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专科(推拿科)专科特色疗法之一:砭石玉刮痧疗法(一) 简介刮痧(Skinscraping),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泗滨浮石(即泗滨砭石)由氧化钙、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镁等十多种化学成份组成。含有铬、锰、镍、铜、钇、铈、钐等3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这在灰岩类中是罕见的。泗滨砭石是一种独特的碳酸盐玉和方解石微晶,其晶体粒度适合是粉晶岩类,故其作用于人体时让人感到非常舒适,且在敲击时可发出金属般悦耳的声音,这声波和人体发生共振,可以打通经络。据历史记载尚书.夏书中的属贡此石产于泗水之滨。现具考古及科学研究证明,此种石就是传说中的古代名石“泗滨砭石”,也称为红磬石,因其石色,红黄相间,代表皇权尊贵,吉祥如意。此种石敲之有“金声玉振”之感。亦有通天地,泣鬼神之美妙,磬是古代的一种敲击乐器,音域从低至高,磬体由大致小,声音优美清纯,声波穿透浩空,余音袅袅美妙绝伦,在古代曾做供奉之佳品为皇帝专用磬。后因此种石极为稀少,改为他地进贡的黑色的,.就不用敲之了,只是作为一种祭祀的信物而已。此种石的发扬光大,还是号称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首的扁鹊,他用此种石给人砭术,刮痧疗法,所以泗水砭石又名“扁鹊石”史记中司马迁曾生动的描述过扁鹊用其他艺术救治太子的故事。 (二)治病原理1、调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进行刮痧,可使蠕动亢进的肠道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2、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3、舒筋通络刮痧疗法主要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另外,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第三是通过刮痧板的作用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舒展,从而消除疼痛。(三)功效 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其作用大至可分为两大类,预防保健作用和治疗作用),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一、预防保健作用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中,卫气调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脏)。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二、刮痧疗法的治疗作用:1、活血祛瘀2、调整阴阳3、舒筋通络(四)适应症内科病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诸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科病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外科病症,如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的各种软组织疼痛,各种骨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等病症。保健:预防疾病、病后恢复、强身健体、减肥、美容等。(五)刮痧禁忌证: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4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5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六) 操作方法l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2. 用砭石玉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反复地刮。3,刮痧部位通常只有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也同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4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每条长6-9厘米。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刮痧之后,应用手蘸淡盐水在所刮部位轻拍几下。5应用较小的砭石玉,在有关穴位处施术。常见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疗效果外,还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七)刮痧疗法的临床应用感冒刮拭主要部位为头部、肩颈部和上肢1、刮头部:患者取坐位1)头部两侧:刮拭右侧为例,一手固定左侧,一手握持刮痧板沿左头侧部足少阳胆经循行区域,从头前侧太阳穴附近开始,绕耳上,向头侧后部乳突和风池穴方向刮拭,先轻刮,然后逐渐加重,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最后再逐渐减力轻刮。每一侧刮拭10-20次为宜。2)前头部:术者一手呈八字扶持患者前额,另一手握刮痧板,首先刮拭头顶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从头顶部百会穴向前额方向刮拭,每一侧刮拭 10 - 20次为宜,然后刮拭头顶部双侧膀胱经循行区域,刮拭的力量和次数同正中部位。3)头后部:一手扶持患者头顶部,另一手首先刮拭头后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从百会穴向头后部至颈项过风府穴方向刮拭,每一侧刮拭10-20次为宜,然后刮拭头后部双侧,从头顶向后部至颈项过风池穴方向刮拭,刮拭力量和次数同头后部正中部位。注意头部刮痧不需要抹刮痧介质,并且不可强求出痧。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主要的刮拭部位颈肩部、上肢、下肢1.颈肩部:患者取坐位1)颈部正中:用轻手法直线刮拭颈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从风府到大椎穴,刮10-20次即可;若肌肉薄弱,棘突明显者,可用刮板棱角点压按揉椎间隙,自上而下,每个椎间隙按压10秒左右。2)肩上部:用弧形刮法从后发际风池穴向肩井穴、肩髃穴方向刮拭,每侧刮20-30次为宜。3)肩胛内侧:用直线重刮法从后发际天柱穴向大柱穴,膈俞穴方向刮拭,每侧刮20-30次为宜。4)肩前部:用弧形刮法刮拭腋前线,每侧从上向下刮拭20-30次为宜。5)肩后部:先用直线轻刮法由内向外刮拭肩胛冈上下,然后用弧形刮法刮拭肩关节后缘的腋后线,每一部位刮20-30次为宜。 6)肩外侧:术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手腕处,使上肢外展45,用重刮法、直线刮法刮拭肩关节外侧的三角肌正中及两侧缘,每侧刮拭10-20次为宜。 重点专科(推拿科)专科特色疗法之二:雷火灸疗法(一) 雷火灸简介: 雷火针法,古代又称为雷火神针法。首见于明本草纲目:“雷火神针法:用熟蕲艾末一两,乳香、没药、穿山甲、硫黄、雄黄草乌头、川乌头、桃树皮末各一钱,麝香五分为末,拌艾。以厚纸裁成条,铺药艾于内,紧卷如指大,长三四寸,收贮瓶内,埋地中七七日,取出。用时于灯上点着,吹灭,隔纸十层,乘热针于患处,热气直入病处。”本法是一种艾灸法,之所以称为“针”,是因为操作时,实按于穴位之上,类似针法之故。雷火针法,在其他明清医藉诸如针灸大成、外科正宗、种福堂公选良方等都有记载,但其配方用药各有差异。雷火灸以经络学说为原理,现代医学为依据,采用纯中药配方。在古代雷火神灸实按灸的基础上,改变其用法与配方创新发展而成的治疗法。灸疗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其热效应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疏经活络、 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其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 雷火灸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量是红外线和近红外线,通过对人体面(病灶周围)、位(病灶位)、穴形成高浓药区,在热力的作用下,渗透到组织深部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二)雷火灸的特点:雷火灸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雷火灸由多种中药制作而成,根据不同的配伍,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追风除湿,温经散寒,散瘿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灸疗广泛的特点。(三)雷火灸的功用:1. 治疗作用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整理和对现代医学的临床观察表明,灸法不仅能治疗体表的病证,也可治疗脏腑的病证;既可治疗多种慢性病证,又能救治一些急重危症。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涉及300余种病症,涵盖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尤其对于胃痛、腹痛、肩背痛、腰痛、肌肉关节痛、脚跟痛、前列腺痛、面瘫、痛经、卵巢囊肿及盆腔炎等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特别是对免疫性疾病的效果最好。2.养生作用 历史证明,灸法在养生保健方面更是具有其它方法无可比拟的良好效果。如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民国时期的著名针灸家承淡安发明了一种“仙传寿灸疗”的保健灸法,具体操作为:“取涌泉穴,每月初一日起灸到初七日止,每日卯时灸到辰时。初一日,每足灸二十六壮,初二至初七日灸七壮。”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其本人也活了九十六岁。3.美容作用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女性的经、孕、产、乳无不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月经为气血所化,妊娠需气血养胎,分娩靠血濡气推,产后则气血上化为乳汁以营养婴儿。女性在月经期、分娩期由于阳气虚弱,气血两亏,特别容易受到寒邪之气的侵扰,落下疾病,加速衰老。因此,促进气血循环、防止寒邪之气侵袭是女性养生美容的关键。而常灸气海、关元等穴位,恰恰能起到祛风散寒、调和气血、暖宫护巢、延缓衰老的作用。(四)操作步骤:1. 扭开灸盒中部,将备用大头针插入盒口小孔以固定植物柱;2. 点燃植物柱顶端,将火头对准应灸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注意随时保持红火),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注意避免烫伤);3. 火燃至盒口,取出大头针,拉开底盖用拇指推出植物柱,再用大头针固定继续使用。不用时取出大头针,盖上盒盖使其窒息灭火备用。(五)雷火灸配方:组成:沉香、穿山甲、干姜、茵陈、木香、羌活、乳香、麝香等等,可以起到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散淤、消炎镇痛等作用。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医中火热灸疗法。(六)具体操作方法:一、器械准备主要由艾叶等药材制成的灸柱。二、详细操作步骤1、灸上星穴至素髎穴。距离皮肤2 厘米上下来回灸10次后,用手按一下,共灸60次,上下1个来回为1次。2、灸印堂穴至左、右侧迎香穴。距离皮肤2厘米,印堂至左、右印香来回各灸60次,上下来回为1次,每灸10次用手掌平按一下。3、灸前额部。距离皮肤3厘米用横向左右来回灸整个前额部,共计60次。4、灸印堂穴、睛明穴、双侧迎香穴、上星穴。用雀啄法(距离皮肤l厘米),每穴28次,每灸7次后用手按揉一下(12岁以下的患者每穴灸21次,仍每灸7次用手指按揉一下)。5、灸耳部。距离耳部前后面2厘米,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每灸10次后用手压一下,每面用旋转法灸40圈后,距离耳心2厘米用雀啄法灸(用左手拉耳轮中部处向外拉,使耳道口暴露开大),28次,每灸7次后用手压一下。6、灸双鼻孔。用雀啄法距离鼻孔2厘米。让病人头部后仰,用左手指下压上唇,灸28次,每灸7次停顿5秒后再灸。同时患者做深呼吸嗅雷火灸的热力和药味。7、灸合谷穴。用雀啄法距离双手合谷穴1厘米各灸21次,每灸7次用手指压一下。8、患病时间10年以上者,可用灸法1、2、4再作1次治疗。三、治疗时间及疗程每天治疗1次,每次灸25分钟,每疗程治疗21天。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体有以上情况的,千万要正确对待,请及时到附近医院检查治疗,切勿错过最好治疗时机。(七)雷火灸的禁忌症:1.施灸时,火头应与皮肤保持用灸距离,切忌火头接触皮肤,以免烫伤。 2.治疗时,应保持红火,随时注意患者表情,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以避免灼伤。3.点穴时,若配合按摩手法,疗效更佳。4.治疗后,请勿即可洗涤,否则影响效果。5.对体质虚弱、神经衰弱的患者,治疗时火力宜小,精神紧张的患者应先消除其思想顾虑,饥饿的患者应先进食或喝些糖水。6.进行雷火灸时,治疗人员可戴一次性手套进行操作。治疗过程种注意对患者其他暴露部位保暖。7.青光眼、眼底出血、孕妇、心脏病、呼吸衰竭、哮喘及高血压并发症期间等病症禁灸。8.使用温灸盒,要左右随时移动,温灸盒移动的距离是一个火头的距离,上下左右移动均可。因为温灸的时间较长,以防烫伤。(八)雷火灸的操作手法:1 雀啄法:雷火灸火头对准应对灸处,采用像鸡啄米、雀啄食似的上下移动的方法。多用于泄邪气时,在患部和腧穴上使用。2 小回旋法:火头对准应灸的部位或穴位,作固定的小回旋转,此种方法可采用顺时针方向旋转,多用于泻法;若采用反时针方法,多用于补法。3 螺旋形灸法:火头对准应灸部位中心点,逐渐由小而大,可旋至碗口大,反复使用由小而大的操作方法,按顺时针螺旋形方法旋转,多用于泻法;若按反时针方向进行螺旋形反复旋转,多用于补法。4 横行灸法:超越病灶部位,灸时移动方向,左右摆动,距离皮肤1-2cm,多用于泻法;距离皮肤3-5cm,多用于补法5 纵行灸法:超越病灶部位,灸时上下移动火头,距离皮肤1-2cm,多用于泻法;距离皮肤3-5cm,多用于补法。6 斜向灸法:超越病灶部位,灸条火头斜形移动,距离皮肤1-2cm,多用于泻法;距离皮肤3-5cm,多用于补法。在治疗鼻炎多种疾病时常用。例如:印堂穴移至鼻翼的两侧迎香穴,必须采用斜向灸法。7 拉辣式灸法:医者用左手三指平压躯干软组织,向中心线外侧移动,雷火灸距离皮肤2cm,保持红火,随着医者的手在患者皮肤上熏烤。在躯干部医者平压肢体软组织向远端移动,雷火灸距离皮肤2cm,保持红火,随着医者的手在患者皮肤上熏烤。每个方位每次拉动距离不少于10cm,拉动次数为3-5遍为佳。是雷火灸自创新的手法。8 泻法:以上的补法超过了半小时,药量增大,渗透加深,就会起到泻法的作用,尤其是超过1小时的温灸法就会变成泻法。9 摆阵法:用温灸斗:一孔式、两孔式等,根据病情可以摆横阵、竖阵、斜阵、平行阵、丁字阵等。(九)雷火灸的临床应用:中华雷火灸是以芳香走窜的药物作引经药,使其具有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温阳补。肾、升举阳气、增补元气的作用,药力渗透入穴位,产生通达诸经,调和人体之阴阳,从而治疗中医疑难病的目的,临床应用如下:1.腰椎病选取腰俞穴、大肠俞、委中;2.颈椎病选取天柱、百劳、大杼;3.风湿病选取足三里、血海、三阴交;4.痛经选取关元、归来、三阴交;5.胃痛选取中脘、内关、足三里;6.面瘫选取颊车、牵正、内庭;7.乳腺增生选取乳根、膻中、肩井;8.鼻炎选取迎香、上迎香、印堂;9.结肠炎选取天枢、关元、上巨虚;采用中华雷火灸选取对应型号,点燃后直接灸经穴,每次58分钟,每日1次,7天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十)讨论: 中华雷火灸在本草纲目及针灸大成中皆有记载,认为此疗法适用于治疗顽固性疾病,在以上每科疾病中又选取经验效穴,药力渗透穴位,从而达到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温阳补肾,升举阳气,增补元气的作用,使以上疾病邪气祛、虚得补,使疼痛自然消失的目的。本疗法为无烟灸,应用安全,简便,有效,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重点专科(推拿科)专科特色疗法之三: 推拿疗法一、简介推拿(massage)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此疗法由来已久,有学者赞之为“元老医术”。 据素问异法方宜论载述:按蹻之法出自中国中州地区,这是因为该地区生活安逸,环境潮湿,民众“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的缘故。唐代王冰认为“按,谓抑按皮肉;蹻,谓捷举手足”,说明本疗法既有在体表的按摩搓揉手法,又有举足投手的肢体活动。内经还对本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作了介绍,指出各种痹证、痛证、痿证及某些急症可以按摩治疗,而腹部患有脓肿者则应禁止施以切按手法。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在抢救虢太子“尸厥”暴疾时,曾成功地运用了推拿等治疗方法(周礼注疏),这是有关本疗法医治实例的最早文献记载。中国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十卷(见汉书艺文志,已佚),也成书于秦汉时期。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有金匮要略中介绍了前胸按压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心肺复苏术和膏摩治疗方法;肘后备急方有爪掐人中治疗晕厥患者的急救法。宋金元时期,推拿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宋代医生庞安时“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按摩,孕者觉胃肠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运用了按摩法催产。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中提出了老年人经常擦涌泉穴,可使晚年步履轻便,精神饱满。二、推拿作用1. 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2. 宣通散结 松解粘连3. 缓急解痉 滑利关节4 .理筋正骨 调和气血三、推拿常用基本手法1、摩擦类手法2、挤压类手法3、摆动类手法4、振动类手法5、叩击类手法6、运动关节类手法推法手指或肢体关节向同一方向用力推动叫推法。临床常用的,有单手或双手两种推摩方法。因为推与摩不能分开,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像两臂两腿肌肉丰厚处,多用推摩。我们看的姿势,是用拇指与食指夹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单手推摩法。揉法用全掌或者掌根或者鱼际着力吸附于体表做大面积地回旋揉动,可单掌、叠掌、对掌揉动。拿法捏而提之谓之拿法。五指拿法: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相对用力,提捏一定部位。按法拇指伸直,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经络穴位上,垂直向下按压,其余四指握紧起支持作用并协同助力,也可用掌根按压。摩法摩,就是抚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给以柔软的抚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单手摩法,和常用于腹部的双手摩法。捏法在适当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肤和肌肉从骨面上捏起来,叫做捏法。捏法和拿法,有某些类似之处,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则着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轻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与揉法配合进行。捏法,实际包括了指尖的挤压作用,由于捏法轻微挤压肌肉的结果,能使皮肤、肌腱活动能力加强,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浅浅捏来,可去风寒,可化瘀血,深深捏来,可以治疗肌腱和关节囊内部及周围因风寒湿而引起的肌肉和关节的疼痛。滚法用小鱼际侧部或近节指骨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通过腕关节和前臂连续内、外旋转运动,使滚动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操作部位上,称为滚法。叩击法临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术后来进行。当然,必要时也可单独使用打法。叩击法手劲要轻重有准,柔软而灵活。手法合适,能给患者以轻松感,否则就是不得法。叩击法主要用的是双手。常用手法有平掌拍击法,竖拳叩击法等:平掌拍击法:两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先一后在节奏地拍打。竖拳叩击法:两手握拳,取竖立姿势,大拇指在上,小拇指在下,两拳相对。握拳同样要轻松活泼,指与掌间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于背腰部。四、推拿适应症:适应症:扭伤,关节脱位,腰肌劳损,肌肉萎缩、偏头痛,前头后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股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神经痛,四肢关节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关节疼痛)。面神经麻痹,面肌肉痉挛,腓肠肌痉挛。五、推拿禁忌症:1.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2. 年老体弱严重骨关节类疾病骨质疏松 3. 急性传染病严重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 4. 孕妇的腰骶部、臀部、腹部 5. 肿瘤疾病6 .各种出血性疾病六、注意事项(1)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2)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3)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4)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5)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七、推拿的临床应用:肩凝症的推拿治疗:操作方法:(1)肩关节牵拉法:患者一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先用滚、揉、推、抹、拿等手法在患肩部施治10分钟,再行分拨理筋手法,用拇指点揉、弹拨局部僵硬,痉挛的软组织,然后医生一手握住肩部,另一手握住前臂,作缓慢向上牵拉患者肩膀,逐渐增加前屈上举高度。如患者一取仰卧位时,医生一坐于患者一侧旁,一手扶持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前肩或肘部,作缓慢向上牵拉,逐渐增加上举口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反复上举及牵拉35次。(2)肩关节摇转法:患者一取坐位,医生一手握住肩部,另一手握住前臂作缓慢向上摇动如患者一取仰卧位时,医生坐于患者一侧旁,一手扶持患者一肩部,另一手握住前肩或肘部,作缓慢向上摇动,反复摇动35次,最后再按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肩关节。(3)穴位点按法:取合谷、曲池、缺盆、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责任课件内容大纲
- 2025版上海房地产买卖合同范本涵盖交易税费及支付方式说明
- 2025年房地产营销代理及品牌策划服务合同
- 2025第一部分:生物制药研发合同协议书
- 2025年智能家居产品广告创意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版跨境贸易借款合同带保证人及汇率风险对冲下载
- 2025年度建筑材料代购与绿色建筑认证服务合同
- 2025版外籍技术人员引进与管理合同书
- 2025年度专业摄影棚租赁服务合同
- 2025版文化娱乐融资咨询与专业居间服务协议
- 2025年有害生物防治员初级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新版2026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4课《 科技力量大》第1课时 科技改变生活和科技改变观念 教案设计(教案)
- 学会交流与沟通课件
- 铁路监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供应链与贸易安全培训课件
- 严禁燃放烟花炮竹课件
- 宫颈息肉课件
- 人工智能多智能体课件
- 人事任命书红头文件模板
-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治疗及护理的有效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