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菌技术与隔离技术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 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 消毒与灭菌的效果检测一、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 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 的感染。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一)感染源 1、已感染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 2、病人自身正常菌群 3、动物感染源 4、医院环境(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2、空气传播 3、饮水、饮食传播 4、注射、输液、输血传播 5、生物媒介传播(三)易感宿主 1、年龄、性别、种族及遗传 2、正常的防御功能不健全 3、疾病与治疗情况 4、营养状态 5、精神面貌 6、持续压力三、清洁、消毒、灭菌(一)清洁(cleaning )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 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的是去除和 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二)消毒(disinfection)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 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 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三)灭菌(sterilization)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全部 微生物的过程。 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 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后的物品 必须是完全无菌的。四、消毒灭菌的方法:物理灭菌法和化学灭菌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1)干热灭菌 1)燃烧法 2)干烤法(2)湿热消毒灭菌 1)煮沸消毒法 2)压力蒸汽灭菌法 3)低温蒸汽消毒法 4)流通蒸汽消毒法2、光照消毒法(1)日光暴晒法(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3)臭氧灭菌灯消毒法3、电离辐射灭菌法4、微波消毒灭菌法5、机械除菌(二)化学消毒灭菌法1、方法:(1)浸泡法(2)擦拭法(3)喷雾法(4)熏蒸法2、原则(1)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 的消毒剂。(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3)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定期检测, 调整浓度。(4)待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洗净、擦干。(5)消毒液中不能置放纱布、棉花等物,因这类物品可 吸附消毒剂降低消毒力。(6)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以避免 消毒剂刺激人体组织。五、清洁、消毒、灭菌的监测与效果评价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消毒卫生标准(见表)2、医疗物品消毒效果检测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总数应 20cfu/g或者100cm3,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总数应 200cfu/g或者100cm3,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3、消毒液的监测 定期测量消毒液中的有效成份,符合规定的含量;使用中的消毒液含菌量 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但这种消毒液不能用于灭菌处理或浸泡、保存灭菌器械,也不能用于空气喷洒。另外: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品表面和医务人员,不得检出沙门氏菌4、压力正气灭菌效果的监测5、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6、餐具消毒效果的监测7、卫生洁具消毒效果监测 未检测致病菌、HbsAg阴性为消毒合格8、洗衣房衣物、医用污物消毒效果监测 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无菌技术菌一、洗手和手的消毒(一)洗手技术1、定义:将手涂满肥皂沫并对其所有表面进行强有力的 短时揉搓,然后用流水冲洗的过程。2、目的:清除手上的污垢和致病微生物, 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3、When shall we wash our hands?(1)进入和离开病房前(2)接触清洁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3)上厕所前、后(4)无菌操作前、后(5)护理特殊易感病人(如:新生儿)前、后(6)接触伤口(换药、手术等)前、后(7)护理感染病人或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病人前、后4、条件:水:流水或消毒过的水水龙头:感应式最好/用肘、脚踏、膝控的开关肥皂:质量好、刺激小、注意保持干燥其他:烘干器/纸巾/干毛巾5、步骤要点:(1)洗手一般顺序:(图)六步洗手法(2)范围:双手、手腕、腕上10cm(3)时间:10-15秒6、评价:(1)操作程序正确,手的各个部位都已洗到、冲净(2)工作服不潮湿、周围环境未被污染(3)检测合格(二)手的消毒:1、目的:预防感染与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清洁物品 适用于一般洗手尚不能达到目的, 必须在洗手后再进行手的消毒。2、评估: (1)实施插入性操作前 (2)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或新生儿前 (3)接触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 (4)接触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5、护理传染病人3、条件:(1)消毒剂:作用速度快、不损伤皮肤、不引起过敏反 应 (如:75%酒精、0.5%碘伏、0.5%洗必泰 酒精溶液等)(2)盛放消毒剂或消毒液的容器 (泡手桶、无菌盒等)4、步骤要点:(1)涂擦消毒法:1)一般顺序:掌对掌(交叉) 背对背(交叉)大拇指 关节(抱拳) 指尖2)次数:每一步骤来回3次,任其自干3)时间:2分钟(2)浸泡消毒法:消毒液要浸没肘部及以下,手不可触及桶口。 5、评价:(1)消毒前已经洗手并保持干燥(2)消毒完毕,手离开消毒液时未接触容器边缘(3)卫生学检测达标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一)无菌技术定义: 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 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 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无菌物品 :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 未被污染的物品。无菌区域 :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非无菌物品或区域 :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二)无菌原则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 停止卫生处理,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 空气中的尘埃。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次。 2、工作人员 :无菌操作前,衣帽穿戴整洁, 口罩遮住口鼻,修剪指甲、洗手。 3、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无菌包外注明物品名称,有效期一周为宜, 并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排放; 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灭菌处理。 4、取无菌物:操作者身距无菌区约20cm, 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 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 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操作台以上。 无菌物品 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 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疑有污染,不得使用。5、无菌物品使用: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人一次使用, 以防止交叉感染, 未打开的无菌包有效期:天 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能视为绝对无菌, 应尽早使用,有效期为小时; 已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亦不可再放回。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灭菌日期 2、 操作时防止跨越、污染无菌区及无菌物品 3、 操作后记录打包/开瓶/铺盘时间 4、 铺盘物品放置合理,戴手套型号相配隔离技术(一)隔离定义: 隔离是将传染病病人、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 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包括两类:非保护性隔离和保护性隔离(二)工作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 1、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2、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3、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 甲类传染病 2种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25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增)、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增)、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原为丙类)、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原为丙类) 、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原为丙类) 、疟疾 丙类传染病 10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原为乙类)、黑热病(原为乙类) 、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二次课一、护士在执行药疗中的角色与职责(一)严格遵守安全给药的原则(二)熟练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与技术(三)促进疗效及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四)指导病人合理用药(五)参与药物管理二、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一)药物方面 1、药物用量:与药物的血药浓度有关 2、药物剂型:内服药 注射药 外用药 新型制剂 粘贴敷片 胰岛素泵、 植入慢溶药片 3、给药的途径:吸收速度由快至慢: 静脉 吸入 肌注 皮下 直肠黏膜 口服 皮肤 4、给药时间: 取决于药物的血浆半衰期5、联合用药: 药物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药物拮抗作用,减少药物副作用(二)机体方面、生理因素: (1)年龄与体重:一般成人:体重,药物用量 儿童与老人较特殊 (2)性别:男女性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特殊时 期(妊娠、月经期)应谨慎 2、病理状态:尤以肝功、肾功受损者特别注意 3、心理、行为因素:病人情绪、对药物的信赖程度、 对治疗是否配合等最重要三、医院常用缩写 b.i.d. t.i.d . q.i.d . q.2h. q.o.d. a.m . p.m. 12n . st . prn s.o.s I.D. H. I.M./i.m. I.V./i.v. i.v.gtt . p.o. 第二节 各种给药法口服给药一、目的:药物经胃肠道黏膜吸收产生药效二、评估:1、病人能否自理服药 2、病人的吞咽能力,有无疾患 3、病人是否合作服药,有无不遵医行为 4、病人是否具备所服药物的有关知识三、计划 1、用物准备:医嘱用药、药匙、量杯、滴管、 乳钵、药杯、小毛巾、服药卡、 发药盘、小水壶等。 2、病人准备:向病人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3、环境的准备:备药环境清洁、 安静且有足够的四、健康教育: 宣传用药常识 (1) 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需在血液内保持 有效浓度,应准时给药。 (2) 健胃药宜饭前服;助消化及对胃黏膜 有 刺 激的药宜饭后服。 (3) 服安抚呼吸道黏膜的药后不宜立即饮水。(4)某些磺胺类药物服药后要多饮水 (5) 服强心甙类药物时加强心率节律监测, 脉率60次/分或节律不齐时,暂停服用 并告知医生。 (6) 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吸管吸服。一、概述 (一)吸入给药法: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 的雾滴,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吸入 (二)特点:起效快,药物用量小,不良反应轻(三)主要方法:超声雾化吸入 氧气雾 化吸入、 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常用注射皮内注射 ID皮下注射 H肌内注射 IM/im静脉注射 IV/iv优 点:药物吸入快,血药浓度迅速上升, 吸收量准确。使用于: 需迅速发生药效作用时 各种原因不能口服药物 药物易受消化液影响 不能经胃肠黏膜吸收的药物注射原则无菌、严格查对注射器的选择注射部位选择排出空气检查回血合适的进针深度无痛注射1、臀大肌内注射的定位方法(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作一水平线,然后以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将一侧臀部划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为注射部位,注意避开内角。(2)连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1)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髂嵴、示指、中指间的三角区 为注射部位。(2)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人手指宽度为标准)3、股外侧肌肌内注射定位在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宽度为7.5cm的区域为注射部位。4、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定位取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为注射部位实施:以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局部皮肤,另一手以执笔式持注射器;用前臂带动腕部力量,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深度约为针梗的2/3(约2.53cm)松开左手,抽动活塞,观察无回血后,固定针头,以匀速缓慢推药,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及反应 注药毕,用无菌干棉签轻压进针处,快速拔针,并继续按压片刻 再次核对,协助患者穿好衣裤,取舒适体位,整体床单位 回治疗室,清理用物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1、肥胖病人:皮下脂肪厚,静脉位置较深,先扎止血带找合适静脉并摸清走向;加大进针角度3040,从血管正面刺入2、水肿病人:按肢体浅静脉走行位置,先用手指按压局部推开皮下组织间液,迅速穿刺。3、休克病人:扎上止血带,反复推揉局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汾工地扬尘管理办法
- 企业创业客户管理办法
- 企业经营资金管理办法
- 中药饮品处方管理办法
- 企业行政预算管理办法
- 乡镇水产养殖管理办法
- 京东快递发票管理办法
- 公办中学管理办法细则
- 企业信誉分级管理办法
- 临沂职称聘任管理办法
- 2025实习生劳动合同书范本下载(合同范本)
- 2025年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试卷真题(后附专业解析)
- 基于微信的家庭理财管理小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医疗质量管理培训
- 肾癌的护理课件教学
- (零诊)成都市2023级(2026届)高三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沃尔玛团建活动方案
- 新生儿管道护理
- 自助台球安全管理制度
- 吉大工程热力学课件第1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 2024年安徽芜湖一中自主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