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艺理论复习.doc_第1页
西方文艺理论复习.doc_第2页
西方文艺理论复习.doc_第3页
西方文艺理论复习.doc_第4页
西方文艺理论复习.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文艺理论复习 0 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当代西方文论的发展概况及其规律。 二 课程内容 0.1两大主潮: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0.2两次转移:从作家到作品和从作品到读者接受。 0.3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 三考核知识点 0.1 当代西方文论的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主潮。 0.2 当代西方文论的“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 四考核要求 0.1识记: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和科学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0.2领会:“非理性转向”的含义和“语言论转向”的含义。 1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象征主义和薏象派代表作家及其论著,掌握其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 课程内容 1.1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1.2叶芝的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象征理论。 1.3庞德、休姆的意象主义诗论。 三考核知识点 1.1 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瓦莱里、叶芝及其主要论著。 1.2 瓦莱里的诗歌“音乐化”论。 1.3 瓦莱里强调抽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1.4 叶芝对隐喻与象征的区分。 1.5 叶芝论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 1.6 庞德的“意象”定义。 1.7 休姆论“幻想”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四考核要求 1.1识记:瓦莱里、叶芝及其论著。 1.2领会: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1)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2)诗情世界与梦幻世界的内在联系;(3)语言的音乐化。 1.3领会:瓦莱里论抽象思维的重要性。 1.4识记:叶芝对隐喻与象征的区分。 1.5领会:叶芝对象征的要求:包含着感情象征的理性象征。 1.6识记:庞德的“意象”定义:“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1.7领会;休姆论“幻想”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2 表现主义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表现主义文论的发展概况和主要观点。 二 课程内容 2.1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 2.2科林伍德的表现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 2.1 表现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克罗齐和科林伍德及其主要论著。 2.2 克罗齐“直觉表现”说的主要观点。 2.3 科林伍德对表现情感和激发情感的区分。 四考核要求 2.1识记:克罗齐的主要论著美学原理、美学纲要;科林伍德的主要论著艺术原理。 2.2领会:克罗齐“直觉表现”说的主要观点:直觉指心灵赋形式于杂乱无章的物质世界的活动;直觉即表现,两者不可分割。 2.3应用:科林伍德对表现情感和激发情感的区分:表现首先指向表现者自己;艺术创作不应为一般而忽略个别;表现的结果是使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界限趋于消失。 3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的发展概况和主要作家;掌握该流派的主要观点。 二 课程内容 3.1诗学探索的理论特征 3.2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 3.3雅各布森对文学性的语言学阐释。 3.4艾亨鲍姆的科学实证主义文论。 三考核知识点 3.1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和日尔蒙斯基。 3.2 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理论主张。 3.3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 3.4 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区分。 3.5 雅各布森论文学的“文学性”。 3.6 雅各布森论隐喻与转喻。 3.7 艾亨鲍姆“创新”即“发现”的观点。 四考核要求 3.1 识记: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和日尔蒙斯基。 3.2领会: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理论主张:(1)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2)文学创作的宗旨在于审美过程;(3)文学批评的任务是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 3.3应用: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 3.4领会: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区分:在日常语言中,说话的意义(内容)是最重要的;在文学语言中,表达本身(形式)就是目的。 3.5领会:雅各布森论文学的“文学性”:诗性功能。 3.6领会:雅各布森论隐喻与转喻:(1)隐喻即依靠相似性的比喻;(2)转喻即依靠邻接性的比喻。 3.7领会:艾亨鲍姆“创新”即“发现”的观点:新的艺术形式的创造,本质上是一种发现,此形式潜藏于以前阶段的形式之中。 4 精神分析批评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精神分析批评的发展概况,掌握该派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 课程内容 4.1精神分析批评的一般概念。 4.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 4.3传统的精神分析批评。 4.4霍兰德的读者反应批评。 4.5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三考核知识点 4.1 精神分析批评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 4.2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和“俄狄浦斯情结”的主要观点。 4.3 弗洛伊德论文学艺术与白日梦。 4.4 霍兰德论创作与阅读中人体身份、文化身份和个人身份的主导作用。 4.5 拉康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语言学阐释。 4.6 拉康对弗洛伊德“自我”概念生成的新解。 四考核要求 4.1识记:弗洛伊德的主要论著创造性作家与白日梦、俄狄浦斯王与哈姆雷特、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霍兰德的主要论著精神分析学与莎士比亚、文学反应动力论、本人的诗歌:文学精神分析学引论;拉康的主要论著自我的语言、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4.2 领会: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和“俄狄浦斯情结”的主要观点:本我与“快乐原则”、自我与“现实原则”、超我与“至善原则”;恋母情欲综合感。 4.3领会:弗洛伊德论文学艺术与白日梦:创造性作家本质上是白昼的梦幻者。 4.4应用:霍兰德论创作与阅读中人体身份、文化身份和个人身份的主导作用:儿童时代使每个人发展出一种与他人不同的个人风格或身份主题;所有文学反应都由包括人体身份、文化身份和使我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独一无二的个人历史的那种身份所控制。 4.5领会:拉康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语言学阐释:以隐喻和转喻解释“压缩”和“移置”。 4.6应用:拉康对弗洛伊德“自我”概念生成的新解:从“想象态”到“象征性秩序”;“镜子阶段”的重要性。 5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直觉主义与意识流文论的主要观点。 二 课程内容 西方文艺理论复习提纲5.1柏格森与直觉主义。 5.2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 5.3意识流作家的艺术观点。 三考核知识点 5.1 柏格森的直觉说和绵延说。 5.2 威廉詹姆斯论意识流的不可分割性。 5.3 乔伊斯对阿奎那的美的三要素说的阐释。 5.4 沃尔夫论心理的真实。 四考核要求 5.1 领会;柏格森的直觉说和绵延说。直觉:是一种不依靠理性与经验、不证自明的知识能力,它追随对象的内在生命,达到物我同一的至境。绵延: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 5.2 领会:威廉詹姆斯论意识流的不可分割性:意识中每一个鲜明的意象都是浸染在围绕它们流淌的活水之中。 5.3 领会:乔伊斯对阿奎那的美的三要素说的阐释:“完整”、“比例”、“鲜明”。 5.4 领会:沃尔夫论心理的真实:生活是一圈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的光晕。 6 语义学与新批评派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掌握语义学和新批评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二课程内容 6.1理论背景与发展概况。 6.2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 6.3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6.4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6.5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6.6燕卜荪的复义理论。 6.7维姆萨特和韦勒克的“新批评”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 6.1 新批评派的奠基者瑞恰兹和艾略特及其主要论著。 6.2 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 6.3 瑞恰兹语义学批评的基本特征。 6.4 瑞恰兹的语境理论。 6.5 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的要点。 6.6 艾略特寻找“客观对应物”的观点。 6.7 兰色姆的“构架肌质”理论。 6.8 布鲁克斯论悖论与反讽。 6.9 燕卜荪论复义的七种类型。 西方文艺理论复习提纲6.10 维姆萨特对“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的批评。 6.11 维姆萨特论隐喻。 6.12 韦勒克以文学的内部研究取代外部研究的主张。 6.13 韦勒克对作品结构的八个层面的划分。 四考核要求 6.1识记:瑞恰兹的主要论著意义的意义、实用批评、和修辞哲学;艾略特的主要论著传统与个人才能、玄学派诗人和批评的功能。 6.2 识记: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奠基阶段、“南方集团”和“耶鲁集团”。 6.3 领会: 瑞恰兹语义学批评的基本特征:(1)“细读法”和语义分析;(2)对心理学问题的重视;(3)内在的批评。 6.4 应用:瑞恰兹的语境理论:(1)就共时性而论,语境包括与所要诠释的对象有关的某个时期中的一切事情;(2)就历时性而论,语境则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3)在特定的语境中,会产生矛盾的解释均应排除在复义之外。 6.5 领会: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的要点:(1)文学传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文学家应当适应传统;(2)文学家应当消灭个性;(3)文学家应逃避个人情感。 6.6 领会:艾略特寻找“客观对应物”的观点:强调感性和理性的密切结合,一种思想同时也就是一种经验。 6.7 领会:兰色姆的“构架肌质”理论。“构架”指文本内容的逻辑陈述;“肌质”指文本中的个别细节。在文学作品中,“肌质”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构架”,只有它才是作品的本质和精华。 6.8 应用:布鲁克斯论悖论与反讽:悖论: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反讽:所说的话与所要表示的意思恰恰相反。 6.9 领会:燕卜荪论复义的七种类型:复义:“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微,只要它能使同一句话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 6.10 应用:维姆萨特对“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的批评:“意图谬见在于将诗和诗的产生过程相混淆”;“感受谬见则在于将诗和诗的结果相混淆”。 6.11 领会:维姆萨特论隐喻:(1)隐喻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喻旨与喻本之间的相异性;(2)隐喻是一种具体的抽象;(3)隐喻不仅依靠异中之同,也能依靠相反之处;(4)隐喻离不开语境。 6.12 领会:韦勒克以文学的内部研究取代外部研究的主张:文艺作品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它是内部研究的唯一对象。 6.13 领会:韦勒克对作品结构的八个层面的划分。 7 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文论的代表作家和主要论著,掌握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二课程内容 7.1哲学背景与发展概况。 7.2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 7.3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文论。 7.4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 7.5尤奈斯库的荒诞派戏剧理论。 三 考核知识点 7.1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