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在,中医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当您把一包包中草药拿会家以后,到底该怎样正确地煎煮和服用呢?下面我们来谈谈。(一)工具首先,我们要选择好煎药的工具,现在有些朋友对此不大在意,用平时煮饭的铝锅来熬中药,这是不对的,一般情况下,中药不能用金属器皿来煮,因为金属器皿中所含的各种金属成份会与某些中药的成份产生化学反应,而且其中某些重金属被析出后会被人体吸收,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大家请记住,也不能用搪瓷盆来熬中药,因为搪瓷盆也会在熬药的过程中析出化学物质,所以最好是选用砂锅或者药壶来煮中药,一般中药店都有卖药壶的,十多元钱一个,也不贵,日杂商店也会有卖的。但是,有的朋友会发现,药壶在开始煮的时候会漏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用泥渣烧制的药壶会有一些缝隙,传统的做法是,在第一次使用以前,先用药壶熬些玉米面,熬好以后,药壶的缝隙就会被堵住了。如果您用砂锅煮药,那么记住,一开始不要使用大火,否则砂锅会出现裂锅现象,要先用小火,等砂锅整个都热了,再适当加大点火力。(二)熬药前奏在熬药之前,您需要先把药物在水中泡半个小时左右,这样熬出的有效成份更多,否则要熬好后,您再检查,好多药(比如茯苓)的里面还是干的呢,当然也就浪费了。熬药的时候,您一定要先注意看看有没有医生嘱咐的先煎的,在中药里,有些药物如:生龙骨、生牡蛎、龟板、鳖甲、磁石、生石膏等药物有效成份难以煎出,所以是要先煎的,一般药店会给单包,您需要把它们在药壶里先煮半个小时以上,然后再下其它的药物。中药里面比较特殊的药物,比如附子,这个药有一定的毒性,主要的有毒成分是乌头碱,这个毒性成分在熬到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就被破坏了,所以大家要记住,附子一定要先熬半个小时左右,然后下入其他的药物,再熬半个小时,这样熬满一个小时就可以了。如果药量大的时候,一定要熬到以附子用嘴尝,不再感到麻为好。另外还有比如灶心土等药物,因为要取的就是它的厚重淳香之气来和中祛秽,所以中医传统的方法是先用它熬水,然后把药渣滤出,用它熬出的水来再煎煮其它药物。有些药物则是需要后下的,比如藿香、佩兰、白蔻仁、砂仁等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它们的挥发物质很容易散掉,所以需要药快要熬好的时候,再把它们下到药里面,稍微煎煮越四、五分钟就可以了。有的时候,需要根据病情来考虑煎煮的方法,比如有的感冒患者是外寒里热,那么我的经验是将清里热的药物如黄芩、连翘、双花、生石膏等药物先煎,等快煎好的时候,再把解外寒的药物如苏叶、葱白等放到药中,然后立刻闭火,再闷五分钟,就可以了,这样疗效就明显比把药物放在一起煎要好许多。有些药物如旋复花、滑石等,因为它们的药渣会刺激消化道,所以需要用布包好在放入药壶煎。过去还有些传统煎法,比如清暑利湿的六一散用鲜荷叶包扎好后放入药中煎,这样疗效更好,但是现在很少有人这样做了。过去还有用鲜芦根熬水,然后在用这个水来煮清热解毒的药,这样清透之力更强,但是现在由于鲜药的保存是个问题,所以也几乎没人这么熬药了,最近听说,有的药店开始卖真空包装的鲜芦根了,这是个好的苗头。煮药的时候,要遵循大火开锅,小火煎药的原则,不能一直用大火熬,否则会很快熬干。(三)熬药时间传统中医认为,熬药的时间长短和病位是有关系的,如果病位在下焦,那么就需要多熬一些时间,使药味厚重下沉,如果病位在上焦,则需要少熬些时间,尤其是当外邪在肺经,需要宣解的时候,熬药一般是刚开锅,“香气大出”就可以了,这时取药物的轻清之气,直抵肺经,祛邪外出。如果是一般的中药,多是先熬二十分钟,滤出一碗药汁,然后添水,再熬十五分钟,再滤出一碗药汁,再添水,再熬十五分钟,再滤出一碗药汁,然后三碗药汁混合,再加热一下,就可以喝了,这样熬的药,既有熬二十分钟就可以熬出的成分,也有熬几十分钟才可以熬出的成分,所以比较全面。(四)中药的服用药熬好以后,喝药也是很有学问的,在临床中,医生会碰到很多患者咨询中药到底该什么时间喝,实际上,这完全要看患者的病情而定。有极个别的患者对某类药物过敏,我们翻阅医学论文,就会发现经常有过敏的报道,这虽然是非常少的情况,如同西药的麻醉剂,一定是有一定的比例的人过敏的,这个是药物的特点,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注意,所以,我建议每个人在喝药的时候,第一副药,一定要试探着喝,比如本来应该喝一碗,第一次喝三分之一碗,然后观察一下是否过敏,如果没有问题,再喝剩下的三分之二,如果再没有问题,在按照正常的计量喝,这是每个喝药的人都要注意的。我通常每个患者都作此提示,尤其是在药物里面有昆虫类药物的时候,因为有很多人对异体蛋白过敏,所以尤其要做出特别提示。一般情况下,喝中药讲究的是早饭前,晚饭后,但是这只是一般原则。中医认为,如果服用的是补益类的中药,尤其是入肾经的中药,那么最好是在饭前服用,这样药力可以直入下焦,如果服用的是治疗上焦疾病的药物,则最好在饭后服用,这样疗效更好。但是服药的时间也还要根据患者自己的体会来调整,比如有的患者一服用中药就感觉胃口不舒服,那么就可以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一般不建议饭后马上服药,最好是半个小时以后再服。在临床中,中医还总结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服药方法,比如,补阳的药物最好在早晨或者上午服用,这样可以借助人体上午阳气的生发,来使药物起到更大的作用;补阴的药物可以在下午或者晚上服用,因为人体晚上阴气用事。而安神的药物则最好在晚上睡觉前服用,这样疗效更好。另外,还有按照人体经气旺衰来服用药物的方法,比如清代医家叶天士就说:“肾经药,侵晨服”,因为传统中医认为清晨是肾经最弱的时辰,这个时候补肾则事半功倍;而去心火的药物则最好在中午午时服用,因为这时心经当令,可以使药物直折心火;补脾的药物可以在傍晚服用,因为此时脾胃的经气最弱,则补益效果较好。同时,中医服药时还讲究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调整服药方法,比如患者服用的是泻下的药物,那么就要看患者泻下的情况,如果患者的大便不泻,那么就要继续服用,如果泻了,那就要及时调整用量,在中医经典伤寒论中就规定服用大承气汤,如果患者泻了,那就要“止后服”,就是不要再服了,否则会损伤人体正气。而有些药物,却并不能按照一天两次那么服用,比如病情紧急了,那么就需要频服,古代医书中经常记载此时要大锅熬药,随时频服;而对于像治疗咳嗽或者咽喉等疾病,则最好的服药方式是小口频呷,也就是小口喝,然后在嘴里含一会儿,再慢慢地咽下去。(五)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另外,服用中药时的饮食禁忌也很关键,如果处理得好,甚至可以帮助中药增强疗效,比如伤寒论中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张仲景就让患者在喝完药后,再喝一些热稀粥,这样可以帮助人体生发胃气,祛邪外出。所以,服用中药以后最好是清淡饮食,切忌膏梁厚味,大鱼大肉,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而常喝一些小米粥、山药粥等则可以帮助人体的胃气迅速恢复。(六)中西药的兼服问题另外,朋友们关注最多的就是中药和西药是否可以同时服用的问题,其实,中药里的某些成份会和西药产生化学反应,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铁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酶制剂、含有氨基比林等成分的解热镇痛剂、某些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如洋地黄制剂等,就不能与中药同时服用,因为这些成份容易同某些中药里的鞣质发生反应,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由于每味中药都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化学成份,具体会与哪些西药产生反应,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的建议是:中西药最好是分开一个小时以上服用。看来,中药的煎煮和服用方面讲究还是挺多的,大家可以在就诊的时候随时咨询医生,了解适合自己的服药方法。补充:花大熊:帮罗老大补充两点:先说容器1、砂锅自然是首选,但是砂锅的选择很有讲究。在医院门口有很多卖砂锅的,是颜色灰黑,表面粗糙的那种。质量差,容易裂,不好。店里卖的也有那种颜色的,做工要好很多。但是这样表面没有釉层的砂锅表面有大量细小的空隙,容易吸附药液和成分,一定要好好洗涤。尤其是一次生病煎煮药材后,换下一个不同的药方的时候,更是要好好清洗。2、不锈钢锅很多年轻人现在不怎么做饭,厨房里也没有砂锅了。这时候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不锈钢锅。理论上金属器皿是不合适的,但是由于不锈钢极其稳定。所以现在药厂里的提取车间基本都是用不锈钢锅,用下来觉得也还可以。现在店里卖的不锈钢锅有的是偷工减料的所谓不锈铁,这种锅比较容易锈蚀。不锈钢(铁)一旦腐蚀,就不能用来煮中药了。哪怕没有锈蚀,只是有些不小心烧糊过,留下了黑印子也不适合了。3、严禁用铜锅,铁锅。那样煮出来的中药颜色也是很可怕的,估计你会吓回去的。很多中药的成分和铁,铜会络合产生各种颜色。所以绝对禁止。4、铝锅 铝锅的表面有氧化铝,这个东西是绝对稳定的。不信你看看宝石容易坏么!但是这层氧化铝的薄膜太薄了,药材在锅子里面和锅壁的摩擦就可以把它磨坏,导致里面的铝被溶解出来,所以最好也不要用。再说喝药:药熬好了当然很烫,要放冷了喝。但尽量不要放到完全冷,更不要把药放到冰箱里去冷藏起来。因为很多药物的成分溶解度并不高,如果完全放冷就会沉淀下来,不利于药效的发挥。喝的时候除了沉在最底下的药渣,泥沙的东西,其他浑浊的东西还是喝掉为好。道理也是因为有些成分水溶性不好。最后是药渣:大家煮完中药,药渣不要马上扔掉,一般要保留一天。这样做的好处是,万一过敏或者出现不良反应,可以从药渣中知道你到底吃了啥,好正确的进行抢救。比如医生给你开的药是蜈蚣,结果抓药的时候掉了半截蝎子尾巴进去了。而偏偏这个人对蝎子过敏。1、矿物类药材仅仅浸泡是不行的,一定要多煮一回儿。不但要多煮,煮之前你最好还要把他们敲敲碎。2、一日煮2次,有效成分煮出来的比例大约在75-80%,第三次大约可以出来15%不到一点,从对药材的充分利用的角度,三次好点。但从省事的角度,两次足够了。如果一天只是服用两次的话,煮两次也行。3、你说的那个紫砂的锅子如果电加热部分被陶瓷完全包裹住就可以,除非它的金属部分是直接插在药液中的,那个不可以。但是电加热速度很快,要主意控制,防止烧糊了。补充:一、煎煮中药前需洗吗?如果洗了会怎样? 答:中药煎煮前应用清水洗净,并用冷水浸过药面,浸泡3060分钟,花草叶类浸20分钟,一般药3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30-60分钟,以饮片浸透为准,然后煎煮,切忌加热水直接煎煮。中药经洗后可淘去其在加工炮制中未能完全除尽的泥沙、杂质及表面的灰尘。中药又多为干品,其有效成分大都存在皱缩的动、植物细胞内。经浸泡后,干瘪的细胞吸足水膨胀,利于煎药时有效成分溶出。用热水尤其是开水浸泡则在细胞表面形成“膜”,把有效成分封固在细胞内难以煎出。 二、煎煮中药最好用什么器皿? 答:煎中药最好用砂锅、瓦罐,也可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切忌用铁锅或铜锅。因为铁器能与植物中药中的鞣酸产生化学反应,使有效成分一同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引起化学反应,产生副作用而影响疗效。铜锅则易在空气中氧化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铜绿。长期用铝锅煎药会影响脑神经。 三、煎煮中药需加多少水?服用量多少? 答:宜用自来水、蒸馏水、洁净的井水。煎中药的加水量应视药量的多少和中药的质地、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汁量而定。一般的中药洗净后置砂锅内加水高出药面1-2厘米即可。药量较多或花、叶、草类等质地轻泡药居多者宜多加些水;药量较少或根、茎、矿物类等质地重坠药居多者宜少加些水。头煎宜多些水,二煎宜少加些水。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 ,煎干的药应弃掉。服用中药量的多少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情况而定。一般成人一次量为200毫升(约一饭碗),儿童为50-100毫升(约小半饭碗),一天最好服用两次。 四、煎煮中药需要多少时间? 答:煎中药在未沸前用猛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煎药时间视药物和药剂的性质而定。含芳香类居多或治感冒的药沸后煎15-20分钟;治一般病症的药沸后煎30分钟;含质地重坠居多或用于滋补的药沸后煎50分钟。二煎则相应减少5-10分钟。煎药以煎两次为好,“头煎取性,二煎取味”。实验表明:有效成分溶出率头煎为4050%,二煎为2030%,尚有少量存于药渣中,故还应把药渣中的药汁压榨出来兑入二煎药液中服用,以增加有效量。 五、有的中药为什么需先煎、后下、包煎? 答: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坚而难煎出味,如龟板、鳖甲、石决明、生牡蛎、生石膏、磁石、代赭石、生龙骨等,应打碎后先煎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同煎。气味芳香的药,借其挥发油取效,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5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散失,如薄荷、砂仁、豆蔻、木香等。某些可使煮液混浊或可刺激消化道、咽喉的药物如赤石脂、滑石、旋覆花、海金沙、马勃等,要用薄布将药包扎好,再置锅中与其它药同煎。 六、服用中药有什么禁忌? 答:1、服用中药时应少食豆类、肉类、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消化负担。脾胃虚弱、泄泻腹痛的患者,更忌此类食物。2、热性病忌烟、酒、辛辣、香燥煎炸等食物。3、疮疖痈肿等热毒症忌鱼虾、腥膻类食物,因此类食物有腻滞生痰生热作用,食后加重病情。4、服用治感冒的中药忌生冷及酸味食物。此类食物有收敛作用,影响药物的功效。5、服用温补药应少饮茶、少食萝卜。因其性凉及有下气作用,能降低药物的温补功效。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 七、服用中药的时间和方法怎样? 答:一般性的中药宜温服;治感冒的中药要趁热服;清热解毒的中药宜冷服;呕吐的病人宜少量多次服;咽喉疾患者宜多次频饮,缓缓咽下,使药液充分接触,迅速奏效。一般服药后宜静卧片刻。为加强药力,服用祛风除湿活血的中药,可用少量黄酒兑匀后加热片刻服用;服用滋肾壮腰的中药,可用盐水送服;服用治风寒感冒的中药,服后宜再啜一小碗米粥,并覆盖衣被,令身体发汗。服用中药以早晚各一次为宜。慢性病及一般性药剂应定时服;滋补药宜饭前服,以利于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剂宜饭后服;治肠道疾患及肠寄生虫病的中药宜空腹服;治疟疾的中药,应在发作前2-4小时服。需要药引如酒、蜂蜜、蛇胆汁等,不是把酒、蜂蜜直接兑入药汁中服用,而是与药汁混匀后煎煮1-2分钟后服用。需兑服者,如生姜汁、鲜藕汁、羚羊角汁等,则与药汁混匀后服用。需焗服者,如肉桂,宜将煎好的药汁冲入盛有肉桂的容器中加盖焗5分钟,滤出药汁服用。需冲服者,如川贝末、陈皮末、沉香末等,宜趁热滤出药汁,冲入盛有药末的容器中搅匀,连末一起服用。需另炖者,如人参、西洋参、鹿茸,宜滤出药汁,再把另炖药液兑入药汁中,搅匀后服用(另炖药宜炖3小时为好)。需烊服(熔化)者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宜趁热滤出药汁冲入盛有已打成碎块胶类药的容器中,文火加热边搅拌至烊化后服用。煎中药用砂锅罐子,用自来水就可以了。煎中药用水视药量大小而定,一般以漫过药物3cm为合宜。水加入后,泡上30分钟左右在煎。一般先用武火(大火),煎沸后再用文火(小火),保持沸的状态,避免药液外溢及过快熬干。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尽量防止气味走失,减少挥发成分的外溢。一般文火煎25分种左右可以把药液倒出来,然后加水(和第一次想当或少点)再如上法煎一次,把2此煎煮的药液混合后分23次/日服用。 对于解表、芳香类药文火不宜煎煮过长(15分左右),避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而厚味滋补药益文火久煎,使药效尽出。又如乌头、附子等毒性药益满火久煎,减低毒性。如药物煎胡须弃去,不可加水再煎。 1、先煎: 贝壳类、矿物类、应打碎先煎,煎煮10分钟后再加其他药。如龟板、鳖甲、代赭石、生牡蛎、磁石、生石膏等。还有质轻药量大的药物如芦根、茅根、夏枯草等益先煎取汁,然后以其汁代水煎煮他药。 2、后下 气味方向药主要含挥发油的,如薄荷、砂仁、豆蔻等。 3、包煎 为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小对咽喉的刺激,如滑石、旋复花、五灵脂、蒲黄等。 4、烊化 如阿胶、蜂蜜、鹿角胶、用时先单独加温溶化,再加入煎好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融解。 5:另煎 某些贵重药,如人参,切成小片,放入加盖锅内,隔水炖2小时 。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就曾讲: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一、正确的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来决定。病在上焦的(心、肺部),欲使药力停留较久,宜饭后服;病 在下焦的(膀胱、肠),欲使药力迅速下达,宜饭前服;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滋补药宜空腹服,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所谓空腹服即指早饭前一小时或晚饭后一小时服药。特殊药物应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教育贷款合同抵押担保及还款能力评估协议
- 装修公司个人业主委托施工合同样本
- 个人宠物用品分期付款及宠物健康管理合同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务派遣服务合同
- 文艺空间租赁合同范本及文化活动策划
- 国际物流枢纽土地使用权与股权并购合同范本
- 工业厂房租赁经营权转让合同
- 生态修复项目施工人员劳动合同模板
- 个人入股合同5篇
- 餐厅改造施工合同(标准版)
- 年产62万吨甲醇制烯烃(MTO)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 联通创新人才认证(解决方案)考试题库(附答案)
- 全成本管理探索与实践
- 电烙铁焊接技术培训
- ICU患者的早期活动
- 出纳课件 转账支票pptx
- TSZUAVIA 009.11-2019 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淋雨试验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 商务礼仪情景剧剧本范文(通用5篇)
- 2021年东台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某县干部周转宿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