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河北省邢台县路罗中学 张艳菊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包含着认知、情感、意志等活动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一个教师只有热爱他的学生,全心全意地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时时和学生和谐相处,他们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灵活把握教材,提高课堂效率,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授课内容,千方百计地把和谐渗透到教学中,在和谐中互动,在和谐中求知、收获。灵活把握教材的前提需要我们先吃透教材,对要讲内容的知识结构、来龙去脉、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和内在联系弄清楚,只有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去灵活的运用教材、组织教材、处理教材、甚至是超越教材 。现行的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情感因素,值得我们认真去挖掘。例如我们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先出示徽标、枫叶,蝴蝶等图形,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主动去探索一些图案中蕴含的轴对称关系,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去讨论飞机设计时为什么要采用轴对称?这样设计又有何意义?教师的这种直观式教学既走进社会,又贴近生活,创造性得使用了教材,从而使师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与气氛,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保证。有人说:“环境造就人,气氛熏陶人。”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做到环境与气氛的和谐,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教师要针对自己所教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去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富有挑战性的氛围,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在无精神压力、无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的情况下,思维最活跃,创造力最强,可以在有意无意中接受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构建教学环境和气氛的和谐,使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数学。比如:用做一做,比一比等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去调动课堂气氛;还可以用动手操作、分组合作,听音乐的方式;或是借助现代化设备,例如在相似三角形中有一些基本图形,都可以由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翻折、旋转转换得到,因此我们就可采用FLASH等工具把这部分内容化静为动,综合文本、图像、音频等多媒体的信息去展示出来,同时指导学生去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深刻理解,直观感受,把枯燥的抽象知识通过活动让学生学得高兴,从而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增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三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绝对的教者,学生是绝对的学者,在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很少,大部分时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中,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的主动性很难发挥出来,其实教师在无形之中已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交互作用和创生能力。而民主和谐的课堂要求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整合,使师生互动的课堂情境能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和学生“学”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和谐的教学共同体。比如在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打破传统的讲、练、评的框架,让学生在课下或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自己编题,课堂上再分小组去讨论、交流,最后展示各小组的结果。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前参与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提高,而且在编题时也学会了善于思考、分析、独创,同时还能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力量和合作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充当一个探索者的角色,让课堂成为了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阵地,从而达到建立一种“双向型”师生关系的目的。再比如教正负数概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掰手腕比赛,让几位同学记录结果,胜一局的加10分,败一局扣10分。活动刚结束趁学生兴趣正浓时,提出问题:赢30分和输10分用数学符号应怎样记录呢?学生多数回答:“加30分和减10分”,在此教师可对学生记录的方法加以肯定,害怕学生把它与加减号相混淆,又给出了新的读法,正30分和负10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又引导了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课堂内容更精彩,更加充满活力,师生关系因此变得更加融洽,教与学也变得和谐统一。四提高课堂训练效率,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助力器。传统教学,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教师在讲,学生去听,尤其是理科教师生怕学生这个重点没掌握,那个难点没突破,于是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着每个重难点,对于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类型题目更是讲解的十分详细,不给学生留下一点课堂“消化”的时间,随后再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时间久了,学生苦不堪言,对问题的分析、归纳、综合能力无增而减,这样不仅逐渐失去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还对其它学科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在2010年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并实施,肯定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纲要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才会认真学、主动学,才会真正进入乐学境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还可以使师生之间关系进一步和谐起来。总之,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样才能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走出困境,成为集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生动活泼的一门学科。五关注问题生,多给他们一点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往往会注重教师与他们的亲疏关系,作为教师的你若能与学生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达到师生情感的“双向反馈”,那么肯定能促使教学相长,从而创造出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各种问题生,我们要用爱心去培养他们,感化他们。或许有时,他们只需要老师的一个鼓励、一个善意的微笑,所以哪怕只是你不经意间的一个拍肩动作,都有可能会给他们百般上进的力量。教师应该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这样他们内心就会愉悦,对你逐渐产生好感,真正从心里上认可你,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互动的氛围,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里,在课下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喜欢你、尊重你,也会更加喜欢你所任教的科目,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更需要的是教师的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构建和谐有效互动的课堂,把最宝贵的时间、最宝贵的尝试机会、最宝贵的发表观点与交流思想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更加充满活力、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教与学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控竞聘课件
- 象棋残局杀法课件
- 2025版苗木种植与土壤改良技术研发合作合同范本
- 2025版数字货币软件测试合同范本
- 2025版售楼部装饰施工与品牌授权合同
- 2025版蔬菜种植基地承包合作合同范本
- 2025版社保业务系统开发与维护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家居建材导购员劳动合同规范
- 2025年度三个月期房地产中介短期劳动合同模板
- 2025版团购房产投资咨询服务合同
- 第一单元 第二课 传感之古今未来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八年级上册
- 电压的测量课件
- 医美知识培训课件
- 私募股权投资协议样本
- 《炼铁高炉及其生产流程》课件
- 电气火灾消防安全教育
- 四川省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中职类语文试题及答案
- 木屑制粒机安全操作规程
-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及计划
- 社区书记文明城市创建表态发言范文(五篇)
- 检维修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