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及特征.doc_第1页
浅析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及特征.doc_第2页
浅析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及特征.doc_第3页
浅析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及特征.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及特征浅析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及特征 摘要:东部各省市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优越的地理条件,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现阶段,一方面各种的因素迫使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蓄势待发,另一方面,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还尚未到来,而中西部各省已基本做好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在迎接此次产业转移中,也是相互竞争,摩拳擦掌,不甘落后。 关键词:产业转移;现状;特征 一、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已成趋势 (一)东部地区不得不进行产业转移 最近十几年来,东部江浙沪等省市的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尤其是江浙两省,此外厂商数量也不断增加,以致东部经济环境日益拥挤,直接后果就是各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急剧上升,资源、能源供给的日趋紧张,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发展日益失调,东部地区各省市在这种种压力下,只有把丧失优势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才能轻装上阵,腾出空间和资源发展一些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实现本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实现本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陈建军选取浙江省105家规模以上的企业(不同所有制)作为样本,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样本单位中,58.1%已经进行了对外扩张和产业转移,55.24%表示在最近1到2年内有可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59.05%表示在未来的两到五年内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67.62%表示将来5到10年内具有对外扩张和产业转移意向。这项调查表明,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发展,众多企业迫于外在压力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不得不选择移出浙江,而中西部地区将是他们不错的选择。 因此可以说,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呈现出产业转移的趋势,从各方面条件来看,也已经基本具备了转移的可能性。 (二)中西部地区承接条件日趋成熟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各省的产业转移正进入微妙的战略机遇期。中西部地区各省在很多项经济数据上的表现都比东部地区好。2009年底中西部各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均比东部地区要高,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分别是16.06%和16.02%,而东部地区是15.18%。2009年底中西部地区各省市的外商投资总额的增长速度也远远的超过了东部地区各省市,东部地区增速为5.37%,而中部地区为11.22%,西部地区为10.6%。再者,从工业生产增加值的增速来看,2008年上半年,东部地区为15.73%,而中西部、中部、东北3个地区各为19.74%、21.41%、19.06%,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二、产业转移大浪潮尚未袭来 (一)东部地区仍是出口及外商投资集聚地 产业转移要顺利进行,必然是有不同地区产业梯度差的存在,但并不是只要存在产业梯度差,产业转移就会发生。产业转移最终是否会发生,一方面受产业转出地推力和拉力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看产业转入地的推力和拉力作用,正是在这两种力作用强度,决定产业转移最终是否会发生。东部地区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之后,一些产业结构层级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大规模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众所周知,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丰富且具有政策优势。就现下的情况而言,东部沿海地区仍然聚集着绝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而且是劳动密集型的。2008年,全国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总数的90.8%分布于东部十一省市(京津冀辽鲁苏浙沪闽粤琼),分布于江浙沪两省一市的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数更是占到了全国总数的38.9%,比上年增长了2.8%;东部十一省市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当年全国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总产值的82.1%,达到123052.66亿元,。再从就业人数占当年制造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看,2008年,东部十一省市比例为63.8%,其中鲁、苏、浙、沪、粤四省一市占比就达到44.4%,各比去年上升了0.8个百分点和8.21个百分点。如果再从外贸出口总额角度来看的话,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分,2008年全国货物出口总额为143069307万美元,增长了17.48个百分点;仅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的货物出口总额就达到了57372644万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0%还要多。以上数据表明,东部地区仍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出口地及外商投资地,尤其是江浙沪两省一市。 (二)城市化与就业结构的滞后,阻碍产业转移顺利进行 专家一直预期的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浪潮之所以迟迟没有到来,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与工业化进程相比,我国城市化进程要严重滞后,而与三次产业间的产值结构转换速度相比,我国三次产业间的就业结构转换也是较滞后的。傅鸿源等认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没有迁出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劳动力大军庞大致使几乎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及二元经济结构。一般认为工业化稍微超前城市化、产业结构稍微超前就业人数在产业间的分布结构尚属正常现象,但是若超过一定限度,便会对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不利的影响。钱纳里指出,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于3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应该是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才是正常的经济现象。而中国早在上世界九十年代初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达到这一临界值,但是让我们难以接受又不得不面对的是当年的城市化率仅仅为27.99%,不仅没有如正常经济那样高于工业化率40.1%的水平,反而是严重滞后于这一水平的。直到2008年年底,我国城市化率还没有达到50%,仅相当于工业化中期国家的水平,同时期的工业化率已经高达42.9%,单从工业化率看的话,我国却已经是工业化后期国家了。从三次产业创造的产业价值来看,截止2008年底,我国一、二、三次产业创造的产业价值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依次为11.3%、48.6%和40.1%,而吸纳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为第一产业39.6%,第二产业27.2%,第三产业33.2%,从数据可以看出来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其就业结构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 (三)产业集群发展增大产业转移成本 东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高了原本已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自然也形成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拉力,使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会成本。我们知道与大规模企业相比,小企业有多方面的劣势,比如抵御风险能力差,信誉度一般不高,因此往往也面临融资难题,而产业集群则可以帮助小企业克服这些天生的劣势,众多小企业集聚在一起,可以产生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外部经济。正因如此,东部地区众多中小企业对产业集群有较强的依赖性。有数据显示,目前由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组成的年产值过亿元的产业集群区,浙江有5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