要结婚,家中正在装修房子。父亲平日就爱喝两口,加上心中不舒畅和麻烦事,B_也是在所难免。而父亲的高血压,又每每让我放心不下。 醒来后,仍然C_。把梦中的事告诉妻子,妻笑我心也太小了,会有什么事?话虽这么说,还是D_。早饭后,马上往家中打了个电话,正是父亲接的,听到父亲的声音,我的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支吾了几句,放下电话,心里格外轻松。 事后想是否如妻所说,自己的心未免太小太细了呢?整日牵挂这,牵挂那的,是否太女人气了呢?转念一想,不觉哑然失笑,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心小又有何妨?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让你牵挂,或者知道有人在牵挂着自己,不同样是一种幸福吗? 我想起去年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天格外冷。因为放了寒假,睡了个懒觉,快到9点了,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父亲。父亲搓着手,劈头就问,怎么没人接电话。我说电话在客厅里,卧室门又关得严实,睡得死没听到。父亲缓缓地说,电话半天没人接,担心你们怕是煤气中毒,就赶过来看看,没事就好。说完就走了。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的眼睛一片朦胧。 这就是牵挂。它是干渴中的一汪清泉,冬日里的一轮暖阳,滋润、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