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高三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卷.doc_第1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高三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卷.doc_第2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高三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卷.doc_第3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高三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卷.doc_第4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高三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 2015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历史24. 图6是春秋战国著名学者及其学说分布示意图由此可以看出a.春秋战国大变局的浪潮冲击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社会秩序混乱促使各诸侯国纷纷构筑完整统治体系c.诸子百家著书立说抨击君主专制政体d.百家学说为秦汉帝国的政治蓝图奠定了基础25. 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 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26有学者指出:“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这种观点( )a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严重脱离当时国情b在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中能够体现c认为董仲舒的思想缺乏民本色彩d认为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不利于稳定儒学的社会地位27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28. 民国初年,建立了为数众多的政党,出现了“朝进党而暮脱党,暮进党又朝脱党,朝秦暮楚,一人一日数变,恬不为怪,党德政德荡然无存”现象,这些现象主要说明( )a.政党政治确立 b.利益驱动下的政党乱象 c.政党政治活跃 d.灵活机制下的党派合作29.雅典将军既是大多数公民满意和信任的领导人,但他必须忠实履行公民大会的决议并且是常胜将军,否则就会背上叛国罪名而被控告。材料具体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之一是( )a.直接泛滥的民主 b.集体的非理性c.少数公民的民主 d.精英民主30.1925 年 10 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指出:“现时已经要使一般工人农民知道: 到了建设国民革命政府的时候,没收土地的问题是革命中的重要问题。假使土地不没收交给农民,假使几万万中国农民因而不能参加革命,政府必定不能巩固政权。”这反映出当时a.中共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b. 中共开始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中共对农民问题重要性认识加深 d. 中共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31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a市场经济理论已然引发初探 b左倾错误弥漫阻滞探索进程c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 d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32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古代希腊a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c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 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33、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第三条规定: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国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这一规定a强化了议会对王权的限制 b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致使王位的继承陷入无序 d削弱了贵族对政治的影响34、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安理会通过有关利比亚局势第1973号决议后的解释性发言中说:“我们支持安理会采取适当和必要的行动,尽快稳定利比亚局势,制止针对平民的暴力行径。在安理会决议磋商过程中,中方和其他一些安理会成员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但遗憾的是,不少问题没有得到澄清和回答。因此,中国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反对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b c d35、金砖国家五国领导人围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主题,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安全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成果。下面对于“金砖国家”理解正确的是 a巴西、印度、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b中国将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c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使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d“金砖国家”是一个区域一体化经济组织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前服务业已经存在,但是从事服务业的只有极少数专业生产者,或更寻常地它是多数社会成年人的兼职活动。工作从手工作坊移向工厂和办公室,于是产生了同样的专业化和分离过程,如更多工作制度化,更多的男女被吸收进全日制的职业中,像教育、甚至医药那种服务业,过去只限于家庭中进行,此时日益由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提供了。摘自财经政治资讯2001年第2期材料二 大不列颠各部门国民收入表(单位:万英镑)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8017555054301032018111075062501311018217600930012200183179501171013340184179901555019690摘自财经政治资讯2001年第2期材料三 英国1938年至1984年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及其比例表产 业1938年1948年1984年就业人数(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就业人数(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就业人数(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第一产业9495311235634169第二产业871649197394897215332第三产业909845690484551415652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佩琨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材料四 1944年英国制定了新的教育法令,根据法令的规定,年龄从5岁到16岁的孩子接受全日制教育。目前英国有38000所中小学,1100多万孩子入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从公共基金得到免费教育。1948年英国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建立。英国居民从国民保健系统取得的医疗一般都是免费的,包括就诊、药品和住院。1984年卫生保健部门的就业人数1342万人,占整个国民经济就业人员总数的62%,这个比例大大超过了第一产业部门就业人数所占的比例。英国的商业部门包括国内和国外贸易,还有旅馆、餐饮和修理部门。1948年,商业部门的就业人数是2354万人,到1984年增加到3342万人,增加了近一百万人,就业人数1984年比1948年增加了4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1948年起,英国的无形贸易都是顺差,无形贸易的构成包括旅游收入、运输费用、保险收入、贷款利息、投资利润及侨民汇款等项劳务收入。英国是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危机经常由这些部门开始。但英国的经济危机程度,与同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而较轻。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佩琨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划分出英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阶段,分析指出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1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英国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利弊。(7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中英重大改革晚清政治改革英国议会改革1、1898年戊戌变法: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2、1898年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3、1901年1月29日,正式颁布新政上谕。4、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5、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姓立宪”。6、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7、1911年,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制,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1、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对法案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分给了52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2、1872年,通过投票法案;3、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4、1884年,颁布人民代表法,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选民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450万人;5、1918年,法案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选举权;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代以来,以衙前主官物之供给或运输(其它差役)各以乡户等第差充。民不胜其苦,而衙前为尤甚。今听免役,据家赀高下出钱,由官雇役。单丁、女户原无役者,概输钱,谓之“助役”。一面便民,而一面亦借助役钱增岁收。反对者谓“上户则便,下户实难”,语非无理。又于额用已足外,复增取二分谓之“宽剩”,则下户、单丁、女户更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赋役制度改革,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与丁役合并为一,而且以田亩为重。用明史食货志的说法即是:“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赵冈:赋税制度与土地分配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改革差役法的主要手段及其结果。(7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明朝赋役制度“一条鞭法”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从宋至明赋役制度变革的积极作用。(8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所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不可以代表的;它只能是同一个意志,或者是另一个意志,而绝不能有什么中间的东西。因此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近代发现了这些权利借以得到保障的唯一方法,那就是:人民统治的政府,但是人民不是亲身,而是由他们的代表,即由每个成年的、精神正常的男子选出的代表,进行统治”。“它不仅仅建立在自由原则的基础上,而且在几个政权机构之间实行分权和互相平衡,俾无一个政权机构能够超越其合法限度之外,而由其他机构予以牵制和限制。” 摘编自杰弗逊:杰斐逊著作选(1)据材料一,概括卢梭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杰斐逊的思想与卢梭的不同点及其对美国政治发展的影响。(9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接连侵占东欧、北欧和西欧各国。受此刺激,日本在1939年至1941年的三年时间里,对重庆先后实施了“100号作战”、“101号作战”和“102号作战”三次大规模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一次残暴的非人道的战略轰炸,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摘编自杨天石战时国际关系 材料二:从重庆大轰炸开始,美英等国使领馆和外侨财产就不断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美、英政府多次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美国还废除了美日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并逐步强化了对日本的经济制裁。由于重庆人民英勇的反轰炸斗争,日本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得逞,中国的战时首都始终巍然屹立,从战略上阻止日军北侵苏联,拖延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 摘编自潘询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的国际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91941年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大轰炸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人民反轰炸斗争的作用。(7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顾维钧(18881985年),民国著名外交家,下面是他的主要外交活动大事年表。1919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巴黎和会,要求将德属山东权益直接交还中国;与日本代表就山东问题进行辩论1920年出任国际联盟中国全权代表1921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参与山东问题谈判;提出关税自主案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参与对日外交交涉1937年向国联提出申诉书,要求其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1939年于国联理事会发表演说,呼吁制止日机在华滥炸暴行,理事会通过援华法案1945年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并率中国代表团首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947年指责雅尔塔密约,重申中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1957年当选海牙国际法庭法官 摘编自岳谦厚顾维钧外交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顾维钧外交活动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顾维钧外交活动的作用。(9分)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5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历史答案40(25分)(1)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工业革命兴起后。(1分)特点是就业人员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所占国民收入比重快速增加。(2分)主要原因:一是君主立宪制建立与发展,政治稳定;二是工业革命推进,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三是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3分)第二阶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前。(1分)特点是第三产业徘徊不前。(2分)主要原因一是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家不愿更新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提高生产技术,把资本主要投资国外;二是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依靠殖民地利润而忽视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3分)第三阶段是1948年后(或科技革命后)。(1分)特点是就业人数超过第一、二产业人数的总和,成为国家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2分)主要原因:一是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重视教育,建立医疗保健制度等;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三是科技革命后科技水平大大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3分)(2)利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增加了国民经济收入;(2分)推动了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缓解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分)弊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国家福利政策的支撑,而国家福利的大力推行又往往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2分)41(12分)评分说明: 不同: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4分)原因:观点正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合理充分。(8分) 示例1: 内容:中国政治改革围绕扩大资产阶级参政权,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2分)英国议会改革围绕调整议席分配,扩大选举权范围,推进政治民主化。(2分) 原因:(1)中国: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政治:民族危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广泛传播。(4分,任答2点即可) (2)英国:经济: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政治:英国工业革命后阶级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完善代议制,发展民主;思想:民众民主意识增强。(4分,任答2点即可) 示例2: 结果:中国政治改革失败,英国议会改革成功。(4分) 原因:(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封建势力强大,清政府缺乏对政体变革的诚意;改革措施缺乏连续性;改革的外部环境恶劣。(4分,任答两点即可) (2)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由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改革措施、实施过程渐进有序;英国政治环境稳定。(4分,任答两点即可)45(15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