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贸易逆差及其成因分析.doc_第1页
农产品贸易逆差及其成因分析.doc_第2页
农产品贸易逆差及其成因分析.doc_第3页
农产品贸易逆差及其成因分析.doc_第4页
农产品贸易逆差及其成因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成因分析尹春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南京210044目录摘要:2关键词2一 研究背景2(一)选题的背景2(二)研究的目标及意义3(三)国内外研究现状3(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4二农产品贸易逆差概况4(一)农产品贸易逆差现状趋势分析4(二)农产品贸易的重要性6三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成因分析7(一)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分布不平衡7(二) 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发展趋势的惯性作用9(三). 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差10(四).国内的农业政策11(五)国际环境的影响因素11四 应对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对策13(一)国内的政策支持13(二)优化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及地区发展,加强出口竞争力16(三)优化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结构,市场多元化16(四)突破环境贸易壁垒16(五)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17五结论17致谢19Abstract:20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成因分析尹春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南京210044摘要: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部门, 农产品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产品贸易变动趋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以及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进出口农产品方面逐渐呈现贸易逆差,要使农产品贸易顺差必须分析其成因,本文主要从农产品贸易逆差现状,特点以及农产品的贸易结构及地区分布来研究其逆差的成因,从比较优势理论和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和H-O资源禀赋理论框架来分析贸易结构,本文不同于其他学术研究的是,该论文从国内外各个方面的分析,分析国内的政策及农产品贸易的同时,还对国际环境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例如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贸易壁垒,国内主要是从国内的政策支持和农产品的农业结构调整来得出解决方案,并且从,国际环境中找出解决方案。关键词:农产品贸易 ;重要性;逆差原因; 对策一 研究背景(一)选题的背景我国农产品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在1990年之前一直高达2O左右,但1990年之后一直递减,2004年不到5。更有甚者,2004年农产品贸易出现了46.4亿美元的逆差。 农产品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小,逆差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现实问题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外部经济效果。因此,改变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环境极其严峻和复杂,首先是国际农产品的准入条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其次国际农业竞争环境依然极不公平,不利于中国发挥优势。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在我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关系着国计民生,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解决逆差问题关系重大。 (二)研究的目标及意义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分析,从而得出阻碍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结论,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以此来扭转我国今年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其意义深远,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容纳了50%以上的劳动力,没有的农业的发展,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将是黯淡的,为促进经济发展。因此,研究农产品贸易意义重大,它有利于我们能够客观的观察世界农产品的发展变化从而使我们跟上社会发展步伐;它有利于我们认识当今外贸行业的发展方向,从而使我们经济发展往创新方向发展,改变以往的传统发展模式;它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农产品的行业动态,从而为更好地决策作出贡献,用农业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农产品贸易的研究者已经发现了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趋势,并且总结了农产品贸易逆差历年来的规律:吴雪君(湖南商学院)在论我国今年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特点及对策文章中指出我国近年农产品贸易逆差规模逐渐扩大,农产品贸易逆差、地区分布产品结构不平衡,以此来导出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成因。崔卫杰、 卢宪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2009年我国主要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与展望中根据2009年上半年中国的主要农产品贸易形势,论述了影响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最新进展情况,对未来主要农产品的贸易形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他们把2009年我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例举出来分析,通过对出口产品的分析来得出解决方案。国际环境影响因素方面,其中黄毅、李虹在金融危机与农产品进出口文章中通过对两次经济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通过对比两次金融危机前后我国主要农产品的进出口数据,来分析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情况、受影响程度及应对措施,进而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刘卫国、郭赞伟通过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具有相关性,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产业结构,财政政策等对农产品的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提出改善农产品出口贸易对策。在应对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环境时陈羽(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在浅析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中通过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自身原因和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宗成峰(中国农业大学)在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及其形成因素分析*中在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状况的基础上,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进口波动的形成因素,研究独创性的表明进口需求因素是我国农产品进口波动的主要决定因素,结构因素是次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农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导致出口额降低,进一步激化了贸易逆差。国外研究者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由此得出我国应该以果树、蔬菜、花卉等园艺产品及畜水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粮油等大宗农产品为主要进口农产品。Wayne M. Morrison在中国经济境况中指出,我国经济的长期困难制约了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发展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平衡经济增长、灵活的货币政策、国有企业内部存在问题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过度支持、银行系统方面、社会分配不平衡、法制方面不成熟、政府监管环境差、日益严重的污染、全球经济危机等。(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该论文从国内外各个方面的分析,分析国内的政策及农产品贸易的同时还对国际环境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例如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贸易壁垒,不仅如此,本文还对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及其贸易和所实施的政策进行了介绍和研究,以此来找出并解决当前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方法,该文可以算是比较全面的分析的解决方案。从比较优势理论和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和H-O资源禀赋理论框架 来分析贸易结构。从农产品贸易逆差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影响来向读者阐释解决农产品贸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二农产品贸易逆差概况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全国出口贸易中的地位呈下降趋势,农产品出口总值占全国出口总值的比重由1994年的10.7%下降为2006年的3.2%。2004年我国农产品出口233.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排在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后,但中国已经从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国.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要深刻反思找出其中的弊病,使农产品贸易由逆差逐渐转为顺差。(一)农产品贸易逆差现状趋势分析1.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环境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出口总体增长,其中进口涨势惊人,2001年至2003年在进口强势拉动下,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呈现出高速上涨势态。这种状况显示出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对外依存度逐步提高,农业国际化水平不断加深。2000- 2005 年的年均增长率达 16.2%。2004年的进口总额趋势增长率远远超过正常波动范围, 2004年中国出现了加入WTO后的第一次高额逆差,这种变化显示出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的冲击正在逐渐加强,数据见表1。 王岚,赵国杰 关于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的系统分析J. 中国农机化, 2006:24-25。尹肖妮 国际农产品贸易政策下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分析J.北方经贸2006(4):28。表1 农产品进出口年度总值表(亿美元)年度进出口出口进口贸易顺差2000269.5157.0112.544.42001279.1160.7118.442.32002306.0181.5124.557.02003403.6214.3189.325.02004514.2233.9280.3-46.4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农产品出口月度统计报告表2 中国农产品贸易增长额变动(单位%)趋势值200220032004出口总额4.912.918.110.6进口总额11.15.052.162.5进出口总额7.99.631.935.5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中国对外贸易年鉴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加入WTO几年来农产品贸易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出口总额增长率均超过了趋势值。2入世过渡期后中国农产品贸易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14.2亿美元,农产品出口额233.9亿美元,农产品进口额280.3亿美元。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由2003年顺差23.5亿美元转变为逆差46.4亿美元。200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62.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75.8亿美元;进口额为287.1亿美元。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贸易总额为6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出口额为314.0亿美元,同比增长13.9%;进口额为3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农产品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由2005年11.4亿美元缩小为6.7亿美元,下降41.3%。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双增长。进口增幅大于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迅速扩大。2007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81.0亿美元,同比增长23.0%其中,出口额为370.1亿美元,同比增长17.8%;进口额为410.亿美元,同比增长28.1%。农产品贸易逆差40.8亿美元,同比增长5.1倍。2008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出口额为405.0亿美元,同比增幅由上年的17.9%下滑到9.4%;进口额为586.6亿美元,同比增长42.8%。贸易逆差为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倍 2008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快速扩大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农业部网站 2009。,我国近年农产品贸易逆差规模逐步扩大。从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速度基本保持10%-20%之间,增长较为稳定。刘卫国, 郭赞伟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6):214-215。见表如下:表3 农产品出口年度总额表(单位:亿美元)年度进出口出口进口贸易逆差2005年563.9275.8287.111.32006年634.8314.0320.716.72007年781.0370.1410.940.82008年991.6405.0586.681.6(二)农产品贸易的重要性1.中国的农业大国地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容纳了50%以上的劳动力,没有农业的发展,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将是黯淡的。中国56%人口生活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成为人们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农产品贸易同时解决了就业,并通过贸易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国际收支。2.中国农业经济地位中国农业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产出中仍然占了四分之一,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能够保护国内的工业。“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对农业的剥夺基础上的”对农业实行保护,就意味着工业必须反哺农业,同时要求工业必须真正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只有处理好农业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各产业的协调。在中国,农业仍然是经济的驱动力,农业增长往往成为扶贫的主要手段,农业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预期中都发挥了根本性的重要作用。3.中国农业的政治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涉及一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政治因素、生产结构、出口国与进国的利益等诸多方面,容易引发政治与社会问题。农民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11亿人口,8亿多在农村,农村稳定了,农民安居乐业了,也就根本上保证了我们国和社会的全局稳定,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就不可能有我们国家的自立,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三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成因分析 我国农产品贸易在世界上的排名仅次于美国、欧盟和日本,中国成为全球第4大农产品贸易国。我国是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国,也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我国农产品出口在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提高,在我国商品份额中比重下降。(一)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分布不平衡1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分布不平衡 表4我国重点商品出口额 单位:万美元年份水 海产品水产品制品蔬菜水果坚果等制品食用蔬菜谷物食用水果与坚果2002287,418.5163,150.5175,836.5188,320.2164,987.255,463.32003333,548.2192,706.5216,712.8218,025.7258,855.375,158.92004234,047.2259,716.2257,834.3253,761.474,046.361,873.82005287,901.1318,484.42309,492.6305,224.2141,245.5106,717.62006474,298.5422,532.9378,144.9371,490.0103,800.6128,075.62007475,587.5450,447.6544,246.6404,473.9196,977.0163,246.1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农产品出口月度统计报告表4列举了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的几大类从2002年到2007年的出口金额。仅仅六项产品的出口金额就占到了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将2002年与2007年相比增长率 水海产品为65.47%,水产品制品为176.1%,蔬菜、水果、坚果制品为209.52%,食用蔬菜为114.78%,谷物为19.39%,食用水果与坚果为194.33%。这也反映了比较优势理论和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和H-O资源禀赋理论。从而得出我国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和初级农产品为主。.大米小麦等主要粮食净出口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供求偏紧,一些主要粮食出口国采取某些限制粮食出口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求紧张状况。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主要粮食进出口仍然保持净出口,特别是大米、小麦和玉米,因而这表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供给立足于国内生产,在大米小麦等主要粮食的基本生产方面存在很多优势,从而化解了世界粮食供求偏紧所带来的贸易压力。戎凡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分析N. 职业时空 ,2009(2):32。屈小博,霍学喜 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N.农业经济导刊,2007(6):9-11。.大豆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巨大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继续增长,大豆进口突破3000万吨,进口食用植物油898万吨。2006-2007年度,我国大豆油进口量和消费量分别达到240万吨和863万吨,均跃居世界第一。我国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的进口量全部位列世界第一。佟伟伟,柏桐 论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N .商场现代化,2008(34):8-9。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水产品、蔬菜水果、肉类产品及加工品等。充分体现了我国农业资源的禀赋和比较优势特征,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整体竞争力较弱,处于低竞争水平的劣势。而小麦、油菜籽和大豆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产品的深加工不够。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构造在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和H-O资源禀赋理论框架之内。根据李嘉图比较利益(成本)说,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与他国相比,无论是否具有绝对优势,只要本国两种产品生产存在优势差异,则可以通过与他国贸易用自己最擅长生产的产品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一国的比较利益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我国主要以果树、蔬菜、花卉等园艺产品及畜水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粮油等大宗农产品为主要进口农产品。2.农产品贸易的地区分布结构不平衡表5 2004-2007年东中西部农产品国际贸易额占区域国际贸易额比重(%)东部中部西部年份国际贸易占区域国际贸易额比重出口额占区域出口额比重进口额占区域进口额比重国际贸易占区域国际贸易额比重出口额占区域出口额比重进口额占区域进口额比重国际贸易占区域国际贸易额比重出口额占区域出口额比重进口额占区域进口额比重20047.34216.3219892477.188410.39935.82887.354610.50462.674120056.93376.2391826537.223010.72964.93307.397810.23113.129520066.93486.2536821666.07998.45314.80176.27609.01792.316820076.68586.3520813565.28926.24464.00116.44989.16942.2457表5从东部、中部、西部的贸易差额分布来看东部地区是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区域,占市场份额的78.4%。农产品逆差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总的来看,东部地区农产品出口额占区域出口额的比重基本稳定,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额占区域出口额的比重则下降较快。东部地区农产品进口额占区域进口额的比重依次大于中、西部同类指标,且差异明显。吴学君 论我国近年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特点及对策N. 商场现代化,2008(29):18-19。逆差的省份分布很不平衡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省份是山东、广东、浙江、辽宁、福建等省,西部地区省份虽然农业比重较高,但农产品出口所占份额小,只有9.84%。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仍然比较集中。主要出口市场从出口地区来看,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市场集中在亚洲地区、欧洲和北美洲地区,主要有日本、欧盟、韩国、美国、东盟、我国香港、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我国还应该加大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出口。 (二) 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发展趋势的惯性作用从表2和表3中可以得出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已经成为常态。2005年和2006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减小,但是2007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又明显增加,逆差达到43.5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值出现波动并有增加趋势,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一个显著变化是出现贸易逆差。在2003年农产品进口增长大幅度超过出口增长的基础上,2004年农产品进口增长继续大幅度超过出口增长,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出现46.4亿美元逆差。贸易首次出现逆差,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农产品进出口大逆差。20052006年农产品贸易逆差明显收敛。但2007-2008年贸易逆差又呈跨大趋势。农产品的贸易逆差有一定的惯性。(三). 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差1.出口企业竞争力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价格优势, 我国畜产品、水果、蔬菜的国内市场价格均明显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园艺作物产品的国内价格一般要比国际市场价格(FOB)低二至七成;畜产品中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7,牛肉价格低84,羊肉价格低54,但质量比较低下,与国际市场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综合优质率在15%左右,其中粮食产品的优质率在10%左右,那么具有价格优势的农产品为何难出国门?关键就在于其总体竞争力不强。出口企业实力不强出口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高,精加工产品更少,利润率较低,国际竞争力弱,出口后劲不足; 出口企业对卫生、安全、技术等要求重视不够,国际认证意识低,融资难,发展环境不好。曾国平,申海成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01):47-50。2.中国农产品质量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差,品牌意识不强; 中国的蔬菜、水果等出口量下降,与2008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关联更大。“毒饺子”、“毒奶粉”事件后,外国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的信任度降低。乳制品出口量急剧萎缩,进口量大幅攀升受“三鹿事件”影响,2008年10月起我国乳制品出口骤降,2009年以来出口依然低迷崔卫杰,卢宪英 2009年我国主要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与展望J.农业展望,2009,5(10):2-4。 我国农产品缺乏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知名品牌。例如安徽白蜜量大质优,出口量位居全国第2位,但出口效益未见明显提高,就是吃了不是名牌的亏。3中国农产品生产状态我国农业生产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首先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人多地少的小规模生产导致我国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交易成本高。其次,我国的农产品自然生产条件较差,即使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质量、品种结构也满足不了国际市场的需求。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大多品质不高,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处于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状态,生产的随意性大,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药物残留量较高,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品种改良和农业投资积极性小,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发展且对科技投入量少导致农产品质量较低。我国目前的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与国际标准及进口国标准还有差距,按照国际标准,诸多农产品的技术标准都不能达标。 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下降较慢,削弱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我国农产品成本过高主要是由于劳动生产率过低造成的。而劳动生产率过低主要是由于有限的土地上聚集了太多的剩余劳动力。入世后,我国的农产品不仅面临国内市场的需求,还面临国际市场的需求,这就迫使我们要调整农产品的生产结构。(四).国内的农业政策我国在产业政策上虽然一直比较重视农业发展,但实际上落实不够,没能处理好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特别是工业未能对农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改造支持和应有的服务,农业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以致造成农业不断萎缩、农业效率下降、农业发展乏力。按照WTO规定的基期1986-1988计算,我国对农产品生产的国内支持措施水平为负值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水平很低。决定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我国取消了农产品的出口补贴,由于近年来农产品成本迅速上涨,农产品的低价优势已逐渐消失,许多重要的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我国降低了进口关税,增加了配额。2004年,我国977种农产品的算术平均关税降低了15%。由于实际进口的产品多为低关税产品,我国实际进口加权平均关税不到8%。我国已经成为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的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持平,甚至还低于部分发达国家。在进口配额方面,自2004年起,我国政府增加了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糖料的进口配额,取消了羊毛和毛条的进口指定经营制度,开放了农具、农药化肥对外资的零售和批发业务。2006年,中国取消了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的关税配额管理,实行单一的关税管理。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向外资开放。 (五)国际环境的影响因素1.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的进口呈上涨的趋势,在经济危机时期,市场萎缩、企业破产和失业增加,各国政府面临由此产生的政治压力,往往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摆脱经济危机,出现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市场粮价暴跌,国内粮价已高于国际市场,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大量纺织和服装企业失去订单,导致棉花需求减少,国内棉花价格暴跌,棉农连成本都不能收回。2008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放缓,但进口高速增长中国被认为属于“优势农产品”的蔬菜、水果等出口受阻,蔬菜、水果、果汁、畜产品、水产品等的出口增速都在下降。2.技术贸易壁垒制约农产品面临的技术壁垒威胁依然严峻,出口增长难度加大。我国入世后,部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显示了一定的价格优势,国外便纷纷以技术壁垒为手段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越来越苛刻,对我国出口农产品实施技术壁垒的范围不断增大,涉及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禽产品和茶叶等大部分农产品。再加上我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存在不足,技术标准滞后,农产品和食品的卫生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有关技术法规、标准、检验管理,还是认证制度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为了削弱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一些发达国家不仅设置了技术壁垒,而且技术壁垒的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具有歧视性特征。 邓庆,何芸 技术壁垒下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战略选择 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5):45-47.经济学院,1.安徽马鞍山243002;22苏州大学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21。3.贸易保护主义制约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经济全球化作用下,自由贸易又成为主流,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失衡,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时出现。贸易保护手段也在变化,在出口方面,采取各种补贴方法鼓励本国产品的出口;在进口方面,从关税演变为名目繁多的非关税壁垒措施,限制产品进口。自1995年以来,我国已一连10年景为举世遭受反倾销视察最多的国家,加入世贸构造以来,我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措施“两反两保”案件235起,涉案金额达61.30亿美元,其中反倾销案183起,涉案金额达50.70亿美元,涉案数和涉案金额分别占全部“两反两保”案件的77.90%和82.70% 我国果汁企业反倾销的现状与对策EB/OL/sobylw/scyx/20071027095107.htm,2007-10-27。4.绿色贸易壁垒制约绿色贸易壁垒制约了农产品出口的增长,传统贸易壁垒保护作用弱化,绿色壁垒应运而生,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是我国农产品质低价廉,容易引发外国设置绿色壁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每年增加5%左右。但近几年来,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扩大和强化,农产品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并由顺差转变为逆差。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国内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在我国现有的国际标准中,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仅占43.7%,ISO(国际标准组织)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中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的比率仅为38%,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为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削弱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一些企业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标志使用年费;为达到国际的检验标准,出口企业要购买外国的先进测试设备,这都会增加出口企业成本,使竞争产品失去了价格优势。,再加上我国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方面的卫生检验指标上有漏洞, 在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时,很容易遭受绿色壁垒。从而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张庆圆,郭国辉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20(7)四 应对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对策(一)国内的政策支持我国制定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必须遵循市场机制原则、WTO原则、量力而行原则、效率原则、防御进攻结合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措施以关税手段为主,非关税手段为辅;保护的主要对象是幼稚产业和战略产业。从国内方面所要采取的措施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运作平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再也不能以栖牲农业为代价。政府通过适当的财政财税支持从经济上支持农业;通过出口补贴进口限制为企业进出口降低门槛;深化农业体制改革;注重科技兴农为农民生产提供科技支持;要完善农业法律支持体系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快外贸立法,建设对外贸易的标准化我国的农业法应该根据国际国内情况及时进行完善,对于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可适时出台相关法规予以扶持,切实运用法律法规手段保证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汪华余 WTO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政策选择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2):54-55。1.国内财政支持国家财政支持应该放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特别是在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价方面发挥作用,粮食补贴则是必须继续优先考虑的问题。在粮食补贴的具体做法中以直接补贴为主,但也要与继续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体系。其次,国家财政要逐渐覆盖农村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教育、医疗卫生、水利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以下各项补贴:增加对农业投入品尤其是种子的补贴,实现区域化统一品种种植,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有利于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对农产品营销设施建设的补贴,包括对农产品加工、储藏和运输的补贴,尤其是新发展起来的各种农业合作组织,借鉴国外许多国家的经验,国家应该对这些方面的投资给予补贴资助 Jennifer se jin oh challenged to open comparative study of agriculture market reform in japan and swenden【D】2009 : 12-17. 。加大财税支持,积极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扩大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范围,完善政策性信用担保制度; 大力扶持中介组织,在农户与国际市场之间应当有起沟通作用的中介。借鉴国外经验,由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民组成合作组织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是一条可行途径。2.出口补贴,进口限制,实施合理的关税手段减免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费用,加快通关速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贸易环境。进口配额管理、进口许可证管理等。按协议要求需将其关税化,这将加大中国调控农产品贸易的难度。调整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结构,设计合理的关税配额量,按照“抓大放小”重点保护好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产品(如粮油棉等产品)适当的放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张润頔 当前经济条件下对我国农业及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的研究N.科技纵横,2009-6。不断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加大农产品出口的资金支持和免费服务力度。秉承世贸组织原则和精神,采取灵活的方式,建立专项农产品出口信贷制度,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直接提供政府贷款,或者提供有政府贴息的优惠贷款,解决农产品出口企业贷款难、门槛高的问题。以关税作为主要保护手段,符合国际贸易惯例中国长期以来的高关税导致需低税进口的设备、原材料无法以正常渠道进口,只好大开减免税的口子,导致实际关税水平远低于名义关税水平,国家财政收入大量流失。过低的关税会造成国外产品大量冲击国内市场,造成国内失业增加和国际收支恶化,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3.深化农业体制改革加入WTO,必须适时彻底改革我国农业宏观管理的落后状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对相关机构进行整合重组,组建统一的系统服务和管理部门,克服目前农业、外贸、科技、市场信息等条块分割、互为壁垒、各自为政的分散落后和低效状态,与国际的通行管理模式接轨。以关税作为主要保护手段,要求制定适宜的关税税率,建立合理的关税结构,实现有效合理的关税税率必须是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内产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税率。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根据我国国情调整我国农业法,促使法律的健全。4.注重科技兴农,信息公开化1实施以质取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政府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保证农产品的品质,鼓励企业引进和培育良种农产品。地方政府涉农部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户应学习掌握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并按标准组织生产,一些基地和龙头企业还应能按进口国的高标准组织生产。2 调整农民收入增长政策,注重追求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强农业基拙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把目标放在提高农业自身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竟争力上。向农业生产提供交通、通讯、能源气象、咨询推广、检验等公共服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有效的农业金融保险体系降低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对农业产生的消极影响。3及时沟通信息,帮助政府加大交涉力度,取消一切贸易不平等待遇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5提高农业产业管理水平。 6建立出口风险信用管理。加入WTO以后,国际贸易活动大大增加,出口贸易风险也随之加大,我国经营外贸业务的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从事国际贸易的经验也相对不足,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我们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决策信息。5.深化农产品外贸体制改革加快外贸立法尽管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已经推进了多年,但与飞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大环境相比,仍有许多环节不太尽如人意。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反倾销法,对外贸易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完善我国外贸立法体系,必须加快我国动植物卫生检疫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步伐,与国际接轨,对进口农产品采取严格的审查制度,在卫生防疫、农药残留标准方面严格把关,设置“绿色壁垒”,限制农产品的进口。我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政策、环保政策、能源政策和科学的发展观,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市场信息发布,制定市场准入法规,实行生态和环境标准以及产品认证的等,引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竞争秩序,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壁垒引发的争议面前,我们可合理运用这些优惠待遇,力图公正、合理地解决争端,维护自身利益,增加胜诉的机会。6.建设对外贸易中的标准化张立辉. 中国农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65。 标准化在国际贸易中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又能阻碍对外贸易的发展。截止2002年底,我国共制定了20206项国家标准。但是我国标准化还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现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等同、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相对数量还太少,大多数标准没有参照国际标准来进行制定、修订工作。二是标准化水平不高,许多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其质量指标和要求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同国外先进标准的差距更大;三是标准制订的周期长,滞后性较为突出,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所以我们要(1)转变观念,重视对外贸易中的标准化工,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2)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广使用国际标准(3)注意不断追踪国外先进标准和先进的技术成果,及时研究、搜集各国技术限制法规和技术标准,调整本国产品的质量指标(4)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5)重视培养国际化标准人才.彭红斌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标准化问题及其促进措施N.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6-02-05。(二)优化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及地区发展,加强出口竞争力充分发挥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从贸易特点可以看出,我国的优势产品主要在于水产品、蔬菜水果、肉类产品及加工品,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迅速培养一批劳动力密集型及高附加值的、具有特色的、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扩大传统产品和各种名优特产品的出口.优化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沿海省区应发挥资金优势,根据国际市场调整生产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加工食品出口产业,打造名牌产品,加速培育出口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出口产业的全面升级。中部地区应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产业化经营,建立面向国外市场的各种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农产品出口的规模。西部地区则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原产地标记注册农产品的出口,培育农产品出口的新增长点,利用边境贸易开拓农产品出口市场。鼓励东部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到中西部建立出口基地,促进农产品加工和出口结构的梯次转移,带动中西部发展。(三)优化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结构,市场多元化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和日本国家等地区,恰恰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反倾销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我国出口农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我们应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扩大农产品的出口范围,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独娟 关于发展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思考J.知识经济,2008,01:114-115。利用比较优势优化产品进出口结构,农产品结构是以优势产品为基础的,我国应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如猪肉、禽肉、花卉、水产品、蔬菜等,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以国际农业资源配置调整国内农业资源配置,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把重点放在农产品的深加工上,这是促进农产品比较优势,扩大出口的最有效的途径。(四)突破环境贸易壁垒环境贸易壁垒是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巨大障碍,在国际贸易中要正确使用环境壁垒措施来维护我国环境权益,保护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同时,要把环境壁垒作为维护国家安全、支持出口贸易、调节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贸的重要杠杆。1.建立环境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2、加快环保立法,严格环保执法,并将环保纳入外贸战略。3、大力开发环保产品,积极发展环保产业。4、加强与环境有关的绿色认证工作。5、依据国际惯例,设置我国产品的环境贸易壁垒。避免由于出口目标市场过于集中所导致的风险,减少与进口国的农产品贸易摩擦 Yingyingshi Standards and Trade Barrier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Form of Trade Protection 【D】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85-86.。(五)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对于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信息中心和数据库,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及时了解国外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 ,1健全技术法规体系,保护国内农产品,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避免陷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陷阱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的立法,包括包装、标签规范等技术方面,3制定有利于本国产品的技术标准,也可为我国农产品构筑保护自身的贸易技术壁垒,使国外农产品的进口受到阻碍。4针对目前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技术壁垒运用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中国应积极参加新一轮WTO谈判,提出合理运用技术壁垒的条件,限制任意曲解的现象,使技术壁垒的应用更符合科学原理和公平合理规则,消除发达国家设置的不合理的技术壁垒。邓庆,何芸 技术壁垒下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战略选择 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5):45-47。作为企业则要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而对于反倾销,不仅要关注我国农产品在国外遭到的反倾销,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这类反倾销纠纷案件也应关注,因为别国的遭遇很可能是我国的前车之鉴 Suzanne Thornsbury Technical regulations as barriers to trade 【j】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1998:10-11.。五结论我国农产品贸易在这几年里呈现了逆差现象,我从农产品贸易顺差和逆差趋势的分析结合了表单数据研究,入世前和入世后以及近期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来得出结论,我国农产品贸易呈现逆差,而且逐年扩大。从农产品贸易在我国的重要性来突出研究农产品贸易逆差的重要性。因此我国应该要尽快解决这一突出的问题,因为农业是我国的民生之本,我国是农业大国,它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我们必须要重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研究农产品的发展,该现状十分严峻,如何解决突出问题,首先就要研究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成因,首先从国内方面研究,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特点以及农产品贸易的逆差产品结构;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科技含量;国内农产品贸易的农业政策;农产品贸易的出口结构因素分析。接着从国际方面的因素影响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农产品面临的技术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找出其原因后,又从贸易逆差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影响,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亟待解决。从分析的原因中找出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如何解决国内农产品贸易现状,我从国内政策的支持,作为政府应该财政支持,出口补贴,进口限制,深化农业体制改革,注重科技兴农和信息的公开化,深化农产品的外贸体制改革和加快外贸立法,建设对外贸易的标准化,从农产品自身发展状况解决: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及地区发展加强出口竞争力,突破环境贸易壁垒。农产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应该始终关注农产品发展状况,并且时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反哺农业,促进整个产业发展,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参考文献1王岚,赵国杰 关于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的系统分析J. 中国农机化 2006。2 尹肖妮 国际农产品贸易政策下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分析J.北方经贸2006(4)。3 2008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快速扩大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农业部网站 2009。4刘卫国, 郭赞伟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6)。 5 戎凡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分析N. 职业时空 ,2009(2)。6 屈小博,霍学喜 参考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N.农业经济导刊,2007(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