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RGD序列环肽的设计与合成方法研究.doc_第1页
含RGD序列环肽的设计与合成方法研究.doc_第2页
含RGD序列环肽的设计与合成方法研究.doc_第3页
含RGD序列环肽的设计与合成方法研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含RGD序列环肽的设计与合成方法研究初虹,陆冬冬(苏州中科天马肽工程中心有限公司,苏州 215101)摘 要:目的 介绍含RGD序列的环肽的设计与合成方法。方法 二硫键成环、酰氨键成环和click反应成环是含RGD序列环肽的主要成环方式。结果 三种方法应用越来越多,易于得到低消旋,高产率的产物。 结论 设计与合成有高稳定性和高生物活性的含RGD序列的环肽是含RGD类多肽研究的主要方向。关键词:RGD序列;环肽;合成;Click化学反应 近些年,人们对含RGD序列的环肽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越来越热。RGD序列即含有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Arg-Gly-Asp)的三肽序列,该三肽序列是细胞中粘附蛋白的功能序列,最初是在细胞外基质(简称ECM)中获得的。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正常细胞只有粘附于一定的基质才能生长,脱离了基质细胞生长就会很快停止于Gl期或 G0期。整合素(Integrin)即RGD受体的统称1,整合素介导着许多种类的细。细胞及细胞底物间的相互作用,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如体内平衡调节,细胞粘附,细胞迁移,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淋巴细胞识别,血小板的凝聚等。含RGD序列的粘附蛋白在细胞粘附中起重要作用2。药理学实验表明,许多含RGD序列的小分子片段可抑制细胞的粘附。许多病理学过程如血栓形成,肿瘤组织的转移等都与细胞粘附作用有关。因此RGD类多肽的粘附性成为药物设计的新靶点,含RGD序列的多肽或化合物有望治疗一些与细胞粘附作用相关的疾病。 很多线性肽在体外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但由于体内存在各种各样的酶,这些酶的存在会破坏活性肽的结构,从而导致其在体内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对于需要大量用药的治疗方案来说,无疑会大大增加医疗费用,并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治疗风险。因此,增加肽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提高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是很多药学工作者所努力的方向。除了改变多肽类药物的剂型,从而延长其半衰期,增强其抗酶解能力外,将肽链的主体或部分设计为环形结构,也是增加多肽生物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有大量的科学实验已证明了这一点。笔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也遇到过很多含RGD序列的环肽,现对含RGD序列的不同环肽的合成方法在这作一概述。1 通过二硫键成环的含RGD序列的环肽由于Cys的侧链-SH易于氧化成S-S键,因此可采用此特性将线性肽氧化成环肽。笔者在平时的实验中也遇到很多通过二硫键成环的含RGD序列的环肽,其通式为-X1c(CRGDC)X2-。合成的思路一般是先用固相法合成线性肽树脂,采用缩合剂DIC/HOBt,HBTU/HOBt/NMMM或PyBOp/HOBt/NMM等,然后采用液相氧化。二硫键的形成也可以通过固相氧化如I2,K3Fe(CN)6,空气,Tl(tfa)3等,但固相法氧化中间过程不容易控制,氧化条件难以掌握,所以一般采用液相氧化,可以通过HPLC随时跟踪检测。液相氧化时多肽浓度一般在0.10.5mg/ml,可通过空气氧化4,将脱保护游离出半胱氨酸-SH的多肽溶于水中,在近中性或弱碱性(PH6.510),在空气中搅拌自然氧化,时间一般需要24h以上。此法的有点是:副产物为水,纯化方便。缺点是氧化时间长且很难氧化彻底。H2O2氧化因具有副产物为水,氧化迅速,纯化方便等优点,因此是我们用的最多的一种氧化方法。氧化前将粗肽用水溶解完全,可加适量DMSO,醋酸等助溶。用氨水或NaHCO3调pH到7.27.4之间,加1020倍量左右的10H2O2,反应一般在30min2h,用HPLC跟踪检测氧化是否完全。氧化完全后用醋酸调PH值到45左右,加少量Vc防止过氧化。文献中报道液相中氧化二硫键还可以用20%DMSO水溶液氧化,反应14h,可在PH38范围内适用,对碱性或疏水性的肽尤其适用。除此之外,还可用I2,K3Fe(CN)6,N-碘代琥珀酰亚胺(NIS)氧化,氰化碘(ICN),锍盐氧化,Npys氧化法,都有相应的环化实例。2 通过酰胺键成环的含RGD序列的环肽 关于环肽的合成有很多的文献报道,从成环方式上可分为三种方式5:(1)头尾成环脱去N 端保护, 游离的氨基进攻肽链的C 末端。(2)侧链-侧链成环, 即侧链的氨基(如Lys , Orn) 与侧链的羧基(如Asp , Glu) 成环。(3) 侧链有羧基的氨基酸与N端成环。从合成方法上又可分为溶液合成法和固相合成法两种6,溶液合成法是在高度稀释的溶液中进行的(一般为10-310-4mol/L),将裂解下来的线性肽在缩合剂的加入下成环,也可先将C端活化再成环。C末端活化的方法有活泼酯法,叠氮法,硫酯法或加入辅助试剂成环。固相法成环是在树脂上成环,然后脱落下来,避免了分子间的聚合。据文献报道常用的树脂有MBHA,OXime,PAM等树脂。 笔者合成过的含RGD序列的环肽有X1RGDX2-或-RGDX1X2-等形式。如笔者曾经合成过RGDFK序列的环肽,在G和D之间通过酰胺键成环。线性肽用固相合成法合成,环化用溶液法环化。具体步骤:先用固相法制备DKFRG-CTC Resin,再加入TFE:DCM=2:8裂全保护肽,得到NH2-D(OtBu)-K(Boc)-F-R(pbf)-G-OH。此环化所用的缩合剂为PyBOP:HOBt:NMM:全保护肽3:3:6:1(为mol比),称好PyBOP/HOBt溶于DCM中,再将全保护肽溶于DCM中,通过恒压滴液漏斗缓缓滴入缩合试剂中,控制环化时肽浓度在0.5mg/ml左右。环化时间24h,中间可以通过HPLC监测主峰保留时间变化,以此初步判断环化是否完全。此实验中在环化接近24 h时,HPLC检测已环化上95,将DCM旋去,加裂解试剂裂解得到环化后的粗肽,最后分析制备,最终计算环化收率在30左右。 除了上述含RGD类型的环肽外,还有些带侧链修饰的RGD序列。如cyclo(DYKRG),因K侧链含有-NH2,可在其上接各种修饰基团,如FITC,DOTA等。本实验室常采用的通用合成路线是首先用2CTC Resin作为载体,用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线性肽树脂,再裂解全保护肽,使用PyBOP/HOBt/NMM或PyAOP/HOBt/NMM,或HATU/HOBt/NMM作为缩合剂进行液相环化,理论上后两种缩合剂活性更高,但价格昂贵,大量合成时不利于降低成本。通过HPLC检测环化过程,最后再旋去DCM,加裂解试剂裂解得到环化初肽,最后通过反相HPLC分析纯化。虽然进行液相环化容易产生二聚物或多聚物,但液相环化是经典的合成方法,此合成路线简单易掌握,有实验证明特别适合环八肽的合成7。3 通过此 click化学反应(叠氮与炔成环)的含RGD序列的环肽 一般情况下,短肽(如四肽)的首尾环化很困难。一方面由于分子间容易聚合产生聚合物,另一方面由于处于环化过渡肽的四肽分子环张力很大导致环化失败。有文献报道8,通过使用1,4二取代1,2,3-三唑作为环化的桥梁,这些三唑化合物具有类似于肽键的原子取代和电子效应,可以通过Cu+催化使叠氮和炔一步成环。如有人使用这一click化学反应类型成功合成了cyclo-(L)-Pro-(L)Val-(trizaole)-(L)Pro-(L)Tyr,收虑达到了70。在合成过程中对环化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摸索,确定此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是:CuBr(0.2eq),DBU(3eq),用甲苯做溶剂,在110下加热回流16h。 笔者合成过类似的环肽,其肽序为cyclo(2-Propynylamine)-D-G-R-E-G-N3),通过click化学反应成环,合成的思路如下:先用2CTC Resin作为载体,用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线性肽2-Propynylamine-D-G-R-E-G-N3,在固相上再使叠氮甘氨酸与炔通过click反应成环。环化反应如下图所示:、笔者对成环的条件我们进行了摸索,条件一:CuBr(0.2eq),DBU(3eq),在110下将肽树脂用甲苯加热回流16h。条件二:CuBr(0.2eq),DBU(3eq),用甲苯做溶剂,在50下将肽树脂油浴加热反应12h。条件三:CuBr(0.2eq),DBU(3eq),Vc-Na(3eq),用DMF做溶剂,使用肽树脂固相环化12h。条件四:CuBr(1eq),DBU(3eq),用DCM做溶剂,裂解全保护肽后在DCM中环化3h。经过多次反复实验比较,此含RGD序列的环肽成环最佳反应条件应采用条件四,总收率可达到40%。含RGD序列的环肽及其类似物的环化也可以在溶液中进行。一般方法是先使用2chlorotrityl chloride Resin在为载体,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线性肽树脂,再裂解得到全保护肽,然后在溶液中环化,使用HPLC跟踪反应进程。随着RGD序列环肽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如何简化工艺路线,得到低消旋,高收率,高生物活性和高稳定性的RGD环肽及其类似物是今后合成研究努力的方向。REFERENCES1 RUO Z G, QIU C L, XIE P. Progress in the study on synthesis of RGD-containing peptidomimeticsJ. Pharm J Chin PLA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21(2):129-132.2 YANG D C, YANG Y, XIAO Q. Progress in the study on synthetic method of RGD-Containing cyclopeptide and its analoguesJ. Chinese J Organic Chem (有机化学), 2001, 16(6): 440-443. 3 ZUO Z L, ZHOU L, SU Y, et al. Study on the structrue and 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the peptides containing RGD J.W C J. P S(华西药学杂志),2002,17(2):92-94.4 WANG L Y, PAN H P, CHEN Z Y. Methods ofdisulfide formationin peptide synthesisJ. Chinese J Organic Chem(有机化学),1998,18(6):576-580.5 TANG Y C, TIAN G L, YE Y H. Progress in the study on synthetic method of cyclopeptides J. Chem J Chinese Universities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21(7): 1056-1063.6 SUN X W, DENG H Y, TAN H Y. Analytic method and research of cyclopeptidesJ. R & D of world Sci and Tech(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27(4):72-77.7 YANG Y, YANG D C, XIAO Q, et al. Research on the synthetic method of RGD-contaning cyclopeptide and its analo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