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兰花盛开之坪.doc_第1页
6兰花盛开之坪.doc_第2页
6兰花盛开之坪.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训练(六)兰花盛开之坪 顾土(1)走进横断山脉,来到老君山麓,跋涉滇西北高原,驻足澜沧江畔,展开我的眼界,极目望去,峡谷之间是兰花簇簇,霞光之下是兰花缤纷,奇姿异色染遍了天地万物;经过的每一户门墙,每一家庭院,即便柴扉荆栏,也是兰花生长的世界。我茫然地探问正身居何处,一个声音传来:兰坪! (2)兰坪,兰花盛开之坪。这是谁起的名字?是浑然天成,还是墨客的雅题,或者文化历史的厚积深聚? (3)兰坪的经是崇山,兰坪的纬是峻岭我行走兰坪,好像登级而上,好像顺势而下, 时而盘旋在彩云的边际,时而垂首向一条条青翠覆盖的峡谷沉吟。转瞬间,丘壑的毗邻,丰厚的草甸又猛然朝远方纵情铺展,蓝天下一片清馨和旷达。满目嫩绿的草儿,谷地错落有致,衬托的是如火如茶的杜鹃,那杜鹃织出的花海,迎着灿烂的阳光绽放。不远不近的地方,起伏的峰岭在肥草沃坪的周围连缀成长长的屏风。屏风的背景是皑皑积雪,屏风的图案是墨绿的冷杉密林,是与云天相连的漫山浓荫。 (4)这是哪里?像天山草场,像呼伦贝尔的纵深地,像法国的枫丹白露?但我也愿意猜想,说不定是鬼斧神工的天上园林?一定是仙山琼阁的人间倒影。 (5)此时,茫茫的原始森林向我舒展胸襟,我疾步往前,跳跃在奇花异卉间,攀援在乌道猱梯上。清冽的泉水始终与我结伴远行,湍急则歌,舒缓则咏,蜿蜒下去,以无变的节奏遵循着千百年的遗迹,为哺育我们的江河湖泊不知疲倦地注入永恒的生机。一块块巉岩迎面耸立,怪石的表层竟是花团簇拥,坚石中还生出高高挺拔的奇术,我称它“石花迎客”,我叫它“顽石开窍”。向导指着不时出现的参天古木又告诉我,这大概有八百年,这估计是一千年,这恐怕近两千年了!每株悠久的巨干都有一段深远的故事,喜怒哀乐,可歌可泣。一位久居山巅的老者向我喊道:这是族群的图腾啊,这是天地的恩赐!它祛病解灾,它庇佑我们的村落。随着他的指点,我看到,蔓枝繁叶下的苔藓还可以治愈我们人类束手无策的血癌! (6)面对千姿百态,看见姹紫嫣红,我明白了珍稀的含义。只有远避人迹,必须躲过常识的触角,大自然才可能生机勃勃,才会无奇不有,才孕育着万物灵性。 (7)静,是兰坪的灵魂。伫望巍峨雪山,那是镶嵌在天幕的雕塑;凝视五彩的山谷,那是长眠在大地的油画;就是飞溅的清流、奔腾的江河,也是万籁俱寂的孤音独奏。我在深夜发现一团篝火,这是一片普米族村落,隆重的婚礼正在亲人的喜酒和友朋的歌舞中进行。歌,是低吟;舞,是轻舞;羯鼓,是浅拍;频颊举杯间祝福、微醺后的絮语欢笑,早已融化于山野的襟抱,栅栏之外似乎是沉沉睡去的世界。 (8)普米族崇奉祖先的原生地,永世怀念自己遥远的故乡。普的意思是白,米即人,他们源于古代西部的羌戎族群,史称“槃木”、西蕃”。 先秦时代,自青海的玉树、果洛,多数人游迁至川西;唐代,他们又南进金沙江两岸;元的时期,他们终于运抵兰坪。不但是普米族,他们的山上居住的彝族,他们的山下生活的白族,也在世代传颂祖辈迁移的史诗。在富和山顶,一户年姓人家,念念不忘曾祖父如何由凉山一步步走来,曾经专程奔赴凉山彝族寻亲问根。 他们一代一代传记着族谱家谱,远达二十代之前,而在凉山,宗亲的记叙与他们的思绪竟殊途同归。很多白族人家也告诉我,他们的族源之一远在南京应天府。朱元璋时,他们的先辈告别家乡,屯兵云南,天长日久,便与当地土著白族融为一体。 (9) 在工业化的城市,人们夜夜沉湎于飘渺的未来,最关心的是正在发生的所谓所闻;而在天然的怀抱,人们天天畅想久远的传说,最挂念的是祖先的痕迹,以口传心受的方式维系着一条绵延不绝的血迹。口述的史话常常无需史册文字的印证,一张面孔,一种仪式,一袭装束,一段歌舞,就是文化传承的精神火炬。从语言、习俗、信仰、服饰、饮食之内,你会信服普米族古老传说的史实价值,懂得他们与藏族在远祖渊源、地域交融中为什么有那么亲密的关系。 (10) 我们野宿高高的大养场,围火而居,繁星近在咫尺。我们与六万亩草甸共枕,和叠翠的山峦同眠。你好!在火星迸溅的不远处,一个细小轻捷的身影发出清晰的问候。我把手伸向夜幕,领来的是八岁的彝族儿童。他的眼神洋溢着聪慧,他的回答天真烂漫。“是的”、“是的”,我问他衣食,他只是这样颔首。我不知道他怎么下山,他告诉我迎着初升的旭日向下走,见到星星时一定可以在山底落脚;第二天和大人办完事就踏上规程,再见到星星时一定可以看见家门。我想知道他将来做什么,他说他要上大学。但我心里明白,他明年就将辍学,因为这里仅有小学三年级。还是一位山下普米族教师自愿上山坚持了十四年。太阳喷薄而出,我望见他早已伫立在山峰的最高处,他的双手正频频挥动。 (11)“我要上学!”我记住了大山之子这唯一的心愿。 (12)我期盼公路早早修进深山,然而我但愿汽车晚些打扰宁静的老林;我盼望大山儿女尽快走出来,然而我不愿游人过多的踏上恬淡的草甸。山路尚且崎岖,各种工业垃圾已经点点延伸到最深的山林、最高的湖泊、最清的溪泉;林海尚且遥隔,富裕的标志已经以风情的渐渐丧失作为沉痛代价。一旦人流涌动,我们将会遭遇什么?眼见不伦不类的材料堆砌的建筑一块块拔地而起,一路的塑料袋、易拉罐、矿泉水瓶、玻璃碎片侵袭着碧蓝、青翠、澄澈、橘黄,丰富的矿藏被一片片毁灭式的采掘,我担心未来的兰坪不复是兰坪!我们热爱原生态的兰坪,我们也需要现代生活形态的兰坪,难道我们永远处于两难的抉择中? (13) 眼前,是高高的碧罗雪山;足下,是滔滔的澜沧江水;我回首再望兰坪,忽然发觉,兰花只是这里的一角,而万花开遍才是最为壮美的景色。兰坪,不如说是万花之坪! 1第(2)段提出的兰坪“是浑然天成,还是墨客的雅题,或者文化历史的厚积深聚?”对这个问题,下文作了怎样的回答?(2分)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概括、评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第(3)、(5)两段写景,主要写丰厚的草甸及其周围的山岭,原始森林中的泉水和奇木。 B.第(4)段永一连串疑问式比喻句,生动的描绘出兰坪草甸“仙山琼阁”般的优美景色。 C.第(7)(8)(9)三段写兰坪的淳朴风情、悠久历史、古老传说,亦即兰坪的文化历史。 D.作者既希望兰坪人民尽快地享受到现代文明,又担心兰坪的自然生态遭到人为地破坏。 E.以“兰花盛开之坪”为组材线索,以作者的行踪为行文顺序,前后照应,形散神聚。 F文章运用描写、叙事、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生动优美,感情真挚蕴藉。3“静,是兰坪的灵魂。”在第(7)段中,作者是如何着力表现这个“静”字的?(3分) 4对第(8)段的层次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 / B. / / C. / / / D. / / 5第(10)段写八岁的彝族孩童一心想上大学却面临辍学,为什么要写这件事?(3分) 6文章的结尾说:“兰花只是这里的一角,而万花开遍才是最为壮美的景色。兰坪,不如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