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4课 古代经济政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doc_第1页
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4课 古代经济政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doc_第2页
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4课 古代经济政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doc_第3页
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4课 古代经济政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4课 古代经济政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重点】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评价;海禁政策原因、影响【难点】理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掌握农耕经济特点以及小农经济特点与评价;认识农业经济在古代中国重要地位,勾画书中重点语句。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 (总预习时间25分钟) 预习案 一、基础知识梳理(自主学习)(15分钟)问题导学一、“重农抑商”古代中国的基本经济政策1、含义:又叫“重本抑末”“强本弱末”,强调发展_,限制商业和_的发展。2、确立:战国时期的_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3历代重农抑商的表现先秦:商鞅变法规定 吕氏春秋提出 原则汉代:a 汉初商人不得 b 汉武帝推行 制度;明清:闭关锁国政策4重农抑商原因:a、根本原因:由 的经济基础决定的。b、重要原因: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即农民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充当者。c、商人流动性强,不易管理。5影响:(1)积极: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发展和增强封建国家的综合国力起了积极作用 ,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是正确的.(2)消极:但是到了封建社会的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二、“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 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 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注意:是禁止民间贸易往来,对外贸易在官方控制下进行。(海禁不是禁止与外国交往,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2、明清官方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主要体现为:朝贡贸易:a、含义: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b、代表:郑和下西洋。c、评价: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清朝鸦片战争前由政府特许的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3、海禁政策原因及评价原因:直接原因:防范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根本原因: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思想意识:自认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愚昧自大。评价:(1)积极: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暂时维护了国家安全。 (2)消极(主要):闭关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地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产生时间;_产生,清朝有了缓慢发展。2、地点:_地区的丝织业中首先出现。3、标志:“_,_”的机房的产生。补充-资本主义萌芽示意图:4、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1)只出现于少数地区的少数商业中,稀疏而微弱,_仍占统治地位。(2)受封建制度阻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_。(3)是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_5、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原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和束缚。重要原因:封建政府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阻碍压制其他原因: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重本抑末等价值观念影响。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有哪些松动表现?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在哪些行业?二、基础自测:1.苏州碑刻博物馆中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房机户(依仗官府势力)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由此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苏州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存在劳资斗争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进过斗争a b c d2.粱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的航海技术远比中国先进 b明朝的国力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c由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的 d中国人热爱和平,西方人热衷海外殖民3.齐民要术的序言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同“缺”)而不录”。这说明该书 a重视商业发展b推动了南方农业生产 c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d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4.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某地居民一份职业结构,据此判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二、探究案一、合作探究、展示成果(18分钟)探究一:明清之际的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涉海居民私载海舡(船),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材料二 天顺(1457-1464年)以后,“市舶权重,市者私行,虽公法荡然,而海上偃然百年,此乃通商明验”。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特产,以马尼拉(菲律宾地区)为集散地遍销西班牙本土及其殖民地。中国对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贸易关系,就是中国丝绸流向菲律宾和美洲,白银流向中国的关系。 林嘉林通过明清历史对比,初探中国落后原因(1)材料一中,明代中国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出现什么倾向?从材料二看,这种政策的执行情况如何?(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明代中期以后,世界白银流向中国的原因。(6分)探究二: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 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 二、总结本课知识结构训练案一、课中训练与检测1.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2.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3.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 b. c. d. 4.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5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a“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 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6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当地 a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7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会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 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 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8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二、课后巩固促提升(做配套练习册;看参考资料知识点播和高考真题)【答案】基础自测:1-4:cccd;当堂检测:1-8:dccdd aab探究一:(1)海禁,限制海外贸易;并没有严格执行,民间对外贸易盛行。(4分)(2)原因:世界:新航路开辟,世界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