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新人教版(8).PPT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新人教版(8).PPT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新人教版(8).PPT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新人教版(8).PPT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新人教版(8).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c c 君子的争与不争蒋骁飞 民国四大国学大师之一的陈寅恪学贯中西 通晓30多种文字 但他不屑于考证书 连一张文凭都没有 梁启超知道他是匹 千里马 便极力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举荐 最终 清华大学破格聘用这名 高中生 为大学教授 按理说 陈寅恪从此应该对梁启超感恩戴德才对 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 两人在相处中 丝毫看不出陈寅恪对梁启超的 追随 一天上午 梁启超刚上班 同事就递给他一份学报 说 陈寅恪又要和你干仗了 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 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 矛头直指自己 原来 梁启超曾写过一篇有关陶渊明归隐动机的论文 他认为 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原因是 当时士大夫阶层寡廉鲜耻 普遍缺乏道德感 他纵然没有力量改变现实 起码也不愿同流合污 把自己的人格和操守丢掉 陈寅恪则提出不同见解 他认为陶渊明辞官回家种田 是因为东晋被灭之后 他 耻于事二主 才发誓不与新政权合作 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 梁启超毫不在意 恩师 的威信受到挑衅 大笑道 这小子总是和咱过不去 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 一旁的同事与陈寅恪有些恩怨 见梁启超如此说 便低声建议道 梁先生 这陈寅恪别有用心 他是在含沙射影骂您啊 先生您在清朝做过官 在当今民国又做过官 陈寅恪这不是影射您在 事二主 吗 梁启超一听 脸顿时黑了下来 很是难看 突然 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个同事喝道 你滚 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 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 那个挑拨是非的同事旋即狼狈地走开了 陈寅恪得知此事后 对梁启超的人品更加钦佩了 梁启超和陈寅恪尽管常常为了学术分歧唇枪舌剑 互不相让 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尊重和信任 从不听信他人挑拨 这样的君子之交以及争与不争的境界无法不令人敬佩 3 通读全文 找出最能具体体现梁启超和陈寅恪 争 与 不争 的语句 填在下列的横线上 争 的表现陈寅恪 a 梁启超 这小子总是和咱过不去 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 不争 的表现陈寅恪 通晓30多种文字 但他不屑于考证书 连一张文凭都没有 梁启超 b 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 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 矛头直指自己 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 梁启超毫不在意 恩师 的威信受到挑衅 大笑道 4 争 与 不争 是矛盾的 为什么 争 是君子 不争 也是君子 请你概括出 争 与 不争 各自蕴含的君子风范 5 相反 陈寅恪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和梁启超争吵不休 面红耳赤 怒目相视的场面时有发生 他们之间的 恩怨 一度成为好事者的说词 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 你认为应该放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 争 蕴含思想独立 治学精深的君子之风 不争 蕴含襟怀坦荡 不重虚名的君子之风 6 文章虽然短小 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却不尽相同 富于变化 指出文中第 段画线句刻画梁启超和陈寅恪的不同方法 梁启超 正面描写 神态 语言描写亦可 陈寅恪 侧面描写 7 贺州中考 为表达对学校老师的感激之情 小组自发合办一期以 感念师恩 为主题的手抄报送给老师 1 大家都在 师恩情深 栏目中写一句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话语 请你也写一句 2 手抄报已设计了两个栏目 请你设计另外两个 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