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doc_第1页
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doc_第2页
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doc_第3页
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doc_第4页
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岳文忠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案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 两汉的建立与刘邦采取休养生息的统治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的统治措施及文景之治。 西汉初的王国与七国之乱。 (二)能力培养 要求学生概括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以此培养并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秦亡-汉兴的比较,锻炼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对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家走向安定富庶这一历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统治者采取宽舒的政策是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原因,初步理解生产关系的调整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文景之治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统治者发展生产的措施使国家富强这一史实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劳动人民(生产者)创造历史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学习七国之乱,使学生懂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是一直持续不断的,并使其理解封建政府平定叛乱有利于国家巩固和社会发展这一道理。 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的成因。 教学难点 汉初王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 秦亡-汉兴的比较分析。 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复习秦亡于暴政的有关史实,并在赋税徭役刑罚等方面进行与西汉的比较,得出秦亡汉兴的结论。对西汉初年的措施可以安居乐业这一主题下来理解分析。 对文景之治成因的分析,可围绕以下两方面来进行:第一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第二是给农民提供宽松和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对西汉王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可分为分封目的、分封对象、受封者权利与义务、分封结果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完成。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它是因为什么被灭亡的?(生:暴政)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为争当皇帝又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生:楚汉之争)最终结果如何呢?(生:刘邦打败了项羽。)今天,我们将学习刘邦打败项羽,当了皇帝后的历史情况,即:第11课 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板书)。 2讲授新课 看导言,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不同于秦朝的统治政策,我们将了解是什么政策?有哪些措施?国家由萧条贫穷走向安定繁荣,我们将知道是怎样一种状况?历史上评价如何?安定局面下怎么又出现了七国之乱呢? 一、西汉的建立和休养生息 (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得出: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西汉的建立者:刘邦,称汉高祖。西汉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附近)。(投影插图并略作讲解)汉并天下瓦当图展示了汉朝的建立,刘邦统一了天下(即中国)的情况。瓦当呈圆形,也有呈半圆形的,是古代宫殿建筑中滴水瓦的瓦头。刘邦:沛县人(今江苏沛县),因称沛公,项羽曾封其汉王,因此建王朝称汉(史称西汉)。以前同学们学习过他马上得天下的史实,今天将会了解他下马治天下的历史。 刘邦建汉之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与官员设置,与秦朝没有多大区别,因此称为汉承秦制。秦制是指秦朝那种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生回忆:君主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地方实行郡县制等)但是,承是完全继承吗?(生:继承职官制度)秦朝的暴政没有继承,而是怎么办呢?(生:废除了秦朝时的一些弊政和严刑苛法)这样,使得汉初的统治政策与秦朝相比有很大变化。同时,西汉王朝适时制定了律令,并颁发了一系列诏令,以安定战争刚刚结束后的社会。 战争给西汉王朝留下了什么呢?(生看书概括)社会残破不堪,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使得经济凋敝,国家十分贫穷,人民逃避战乱,也大量流亡。汉初的人口数在经历长期战乱后大大减少。(投影文字资料: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这就是说,即使是上层统治者,生活状况远不比前代,那么,可以想象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一定是很凄惨的。这种客观现实迫使西汉统治者只能采取让人民安居乐业的办法,来恢复生产,使经济状况好转,这种政策就是休养生息政策,它的特点就是轻徭(徭役)薄赋(赋税)、与民休息。以上所述,就是该政策实行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对施行这一政策的统治者来说,其主观原因又如何呢?(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后得出结论)汉初统治者,包括皇帝刘邦及他的重要大臣。大多出身于普通百姓或下层小吏,又都参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因此深知民间疾苦,同时又能够吸取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所以才针对民间所急需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这是这一政策实施的主观原因。(学生思考:农民急需什么呢?教师引导后得出答案:需要土地来生产粮食,需要房屋来居住,需要少交纳租税以便确保生活所需)为此,汉高祖采取的措施正能够满足或部分满足这些:士兵复员生产(农民数量增多),免除若干年徭役(劳动时间有保证)。让战时逃亡的人回家,发还原有的土地房屋(有土地进行生产)。释放因饥饿卖身为奴(男子)婢(女子)的人为平民(可以拥有部分劳动产品)。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农民自留产品有较大增加)。这样的措施,使农民能够安定下来-安居,同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乐业。从而带来了社会秩序安定、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这就是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 (想一想:统治者对农民这么仁慈,他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随着社会安定,统治得到巩固;随着生产发展,统治者可能通过剥削得到越来越多的财富,这就是休养生息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 既然这种政策能使国家、统治者、劳动者在当时皆大欢喜,因此,汉高祖的继任者们都在这一时期推行这种政策。到了高祖的儿子汉文帝和孙子汉景帝时,就形成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二、文景之治 (学生读书后,分别概括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可投影汉文帝、汉景帝图片) 汉文帝措施: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看课文插图)其中12年田租全免。(只免田租,不是所有赋税)把每年服徭役改为三年一次。这样,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劳动时间进一步增多。主张以农为本,即农业是天下的根本,多次下诏劝课农桑,甚至每年正月亲耕籍田(当然是象征性的),以倡导和树立重视农业的社会风气。主张节俭。文帝是一个著名节俭的皇帝。以此来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对农民的剥削程度。减轻刑罚,废除了连坐法和一些肉刑。据史记载,汉文帝这一举动是受一位缇萦姑娘的影响呢。缇萦的父亲淳于意是一位名医,因受陷害将受到肉刑处罚。缇萦随父亲来到长安后,上书文帝说:肉刑太残酷了。身体受损了,怎么也不能恢复。为了给父亲赎罪,她愿意入宫为奴婢。这是一个多有智慧、多有孝心的女孩呀!文帝深受感动,立即下诏废除了一些肉刑。(生比较文帝与汉高祖措施) 田租:由十五税一到更轻(三十税一),甚至12年不收。徭役:每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刑罚:更加减轻。 汉景帝的措施:继续倡导以农为本思想。定田租为三十税一(成为定制)允许农民迁徙到耕地有余和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去从事农业生产。这就调整了土地资源分配,尽量使农民获得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进一步减轻刑罚,允许申诉,断狱从轻,以至于全国每年断案仅四百件。(另一方面,对贪官污吏处理特别严。此项也可作整顿吏治,使官场风气廉明。) 文帝与景帝共在位39年,在此期间实行的统治措施使得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西汉进入了一个安定富庶的时期。后世评价甚高,称为中国历代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当然,安定富庶是相对的,也曾有过混乱的时候,著名的七国之乱就发生在汉景帝时期,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七国之乱 (学生阅读后思考:国是什么国?为什么要乱?怎样乱的?最后结果怎样?教师指导后得出答案) 国的来源:刘邦建汉后为巩固刘氏天下,大封子弟为王(多为其子侄)。他们在封地上可任免官吏-掌握政权,收取租税-掌握财权,拥有军队-掌握军权,拥有强大实力,逐渐形成实际上的独立王国。 乱的条件:诸候王国数量多,占地广(相当于国土一半),其中以吴、楚实力最大。 乱的原因:为争夺更多的权益,图谋叛乱。 乱的过程:在景帝时大臣晁错提出削藩(削减王国势力)时,借诛晁错、清君侧为号召,公元前154年七个王国以吴王刘濞为首反叛,并迫使、施计使景帝错杀晁错。 乱的平定:汉景帝清醒地认识到诸侯王反叛的真实目的后,果断派太尉周亚夫率兵平叛,仅仅三个月叛乱被平息。使王国势力被大大削弱,再次叛乱的可能性减小,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生回忆西周封国情况,教师作比较分析。建议最好开展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内容)分封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受封的对象:西周分封周天子的亲属、功臣,西汉分封刘氏子弟。(但要指出异姓王已被消灭或不占主要地位了)封国的权利和义务:有封地上享有很大权利,后来实际上均成为独立王国。都要服从天子或皇帝的命令。封国的结果:西周因后来周王室衰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纷战局面;西汉则对王国叛乱坚决镇压(后来解决了王国问题),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分封的目的虽是为了巩固统治,当中央政权强大时,能够控制封国,稳定统治,但当中央无力控制封国时,其统治将无法维持。 3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西汉从建立到逐渐兴盛的历史,刘邦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汉景帝时进一步推行了这一政策,景帝时还平定了七国之乱,形成了文景之治的安定富庶的局面。这一切的取得,与吸取秦亡教训是有很大关系的。那么,来比较一下,西汉吸取了哪些秦亡教训呢?(投影秦汉措施比较表) 秦朝 西汉 赋税 农民将收获物三分之二上交国家。 刘邦定田租十五税一。 文帝减轻田租,连续12年免收田租。 景帝定田租三十税一。 徭役 很繁重。征发成千上万的人修长城、阿房宫、骊山陵等。 刘邦让士兵复员生产,免若干年徭役。 文帝定徭役为三年一次。 刑罚 很残酷。死刑有十多种,另有族诛。连坐等,人民易受严刑峻法处治。 文帝废除连坐法及一些肉刑。 景帝又减轻刑罚,允许不服判决的人申诉。官吏断狱从轻。全国每年断案仅四百起。 从对比中可看出,无论在赋税、徭役、刑罚等哪方面,西汉均吸取了秦亡教训,对人民大大减轻了剥削压迫,这正是秦之所以亡而汉之所以兴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