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说浅述丹参的药性.doc_第1页
三点说浅述丹参的药性.doc_第2页
三点说浅述丹参的药性.doc_第3页
三点说浅述丹参的药性.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点说浅述丹参的药性1“三要素”假说的理论何谓药性,从字面意义来讲,即药物的性质、属性。药性一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序列:“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酒汤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这是指药物适宜制剂类型的性质。中医理论中药性所涵盖的范围很广,其核心内容包括气味、归经、升降浮沉、配伍禁忌等等。那么,如此庞大繁杂而又系统完整的药性理论是从何而来的呢?通常的说法,药性理论是先民们在长期与自然疾病的斗争中,通过无数次的实践积累而成。2007年国家基础发展研究计划(973计划)将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列入中医理论专项研究的重点支持方向,强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多学科手段和方法,以中药性味理论为核心,重点研究药性的物质基础及其运用规律,揭示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如何进行有中药应用特点的药性实质研究,已经成为中药学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张冰等根据当前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药性不仅涉及药物化学成分,又包括了中药活性成分在特定机体状态下的综合生物学效应。据此提出了中药药性构成“三要素”的新研究理念,即应从药性与化学成分、机体状态以及生物学效应“三要素”及其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整体系统探讨。药性表述的假说:“中药药性是中药作用于不同状态机体的、与化学成分相关的生物学效应的概括和归纳”。基于此假说,本文将对丹参的药性的做一浅述。2丹参的药性分析本草考证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本品形似人参,皮丹而肉紫,故又名大红袍、红根、赤参、紫丹参、血参等,是我国常用的中药之一。丹参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丹参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積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列为上品。但该书中未见有对丹参形态、分布、生境等方面的描述。2.1“三要素”假说药性与化学成分要素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具有活血化淤,凉血消肿,清心除烦的功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中收载,丹参功效为祛淤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肿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症。丹参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长柔毛及腺毛,触手有粘性。根肥壮,外皮砖红色。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5片,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上面有皱,下面毛较密。轮伞花序组成假总状花序;花萼二唇形;花冠紫色,管内有毛环,上唇略呈盔状,下唇3裂;能育雄蕊2,药室为一长而柔软的药隔所远隔,上端的药室发育,在下端的药室不发育,小坚果长圆形,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北等,西南部分省区也有分布。丹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两类: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自从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中尾万三首次从丹参中分离得到丹参酮类成分到现在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从丹参及其同属植物中已经分离得到几十种丹参酮类化合物。丹酚酸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类既有咖啡酰缩酚酸结构又有新木脂素骨架的水溶性成分。最早发现的是丹参素,是各种丹酚酸的基本化学结构,丹酚酸类化合物还包括丹酚酸a、b、c、d、e、f、g、h、i,迷迭香酸,紫草酸等。它们都具有很强的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其中含量最高的两个成分丹酚酸a(sala)和丹酚酸b(salb)活性最强,对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近年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丹酚酸在抗肝肝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细胞凋亡等方面也有着显著活性。2.2“三要素”假说机体状态及生物学效应丹参酮是丹参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不少学者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丹参酮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丹参酮是通过对各种肿瘤细胞的杀伤、诱导分化及诱导凋亡等机制来发挥作用的。(1)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ryu sy等从丹参根部提取物中分离出18种活性成分,它们对5种人肿瘤细胞系均有细胞毒作用,这5种肿瘤细胞株分别是a549(非小细胞癌)、sk-ov-3(卵巢癌)、sk-mel-2(黑色素瘤)、xf498(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hct-15(结肠癌)。用这18种活性成分处理上述细胞48 h后,每种肿瘤细胞系的增殖均显著受到抑制。(2)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袁淑兰等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形态学、细胞增殖动力学、癌基因的表达及裸鼠成瘤性的研究,观察了丹参酮-a对人宫颈癌细胞株(me180)的体外诱导分化作用,并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对照。结果表明经无毒剂量的丹参酮-a和a-tra处理后,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生长减慢,集落形成率和3h-tdr掺入率明显降低,细胞rna斑点杂交发现,其c-myc、ha-ras癌基因表达明显降低,在裸鼠上的成瘤时间延长,成瘤能力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丹参酮-a和a-tra对me180细胞均具有较好的诱导分化作用,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推测丹参酮-a对me18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机制可能是对细胞增殖有关的癌基因表达的抑制。(3)抗炎过去众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丹参酮对炎症的第一、第二期以及急性和亚急性炎症有良好疗效。在炎症第一期模型上,对组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蛋清、角叉菜胶和右旋糖苷所致急性关节肿胀有抑制作用。在炎症第二期模型上,对明胶所小自鼠的白细胞游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亚急性甲醛性关节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近年来,有学者对其抗炎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