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尖子生专练24朱子曰:“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的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 a“理”是一种客观物质 b人性与天理一致c主张“知行合一” d格物致知是探究“理”的根本手段26、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27、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28“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的上升。”此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充分洗礼 b殖民运动增强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c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 d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不同29“一旦人民可以把他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发表以上言论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康德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30上世纪20年代初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7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福利国家”,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不同国家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 b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c杰出的人物会影响历史发展过程 d“实事求是”思想具有普适意义31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著名的“特里芬悖论”,它是指如下两难局面:一方面,美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其他各国储备资产的来源,若美国停止不平衡,势必减少他国的流动性储备;但另一方面,若美国长期不消减国际收支逆差,又会使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下降,因而争相拿本国的美元储备兑换美国政府的黄金。这里特里芬悖论指出的问题意味着a美国清偿能力和机制与国际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信心之间存在根本矛盾b美国经济实力愈是强大,该悖论指出的矛盾愈是突出c美国享受美元特权是无需支付成本的d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解体意味着美国金融霸权的终结32历史留给历史无尽的讽刺:30僭主(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败于斯巴达,斯巴达扶植“30僭主”执政,其统治的暴虐导致后世把“僭主”直接译为“暴君”)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从苏格拉底之死可看出:a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 b过多的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容易导致人民独裁c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 d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33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主要反映了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 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34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中写道:“革命带来了问题,答案却是只能在继续革命中得到解决。所谓的革命,无非是要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用更激进的革命,继续撬。”这表明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前期 a革命目的极具坚定性 b革命手段极具优越性 c革命过程极具跳跃性 d革命结果极具建设性35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 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b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d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40(25分)法律思想与实践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治;必于赏罚,赏罚不阿,则民用。民用官治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之业成矣。 韩非子材料二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判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法国民法典材料三 (中国古代刑狱)以贵治贱,故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豺狼。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倖之人,或可与法相遁。若夫今世欧洲之立宪,宪非其君之所立也,其民既立之,或君民共立之,而君与民共守之者也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严复集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方针和改革措施,大都是通过立法活动得以贯彻和实施的。罗斯福新政六年,其立法活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自罗斯福就任总统至1935年为第一阶段,1935年至1938年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立法主要集中在“百日新政”内,有1933年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15个重要法律。第二阶段的立法,以社会保障法、国家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关系法为标志。张永生浅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立法活动(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进步意义。(3分)(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法律原则?(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严复对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4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严复的这一法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4)根据材料四,比较罗斯福新政两个阶段立法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影响。(4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额印象那么深刻,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应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的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因此,他们是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生活水平。他们不太注意苏联人缺乏个人自由这一点,因为这些人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通常还享受不到这样的自由。-摘编自全球通史评论材料中关于五年计划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讨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社会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应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则材料思想倾向的不同。(6分)(2)根据史实说明这两种思想在其所处时代的作用。(9分)47、【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雍正五年(1727年)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二 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1)材料一中“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7分)(2)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8分)历史答案242526272829303132333435bdcccddadbab40、(1)思想:主张实行法治;法治有利于巩固统治;法治是富国强兵的保障。(2分)进步意义: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稳定社会秩序起到重大作 用;对秦国统一全国和巩固大一统局面有积极影响。(3分) (4)第一阶段立法的目的是从挽救经济危机出发,整顿金融,调节工农业生产。第二阶段是为了调整社会关系,确立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经济。(4分)影响: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4分) 41、略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要点:(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 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5分)(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10分)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答案要要点:(1)材料一认为:“君权神授”,人民无权议论国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内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第3套)
- 商铺承包合同
- 银行贷款有合同
- 生鲜超市合同
- 商铺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 2026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专项突破试卷
- 审计复印合同
- 备战2026中考英语语法百题分类训练 专题13 形容词副词的原级比较级最高级100题(中考真题+中考模拟)(解析版)
- 2026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研优卷)
- 【《某教学楼建筑与结构设计》13000字(论文)】
- 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共享协议
- 工业机器人基础中职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港股通开通25道测试题及答案
- 化妆课件图片模板
- DB42∕T 2303-2024 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
- DB11T 2460-2025 室内型应急避难场所平急转换技术要求 宾馆
- 康复科疼痛的护理
- 心肺复苏培训课件下载
- 小朋友捕鱼游戏活动方案
- 创意海报设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