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一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当堂检测(1).doc_第1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一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当堂检测(1).doc_第2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一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当堂检测(1).doc_第3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一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当堂检测(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堂检测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了()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郡县制2.有学者认为西周封邦建国是为了“控股政权”,其扩充“股份”的主要方式是()a采取内外服制 b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c大封同姓诸侯 d对殷商方国形成包围3.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体系是()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4.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5.历史学家钱穆解释“宰相”由来:“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时最重要事是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宰就是掌管杀牛祭祖的。”到了秦汉,家宰变成了国家的政治领袖。宰相的由来,反映了()a古代贵族家庭十分重视迷信活动 b皇权和相权之争是封建时代的顽疾c宗法制对古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d祭祀活动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渐消失6.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7.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8.“封建”源于西周,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以“封建”一词对译西方的“feudalism”(封土封臣),后该词又输入中国,异化为社会形态学上的“封建社会”。结合“封建”词义的演变,下列哪种说法不符合史实()a体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 b“封建”本义为封邦建国c“封建”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 d“封建”本义与中央集权制相抵触9.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10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一件秦权(秤砣),上面刻着秦朝通行的文字“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一),歉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之”。该文物有助于研究()秦朝制度秦始皇功绩古代文字演变秦朝灭亡原因ab c d11.钱穆评论秦代政治说:“秦政不失为顺着时代的要求与趋势而为一种进步的政治。”但是,以下不能反映秦所处时代的“要求与趋势”的是()a废封建、行郡县 b建长城、筑驰道c重功利、恃酷法 d度量衡、都统一12.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作出多种解释b史料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重要依据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材料二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执掌上来说是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请回答: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6分)结合材料二,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10分)14.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家国同构可以看作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的说法。材料二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皇帝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开阡陌,置郡县,此等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李贽史纲评要卷四材料四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请回答: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4分)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4分)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说明理由。(8分)(2)在材料三中李贽是从哪些方面评价了秦朝的制度与政策的?(4分)根据材料四,归纳概括王夫之评价秦制的观点。(6分)当堂检测答案1b 2c 3b 4 a 5c 6a 7a 8c 9 c。 10b 11c 12c13、(1)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2分)等级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2分)制度基础: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2分)(2)特点:官僚政治全面展开,但家国尚未分离,处于中国古代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时期。(4分)背景:铁器牛耕逐渐推广,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地主土地私有制成为主要经济基础;统一的政治局面和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土,促使统治阶级采取新的政治制度;法家思想和儒法结合的儒家思想先后成为秦汉时期的主导思想,加强了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但秦汉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刚刚统一全国的政治形势也决定了其制度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的特点。(6分)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巩固加强。(10分)14、(1)作用:以血缘关系定亲疏,确定社会等级关系;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4分)进步: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4分)(最后一问,选肯定、否定都行,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肯定:是,(2分)理由如下:部落、家族以宗法为核心,以分封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3分)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3分)否定:不是,(1分)理由如下:皇位世袭,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2分)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奴才,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2分)(2)李贽:经济上:确立土地私有制;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