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实验基本技能训练.doc_第1页
实验二 实验基本技能训练.doc_第2页
实验二 实验基本技能训练.doc_第3页
实验二 实验基本技能训练.doc_第4页
实验二 实验基本技能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期 2015年2月24日; 第四周周二,下午; 姓名陆雪莹 学号20122401039 成绩 实验二 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加热操作与试管的使用一、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的使用1.1培养学生的技能目标:酒精的添加及加热固体、液体的方法。1.2构造及装置(结合装置示意图说明):灯帽灯芯管灯壶酒芯1.3操作步骤检:_使用酒精灯前,先检查灯芯是否完好,若顶端不平或已烧焦,则需剪平 加:酒精灯内的酒精是一般常用的工业酒精。把酒精注入灯壶里一定要用小漏斗作导引。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里添加酒精。灯内酒精量不应超过酒精灯壶的2/3,不应少于灯壶的1/4。点:酒精灯只允许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去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因为侧着的酒精灯里溢出的酒精点燃后容易引起火灾。灭: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去吹灭。熄灭后还要把灯帽打开再扣上,以使灯帽内外的大气压强相同,下次使用时开启方便。1.4加热方法加热时应先用酒精灯的外焰预热,再集中加热。因为火焰的组成为 内焰 、 外焰 、 焰心 三部分。焰心含有 酒精蒸汽,温度最低 ;内焰 酒精蒸汽燃烧不充分 ,燃烧不完全;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氧化完全,所以外焰温度最高,内焰低,焰心更低。1.5注意事项酒精灯如长期不用,必须倒出灯内酒精,并在灯帽与灯颈之间夹上小纸条,以防粘连。1.6改进实验室里,由于通风的原因,火焰常不稳定,请问有什么办法使火焰不再摇晃不定?办法一:使用挡风板,但板相对较大,不利操作。办法二:利用用易拉罐作一挡风筒。办法三:请你自己思考一或几种: 1. 酒精灯加网罩可以将火焰集中,且热量不易散失提高温度。2. 可使用增氧酒精灯,促进酒精燃烧,提高温度。用分解双氧水法供给增氧酒精灯氧气小结: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你是否还有其它建议? 1.在加热前,须先预热,防止仪器局部受热炸裂。2.若酒精灯被碰倒,酒精溢出后在桌面燃烧起来,应冷静处理,迅速用是湿抹布盖灭或撒沙土扑灭。3.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加热。4.用外焰加热。二、试管的使用1.实验目的:熟悉试管的用途;熟练掌握试管操作2.思考与练习:试管的用途:盛放与加热固体、液体;收集气体;作焰色反应 试管操作训练:(结合图形写出注意事项)试管的持拿(手持、试管夹);向试管中加入待加热的药品后,一手通过按压试管夹的长短柄打开试管夹,将试管从底部夹入试管夹,将试管夹移动到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持试管夹长柄加热。手持试管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另外两指握成拳)。三指应捏持在距试管口大约三分之一处。震荡试管时,要用腕力甩动试管,使试管底部震荡。但手臂不得摇动。1) 用药匙舀些药品,将试管横拿,药匙伸入试管底(否则药品会粘在试管壁),直立试管使药品滑到试管底部,取出药匙即可。2) 没有药匙的话,也可以裁个纸条一折两半成V形,倒点药品到V形槽内,将纸槽伸入试管底(否则药品会粘在试管壁),直立试管使药品滑到试管底部,取出纸槽。3) 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放入(平)放的容器口,再将容器慢慢(竖立),使块状物缓缓滑落至试管底部。取用固体、液体的操作;1) 握持方法是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管部分以保持稳定,用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以控制试剂的吸入或滴加量。2)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3)接收容器瓶盖应倒置于桌面,防止异物沾染;标签应向着手心,防止淌下液体腐蚀标签;倾倒时,瓶口应紧贴试管口或量筒口,必要时应用玻璃棒引流。固体、液体的加热;1)加热前,将试管外壁的水擦干,以免加热时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从试管底部套入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或中上部),加热时手捏长柄,手指不能接触短柄。2)加热时,应在火焰上方来回移动试管,进行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使火焰对准有药品的部分加热。不要使试管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太远(用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倾斜45,(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以免试管里的液体受热沸腾,喷出伤人。3)加热后,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炸裂,也要不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可以放在石棉网或铁架台上)。气体的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三、五水硫酸铜与无水硫酸铜的转换、氧化铜的制备1.实验目的:初中生:认识结晶水合物,了解结晶水合物受热易失去结晶水,学会五水硫酸铜与无水硫酸铜、盐与碱、碱与碱性氧化物的相互转换关系。高师生:熟练掌握应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固体、液体的操作,动作不仅要规范,而且要娴熟。学会边操作示范边向学生讲述,把讲述实验操作的要点与实验操作的演示有机的结合起来。2.实验原理(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硫酸铜晶体( 蓝 色 块/粉末 状) 无水硫酸铜( 白/灰白 色 粉末 状):无水硫酸铜 氧化铜( 黑 色 粉末 状):3.相关知识与技能:硫酸铜晶体、无水硫酸铜的性质,酒精灯的使用,固体药品的取用,试管夹的使用方法;滴管的使用方法,仪器的安装程序。4.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药匙、酒精灯 5.实验操作步骤5.1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五水硫酸铜:加入药品时应用 纸槽 送到试管底部,并轻轻振平药品。5.2加热: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加热试管底部。请问:试管应如何倾斜,其原因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观察现象: 试管壁有大量水珠;固体蓝色逐渐褪去,最终完全变成白色 。 5.3取下试管,冷却后加入几滴水,观察现象: 白色固体变为蓝色,继续滴加,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5.4继续往此试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_有蓝色沉淀生成5.5加热此试管,又有何现象:_蓝色沉淀变黑 _6.实验注意事项:6.1试管安装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6.2加热要缓慢,均匀,温度不能过高,硫酸铜变白后即停止加热。因为:_无水硫酸铜加热至高温可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硫以及氧气。二氧化硫污染空气。6.3如果五水硫酸铜晶体在试管底部铺得较长,则应如何加热? 平稳地前后移动试管,使药品均匀受热。 四、硝酸钾与碳的反应先查阅硝酸钾的熔点( 334 );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描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取一小试管,加一药匙硝酸钾于试管中,将其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白色粉末熔解为无色溶液。2.待硝酸钾完全融化后,往试管中投入一绿豆大小的木炭块,继续加热。记录实验现象。继续加热片刻后,木块上下跳动,发出耀眼光芒,有大量白烟。一段时间后,木炭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静置冷却,有白色固体析出。实验原理:硝酸钾受热先熔化而后分解为亚硝酸钾和氧气。熔化的硝酸钾和木炭接触,反应所放出的热将木炭灼红,生成的二氧化碳把木炭推上去。木炭和硝酸钾脱离接触后,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落下。木炭就是这样上下跳跃不停,直到它作用完为止。5、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不同现象探究【反应原理】CuSO4溶液于NaOH溶液反应时,所用NaOH溶液的浓或稀,量多或少,反应将产生不同的现象。反应现象反应方程式与不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有淡蓝色沉淀生成与过量的稀NaOH溶液反应有蓝色胶状沉淀生成与过量的浓NaOH溶液反应转为深蓝色溶液Cu(OH)2受热不稳定,会分解为黑色的氧化铜:【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试剂:CuSO4溶液、NaOH溶液【实验操作】 单位:滴编号0.1mol/L CuSO4溶液2mol/L NaOH溶液nA : nB14021:122021:232041:442201:200【实验现象】编号实验现象1有浅蓝色絮状沉淀生成,加热后,沉淀变成棕褐色2有浅蓝色絮状沉淀生成,加热后,沉淀变成棕褐色3有浅蓝色絮状沉淀生成,加热后,沉淀变成棕褐色4溶液呈浅蓝紫色,加热后无明显变化【实验分析】名称性质Cu(OH)2蓝色凝胶,常温下不溶于水,受热分解为氧化铜和水Cu2(OH)2SO4绿色单斜晶体,在水中溶解度极小,加热至600会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和水NaCu(OH)4蓝色溶液CuSO4Cu(OH)2浅蓝色絮状沉淀理论上,14号样中所得的应分别为CuSO4Cu(OH)2、Cu2(OH)2SO4、Cu(OH)2、NaCu(OH)4,2、3、4号样的实验现象与理论相符。然而,CuSO4Cu(OH)2加热不分解,这与所得的实验现象不符,分析可能原因如下:1. 由于溶液并未精确量取,而是采用计算滴数,CuSO4和NaOH的摩尔比与所要求的摩尔比并不相同,引起误差。2. 由于是共用的试剂,可能在取用的过程中试剂被污染。3. 溶液混合不均匀,使CuSO4和NaOH的摩尔比大于1:1,生成少量的Cu2(OH)2SO4。6、 实验反思 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