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 张钢5号(420m3)高炉近几年技术进步.doc_第1页
046 张钢5号(420m3)高炉近几年技术进步.doc_第2页
046 张钢5号(420m3)高炉近几年技术进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钢5号(420m3)高炉近几年技术进步杨霞 边秀生 (张店钢铁总厂)摘 要 张钢5号高炉近几年来,通过不断优化原燃料质量: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严格管理,降低休风率;优化高炉操作技术,实施强化冶炼等措施,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不断改善。2009年14月份利用系数达到了342t(m3d),综合焦比达到了530kgt,创历史最好水平。关键词 高炉 原燃料 技术改造 加强管理 优化操作l概述 张钢5号高炉(420m3)经原地改造性大修后,于2001年11月12日开炉投产。自投产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利用系数一直徘徊在210左右,没有取得大的突破。近几年来,通过不断优化原燃料质量;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严格管理,降低休风率:优化高炉操作技术,实施强化冶炼等措施,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不断改善。表1 张钢5号高炉2002年至2009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优化原燃料质量,实施精料方针21提高烧结矿品位和质量。 为了提高烧结矿品位和质量,要求采购品位高、质量好的进口矿粉,同时强化厂内存储、倒运管理。通过改善烧结工艺,烧结矿的转鼓强度由63提高到70。烧结矿品位和质量逐年得到提高。22 改善焦炭质量。 张钢由于焦炭供应厂家较多且质量不等,组织上仓无计划、无规律,给高炉操作带来不利影响。根据这一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加强焦炭的进厂、存放、加工与筛分、上仓等各工序的管理,确保了焦炭质量的相对稳定。经过与供应商卧商,其内在质量也明显改善,灰份由13下降到125。23 加强炉后筛粉,减少入炉粉末。 5号高炉炉后料仓下料口较大,筛面料层较厚,筛粉效果差,不能有效的筛除原燃料中的粉末。针对此种情况,一方面对5号高炉下料口进行缩小;另一方面对仓下悬臂双层振动筛进行了改造,将角度由25调整为15,并且适当增加了烧结矿振动筛的筛条问隙,由45mm40mm,改为5mm45mm。通过以上措施,改善了筛粉效果,入炉烧结矿5衄的粉料由5下降至3,明显提高了入炉原燃料的质量,大大减少了入炉粉末。24优化用料结构。 经验数据表明:每提高1的熟料率可降低焦比23kgt,增产03序右。凶此,5号高炉优化用料结构,由原来使用“高碱度烧结矿+块矿”80%左右熟料率的炉料结构改为使用“高碱度烧结矿+酸性球团矿+块矿”88左右的熟料结构。生产实践表明,这种炉料结构较为合理。采用这种炉料结构后,炉况稳定、顺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3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31使用高效液压开口机。 5号高炉以前用的丌口机是吊挂式开口机,开一次铁口大约需要20分钟,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易发生钻漏铁口喷溅伤人事故。针对5号高炉铁口相对较深,炉内压力相对较高的特点,将吊挂式开口机换成了高效液压开口机,开一次铁口所需的时问缩短至35分钟,不仅节约了大量的钻头、钻杆,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避免了开铁口时的喷溅伤人事故,实现了机械化开铁口。32使用免烘烤铁沟料和整体捣打撇渣器。 5号高炉以前用的铁沟料足小厂碾制铁沟料,水分较大,需要烘烤过后才能放铁,经常出现因烘烤主沟而放铁晚点现象,影响了炉况顺行和产量提高。针对此种情况,5号高炉于2003年4月份开始采用免烘烤铁沟料代替本厂碾制铁沟料,提高了放铁正点率。5号高炉以前使用的撇渣器寿命较短,只能放铁25万吨左右。为此采用了整体捣打撇渣器,加厚闸板厚度,人人延长了撇渣器的使用寿命,过铁量提高到了7万吨以上。33使用无水炮泥。 高炉铁口工作环境恶劣,长期受高温渣铁侵蚀和冲刷。因此,铁口区域是高炉炉缸内最薄弱环节,而炮泥质量又是影响铁口质量的重要因素。5号高炉以前使用有水炮泥,易发生铁口自来、铁口浅、堵口跑泥、跑大流、铁水卅不净等事故迫使高炉出铁时经常减风;另外由于有水炮泥质量差致使铁口两旁的冷却水温差明显升高,这些不仅威胁着高炉的安全生产,对高炉的一代寿命带来影响,而且也给高炉的日常操作带来困难。因此于2005年5月份引进无水炮泥。使用无水炮泥后5号高炉的铁口合格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了100,而且炮泥的用量减少了10、杜绝了铁口大喷、断铁口、铁口有潮泥、铁口浅跑大流、铁口自动吹开等出铁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炉前安全生产。 34控制合理的操作炉型。 高炉冷却系统是高炉能否长寿的关键所在,冷却系统的维护对于高炉生产至关重要。为了便于冷却壁的检查维护,5号高炉冷却壁710环进水管和卅水管增设了旁通阀。当冷却壁出现堵塞或漏水时,能较快地确认具体是哪一块冷却壁。同时加强了炉体监测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每天定点5次对炉皮温度进行8个方向上的测温,对冷却壁进行水温差测量,以维护正常的操作炉型,保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 4加强管理,降低高炉休风率 41强化设备管理,降低故障率。 为了确保5号高炉设备的征常运转,5号高炉建立了严格的设备管理维护制度,要求各岗位人员在搞好操作的同时,强化日常巡检和专业点检制度。设备定人管理,对重点、关键设备实行专人承包奖罚制度。加强没备的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联系相关人员处理。对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的人员进行奖励,对因设备点检不到位而发生设备事故影响正常生产的人员进行处罚。 42加强高炉操作,减少崩、悬料和风渣口破损次数,减少慢风、休风时间。 5号高炉通过培训、开展炉况事故分析会、岗位技术比武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各岗位工人的操作技能和事故的综合判断处理能力。坚持以维护高炉炉况顺行为基础,强化冶炼的操作制度,实行标准化操作,制定并严格执行炉温、炉渣碱度、料速的标准偏差考核,并且考核炉前m铁正点率、铁口合格率、铁量差以及铁口角度,严惩出铁减风或放风操作。使用优质、长寿风口,考核更换风口时问、取消放上渣等措施,有效的降低了5号高炉的休、慢风率。5优化高炉操作技术,实施强化冶炼 原燃料质量的提高,装备状况的改善,管理方面的加强,为高炉优化操作,实施强化冶炼创造了条件。51选择合理的送风制度。 合理的送风制度能保持适宜的风口回旋区和理论燃烧温度,使初始煤气流分布合理,温度分布均匀,热量充沛稳定,炉缸工作活跃。因此,选用适当的风口面积和合理的送风制度显得尤为重要。5号高炉根据炉况进程逐步扩大了风口(14个)进风面积。将风口布局逐步由全部100mm调整到105mm,到全部110mm,再到2个110mm,其余12个115mm的风口布局,总进风面积012l m2,扩大了进风面积,降低了风速与鼓风动能,增加了入炉风量,为5号高炉强化冶炼创造了条件。52使用高风温。 提高风温使用水平,有利于活跃炉缸,节焦增铁。2006年风温使用水平为969,2007年8月在5号高炉热风炉进行了各种烧炉方式的试验,最终选择了半交叉并联的送风方式,风温供应水平提高至1026左右,有利于5号高炉的强化冶炼。53调整压差。 过去,总担心压差过高会引起炉况不顺。所以,长期以来,5号高炉在操作上习惯于高顶压低压差操作,顶压一直在0085MPa以上,压差在0105MPa左右。2006年6月份,转变观念,在提高压差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摸索和试验。第一步操作,顶压降至0080MPa以下,压差0110MPa。在时机有利,炉况顺行的前提下,一步一个台阶的将压差提高到0120 MPa,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炉况并没有出现什么不良的征兆。相反,压差提高后,风量增加了,一方面提高了风速,料速加快:另一方面,提高压差,也有利于煤气流的合理分布,有效的提高了煤气的利用率。54选择合理的造渣制度。 造渣是高炉内重要的物理化学过程,它既影响高炉顺行和生铁的质量,又和高炉的产量及焦比有密切关系,所以选择合理的造渣制度尤为重要。5号高炉根据炉况进程,对造渣制度进行了调整,将二元碱度由115提高到了125,(MgO)810左右,炉渣物理热充足,流动性好。55选择合理的热制度。 在保证渣铁热量充沛、流动性好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生铁含【Si】,控制在05O7,规定连续两炉铁【Si】不能小于05,以保证全风冶炼。2006年5号高炉si平均在0606以上,2007年、2008年、2009年14月份5号高炉【si】平均在060。56选择合理的装料制度。 基本装料制度确定为PPKK,采用较大的矿批重10t左右,料线1500mm;同时开发采用了烧结矿与球团矿或块矿混装入炉的装料制度,即矿矿混装装料制度。使每一批入炉料的体积相等。达到了敖料层煤气流分布合理的效果,保证了炉况顺行,提高了煤气利用率。57优化炉前操作,增加出铁次数。 炉前液压泥炮、液压开口机的使用,为使用无水炮泥,提高铁口质量创造了条件。2005年5月开始使用无水炮泥,铁口合格率明显提高。出铁次数由原来的15炉次天增加到现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