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 P g YP 绪论 m2uML*&O5K 一、名词解释: *zy_) 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pn 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i,Mq 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 W2I1HEy 病因与病因推断 U8QR*GmT 一、名词解释: o.A 1、病因 34mn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含义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APQQ:N4 2、充分病因 X$uz=) 是指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和事件;最低限度是指任一条件或事件都是必不可少的。 d27% 3、病因网模型 EN-8uY. 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似有节点“鱼线”的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似“鱼网”的病因网。 5Xq*.9Y 6、同异并用法 C/Yv&58 是指求同法和求异法并用,相当于同一研究中设有比较组,可以控制干扰因素。 iL7-4Lv# 7、共变法 E&OOEMN- 当有关(暴露)因素不是定性的,而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件(疾病)效应成量变关系时,设A1,A2,A3等是事件(疾病)效应不同数量的状态,a1 ,a2, a3 是研究因素(暴露)不同数量的状态,两者之间有共同变动的关系,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B|2i1Wi 8、剩余法 ZRD7.? 对某复合结局事件(A,B,C),已知它的有关(暴露)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a,b,c),通过先前的归纳又知道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 HQ|o%9 二、问答题: TZ&4 1、比较传统因果观与现代因果观的差异。 r3+r9&Z3 答:如果病因假设清单没有包括真实的病因,Mill准则就无法确证病因,而且Mill准则本身并不能对列出包括真实病因在内的清单提供指导。另外,Mill准则原本是用于实验研究类型,并且假定原因为充分或必要条件,因此对于流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须注意控制干扰的条件较差,以及需要做统计学处理。 ?$D.g 5、论述病因判定的标准。 d u.HSXK 答:(1)关联的时间顺序: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前因后果时间关系。前瞻性设计(队列或实验研究)在确定前因后果时间顺序上最佳,回顾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次之,横断面设计较差。 K(-G: | (2)关联的强度: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统计学关联越大,是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是偏倚所致的可能性就越小。一般指分类资料的相关。 RpHpMtvNo/ (3)剂量反应关系:可以看成是针对等级或连续性变量资料的关联强度。 -rE eKt (4)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可以看成是针对集团资料的关联强度(生态学相关)。 0KQfO (5)关联的可重复性:研究的关联能在其他研究中得到重复,则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增加。 GtcaXZz (6)关联的合理性:客观上同现有的理论知识不矛盾,主观上能为评价者的信念所接受。 =jJ HY2 (7)终止效应:怀疑病因自然或人为去除(下降),引起疾病发生率下降。终止效应对因果论证的强度较高。 WuBmdjZ (8)关联的“特异性”:从多因多果的观点看,特异性是错误的;从病因必要性含义看,特异性优势是多余的。因此,特异性不符合现代流行病学的观点,应当放弃。 ?F!EB4Ey 一个病因研究本身必须要达到或部分达到第1,2(或3、4)条标准(前因后果、广义关联强度),如果符合第7条标准(终止效应)则更好;第5,6条标准(重复性、合理性)是对该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 x7vq?fP0n 疾病的分布 i?ZA x4D 一、名词解释: 7sj|gNJjS8f5 2、罹患率 r)Z9bbi 指某一观察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a%B|CX : aHcPc: 3、患病率 SEc./$ 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H$;Z$o*( =DB=DIM 4、感染率 P= e4lF. 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性质与患病率相同。 oL#xDG tzPC/? 、5、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F#B5sLNb 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原发病例”:为家庭中第一例病例,不计算在续发病率内。续发病例:为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 ) 9MrdVNv H+?zBF? Ii为各年龄组的组距,一般为5。Pi为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以小数表示。二者相乘然后各组乘积相加即得出累积死亡率。 O#:&*Mv 9、存活率(survival rate) q$T8bh,2 存活率又称生存率,是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Xu6K%i hVM2/j 10、散发 0% + 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无明显联系。 c+2sT3).D 11、流行(epidemic) M_&GC 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7$7n71o 12、大流行(pandemic) NR3M?Hjf 是指某些疾病有时在短期内迅速超过省界波及全国甚至跨越国界、洲界而形成世界性流行。 iSiDSeW8 13、爆发 DP:GcTG 指在一个局部的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DCa 14、统计地方性 QDE$ E.a 在某些地区由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和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导致的一些疾病的发病率长期、显著地高于其它地区的特性。如一些地区由于文化、卫生设施差或具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的流行。 GAfaf 15、自然地方性 CVQBL 由于某些地区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该地区存在的特性。有适合某病病原体的存在或其传播媒介生存的环境,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等。与自然环境中的微量元素的缺乏或增多有关,如地甲病、氟中毒等 f Iy/ 16、自然疫源性 c1%rV) 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赖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可在一定的条件下传染给人的特性。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c-8!#M( 17、输入性疾病 h_*oBa 现有的疾病是本国不存在的、或曾经有但已经消灭的、而是从国外传入的特性称为输入性。 4!%Fc46 具有输入性的疾病称为输入性疾病。如爱滋病等。 $1qFGF 18、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 8lCR#%C 由于某次疾病的爆发,在它的流行病学监测曲线上短时间内表现有突然的上升和下降的波动现象。 JhX=l-? 19、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或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 jd:B %#! 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是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和病原体型别等同时发生显著性变化。 -F1- e+= 20、横断面分析(cross sectional analysis) rU2iyL 在某一时刻,对不同出生时间的研究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适于分析潜伏期短或病程短的急性病或急性病。 lA;a 21、出生队列分析(birth cohort analysis) 7r 0, 3 是以同一年代的人群组为一个出生队列(birth cohort),对不同的出生队列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某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分析,适于分析慢性病。 ;$n=VX 22、移民流行病(migrant epidemiology) e/s(ojDW 是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入地区居民及原居住地区居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讨该病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它是通过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的疾病分布来探索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2l7Hmp4H 二、问答题: z#NlNO& 1、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vTq&| 答:升高的因素:病程长;寿命延长;新病例增加;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 )TmtS SS 降低的因素:病死率高;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 x?yD=Mq_ 2、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d- E4)Qy 答:横断面分析:是分析同一时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传染病。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出生队列分析:是对同时期出生的一组人随访若干年,观察其死亡情况。该方法可明确呈现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有很大意义。 TprtE.mP 3、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 NgZUnh3 答: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其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是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常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效果。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常用于表示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费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JXU2CyMY 4、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H-5,U: 答:1)原因:多见于人口复杂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有相当数量的易感者。传播机制易实现的疾病人群受感染的机会多。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故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取决于易感者积累的速度及病原体变异的速度。 cdN3i( 2)间隔长短取决于:易感者与免疫者的比例大小。新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人群免疫持续时间长短。 u5Et9Pq 7、疾病分布出现长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WE!v SZ3R 答: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变化。抗原型别的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异和抗体免疫状况的改变。诊治条件和能力的改变。登记报告制度是否完善、诊断状况及分类的变化。人口学资料的变化。 $&5!ED 8、疾病出现城乡分布差异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lPP, 答:1)城市:人口多、密度大、居住狭窄、交通拥挤。青壮年较多、出生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人口流动性大,故传染病常年发生并形成爆发或流行。城市工业集中、环境严重受污染、慢性病患病率高,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发病率高。空气污染或噪音的职业因素所致病城市多见。城市饮水卫生水平较高故肠道传染病及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少见。城市生活水平及医疗条件均高于农村。罕见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 / !xF?OmVd 2)农村: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不频繁。故呼吸道传染病不易流行,但若有传染源传人会引起爆发。农村卫生条件差,肠道传染病可流行,虫媒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多见。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可传人、传出传染源,乡镇企业也出现职业伤害的发生。 s HuM* 描述性研究 X*QUVi 一、名词解释: 12_;37 1、生态学研究: e;95a 是指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研究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用代表群体特征的量度来描述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JWO=! 2、描述性研究 BN_7Ay/k 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为研究疾病或健康状况提供最基本的数据资料。 C*70;:b 3、现况调查 dPZ.r 是按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亦称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查。 ?(zoTxD 4、普查 ,d,-x-+/ 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成员所作的调查或检查。 R!x: C! 5、爆发 W. V r4 是指对某特定人群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多例临床症状和体征相似的同种疾病所进行的调查。 e_3CSx8Cc 6、筛检 7Hwojkt 是用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缺陷的人,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病人。 *gsAn 二、问答题: i)Yvhy 1、现况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异同点? D$k8 Vs 答:相同点:二者都是描述性研究,是对某一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的人群的某疾病或健康状况的横断面研究。 OMg d3%14 不同点:现况研究是以个体为单位收集资料并进行描述,生态学研究则是以群体作为观察,分析的单位,进行描述。 Bn wzcl 2、普查常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目的是什么?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8|1|B(l 答:普查必备的条件:有足够人力、物质、设备,用于发现病例和及时治疗。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较高。疾病的检验方法,操作技术不很复杂,试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 =ZYThfAEw 普查的目的: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疾病。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了解健康水平。建立某些生理指标正常值。了解某病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_S6 ? 优点:确定调查对象简单,是某人群的全部成员。所获数据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及对疾病流行因素有一定启示。 h=VqxGC& 缺点:调查对象多,期限短,漏查难免。调查人员多,技术方法熟练程度不一,质量难以控制。对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的疾病不宜普查。抽样调查的优点、缺点与普查相反(参照普查)。 PCrtTss 3、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 h,t|VWb 答:目的: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发现高危人群,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逐步建立病因假设。为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疾病监测或其他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 VaH U: 特点: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故称横断面调查;只能求出患病率,不能区分新、旧病例;调查研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只能对病因提出初步线索;无需对照组。 $K. +vVO 4、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有哪些?如何防止? P$ X 答:常见偏倚:选择偏倚,包括: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信息偏倚,包括: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调查员偏倚、测量偏倚。 uleyB 防止措施:抽取调查对象时,必须严格随机化原则;提高抽中对象的受检率,最好一个不漏地接受调查;选用不宜产生偏差的仪器、设备;培训调查员,并进行监督复查工作。 #B?Zg 5、叙述筛检的原则和条件。 Pi6C/$ K 答:1、所筛检的疾病必须是该地区当前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筛检最初应用于早期发现那些处于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病人,以提高治愈率。在这方面应用最广、效果较好的疾病是糖尿病、乳腺癌和宫颈癌等。 )najO *n 2.所筛检疾病的自然史应当已经明确。 !rL 特异度90,b+d=1000-20=980,d=98090=882,b=980-882=98 )Cx?R(m 一周内可查出的阳性例数:a+b=19+98=117 DguB 其中,真阳性数a=19 bg7n 假阳性数b=98 FW 8 分析性研究 |r =DBd3 一、名词解释: iD_T P 1、队列研究 YMzBAf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kKduW =6 2、病例对照研究 lr/;-zP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xBm# 3、匹配 |rPAC!= 匹配可分为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个体匹配指给每一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使病例与对照配马对或配对伍,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 #x)29%e# 4、匹配过头 _=E/;( 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目的是保证对照组与病例组在某些重要方面的可比性。首先,所匹配的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否则不应匹配。其次,即使是混杂因素也不一定都要匹配,因为一旦某因素做了匹配,不但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不能分析,而且该因素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能充分分析。把不必要的因素列入匹配,不但丢失了信息,增加了工作难度,反而还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匹配过度。 gGbI3 r# 5、累计发病率 xs1bxJ_R 当观察人口比较稳定时,以开始观察时的人口数为分母,整个观察期内发病人数为分子,不考虑观察时间的长短,得到观察期内的累计发病率。 Vyt E 6、发病密度 , wnp 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人时的发病或死亡频率。分子为随访期间被研究疾病的发病或死亡数;分母则不是普通的人口数,而是人时(人月或人年数)。 Gpu_=9vzv 7、标准化死亡比(SMR) pt)JMm 当发病率或死亡率比较低时,不宜直接计算率,可以全人口的死亡率为标准,计算该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人数,即预期死亡人数,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即为标化死亡比。 WOb8 *OM 8、相对危险度(RR) x3EotQ 是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表示暴露者易患某病的程度。 uBRwc_*8 9、特异危险度 BzoJg&7( 也称为归因危险度(AR),是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Jo*|pju 10、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52#:27F 表示暴露者中由暴露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I1I0)占暴露者发病率或死亡率(I1)的百分比。 ZbyG*5iq 11、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Hdna 表示人群中由于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占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的百分比。它提示在完全控制暴露因素后,人群中某病发病(或死亡)率可能下降的程度。 *h)mqhB 二、问答题: skH-lk, 1、病例对照研究具有什么特点? 8Jd7uC 答:病例对照研究在探讨、检验暴露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时,应用社会学、统计学、逻辑学和医学等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推导和分析,使病例对照研究相对于描述性和实验性研究来说具有独特的方法学色彩,因此,在流行病学方法学上分属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在分析暴露与效应的关系时,通过设立专门的比较组,使暴露与效应之间的关系获得“反面”的证据。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调查“现在”的病例“过去”的暴露史,即研究方向由果及因,因而具有回顾性的研究性质。正是由于“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则难以避免各种偏倚对研究的影响,因此,它在病因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被限定在“探索并检验病因假设”,而不是“验证病因假设”上。此外,病例对照研究还具有适合于对罕见病的研究和省时省力的优势。 tnJD4 答:优点1)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2)虽有更多的机会发生偏倚和导致错误的结论,但是相对更省力、省钱、省时间,并且较易于组织实施;3)该方法不仅应用于病因的探讨,在许多方面有广泛应用。局限性1)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3)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4)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好选择什么样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VLx Tf 答: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选择可以是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但最好是新发病例。因为他们对调查给出的应答信息的可靠程度各不相同。比较而言,新发病例由于发病时间较短,对疾病危险因素的回忆比较认真而且清楚,提供的信息较为可靠;现患病例则不然,可能掺入疾病迁延及存活的因素在内;死亡病例的信息主要由家属及医护人员提供,可靠性较差。 Ks51:M 3、在队列研究中,对照的设计可以采取哪些形式? x ?. 答:在队列研究中,对照的设计可以是内对照(先选择一个研究人群,将其中未暴露或暴露水平较低者选出作为非暴露组,其余作为暴露组,即在选定的一组对象内部形成对照组,而不是在另外的人群中去选择的一种对照形式。这样的好处是,选对照组比较省事,它可以准确无误地反映该研究对象的发病率情况)。可以是外对照(有时也称特设对照,研究职业人群及特殊暴露人群时,常需在这些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故名为外对照。它的优点是观察随访时可免受暴露组的影响,即暴露组“污染”,缺点是须另外组织一项人群工作)。可以是总人口对照(这也可认为是外对照的一种,但也可看作不设对照。因为它实际上并未与暴露组平行地设立一个对照组,而是利用整个地区的现成资料,如利用全国或某省(区)、市、县的统计资料做比较。它的优点是对比资料容易得到。缺点是资料常常比较粗糙,缺乏比较的项目等)。还可以是多重对照(或叫多重比较,即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同时作对照以减少单用一种对照所带来的偏倚)。 Ltlj*yei 4、什么是相对危险度?它的流行病学意义是什么? nDF&EE 答: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它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当它有统计学意义时。 Bd QQ9$5 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关联 E4hq R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正相关) _3I3AG0e R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负相关) CJfpH(t 5、试述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2(MpB_6! 答:1)选择偏倚:在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时,由于最初选定的研究对象有人不愿或不能参加,进行历史性队列研究时有些人的档案丢失或记录不全,都会导致选择偏倚。 rdFs?hO 2)失访偏倚:研究过程中某些选定的研究对象因各种原因脱离了研究,研究者无法继续随访他们,由此导致了失访偏倚。 dPRtN3 3)信息偏倚:由于使用的仪器不准确,技术检验不熟练,诊断标准定义不准确或掌握不当,以及询问技术欠佳造成结果不真实等。 X3 SP 4)混杂偏倚:由于混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偏倚。 IM$ J 6、在一项比较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整个人群预期死亡的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死亡数为1107,而人群预期死亡数为531。计算SMR并予以描述。 KX-ll 答:SMR1107/531208%。对糖尿病来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是整个人群的208%,或大约是整个人群的2倍(年龄标化后)。 Kq(kp 7、请考虑一个病例对照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饮用咖啡是否引起膀恍癌。 DrW/KU,+( 1)对照应就下述哪些变量与病例进行配比:年龄、性别、饮用咖啡浓度、咖啡加糖和吸烟,请说出你的理由。 _CHKh*KHML 2)如果进行调查,要询问近期咖啡应用情况吗? oTw?z-| 3)你会对温习每个病例的病理报告感到厌倦吗? :/ ):tM 4)如果应用医院病例做对照,应当避免具有何种特殊疾病的病人? =B1R%t 答:1)应当予以配比的变量是年龄和性别,因为这些变量既与膀胱癌危险有关,又与饮用咖啡量有关。另一个可以配比的变量是吸烟,由于饮用咖啡和吸烟经常相互关联,而后者在膀胱癌中可能发挥作用。就咖啡浓度和加糖或糖精进行配比是不适宜和无用的。因为这些变量只有在是否饮用咖啡这一主要调研的因变量确定之后才有可能加以确定,它发生在对照选取后资料收集期间。将这些变量作为附加的有关因素予以研究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要这样做,在询问咖啡饮用情况时应把它们包括在内。 mm3zQ!2j. 2)由于人们认为癌症要在暴露于致癌因子若干年后才出现,所以应询问受试对象整个一生或发病前10-20年间通常咖啡饮用情况。另外,鉴于他们已染疾患,所以病例中新近咖啡饮用可能已经有所减少。 :5U& 3)检查病理学报告是一项十分值得做的工作,因为这有助于确立该病是否存在。另外应记录其组织类型,原因在于每种类型如移行性细胞,鳞状细胞可能有不同的病因从而分别予以研究。 %w;1*bH 4)有些病人可能需要予以摒除。例如那些因消化性溃疡而住院治疗的病人。溃疡病患者经常被劝告避免引用咖啡,如果包括这类病人,会使对照组咖啡饮用情况人为地降低。 mqhugy 8、两项关于冠心病的队列研究,一个是在美国麻省的Framingham,另一个是在Puerto Rico进行的。两地采用方法相同,诊断标准相同,研究期间人口变动很小且几乎相等,而冠心病没有能完全治愈的方法。研究部分结果如下: E;ndw/GZjR 表 1960-1970年两地60-64岁男性冠心病患病率和发病率 =e#lC 患病率(/105)(1970年) 平均发病率(/105)(1960-1970年) oXu9m$ Framingham 37.4 27.0 D_Lx Puerto Rico 15.5 5.2 So3,Zz= 根据该资料,对于该年龄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可以做出如下那种推论? 2W6T A. Framingham比Puerto Rico高 r-Xjy*T B. Framingham比Puerto Rico低 8S4Kj)% C. Framingham与Puerto Rico同样高 ;1Tpzm 答:1970年Framingham比 Puerto Rico患病率高,大约是2倍。1970年之前10年间平均发病率Framingham是Puerto Rico的5倍。因此如果两个地区死亡率是相同的,可以预料Framingham的患病率是Puerto Rico的5倍,而表中的数据仅为2.4倍,所以Framingham的死亡率一定高于Puerto Rico死亡率。因此A推论是正确的。问题中给的条件已经说明,移民和治疗对这一差异无影响。 *LBB 9、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难以避免的一种偏倚,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为了将失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vwSX$OZ 答:对于队列研究中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2)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3)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4)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5)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显著性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6)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 Xqq?S 10、为了探讨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 李医生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他选择了病例153人,对照178人,调查的部分结果如下: WDxIy 表 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的部分结果 *HfW(C$ 口服避孕药 心肌梗塞病人 非心肌梗塞病人 合计 SK;:37 有 39 =h1 QN 无 154 TbSt TX 合计 cUXtiC0 请计算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的比值比(OR), 并解释该比值比(OR)含义。 + PwGfQ 答:OR=ad/bc=39154/24114=2.20 4h0jX 9 含义:假如有统计学意义,口服避孕药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是未口服避孕药的2.20倍。 Y_TL4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q)1 TTnHS 一、名词解释: jLIs2Yg%)X 8、情景效应 = 8e8!8 是指实验特有的情景因素所产生的效应,将要外推的目标人群可能没有这样的情景因素,也就可能没有这部分效应。情景效应包括实验执行人员特征,受试者知道自己是实验的一部分的程度即霍桑效应,实验的新奇性,以及实验倍受大众媒体的关注等。 COJ!b 9、向均数回归 gd,%H3 实验前具有异常高或异常低的极端测量值的受试者,其测量值有自发向均数靠近的倾向。原因主要有:极端值反映自发波动的极端,以后就可能朝反方向改变,表现为向均数回归;极端值可能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再次测量有可能减少测量误差,引起极端倾向减弱,也表现为向均数靠拢。 2%yJo7f$ 10、保护比(PE) |BSX-V.%i 也称为保护功效,是指安慰剂组如果接受干预措施如疫苗,则为减少发病或死亡的比例。 1EPOYvf%U !?RGEYN 二、问答题: nY0UnlB 1、流行病学实验基本特点有哪些? ll09j Ef 答:基本特点: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流行病学实验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疫苗、药物或方法措施等;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 |GSt(?*ZFT 也叫奈曼(Neyman)偏倚,在病例对照或现况研究中,用于研究的病例一般为现患典型病例,不包括某些不典型病例;另外,某些病人患病以后可能会改变其原来某些因素的暴露情况。而在队列研究和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所用的多是新病例,由此而产生的偏倚称为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hM we 6、无应答偏倚(non-respondent bias) ,+.# eg 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那些因各种原因不回答或不能回答所提出问题的人称为无应答者,任何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都可能有一定比例的无应答者,无应答者可能在某些重要的特征或暴露方面与应答者有区别。如果无应答者超过一定的比例,将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由此产生的偏倚称为无应答偏倚。 p04+ 7、检出征候偏倚(detection signal bias) wP|$HN 亦称为揭露伪装偏倚(unmasking bias)。指某因素与某疾病在病因学上虽无关联,但由于该因素的存在而引起该疾病症状或体征的出现,从而使患者及早就医,接受多种检查,导致该人群较高的检出率,以致得出该因素与该病相关联的错误结论,这种现象称为检出征候偏倚。 4&fnu/,Z 8、易感性偏倚 OeJQ4XN 观察对象可能因各种主客观原因不同,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概率不同,使得各比较组对所研究疾病的易感性有差异,从而可能夸大或缩小了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导致某因素与某疾病间的虚假联系,由此而产生的偏倚称为易感性偏倚。 cU|jT8Q4H 9、信息偏倚 )n3NV 又称观察偏倚(observational bias)或测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