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求 索 2005 8 1 新贸易理论与现代比较优势理论 李辉文 钟正生 刘凤良 摘 要 作为国际贸易理论 即使新贸易理论在某些方面 研究了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所没有研究的问题 它也难以取 代后者而成为新的主流贸易理论 其一 新贸易理论和现 代比较优势理论之间更多地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 关系 而且从理论研究的高度看 二者并不能等量齐观 准 确地说 是新贸易理论成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 但是 很难反过来说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补充了新贸易理论 其 二 新贸易理论研究了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中被抽象掉的报 酬递增和市场不完全问题 但无论从假设前提还是结论来 看 都很难说新贸易理论比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更为接近现 实 关键词 新贸易理论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490X 2005 8 001 04 作 者 李辉文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后 钟 正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刘凤良 中国人民大 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 100872 比较优势的概念因为Ricardo的描述而广为流传 而 Heckscher和Ohlin 尤其是后者的工作 则把比较优势理论 建立在一般均衡理论的基础上 加上Haberler又用机会成本来 解释比较优势 从而使得比较优势获得了现代形式 此后 经过 Stolpor Samuelson Rybczynski等诸多学者的努力 更让现代比较 优势理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和所有主流理论一样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 论的主流 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批评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各种新提出的理论都需要一个 传统理论 作为参照系来突出 自己的创新和意义 而把已经成为学界主流的理论作为这样的 参照系 不但能够引起更多的读者的注意 而且能够突出自己理 论的创新程度和意义 比如强调报酬递增和市场不完全的新贸 易理论 Porter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以及新兴古典经济学中的 贸易理论等 都通过强调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来突出自身的理 论价值 然而比较优势理论并非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 过时 或者 经不起经验研究的验证 新的理论也不见得能够取代传统的主 流理论而成为新的主流 新理论和既有的传统理论孰优孰劣 我们不能够根据理论产生的先后来进行判断 而必须进行认真 地分析和比较 新贸易理论是许多学者对现代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批评的重 要依据 还有不少人进而认为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存在着以新贸 易理论或者战略贸易理论替代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意见 但总 体而言 这些意见中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当之处 而对现代 比较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缺乏足够全面和 准确的了解 则是造成这种失当的基本原因 本文对新贸易理论和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 究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作为国际贸易理论 即使新贸易理论在 某些方面研究了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所没有研究的问题 它也难 以取代后者而成为新的主流贸易理论 原因有二 其一 就像教 科书中通常所说的那样 新贸易理论和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之间 更多地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而且从理论研究的 高度看 是新贸易理论成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 但是很难 反过来说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补充了新贸易理论 其二 新贸易 理论研究了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中被抽象掉的报酬递增和市场不 完全问题 推动了贸易理论的发展 但无论从假设前提还是结论 来看 都很难说新贸易理论比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更为接近现实 本文的结构安排是 第一小节对新贸易理论兴起的背景进 行简要介绍 然后说明它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对新贸易理论与现 代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 最后是简单的总结 一 新贸易理论兴起的背景 首先要说明的是 新贸易理论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比较模 糊的概念 国内学界所谈新贸易理论 通常指的就是1970年代 末以来以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为基础的贸易理论 其中大量 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 包括以垄断竞 争为基础的分析和以寡头垄断为基础的分析 研究的主要是 产业内贸易的起因和影响等 本文考察的也就是这个意义上的 新贸易理论 其中基于寡头市场的分析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方 面就是下文将要详细考察的战略贸易政策 新贸易理论兴起的背景 可以从国际贸易的新实践和经济 理论的新发展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实践方面的因素是发达国 家间产业内贸易的兴起 经济理论的因素是产业组织理论的发 展 从国际贸易的实际发展来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尤其是 1960年代以来 在世界贸易总量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大量增 1994 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加 而这些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中 产业内贸易又占了很大 的比重 这些国家的要素丰裕度大致接近 而在产业内贸易中 所交换的又有很大部分是要素密集度相近的产品 此前的现代 比较优势理论对此没有能够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践对发展新的 贸易理论提出了要求 另一方面 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 具体 说来主要是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则为分析不完全竞争和产品 差异性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而博弈论的运用又为发展新的理 论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 与此同时 增长理论中报酬递增的问 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这也为新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将产业组织理论和递增的规模报酬系统地引入国际贸易理论 从而为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经济学家有Krug2 man Helpman Grossman Ethier Brander Spencer Lancaster等 二 新贸易理论的三类主要模型 根据Krugman 1987 的研究 以报酬递增为基础的新贸易 理论分为三大类 其一基于马歇尔的外部经济 其二基于张伯伦 式的垄断竞争 其三基于寡头垄断 其中以马歇尔的外部经济 为理论基础对贸易进行研究 Graham 1923 就进行过尝试 但 是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模型化 1980年代Ethier 1979 1982 沿着这一方法进行发展 提出了在 一体化世界经济 Integrated World Economy 的条件下思考贸易均衡的新思路 这一思 路对于把递增的规模报酬这样原本难于处理的因素进行模型化 提供了方便 因此而被Krugman称之为 带来了深刻变革 1990 但是Ethier的模型采用的是单要素假定 即假定经济 中只存在一种要素 也就是劳动力 在单要素假定下 规模报酬 和边际报酬实际上成了一回事 这样做确实是一种突出规模经 济对于贸易影响的绝好方式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 就像 传统的HO理论中排除掉要素禀赋之外的一切影响贸易的因素 一样 这一模型中报酬递增成为了引起贸易的唯一因素 显然这 也过于简化了 于是Krugman等把这一模型中所突出的报酬递 增因素引入到2 2框架 同时强调要素价格和要素含量 而不 是商品价格和商品贸易 实际上就是HOV模型的思想 这样 就得到一个比较优势和报酬递增共同对贸易格局和贸易利益产 生影响的模型 在这样的模型中 如果世界经济是 一体化 的 也就是说要素价格可以实现均等 则贸易格局同时受到要 素禀赋的国际差异和报酬递增的影响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继 续在整体上发挥作用 各国将存在着相对丰裕的要素的净出口 同时报酬递增也影响着相关产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和相应的国际 贸易 而且和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一样 各国的要素价格会发生变 化 同时各个国家一方面通过产业内贸易更大程度地获取规模 经济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的好处 另一方面又继续从因要素禀 赋差异而引起的产业间贸易中获得利益 应该指出 以Mar2 shall的外部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新贸易模型 假定规模经济 只在产业的层面上成立 也就是说 单个企业内部不存在规模经 济效应 或者说规模经济效应是完全 溢出 的 这样就仍然保 持了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假设 为以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为基础的新贸易模型作出贡献 的有Dixit和Norman 1980 Ethier 1982 Helpman 1981 Krugman 1979 1981 等人 Helpman和Krugman 1985 以及 Krugman 1990 对此进行了综合 这一类模型的特点是引入了 差别产品和报酬递增 在Krugman 1990 的综合中 假设存在 着两个国家 两种生产要素和两种产品 其中一种产品是传统模 型中规模报酬不变的同质产品 另一种则是具有水平差异 且在 生产过程中具有报酬递增特点的异质产品 和上述外部经济模 型一样 该模型也采用 一体化经济 作为参照物 如果能实现 国际间生产要素均等 则在该模型中 具有规模经济且生产异质 产品的产业内部的贸易和反映着要素禀赋差异的产业间贸易并 行不悖 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越小 则产业内贸易所占的 比重越大 当国家之间不存在要素禀赋差异的时候 国际贸易 就全部为产业内贸易 这里的贸易利益一方面来自比较优势的 发挥 一方面来自规模经济带来的低成本和商品品种的多样化 以此为基础的理论还包括Grossman和Helpman 1991 的理论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 以Chamberlin的垄断竞争理论为基础的新 贸易模型也引入了规模经济 但是市场结构不是上面基于Mar2 shall外部经济的完全竞争 而是完全垄断 Krugman 1990 但 是这样起到了和完全竞争假定一样的作用 避开了寡头竞 争 而寡头在经济学的分析中一直是令人挠头的部分 Krugman本人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这就是我 们要介绍的新贸易理论的第三个方面 他的建立在古诺模型 基础上的相互倾销模型 ReciprocalDumpingModel 这一模型 假设了一个两个国家的世界 每个国家都有一个有少数企业组 成的产业 企业之间按照古诺的双头垄断模式进行竞争 这样在 均衡状态下价格会高于边际成本 并且假设这种产品在两个国 家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国内的均衡价格相同 那么在开放条件 下 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更大 同时竞争也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 根据古诺模型我们知道 这样该产业的产量会随之扩大 价格也 随之下降 两个国家的福利都会因为垄断程度的降低而增加 此外 以寡头为基础的新贸易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战 略贸易政策理论 下面将详细考察 兹不细述 三 新贸易理论与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关系的再考察 关于新贸易理论与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关系 目前有 影响的看法主要有二 一是认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 过分脱离现实 新贸易理论则因为引入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 以及差别产品等因素而更加接近现实 就此而论 新贸易理论 优于比较优势理论 并且因此存在着新贸易理论替代现代比较 优势理论的趋势 二是认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要 素禀赋差异较大的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而新贸易理论则解 释了要素禀赋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二者之间是 相互补充的关系 其中第二种观点也是国际经济学或者国际贸 易理论教科书中通常强调的观点 认真考察起来 在新贸易理论与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确 实存在着相互补充而非替代的关系 这一流行的见解是正确的 但是这一见解还有进一步充实的必要 下面我们即将说明 第 一 从理论框架上看 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的关系 但是在 这种相互补充的关系中 新贸易理论不能与现代比较优势理论 等量齐观 准确地说 是新贸易理论补充现代比较优势理论 而不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补充新贸易理论 第二 新贸易理论和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都是对现实的抽象 都和现实存在着一定的 距离 无论从假设前提还是理论的结论来看 都很难说新贸易理 论比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更加接近现实 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一 新贸易理论与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之间不对称的互补 关系 新贸易理论与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互补关系 可以从 1994 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3 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考察 其一是理论的渊源和理论所解释的 现象 其二是理论的假设前提 就渊源而论 新贸易理论中的主要思想实际上在Ohlin和 Haberler等人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奠定基础的著作中就已经清 晰地提了出来 并且在他们的思想中还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 Ohlin 1933 那里 规模经济问题被作为引起国际贸易的原因中 仅次于国家之间要素禀赋差异的因素 他的 国际贸易和域际 贸易 的第三章 域际贸易的另一个条件 专门论述规模经济的 产生及其对贸易的影响 Haberler 1936 也明确指出 国际贸 易理论要在两个方向取得突破 其一是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应用 其二是短期波动理论 Short Run Oscillation 的应用 就理论所解释的现象而论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较好地解释 了要素禀赋或者偏好 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产业间贸易 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这类贸易中很大一部分发生在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而新贸易理论则对要素禀赋 偏好和技术水 平非常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作出了解释 就理论的假设前提而论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中假定完全竞争 规 模报酬不变或递减和边际报酬递减 技术水平相同 偏好结构相 同 产品同质等内容 而新贸易理论则正好突出报酬递增 不完 全竞争 产品差异化和偏好多样性等假设 从这个角度看 二者 也更多地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新贸易理论的代 表人物Krugman就承认 新贸易理论 并没有抛弃传统贸易 理论的真知灼见 Krugman 中译本 2000 第117 119页 但是二者的互补并不等于并列 其中存在着主次问题 从 纯理论的角度看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在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 地位比新贸易理论更加重要 这是因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拥有 一个更加系统的框架 因而可以吸收一部分新贸易理论的成果 新贸易理论是以不完全竞争为基础的 根据不完全竞争的性 质 新贸易理论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以垄断竞争为基础 一类以 寡头为基础 其中以垄断竞争为基础的那部分内容 几乎全部 纳入了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我们前文提到的基 于马歇尔外部经济思想的模型和基于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的模 型都是如此 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融入了 新贸易理论的框架呢 不能 原因有二 第一 新贸易理论的 内容比较分散 不同的模型之间缺少一个统一的基础 比如垄断 竞争模型很难和寡头模型统一 而寡头中的古诺模型 Krug2 man 1984 又很难和斯塔尔伯格模型 Brander and Spence 1981 居于统一的框架之下 但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却有可能 把其中的垄断竞争情形逐一纳入其统一的一般均衡体系 第 二 新贸易理论中一些重要的模型都是针对个别的 特殊的情形 进行分析 比如Krugman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重新解释贸 易的起因的一系列论文都是如此 也因为这一点 Krugman 在他的很多论文中都要强调 他的研究是 启发性的 而不是 结论性的 Krugman 中译本 2001 第29页 或者说 他的模 型 谈不上是一个一般模型 Krugman 中译本 2001 第31页 等等 这也妨碍了它成为一个可以包容其他理论的体系 和这一理由相关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由于采用一般均衡分 析框架 因而天然地比较容易成为理论基准 而新贸易理论中 无论单独哪一个模型 还是作为一个整体都不能做到这一点 微观经济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国际贸易理论因此称为 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 或者称为微观国际经济学 只有一般 均衡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作为理论基准的地位被取消 现代比 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主导地位才有可能动摇 二 假设前提的现实性问题 有人指出 新贸易理论和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相比 一个最大 的优点是引入了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等因素 因而更为接近 现实 对此我们必须指出 比较优势理论同样解释了某些新贸 易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现象 所以 对于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 理论谁更接近现实 我们需要考察他们对不同领域的不同解释 力 慎下断言 即使就假设前提而论 新贸易理论的模型中假设 前提也非常苛刻 比如 它们常常对成本和效用函数等作出非常 严格的假定 Krugman 中译本 2000 第29页 这些假定导致 一些模型的分析结论 最多只供参考 Krugman 中译本 2000 第31页 或者 同时具有简单化和偏激两个特征 Krugman 中译本 2000 第99页 等 不仅如此 在1980年代以来的新贸 易理论中 一个重要特征是很多模型都采用 一体化世界经济 的思路 也就是要素价格均等 从而所有的要素都好像在单一的 经济中进行配置一样 这也明显不符合现实 这表明 就与现实 的距离而言 这些假设的非现实性并不比现代比较优势理论逊 色 因此从假设前提的现实性的角度来强调新贸易理论相对于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优越性是没有说服力的 三 结论的现实性 相关经验研究 至于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的有效性 经验研究表明 这一理论 对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产业内贸易解释力比较强 但是对于非新兴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新贸易理论并不具 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Harvylyshyn和Civan 1985 就此而论 新 贸易理论和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各自解释了一部分对方不能解释 的现象 而且各自所解释的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我们不能 据此判断新贸易理论一定优于现代比较优势理论 从经验研究的角度看 虽然人们较普遍的认为 现代比较优 势理论只是对产业间贸易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而占国际贸易主 导地位的产业内贸易则需要由新贸易理论来解释 但是从已有 的研究看 实际上解释产业内贸易其实并不是新贸易理论的专 利 经过扩展的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也能够解释一部分产业内贸 易现象 其中重要的有Falvey 1981 模型 Falvey Kierzkowski 1987 模型 Lawrence Spiller模型和Lancaster Hlepman模 型 当然 有必要指出 比较优势所能解释的产业内贸易 主要 是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而不是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 贸易 但是近年来大量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经验研究成果都表 明 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内贸易主要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Verti2 cal Intra Industry Trade VIIT 而不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Hori2 zontal Intra Industry Trade HIIT 构成 因此比较优势也就相应 地成为解释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 像Aturupane Djankov和 Hoekman 1997 对中东欧国家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CEECs 和欧洲联盟 European Union EU 在1990 1995年间的产业内贸易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 Fontagn 和 Freudenberg 2002 对欧洲贸易模式的经验研究 以及Crespo和 Fontoura 2001 运用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模型对1997年葡萄牙 的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的研究 Martin和Blanes 1999 对西 班牙的产业内贸易所进行的经验研究 都证明了比较优势理论 对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解释力 对产业内贸易与比较优势之间相关关系的经验研究更说 明 对于大量存在的产业内贸易 新贸易理论并不能像人们通常 以为的那样作出合理的解释 反倒是当初被批评为缺乏解释力 1994 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 的比较优势理论派上了用场 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产业内贸易 的主要形式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产生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 看 似乎比较优势理论还要优于新贸易理论 注 究 竟 是Thounton 1802 Torrens 1815 还 是Ricardo 1817 或者什么别的人才是这一理论的真正创立者 经济学家至 今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而实际上 被认为只是提出了绝对优势理 论的亚当 斯密 Adam Smith 在他的 国富论 的第一章就明确 地说明了比较优势的核心含义 见 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 究 中译本 1972 第7页 事实上这个意义上的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发展集中在1970年 代末和1980年代上半叶 这一方面的理论成就在1986年Krugman 和Helpman的 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 那里完成了总体框架的构 建 1980年代下半叶到1990年代初 贸易理论的发展 除了现代比 较优势理论之外 主要是对贸易和增长关系的研究 1991年Help2 man和Gross man的 全球经济中的创新与增长 是这一阶段成果的 集中体现 1990年代以来 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Krugman为代表的 新经济地理学 的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 的发展就是沿着上文提到的以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为基础 的新贸易理论的思路发展的 采用的主要还是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 方法 Feenstra的 高级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对此作了精彩的总 结 迄今最重要的文献是Fujita Krugman Venables等 1999 的 空 间经济学 城市 地区和国际贸易 二是以以研究内生化贸易政策 为主的 贸易的政治经济学 的发展 代表性的著述是Grossman和 Helpman于1994年出版的 利益集团和贸易政策 其三则是研究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的发展 Markusen和Venable发 表于 国际经济学杂志 的 禀赋与多国产业内贸易 一文是重要的 代表作 Markusen的 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理论 对这一方面的进 展作了总结 所谓一体化世界经济 指的是要素价格能实现均等 因而就 像所有的要素都在一个单一的经济中进行配置一样 今天看来 Haberler的这个预见惊人地准确 他说的短期波 动理论应用于国际贸易理论 就产生了特定要素模型 Haberler 本人对此也做出了贡献 但是直到1970年代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 视 而不完全竞争理论 Haberler所说的是Edward Chamberlin 和John Robinson的垄断竞争革命的成果 应用于国际贸易理论 的努力 则见于新贸易理论 这两个方面的理论都是后来国际贸易 理论发展中的极其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Brander J A and Spencer B J Tariff Protection and I mperfect Competition in H Kierzkowski ed Monopolistic Com2 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2 Clark D P and Stanley D L Determinants of Intra Industry Trade between Development Countri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Economics Development Vol 24 Number 2 December 1999 3 Dixit A and Norman V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4 Ethier W J Higher Dimensional Issues in Trade Theo2 ry chapter 3 in R W Jones and R B Kenen eds Handbook of In2 ternational Economics North Holland 1984 5 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 招标专业人员招聘面试实战模拟题库
- 知识题库-水泥工艺学自测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小学影子数学课程解析
- 中学面试题目精 编:高中版
- 高品质求职必 备:供销会计面试题精 编职业岗位分析
- 初中语文招聘导航:探寻高质量的面试题库等你挑战
- 新建高职院校汇报
- 新员工汇报演讲
- 伟人细胞教案
- 2025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
- 企业廉洁管理办法
- 2025年列车长(官方)-高级工历年参考试题库答案解析(5卷套题【单项选择题100题】)
- DBJ50-T-306-2024 建设工程档案编制验收标准
- 2025四川雅安荥经县国润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银行新疆区分行社会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动脉置管并发症
- 药品医疗器械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甘肃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甘肃省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涂装(电泳)废水操作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