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1页
广东省清远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2页
广东省清远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3页
广东省清远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4页
广东省清远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清远市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清远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2015.71.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孱cn, 笏h c项,甫f d项,丧sng。2.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项,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应该为“面目全非”。b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使用正确。c项,东山再起:比喻失败后再次得势。应改为“死灰复燃”。d项,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这里是望文生义。这里可用“滔滔不绝”。 3.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b成分残缺,缺主语。c搭配不当,将“充满”改为“具有”。d句式杂糅。4.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这5个句子的思路是先分析传统古村落消逝、改变的原因,最后点明消逝所带来的后果。原因部分,说的是“自然”,说的是社会、人为。5.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身:自身。6.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a.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众人:古义为一般的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c.从而:古义为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是连词,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7.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则:都是“于是,就”的意思。a而:表顺承表转折。b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c其:表推测代词,他的。8.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爱其子,惑矣”揭示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9.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1)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学者”得1分,“道” 得1分,“受” 得1分,句意得1分。)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为” 得1分,“ 其” 得1分,句意得1分。)(2)【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文意内容的概括能力。“耻学于师” “群聚笑之”。(答对一个给2分,答对两个给3分。)10.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1)营造了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凄冷、冷清、凄凉)的氛围。(1分)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惆怅、失落、忧伤、惜别、抑郁)的心情。(2分)(2)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2分)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因与好友分别而满怀愁绪;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2分) 附:诗歌鉴赏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当时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醉别江楼桔柚香”在靠江的高楼上设饯宴,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眼前的景物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暗含离别后物是人非之意。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江风引雨入船凉”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忆君遥在潇湘上”诗人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愁听清猿梦里长”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11.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 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2.a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能力。a项,作者只是说“部分发达国家的民众”;b项,原文的表述是:将使用核能纳入“政治不够正确”的范畴,过于奢侈。13.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析:正确选址不是民用核能发展的重中之重,核能的技术问题才是核能发展的重中之重。14.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一些发达国家近期仍然继续接受使用核能或把核能作为过渡性能源。(2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使全球能源短缺,尽管火力、水力发电仍构成其能源主体,核能是其难以拒绝的补充。(2分) 15.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观点的把握和分析的能力。研究他国的核事故,重视潜在的环境风险,正确选择电站场址。(2分) 加强核电安全的技术研究,加速下一代“本性安全”核反应堆的研发和投入市场。(2分) 16.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的品味。表现了放木排哥贵的英姿,表达了作者对哥贵的赞美。(2分)体现了作者对消失的木排的惋惜和留恋。(2分)17.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勇敢坚毅。在激流中搏斗,头破血流也不怕。吃苦耐劳。生活艰险,习以为常,坚忍不拔。顾家节俭。无论如何把木排放到目的地,徒步二十多公里山路回家,把挣来的钱全用来养家糊口。热爱生活,乐观。唱自编的瑶歌,忘记身上的伤痛。(5分)18【解析】本题考查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的能力。这句话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生活有风风雨雨,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都像放木排一样航行耕耘收获。像哥贵一样即使生活艰险困苦,仍然坚持不懈,追求美好的生活。(6分)19.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准确、简明、连贯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继承了古代传记“史传合一”的理念。(2)“史传合一”的理念与西方传记文学“史学分离”理念具有相异性。(3)理念的相异性导致了传记文学作品内涵和可读性的差异。(每句2分)20.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准确、鲜明及简明、连贯、得体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示例莲,高洁的君子。香气远播,笔直伫立,世间多少君子不亦如此?让我们在大雅中学首届“莲花节”中体悟、传承莲的精神。(6分。能突出节日主题,2分;宣传效果,2分;修辞,2分。)21. 【题目解析】材料由三个成功人士的话语构成,关键词是“专注”。考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写作即可。“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可以写心无旁骛、衣带渐宽的治学境界;可以写认准一个目标,不畏艰难困苦,九死不悔的人生境界。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基础等级50分内容25分一等(2521)二等(2016)三等(1511)四等(100)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什么内容感情虚假表达25分一等(2521)二等(2016)三等(1511)四等(100)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书写较工整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书写潦草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难辨发展等级10分一等(108)二等(76)三等(53)四等(20)立意深刻材料丰富语言有文采见解、构思新颖立意较深刻材料较丰富语言较有文采见解、构思较新颖立意略显深刻材料略显丰富文句略有表现力见解、构思略有新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说明: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发展等级评分,依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级评分,直至满分。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套作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